为什么史记中淮阴侯列传之后还有一个韩信卢绾列传呢?

作者&投稿:职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史记中淮阴侯列传之后还有一个韩信卢绾列传?~

这是因为楚汉争霸时有两个韩信,一个是淮阴侯韩信,一个是韩王韩信。

淮阴侯韩信,大家应该非常熟悉,“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些故事的主角就是他。

韩信为刘邦建立西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定三秦、灭魏破代、东进灭赵和齐,大汉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的。

不过,韩信为人恃才傲物又优柔寡断。他在灭掉齐国后,便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虽然刘邦表面上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早已对他产生疑心。

齐国人蒯通曾劝说韩信叛汉自立,认为他功高震主,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后,必定会对他进行清算。但韩信感念于刘邦对他的重用之恩,不忍叛汉自立。

韩信既恃才傲物,不将君主的颜面放在心上,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又优柔挂断,不肯采纳齐人的建议,叛汉自立早做准备。

韩信的性格缺陷最终使他被吕后与萧何合谋害死。

为了与淮阴侯韩信区分开,一般将韩王韩信称为韩王信。

韩王信是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庶孙,一直生活在韩国的故地。秦末乱世时,韩王信追随张良投靠了刘邦。

韩王信虽然智谋不及淮阴侯韩信,但也是一员猛将,一连平定了故国的十几座城池。刘邦为了拉拢他,就将他封为韩王。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西汉建立后,刘邦对韩王信也产生了疑虑。认为他的封地颍川地理位置太好,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韩王信不得不将都城迁到马邑。马邑的地理位置远不如颍川优越,经常受到匈奴人的侵略。为此,韩王信几次向匈奴人求和。

虽然汉朝多次支援过韩王信,但对他数次派出使者与匈奴人议和产生疑心。韩王信只号弄假成真,打算和匈奴人一起攻打汉朝。

白豋之围后,韩王信联合匈奴人一起攻打汉朝。刘邦派出柴武御敌,柴武曾写信劝韩王信归顺汉朝,但韩王信清楚自己已难逃一死,便没有答应。

汉朝和韩王信两军交战,韩王信最终不敌柴荣,被斩杀。

可以看出,两个韩信不仅名字相同,命运也有相似之处。

淮阴侯列传那个韩信,是天才将军,多多益善那个
韩信卢绾列传那个韩信,是韩王的后代,是一个小人物罢了
这根本就是两个人

这是许多对西汉历史不熟悉的人们经常疑惑的一个问题,如果只按标题去找韩信的传记来看的话,很可能看到的是《韩信卢绾列传》中的韩王信的传记。而真正大家比较熟悉的军事家韩信的传记是《淮阴侯列传》。这是因为在汉初有两个韩信,一个是著名的军事家韩信,另一个是韩王韩(姬)信。

汉初三杰:韩信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军事家之一,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他出身平民,秦末战乱中投奔项梁、项羽叔侄,但是未获得重用。刘邦受封汉王入蜀之后,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

韩信入蜀后依然不受重用,只是作为管理粮食仓库的小官吏。后来通过夏侯婴结识了刘邦的心腹萧何。萧何与韩信交谈之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因为汉中位置偏僻条件艰苦,刘邦手下有许多人逃离,而韩信在不受赏识的情况下,也选择了逃离刘邦。此后萧何“月下追韩信”,并把韩信推荐给刘邦,刘邦与韩信深谈之后任命韩信为大将军,统领所有汉军。

此后韩信为刘邦夺回关中,并开辟北方第二战场对项羽实行战略大包围,最终将强大的项羽在垓下合围,逼迫项羽自刎。

在合围项羽之前,韩信在齐地佣兵自重,刘邦迫不得已封韩信为齐王。刘邦消灭项羽之后,立刻将韩信改封为楚王,表面上是为了让韩信衣锦还乡,实际上是让他离开战略地位重要,国富民强的齐国。

即使如此,刘邦对韩信仍不放心,于是采用陈平的策略将韩信骗到身边予以看管,同时剥夺他的楚王封号,贬为淮阴侯。因此在《史记》中,太史公司马迁将韩信的传记命名为《淮阴侯列传》,以便于和另一位韩信区分开来。

韩王后裔:韩信

在西汉初年还有一位异姓诸侯王也叫韩(姬)信。他就是受封韩王的韩信,他本是战国时期韩国的王族后裔,据记载是韩襄王姬仓的庶孙。

韩王信在韩国被秦国吞并之后一直留在韩国故地生活。在秦末天下大乱时期,六国旧贵族纷纷拥立战国时期王室宗族的后裔继承王位,重新回归战国割据状态。而韩国则没有形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韩国的宗室之中没有一个一呼百应的人物。等到项梁拥立楚怀王并以楚怀王的名义恢复其他诸侯国时,只好在韩国的宗室中选择了韩成作为韩王。

此后刘邦率军攻伐关中,他利用张良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韩国故地,此时韩信因为个人勇武被刘邦任命为韩国将军并让他带着韩国的军队随同自己一同进攻关中。

后来项羽入关之后分封十八路诸侯,将韩王的位置封给了韩成。但是项羽却对韩国降服刘邦和张良、韩信等人率兵跟随刘邦等事耿耿于怀。更重要的是项羽也想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嫡系控制战略位置重要的韩国故地。因此项羽干脆不让韩成回国而是直接将他带到自己的大本营彭城,随后将韩成处死。

韩成死后,刘邦身边两位最重要的韩国人一个是张良,一个是韩信。张良不是王族,因此在刘邦东出关中重新控制韩国故地时,就封韩信为韩王。韩信也常带韩国的军队跟随刘邦作战。

彭城之战失败后,韩王信没有像其他诸侯那样投降项羽,而是跟着刘邦逃到荥阳固守。但是荥阳被项羽攻破后,韩王信无奈投降,不过很快又重新逃出楚军再次投入刘邦帐下。刘邦再次封他为韩王,此后一直追随刘邦消灭项羽平定天下。

刘邦登基后正式以天子名义确立韩信的韩王之位。但由于韩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处于刘邦直接控制的关中地区与山东异姓诸侯王封国的中间位置,因此刘邦让韩王信改封到山西一带。

改封到太原的韩王信时刻面临匈奴的侵扰,在公元前201年匈奴入侵将韩王信的都城马邑层层包围。韩王信不断向匈奴遣使求和,而刘邦又怀疑他私自与匈奴接触有背叛之心,无奈的韩王信只好投降匈奴。投降匈奴之后的韩王信成为了匈奴入侵的急先锋,屡次带领匈奴人入侵汉朝,刘邦也集中兵力攻打韩王信,公元前197年,汉将柴武攻破韩王信的参合城将其斩杀。

综上,这就是汉初两位同名异性诸侯王的故事,司马迁为了区别他们,将我们熟知的韩信按他的最终爵位淮阴侯给他作传。



因为在历史的同一时期一共有两个韩信,一个是兵仙韩信,一个被称为韩王信,同名同姓,所以有两个韩信列传。

这是为了单独记录,韩信还没有成为淮阴侯时,和卢绾之间交往之的事迹。

因为在汉初有两个韩信,一个是著名的军事家韩信,另一个是韩王韩(姬)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成语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450 国士无双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 《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799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

求《淮阴侯列传》最后一段的翻译
【拔帜传餐】谓韩信背水之战事。拔帜:指汉军拔赵帜易汉帜。见“拔帜易帜”。传餐:传送食物。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伪游】汉初韩信因为功大被封为楚王。由于其势力过大招致汉高祖刘邦的猜忌,于是他就假装去云梦泽游玩,趁韩信迎接的时候...

淮阴侯列传原文注音
《淮阴侯列传》作品赏析:《淮阴侯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记,收录于《史记》中。这篇列传主要讲述了韩信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评价。从文学角度来看,《淮阴侯列传》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历史传记。司马迁运用生动细致的描写,塑造了韩信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通过对韩信的成长经历、军事才能、人际关系...

史记的文学特色是什么?
《史记》人物传记的语言丰富多彩,准确生动,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司马迁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准确地写下那些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最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特征的话,这就是所谓个性化的语言,这是司马迁描写人物的又一重要手段。《淮阴侯列传》中韩信与刘邦的论将兵才能的对话,《张丞相列传》中模仿周昌口吃...

韩信和韩王信是一个人吗
当时在刘邦手底下有两个韩信,分别被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和《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中。都曾经被封过王。淮阴侯当过齐王、楚王最后被降为侯,因为所谓的造反,不仅自己被杀,还让父、母、妻三族人受到牵连,被吕后骗杀于长乐宫的钟室;韩王信当过韩王,曾投降过项羽,最后又叛逃到匈奴,还带兵...

淮阴屠中什么意思?
个人比较欣赏韩信,王侯将相一人全任,一生戎马未尝一败,旷世之奇才!膀下之辱是什么意思 是胯下之辱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

淮阴侯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
我个人认为,韩信应该是没有实施造反的。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正史中记载的很多细节逻辑不清,不合常理,甚至自相矛盾,是值得商榷的。第一、 韩信没有造反的资本。《史记》中记载,韩信是在汉五年因为有人诬告他谋反,被贬为淮阴侯的,被解除兵权后随刘邦到长安居住。实则是留在刘邦身边被监视居住,...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刘邦和萧何在一起(右一为萧何)根据《史记》记载,丞相萧何与张良都得以善终,而且他们的爵位也顺利的传给了子孙后代,世代罔袭,明显符合“世家”这个概念,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列入“世家”行列。与此不同的是,韩信则是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
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原文(节选):《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西汉:司马迁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什么意思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意思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出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这句话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

舒城县17585739182: 为什么《史记》中有《淮阴侯列传》又有《韩信卢绾列传》? -
五房乌体: 淮阴侯列传那个韩信,是天才将军,多多益善那个 韩信卢绾列传那个韩信,是韩王的后代,是一个小人物罢了 这根本就是两个人

舒城县17585739182: 史记中已有《韩信卢琯列传》,为什么又立章节《淮阴侯列传》为韩信作传 -
五房乌体: 是两个韩信 韩信卢琯列传那个是韩王韩信.淮阴侯列传里的是我们熟悉的汉初三杰之一兵法天才韩信 一个是我们熟知的兵法天才韩信,另外一个是个破落贵族韩王信. 韩信(?—前196年),汉朝初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今江苏淮安)...

舒城县17585739182: 史记 淮阴侯列传衍生的一个成语 -
五房乌体: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是成语.成语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发音 hán xìn jiàng bīng,duō duō yì shàn 解释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舒城县17585739182: 为什么在史记中为淮阴侯立传是放在列传中 -
五房乌体: 最后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所以最后不是诸侯了 《淮阴侯列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作者司马迁.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

舒城县17585739182: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
五房乌体: 首先你要搞清楚本纪、列传、世家的区别.项羽是有称王的,刘邦还是被项羽册封的汉王,以至于刘邦称帝后还用“汉”作为国号,所以有资格入本纪.世家是贵族传记的专用.而韩信虽然有功被封为齐王、楚王、乃至被贬谪为淮阴侯,但是最终他是以逆贼的身份被定在了汉朝官方的的耻辱柱上的,司马迁就算本人再欣赏韩信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韩信列入世家的,懂??

舒城县17585739182: '飞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全文 -
五房乌体: 此典最早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上下文是: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於徐州,致贡於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於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於...

舒城县17585739182: 《淮阴侯列传》为何不叫韩信列传 -
五房乌体: 因为汉代有两古个韩信,一个是军事天才韩信,一个是韩王信,为了区分,用《淮阴侯列传》表示军事天才韩信.详情请见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1677.shtml

舒城县17585739182: 《史记——淮阴侯列传》里的韩信和《韩信卢绾列传》里的是同一个人吗? -
五房乌体: 不是的,淮阴侯指的是辅助刘邦打天下后被杀的韩信,韩信卢绾列传中的韩信指的是韩王韩信.

舒城县17585739182: 淮阴侯列传中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五房乌体: 总体上是赞扬的态度 忍辱负重等等好的形容,也有指出他面对上面的Boss表现出的软弱的意思,但是都被弱化了.

舒城县17585739182: 史记中都有哪些人物 -
五房乌体: 史记中有许多人物故事,本来史记是一部传记式史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十二本记、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其中涉及的人物有几百人之多.帝王就是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启、太康、仲康、少康……汤、太甲、武丁、盘庚、帝辛等等、周文王、武王、成王……厉王、宣王、幽王、平王……秦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项羽、汉高祖、吕后、文帝、景帝、武帝等等,世家中就更多了有鲁周公、燕召公、姜太公、晋候、郑伯……还有孔子、萧何、张良等,列传中有商鞅、韩信等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