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出处和含义.

作者&投稿:爰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是什么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接受从缝隙里照进的光,可以看清一张床大小的地方;接受窗户里照进的光,可以看清房间中央;接受从庭院里照进的光,可以看清整个厅堂;接受普天下的光,可以照亮四方。
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眼界就越开阔,对事物的认识就越全面。换而言之,即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这句话出自《默觚下·治篇十二》,原文有四句:
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见室央。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扩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默觚下·治篇十二》。《默觚》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它夸大心的作用,认为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包容和支配宇宙万物,万物皆备于我。
因此在认识上,"回光返照,则为独知独觉;彻悟心源,万物备我,则为大知大觉"。
《默觚》反对"生而知之"说,也反对脱离实际的"心性迂谈"和"玄虚之理",认为人的知识是通过习行取得的。它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但他未能正确解决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默觚》还突出地讲到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变易进化的观点。它说天下物无独必有对,有对之中必一主一辅,则对而不失为独。
它认为,矛盾相克,互相转化,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气化无一息不变者;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
据此,作者得出结论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是他主张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但是,他又认为,封建社会的 "道"是永远不变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默觚

1、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换而言之,即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源在《魏源集》一书中说:“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2、解读: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光,可以照亮室内中间的空地;假如给他开启一扇门,可以照亮整个堂屋;假如走出黑屋,沐浴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3、寓意:
一、光源有多大,视野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
二、光源的大小,直接决定人的眼界的广度、事业的宽度和生命的厚度。

扩展资料
《默觚》反对"生而知之"说,也反对脱离实际的"心性迂谈"和"玄虚之理",认为人的知识是通过习行取得的。它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但他未能正确解决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默觚》还突出地讲到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变易进化的观点。它说天下物无独必有对,有对之中必一主一辅,则对而不失为独。它认为,矛盾相克,互相转化,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气化无一息不变者;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据此,作者得出结论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是他主张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但是,他又认为,封建社会的 "道"是永远不变的。
《默觚》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它夸大心的作用,认为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包容和支配宇宙万物,万物皆备于我。因此在认识上,"回光返照,则为独知独觉;彻悟心源,万物备我,则为大知大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默觚

出处:出自近代思想家魏源的《魏源集`默觚》。

意思是:人生的高度决定人生的宽度,眼界、视野,决定思想,决定人生努力的方向。

原文:“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白话译文:  

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光,可以照亮室内中间的空地。

假如给他开启一扇门,可以照亮整个堂屋;假如走出黑屋,沐浴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扩展资料

《默觚》

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著作。"默"取之于魏源的字"默深",觚为古代木简,所以取"默觚"为篇名。

这部著作是魏源于清道光十五至十九年(1835~1839)居扬州"洁园"时所撰,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哲学思想。

分《学篇》和《治篇》两大部分;学篇14篇,治篇16篇,编入《古微堂内集》。光绪四年(1878)淮南书局刻本《古微堂集》、宣统元年(1909)国学扶轮社印行的《魏默深文集》和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魏源集》等书,均收录。

魏源(1794.4.23-1857.3.26)

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 [1]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默觚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出自魏源《默觚》一书。原文是“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庭院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看见一间房屋大小的地方,天下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各个角落。

这句话的作者是魏源,魏源是一个心怀大志,可以为国捐躯的人,魏源在朝中任官时已经是清朝开始没落衰退的时期,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魏源就看透了一切。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人物。

在一个王朝没落的阶段,往往会出现空前绝后的英雄人物,他往往起到唤醒整个国家的关键作用,在内忧外患的清王朝的阶段,魏源就是这么一个人物,整个中国正被黑暗笼罩,就是缺少一点可以点亮黑暗的光明。打开门整间房间都会变亮,而如果民族可以代开心扉,整个国家都会变得很光明。改变不了外在环境,但是在外界环境完美的情况下,开放自己就是完善自己。

扩展资料:

魏源(1794.4.23-1857.3.26),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参考资料:魏源-百度百科



原句: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you,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意思就是说理想与志向,放眼世界,胸怀天下。

这句话最早的说法来自于《淮南子·说山》 中的一句话:“受光于隙照一隅﹐受光于牖照北壁。”

扩展资料:

《淮南子》著录共分为内二十一篇、中八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中篇养生,外篇杂说。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塞翁失马”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淮南子



原句: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you,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意思就是说理想与志向,放眼世界,胸怀天下。
梦想不是空洞的言语,也不是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而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念,亦是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正是有了它,人生的价值才得以彰显,生命的意义才得以体现。
这句话最早的说法来自于《淮南子 说山》 中的一句话:“受光于隙照一隅﹐受光于牖照北壁。”
原文选段如下:
马之似鹿者千金,天下无千金之鹿。玉待礛诸而成器,有千金之璧,而无锱锤之礛诸。受光于隙,照一隅;受光于牖,照北壁;受光于户,照室中无遗物;况受光于宇宙乎!天下莫不藉明于其前矣。由此观之,所受者小,则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照者博。江出岷山,河出昆仑,济出王屋,颍出少室,汉出嶓冢,分流舛驰,注于东海,所行则异,所归则一。通于学者若车轴,转毂之中,不运于己,与之致千里,终而复始,转无穷之源。不通于学者若迷惑,告之以东西南北,所居聆聆,背而不得,不知凡要。

出处:出自近代思想家魏源的《魏源集`默觚》。
意思是:人生的高度决定人生的宽度,眼界、视野,决定思想,决定人生努力的方向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什么意思
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换而言之,即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源在《魏源集》一书中说:“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解读: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诗句什么意思
意思是:假如走出黑屋,沐浴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出自近代魏源的《魏源集》: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意思是: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光,可以照亮室内中间的空地;假如给他...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啥意思?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意思是:【译文】一庭院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看见一间房屋大小的地方,天下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各个角落。【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换而言之,即为:...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意思是:【译文】一庭院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看见一间房屋大小的地方,天下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各个角落。【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换而言之,即为:...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是什么意思?
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换而言之,即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源在《魏源集》一书中说:“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解读: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

受光于庭,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的意思是什么?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意思是:【译文】一庭院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看见一间房屋大小的地方,天下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各个角落。【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换而言之,即为:...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换而言之,即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源在《魏源集》一书中说:“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解读: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1、“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语出《默觚下·治篇十二》2、与诗句相关的段落原文是: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you,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君子受言以达聪明也亦然.或为一隅之偏听,或为一室之迩听,或为一堂之公听,或为旌木、鼓铎、蒙瞽、刍荛之偏听,所...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什么意思
释义:人生的高度决定人生的宽度,眼界、视野,决定思想,决定人生努力的方向。出处:出自魏源《默觚》一书。原文:“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白话译文: 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光,可以照亮...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什么意思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
1、释义:人生的高度决定人生的宽度,眼界、视野,决定思想,决定人生努力的方向。2、出处:出自魏源《默觚》一书。3、原文:“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4、白话译文: 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

杭锦后旗19358412039: 摘记100字左右的要有评析 20篇 -
袁萧艾畅:[答案]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洞开的一对窗扇,是心灵涌出的两汪清泉;那么,秘密,就是心灵珍藏的一座宝矿,是心灵敛聚的一抹灵...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司马光 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骐骥...

杭锦后旗19358412039: 求2017高考满分作文《眼界无穷世界宽》赏析 -
袁萧艾畅: 眼界无穷世界宽"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

杭锦后旗19358412039: 2017高考作文全国卷1怎么写 -
袁萧艾畅: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杭锦后旗19358412039: 有关平凡,伟大或理想的名言警句.急急急 -
袁萧艾畅: 1、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3、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 4、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7、...

杭锦后旗19358412039: 18年语文全国二卷作文的最佳题目 -
袁萧艾畅: 第一句是来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实际上它强调的是君子的个人品格,可以上升到民族精神来;第二句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杜甫写给弟弟的诗,体现了怀念的情绪,但到如今,它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杭锦后旗19358412039: 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
袁萧艾畅: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战国策》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林逋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安得直梯悬碧落,共操长慧扫妖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