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刻画了韩信哪些性格特点

作者&投稿:闳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淮阴侯列传中韩信有什么性格特点?~

淮阴侯列传中的韩信性格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张扬自我:韩信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常常以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为中心,不太顾及他人的感受。这种性格在他在接受胯下之辱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2. 不注意收敛:韩信常常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缺乏深思熟虑和谨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与他人的关系紧张。
3. 能屈能伸:韩信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他也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冷静和决断力,如在面对项羽的威胁时。
4. 志存高远:韩信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渴望成就一番大事业。这种性格特点驱使他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5. 忍辱负重:韩信能够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和困难,具有顽强的毅力和耐性。
6. 自恃功高:韩信有时会过于自信,甚至有些自大,认为自己的能力无人可比。这种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在刘邦面前的作为。
7. 忠心:尽管在一些场合下,韩信表现出了自负和张扬的个性,但他对刘邦和汉室的忠诚是不可置疑的。他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展现了忠诚的品质。
总的来说,韩信的性格特点包括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注意收敛、坚韧不拔的精神、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忍辱负重、过于自信以及忠诚等。这些特点共同塑造了韩信这个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战神之一,淮阴侯韩信

看过韩信的传记,让我深思的不是韩信的荣耀与耻辱,飞黄腾达与死不瞑目,而是韩非——一代“英雄”的性格因素与其人生的结果。

韩信可谓是司马迁着意刻画的另一悲剧人物之一(注意,我没说“英雄”这个词),其出身极其低微,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地痞无赖——“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自然没有人会喜欢他。然而他又有着一般地痞所谓有的某些气质——强烈的自尊心和超人的忍耐力。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一个一无所有的恶痞子式人物哪来的这么大的自尊?还有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面对屠户的轻蔑挑衅:“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如果换作一个也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其他的人的话——一定,我料想会逞一时之勇,拔剑出鞘,以唤回自尊。然而韩信岂是一般人也(相信司马迁是抱着深切的同情心来写韩信的),他“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三个简单的动词,多少心理活动在其中啊!信知道自己的实力尚未凸现,现在还需要等待与忍耐,正所谓“切记潜龙勿用,静待飞龙在天”,也就是后来他自言道:“此壮士也。方辱我之时,我宁不能杀之也?杀之无名,故忍就于此也”。这是韩信性格之一——“忍”。

看似无赖的韩信骨子里却有一种“英雄”的情结,这一点是多么像刘邦啊!想当年,刘邦一事无成,好吃懒做,连他父亲也看不起他(这在韩信身上就是洗衣的老媪对他的歧视),但当看到秦始皇出巡时,不禁透漏出“英雄”的面目“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就说,刘邦与韩信在某些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也就是刘邦一直不信任韩信的根结之所在。这是他的特点之二——坚定的自己必定可以一展宏图的信心。

随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风暴,韩信也投入其中。然而却一再难遇明主,直到萧何和刘邦的出现。起初几经周折来到刘邦部下时,依然是个小小的无用之臣,只有萧何如伯乐一样识出了这批“千里马”。他可以冒着被误认为逃跑的罪名而只身快马追韩信,追回后力荐韩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这里我不再陈述萧何的恶识人之品质,而是要说明的是,为什么韩信要经过这一步——必须要人举荐,而不是“毛遂自荐”呢?这也是他的 性格特点之三——自负的清高。

上一个特点是十分矛盾的。既希望自己可也平步青云,又给人印象不好——相信没有几个“人主”会喜欢自负清高的人,即使是人才。所以只有在恰当的时刻遇到恰当的人——只有刘邦适合。他们性格的相似,他们志向的契合。然而注意,刘邦一直以来只是利用他而已,这一点从韩信攻下齐国而邀功做“假王”之时表现的最明显不过了,先是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继而得到暗示后,又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多么的生动形象!这之后,相信刘邦已经对韩信暗下杀心了。

然而无论如何,刘邦还是给了韩信他想要的一切,“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是啊,韩信我怎么能出尔反尔,恩将图报呢?这就使他的受制于人的原因,自始至终抱着对刘邦的报恩之心。几次被说,都坚决站在刘邦的那一方。从这一点上,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另一位悲剧英雄的身影——项羽。不是吗?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妇人之仁”和韩信的做法是多么的相似?他们性格的缺点注定了他们的同样结局,所以他和项羽都输给了刘邦!

关于韩信的死,有人认为是刘邦的猜忌功臣的俄缘故,有人说是韩信功高震主的恶必然结果,都有道理,但从时下流行的“性格决定命运” 来看,确实一点不假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
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
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
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译文:
我曾经到过淮阴县,那里的人告诉我,韩信即使在一介平民时,志气也是和平常人不一样的。那时,他的母亲过世,家里贫穷,韩信无办法按照当时的礼节安葬母亲。但是,他却寻找到一个风水宝地——地势高并且宽敞平坦,可以容纳上万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作为母亲的墓地。我,也到过他母亲的墓地,果然和淮阴父老说的那样。假使能够让韩信修学道德,养成谦让有礼的品格,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功劳,那就可以功名与福禄齐全了。那么,他对于西汉王朝的贡献,简直就可以和周代的周公旦、召公奭和姜太公齐名,而他的后代子孙也可以长久地祭祀他了。可是,韩信没有花时间去改变自己,反而在天下都已经统一,人民得到安定的时候,阴谋造反,结果全族受到牵连而被诛杀,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是怎样塑造韩信的形象的?
《淮阴侯列传》是《史记》中文学色彩十分浓厚的一篇,作者选取韩信生平当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几件事来加以细致传神地铺写,突出韩信足智多谋、大将风度。韩信一生经历战争甚多,如件件必录,文章必显平庸,作者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着重描述了井陉之战和潍水之战。作者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件,阐述了他悲惨命运的...

淮阴侯列传刻画了韩信哪些性格特点
看过韩信的传记,让我深思的不是韩信的荣耀与耻辱,飞黄腾达与死不瞑目,而是韩非——一代“英雄”的性格因素与其人生的结果。韩信可谓是司马迁着意刻画的另一悲剧人物之一(注意,我没说“英雄”这个词),其出身极其低微,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地痞无赖——“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

淮阴侯列传中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可是,韩信没有花时间去改变自己,反而在天下都已经统一,人民得到安定的时候,阴谋造反,结果全族受到牵连而被诛杀。《淮阴侯列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作者司马迁。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有哪位兄弟知道有关韩信 胯下之辱 的事?请具答之,谢谢
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史书中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视之,俯出...

从史记的记载来判断,淮阴侯韩信谋反了吗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下面是《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快来看看吧!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

文言文阅读淮阴侯韩信者
4. 漂母之恩文言文翻译(从准阴侯韩信者.岂望报乎 淮阴侯韩信,淮阴县人.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善行可以推荐做官.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曾经在下乡县南昌亭长家混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没办法,就一大早做饭躲在被子里吃,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亭长的...

史记准阴侯列传文言文翻译
韩信拜将节选自《史记??准阴侯列传》【原文】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

史记准阴侯列传中讲了哪两件事
准阴侯列传》【原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

韩信有___之辱填成语
胯下之辱 《史记 准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注目细看)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后以此喻受人侮辱,亦用以表示大丈夫能够忍辱负重。 飞熊语:胯下之辱可受...

莱芜市18336672798: 淮阴侯列传中韩信有什么性格特点? -
空钥穿琥: 淮阴侯列传中韩信性格特点: 张扬自我、不注意收敛、能屈能伸、志存高远,忍辱负重、自恃功高、忠心.

莱芜市18336672798: 淮阴侯列传中韩信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空钥穿琥: 司马迁评价韩信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 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 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

莱芜市18336672798: 淮阴侯列传中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空钥穿琥: 总体上是赞扬的态度 忍辱负重等等好的形容,也有指出他面对上面的Boss表现出的软弱的意思,但是都被弱化了.

莱芜市18336672798: 《淮阴侯列传》 -
空钥穿琥: 多简单啊...韩信自信(臣多多益善耳),实事求是,不阿谀奉承(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但能顾及到刘邦的颜面,语言婉转(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莱芜市18336672798: 史记中韩信的性格 -
空钥穿琥: (韩信)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最高封为“王”,先是齐王,后为楚王,按《史记》的体例,诸侯用世家,...

莱芜市18336672798: 《史记·淮阴侯列传》 -
空钥穿琥: 忍辱负重 希望对你有帮助 “胯下之辱”的成语典故家喻户晓,“胯下桥”就是众所周知的韩信胯下受辱处.《史记

莱芜市18336672798: 文言文'胯下之辱' 文章在刻画韩信的性格时用了哪些方法? -
空钥穿琥: 要么把他刺死,这样会被判刑:“淮阴屠中有侮信者,虽说秦汉时文武百姓皆佩剑,但这里也可以说明韩信心怀鸿鹄之志,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这是通过直描的方法.'众辱之曰,一则说明看客们的心理,二则反映出韩信内心的争斗,以为怯...

莱芜市18336672798: 史记 淮阴侯列传 漂母饭信,胯下受辱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 -
空钥穿琥: 韩信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怨无报,以德报怨,以义报德.不羞胯下之辱,而耻功名不申于天下.此天下大勇,挟持者大,枉尺直寻,不亦可乎?若韩信以一时之辱,挺剑而起,上决颈领,下断肝脾,一旦而死,无异斗鸡,安能南支梁、韩,北破赵、代,下三齐而南受相,衡楚汉而裂土王?而韩信一称孤而报旧德,非人臣之分,且有凌主之嫌.故韩信收众荆地,常窥大宝,卒为汉帝所戮,身丧地入,秩免爵夺,死不得所,不终晚节.

莱芜市18336672798: 《史记.列传.淮阴侯列传》中的刘邦是怎样的人 -
空钥穿琥: 单从淮阴侯列传这一节来看,刘邦接纳韩信并封为上将军这体现了刘邦善于用人、心胸开阔、豪放等性格,之后封韩信为齐王时又表现了他的随机应变、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的性格特点,但最终把韩信抓了,这又是有些多疑和嫉妒贤才的表现.而韩信是胸怀大志不拘小节,心胸开阔,知恩图报等

莱芜市18336672798: 《史记 淮阴侯列传》第八段分析 -
空钥穿琥: 本传记载了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本文细节描写非常精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细节,不仅画活了屠中少年的个性特征,而且也很好地描写出韩信的心理特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