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是什么含义

作者&投稿:计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魏源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什么意思~

意思是:假如走出黑屋,沐浴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出自近代魏源的《魏源集》: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意思是: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光,可以照亮室内中间的空地;假如给他开启一扇门,可以照亮整个堂屋;假如走出黑屋,沐浴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扩展资料:
《魏源集》介绍:
内容涉及到经学、理学、兵学、经世之学、史地之学、小学、佛学以及诗联等多方面。全书大体按经、史、子、集次序分为20册。是魏源存世著作的第一次全面集结。
全集除收录魏源著作《诗古微》、《书古微》、《古微堂四书》、《老子本义》、《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净土四经》及其诗文集等19种之外,还收录了魏源负责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和《淮北票盐志略》以及有关魏源的传记资料、大事年表、行踪图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魏源集

出处:出自近代思想家魏源的《魏源集`默觚》。
意思是:人生的高度决定人生的宽度,眼界、视野,决定思想,决定人生努力的方向。
原文:“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白话译文:
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光,可以照亮室内中间的空地。
假如给他开启一扇门,可以照亮整个堂屋;假如走出黑屋,沐浴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扩展资料《默觚》
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著作。"默"取之于魏源的字"默深",觚为古代木简,所以取"默觚"为篇名。
这部著作是魏源于清道光十五至十九年(1835~1839)居扬州"洁园"时所撰,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哲学思想。
分《学篇》和《治篇》两大部分;学篇14篇,治篇16篇,编入《古微堂内集》。光绪四年(1878)淮南书局刻本《古微堂集》、宣统元年(1909)国学扶轮社印行的《魏默深文集》和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魏源集》等书,均收录。
魏源(1794.4.23-1857.3.26)
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 [1]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默觚

这句话的意思是:接受从缝隙里照进的光,可以看清一张床大小的地方;接受窗户里照进的光,可以看清房间中央;接受从庭院里照进的光,可以看清整个厅堂;接受普天下的光,可以照亮四方。

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眼界就越开阔,对事物的认识就越全面。换而言之,即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这句话出自《默觚下·治篇十二》,原文有四句:

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见室央。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扩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默觚下·治篇十二》。《默觚》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它夸大心的作用,认为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包容和支配宇宙万物,万物皆备于我。

因此在认识上,"回光返照,则为独知独觉;彻悟心源,万物备我,则为大知大觉"。

《默觚》反对"生而知之"说,也反对脱离实际的"心性迂谈"和"玄虚之理",认为人的知识是通过习行取得的。它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但他未能正确解决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默觚》还突出地讲到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变易进化的观点。它说天下物无独必有对,有对之中必一主一辅,则对而不失为独。

它认为,矛盾相克,互相转化,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气化无一息不变者;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

据此,作者得出结论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是他主张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但是,他又认为,封建社会的 "道"是永远不变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默觚



意思是:一方庭院受到阳光的照射,便可以看得到一间房屋那么大的位置,当阳光照射到天下的时候,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

出处:近代思想家魏源的《默觚》。

原文: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释义:一丝缝隙受到阳光的照射,便可以瞥见床铺;窗户受到阳光的照射,便可以看见大堂中央。一方庭院受到阳光的照射,便可以看得到一间房屋那么大的位置,当阳光的照射到天下的时候,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

扩展资料:

魏源认为天下物无独必有对,有对之中必一主一辅,则对而不失为独。它认为,矛盾相克,互相转化,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气化无一息不变者;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

魏源的基本观点是唯心主义,它夸大心的作用,认为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包容和支配宇宙万物,万物皆备于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默觚》



意思是:一个庭院受到阳光照射,就可以看见一间房屋大小的地方,天下收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各个角落。

出自:清代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

原文:“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释义: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光,可以照亮室内中间的空地。

假如给他开启一扇门,可以照亮整个堂屋;假如走出黑屋,沐浴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

扩展资料:

魏源(1794.4.23-1857.3.26),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 。

《默觚·治篇》中魏源反思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诸多合理的政治哲学观点。包括德义结合的儒家治国论,以变易史观为依据的改革之道,德才兼备、人尽其用的人才论。这些政治哲学见解引导了当时的社会改革,对我国当代的社会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默觚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黑暗中假如给他开启一扇门,可以照亮整个堂屋;假如走出黑屋,沐浴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译文】一方庭院受到阳光的照射,便可以看得到一间房屋那么大的位置,当阳光的照射到天下的时候,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

【出处】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清-魏源-《默觚》

【原文】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君子受言以达聪明也亦然.或为一隅之偏听,或为一室之迩听,或为一堂之公听,或为旌木、鼓铎、蒙瞽、刍荛之偏听,所受愈小则所照愈狭,所受弥旷则所照弥博。

牗,有两个读音,这两个读音在古代汉语里都是通假字,一读[yǒu]指窗户,另一读[yōng],指墙。魏源诗句中应读“牖”作[yǒu],指窗户。

扩展资料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这句出自魏源《默觚·治篇十二》,这两句原意是作为后文“君子受言以达聪明也亦然”的类比,希望圣上广开言路,广泛采纳天下人意见。

单独这两句来说,意思就是开多大的口子受多大的光,可以看见多大的范围,也就可以有多大的作为。这是六句里比较难的句子,估计选的人也很少,作者魏源应该在在历史书上见过,是《海国图志》的作者,是清末“睁眼看世界”的先驱。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默觚



语出《默觚下·治篇十二》
原文有四句: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意思是:接受从缝隙里照进的光,可以看清一张床大小的地方;接受窗户里照进的光,可以看清房间中央;接受从庭院里照进的光,可以看清整个厅堂;接受普天下的光,可以照亮四方。
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眼界就越开阔,对事物的认识就越全面。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什么意思?
【译文】一方庭院受到阳光的照射,便可以看得到一间房屋那么大的位置,当阳光的照射到天下的时候,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原句】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集》【原文】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君子受言以达聪明也亦然.或为一隅之偏听,...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出处和含义.
出处:出自近代思想家魏源的《魏源集`默觚》。意思是:人生的高度决定人生的宽度,眼界、视野,决定思想,决定人生努力的方向。原文:“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白话译文: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是什么意思?
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换而言之,即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源在《魏源集》一书中说:“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解读: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啥意思?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意思是:【译文】一庭院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看见一间房屋大小的地方,天下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各个角落。【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换而言之,即为:...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出自哪里?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语出《默觚下·治篇十二》“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意思是:【译文】一庭院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看见一间房屋大小的地方,天下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各个角落。【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换而言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换而言之,即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源在《魏源集》一书中说:“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解读: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意思是:【译文】一庭院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看见一间房屋大小的地方,天下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各个角落。【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换而言之,即为:...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什么意思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
1、释义:人生的高度决定人生的宽度,眼界、视野,决定思想,决定人生努力的方向。2、出处:出自魏源《默觚》一书。3、原文:“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4、白话译文: 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

受光于庭,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的意思是什么?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意思是:【译文】一庭院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看见一间房屋大小的地方,天下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各个角落。【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换而言之,即为:...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什么意思?
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换而言之,即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源在《魏源集》一书中说:“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解读: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

环县18463479490: 摘记100字左右的要有评析 20篇 -
线蚀泰可:[答案]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洞开的一对窗扇,是心灵涌出的两汪清泉;那么,秘密,就是心灵珍藏的一座宝矿,是心灵敛聚的一抹灵...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司马光 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骐骥...

环县18463479490: 求2017高考满分作文《眼界无穷世界宽》赏析 -
线蚀泰可: 眼界无穷世界宽"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

环县18463479490: 2017高考作文全国卷1怎么写 -
线蚀泰可: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环县18463479490: 有关平凡,伟大或理想的名言警句.急急急 -
线蚀泰可: 1、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3、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 4、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7、...

环县18463479490: 18年语文全国二卷作文的最佳题目 -
线蚀泰可: 第一句是来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实际上它强调的是君子的个人品格,可以上升到民族精神来;第二句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杜甫写给弟弟的诗,体现了怀念的情绪,但到如今,它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