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人的角度来说说对传统节日的新认识

作者&投稿:鲍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代人应如何对待传统节日~

  尽管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不断呼吁民众要重视传统节日,还要求政府将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但民众的反应显然并不热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传统节日?

  从保护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角度考虑,我完全赞成多数民俗学家和相关学者的意见。传统节庆是我们历史与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能够长期流传,并且扩大到全国大多数地方,为大多数人所沿用,说明它适应了社会需要,丰富了当时民众的文化生活,反映了他们的愿望和追求。所以对与传统节庆有关的活动、史料、实物、人物等,都应该尽可能完整地加以保护和保存,有关的专家学者也应该进行记录和研究。

  但是要让民众乐于过传统节日,除了大力倡导和推广外,还得研究一下这些节日形成和演变的具体情况,看一看今天和今后继续存在的理由,包括为什么年轻人兴趣不大的原因。

  应该承认,时过境迁,传统节庆赖以延续的条件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中秋节,以往最吸引人的是两大因素,一是赏月,一是合家团聚或思念故乡。就月色而言,过去在还没有电灯照明的条件下,明亮的月光就显得格外动人。而今晚上要在户外举办活动已是轻而易举,根本不必依赖月色。

  此外,通讯和交通发达后,亲友之间随时能保持联系,文字、声音、图像都在同步传播,再多的乡愁也能排遣,难道还会在月光下“低头思故乡”吗?合家团聚也不困难,或者刚团聚过,或者不久另有团聚机会,就不一定盼望中秋节了。而古人却没有如此幸运,他们往往对亲友在哪里都不知道,那就只能在月光下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了。又如在海峡两岸完全隔绝时,连亲友是否还在人间都无法证实,团聚更是梦想,中秋的乡愁和亲情才会真实感人。

  要使中秋富有魅力,就得找出新的理由,而不是一味强调传统。以往如何过中秋,可以用作历史课或文化课的内容,可以作为知识介绍,却无法让民众自愿仿效,更不能强制年轻人接受。现在的中秋活动,除了桌上增加了月饼,偶尔还借了月光外,与平时的活动并没有什么区别,如何吸引得了人?如果没有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任何节庆都会毫无意义。中秋节如此,其他如春节(过年)、清明、端午等也是如此。

  所以,对传统节庆的保守和创新可以并行不悖,也应该如此。一方面,专家学者应该将它们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即使它们已经没有实际意义。除了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外,也可以在节日或平时向公众表演。另一方面,必须根据现有条件,在活动的内容、形式上创新,将大多数人吸引过来。例如,将中秋与环保、节能、登月等活动结合起来。如果中秋之夜天气晴朗,不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将城市的多数电灯关掉,让大家感受一下真正的月色,这样的赏月会更吸引人。

  传统节日也不是自古至今一成不变的。历史上有的节日,甚至连名称都没有留下来。有的节日形成的时间并不长,却始终没有中断,有的节日最终被淘汰也不可避免。正因为如此,在保留保存部分传统节日时,还应创建新的节日,以适应社会和民众的需要。如在电视机普及以后,央视的春节晚会应运而生,现在已经成了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长此以往,完全可能形成新的传统。这类创新既可以依托于传统的节日,也可以创造出新的节日来。

  对外来的节日也不必一概排斥,同样可以推陈出新,或者使之本土化。韩国的“江陵祭”源于中国的端午节,却加上了很多本地内容,已不同于中国端午节,也使“江陵祭”成为韩国节庆的一部分。实际上我国现有的法定节日中也有外来的,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经过几十年时间早已中国化了。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伟大的民族,聪明智慧的华夏人发明了……如今,传统文化已经化为血液流淌在我们的身体里,就在我们点点滴滴的行为里展现,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最醒目最集中的表现,是穿西装吃西餐学洋文的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最后的坚守。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趣又有意义的传统节日风俗,这些节日有什么意义。
分析传统节日逐渐被忽视、很多人认为没有节日味道的原因。传统节日的消失将会带来什么影响(比如失去民族自信、生活缺乏信仰、容易被外来文化侵蚀(例举如追韩剧导致部分学生在国家、民族大义上感性选择支持外国)甚至做出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言论或行为)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华夏先祖智慧的结晶……等等
怎么做?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并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复兴大概是每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国学大家、学者等等有志之士的想法,最近几年也在推广,然而情况还是不算好。

春节:传统节日的当代解读

就历史和社会文化而言,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基础。在中国,离开了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毋庸置疑,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民族的根本,国家的基础,是凝聚十几亿人民的强大的精神粘合剂,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
过去的七天,无论在繁华都市还是在偏僻乡村,中国各地乃至世界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在欢欢乐乐地过年。欢度春节已经成为十几亿人民共同的中心话题,由欢度春节而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各种新闻,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可见,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欢度春节对于中国人的影响至关重大。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标志着一个民族的风格,凸显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展示着一个民族的追求。春节无疑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蕴含的文化含义,无论怎样评估都不会过分。在这个欢欢喜喜的大年即将过去却还意犹未尽的时候,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作一番粗粗的现代解读,也许不无意义。
春节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在中国古代,“春节”最早是指春天的节序,基本上和春季一词同义,后来才专指农历一年的元旦。在农业社会里,对于物质生产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天时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正是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列举了过年的种种现象,指出它们都和农业社会有关,说的极是。春节时期的饮食文化,是基于农业社会的产品丰富多彩;春节时期的娱乐文化,是基于农业耕作中的冬季闲暇;春节时期的祭神文化,是基于农民们祈求上天风调雨顺,以便五谷丰登。春节时期的所有文化形态,几乎都是农业文化的典型表现。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观念的总和,但人们在使用文化一词的时候,更多的是指精神观念。农业文化的精神观念,来自于农业耕作方式。如果我们稍稍考察一下农业耕作方式,就会发现它的最大特点是地域的固定性。农业民族不像游牧民族那样逐水而居,居无定所;农业民族也不像商业民族那样逐利而行,行无踪迹。农业民族在固定的土地上世世耕作,代代传承,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两个十分明显的思想观念,即对于故乡土地的无比眷恋和对于家族亲情的极其注重。前者为乡土观念,后者为亲情观念。在中国,不管时光流转,不管社会变迁,不管政府更迭,不管人事代谢,乡土观念和亲情观念早已化成深深的情结,植根于炎黄子孙的骨髓之中。“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等古代诗句,正是体现了这种情结。就历史和社会文化而言,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基础。在中国,离开了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毋庸置疑,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民族的根本,国家的基础,是凝聚十几亿人民的强大的精神粘合剂,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春节,所传承的正是这样一种意义。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不管天寒地冻,筋疲力尽,不管路途遥远,车船劳顿,都要回家和父老乡亲相聚,这不是一种最大的乡恋吗?几亿乃至十几亿人民共同收看央视的春节晚会,随着晚会的节目同欢同乐,同唱同笑,塑造出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浓浓氛围,这不是一种最大的亲情吗?这种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强大的精神力量,理应推动我们更快地建设小康社会。前几年,曾有学者提出“文化力”一说,结果引起了理论界的热烈讨论。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春节完全可以成为“文化力”一说的佐证。
值得回味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说过:传统是历史的惰力。那么,春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它所负载的传统意义和现代社会的某些方面是不是已经产生了不相适合的地方?事实上,几十年以来,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求神祭祖等仪式的意义已经大大减弱。但是不可否认,春节对于现代社会也还是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从经济层面上来说,由春节而产生的经济现象实际上是一种非正常的经济现象,它和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有相悖的地方。因为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迥然相异。工业生产依赖的是市场需求,而不是季节和时令的变化。工业生产比农业生产更有规律,更为平衡,除了某些人为的特定情况,很少出现大冷大热、大起大落的情况。而农业经济是一种忙闲不均的季节经济,春节既然源自于农业社会,春节经济当然也就是一种季节经济,必然会给现代工商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阻隔和影响。从文化层面上来说,春节所负载的意义虽然能够抒发乡恋情结,提升亲情程度,从而凝聚人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祥和。但是过分注重乡土的眷恋,过分注重家族亲情的同时,其硬币的另一面可能就是对现代社会的刚性法律规则的忽视,这一点对于现代社会的法治建设未必有利。中国社会中的“走后门”、“裙带风”、“关系户”等等现象屡禁不止,从深层次意义上来说,和传统文化中的过分重视人情和家族亲情观念根深蒂固不无关系。有事实证明,春节也是一年中社会上不正之风的高发时期。当然,我并不认为乡土亲情及其他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法制规则生来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你无法忽视它们在表达方式上呈现出的巨大差异性。
传统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它积淀了历史、丰厚了文化,但其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理念及文化认同也可能阻碍新观念、新主张的深入人心;作为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春节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正面影响早已为所有中国人知道,但其沿袭传统而来的某些与现代社会呈现出不适应、不相配的习俗,人们感觉到了,却未必能深刻理解。如何张扬春节文化的正面影响,消解春节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赋予春节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正是我们在欢度完这个祥和美好的春节之后可以静下心来考虑的课题。今天用现代的眼光解读春节的思想底蕴,其意义也就在于此。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开放,许多人却逐渐感到春节不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
著名的民俗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大家觉得过年没意思,肯定不是因为在物质方面有什么欠缺,而恰恰是因为精神上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春节是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它包含了天文历法、民间信仰、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种种文化现象。现在,春节失去了许多它原有的文化内涵,所以大家就感到年味淡了,心理上有一种不满足感。
陶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文化生活样式也比以前丰富了,这些确实都可能冲击春节,使得诞生于农耕时代的一些传统仪式不再适于现代社会。当然,春节有些习俗或者仪式可能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那是个民俗更新的问题,但春节的主题和精髓永远都不会过时。

中秋节宜尽早成为国家法定节日

今天是中秋节,在人们晚上邀朋赏月之际,不少人也表露出心中的遗憾: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并不是一个法定的节日。

在近些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之后,人们为什么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中华民族历史传统,表现出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传统与现代,这一对看起来相对立的概念和事物,人们正在赋予它以新的内涵和解释。一个越是现代的社会,人们越是需要有心灵的安慰、精神的支撑和情感的流露,在人的内心世界需求增多之后,有着丰富精神资源累积的历史传统,就越有可能和有必要复活再现。这一点,对于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中国,亦不例外。

八十多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访问中国,在对中国进行了近两年的考察后,他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具有自由精神、懂得快乐的民族。他所担心的是,在中国也像西方一样“现代”之后,现代社会的理性和效率,会不会放弃善和美的传统理想的追求。

在今天反思这位“世纪智者”多年前说过的话,中国人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现代”的架构中,承传涵纳传统的自由与快乐?也就是说,如何在现代社会,做有着美好伦理道德与审美情感涵养和向往的中国人?

在这方面,中国传统的那些节日,正能够起到强大的心灵滋养作用。传统节日的那些仪式,千百年来都为中华民族所喜闻乐见,它们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内心情感的一种展现,包含了丰富的审美理想和伦理道德追求。如同任何具有自身历史传统的国家民族一样,中国传统社会中人的宗教意义的安身立命、审美意义的情感陶冶、伦理道德意义的慎终追远等等,这些基本的个人与社会美德,就大量散布在那些传统节日所包含的精神理想中。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围绕这些节日,历代墨客骚人,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和美好传说。这些传说和文字,不是生硬的伦理道德教条,而是一个民族灵魂的生动活泼的展现。在袁世凯当政期间曾长期担任驻华公使的美国外交官保罗·S·芮恩施,在1913年参加当时中国的祀孔典礼时,就曾深有感触地写道:“典礼给人最深刻的还是由于吟唱的神情,音乐、以及参加典礼的人的非常庄严的态度……我不由地感到,中国人所以不愿完全抛弃这些传统,实在是由于他们有着爱好音乐的本能。“

应该看到,这些流传了上千年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所具有的伦理道德和审美内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社会与人生意义。为什么在中国“现代”起来之后,更需要强调这些节日并认为应当将它们修订为国家法定节日?我们还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与传统社会人们有着大量闲暇时间不同,在现代市场经济生活方式和科层制管理方式日益普及、社会生活实现规范化和理智化之后,传统节日如没有相应的国家立法形式予以保护,它不可避免就会因为时间保证的短缺而受到冲击。因此,以立法的形式,将中国五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全部或大部,从单纯的民间节日形式上升为假期保护的国家节日,使人们有时间在这样的节日里,从各种节日仪式中感受中国自身的历史传统,享受节日所带来的心灵愉悦,在今天就显得非常必要。

以上仅供资料参考
参考资料:http://www.cnr.cn/china/jrlt/rtkp/t20040928_504045666.html

第一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我前些时候到印度,二十几天里,从大城市到农村,从新德里到菩提伽耶,居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印度妇女穿西式的裙服,她们穿的衣服档次、品位不同,但是都是印度的传统服装——沙丽。印度的音乐学校,教的都是印度的传统音乐。在印度,你想学西方的音乐,可以到西方去学,他们自己的学校始终在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二个意义就是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第三个意义就是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
我们这一代有责任,把我们的祖辈传给我们的东西,尽量保存下来,传给我们的后代。我们不能做历史的罪人,我们不能在现代化之后,变成一个赤裸裸的“现代”人,连中国人都不是。这是我的希望。

春节:(和谐关系)人们纷纷来各自家里送年货,一一道几句祝福语,使人们的心中无比欢畅。让不欢快的关系变得和谐、快乐。这样,大家的关系不就和睦了。过春节的好处……(春节作文主要内容就是讲这些吧!中心)

春节:(和谐社会)这和谐社会也就和大家的关系紧密相关的,大家的关系欢快、和睦了,整个社会不就和谐了吗?(这个是春节作文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讲这些吧!中心)

过传统节日最重要的是纪念和传承文化内涵,否则 画虎画皮难画骨 的画家也就流于闹市了。

寻找传统文化的风向标
传统节日承载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民族情感,“节味”的变化也让人对传统文化的流失不无忧虑。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中,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
●传承传统文化,
最值得反思的是如何让一代一代的人自觉接受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不任由文化传统断裂
●传统文化归根结底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要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人们体味传统节日中积淀的文化内涵,找回传统美德,光靠简单说教于事无补
又是一年中秋时。媒体关于月饼的报道铺天盖地,商店里购买月饼的人群熙熙攘攘。有人不禁感叹:中秋节已成了月饼节,仅剩下一个“吃”文化。与此同时,互联网上近日掀起了投票支持中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潮,签名赞成申遗的网民人数已超过70万。
传统节日承载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民族情感,也衍生出对传统文化流失的忧虑。最近有舆论认为,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的巨大挑战,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惟西方马首是瞻,惟西人所言极是,惟西例为理政之所循”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
“节味”已被“商品大潮”淹没?
传统节日应体现民族文化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有关部门近日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意见》要求,要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特别要组织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节庆活动,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然而,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节味”已被“商品大潮”淹没。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在机关工作的王范芳告诉记者,中秋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一个“托”,大家借此机会送礼的送礼,吃饭的吃饭,中秋之夜很难看到祭月拜月、耍满天星、演皮影戏这些传统节目,甚至全家一起赏月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在出版社工作的胡鹏先生则对家乡清明节的祭奠仪式不以为然,令人眼花缭乱的祭品漫天飞舞,从传统的纸钱、香烛演变到“豪宅”、“小姐”、“大奔”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人用“金元宝”铺成一条长地毯通往祖先的坟墓。这样的祭奠有多少追忆之情?
尽管现实不尽如人意,但人们内心深处对传统节日还是有难舍的情怀。网友李伟在中秋申遗留言板写道:“推动中秋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对中华文化的延续和肯定,功德无量。”还有网友说:“中秋承载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成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中国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共通点,比如重阳敬老、中秋团聚、清明祭祖,这些情感不可以轻易被抛弃,更不能随便被异化。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孙科志曾就读于韩国高丽大学,在他眼中,许多越来越被漠视的传统习俗,往往被韩国人视为珍宝。韩国中秋节要放假3天,举国欢庆,由于韩国有1?4人口在汉城,一到中秋节很多人要从汉城返回自己的家乡过节,全国因而出现“民族大移动”。此外,每个家族在中秋节都会举行祭祖仪式,感谢祖先带来丰收。同时,文化协会还会在汉城奖忠体育场举行一年一度的摔跤节,评选出“天下壮士”。韩国一年四季都有传统节日,热闹场面和人们的热情远远高于西方节日。“他们把对本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宿感都放进这些传统节日里,通过过节,延续和发扬自己的文化。”孙科志这样解释韩国人对传统节日的热衷。
胡同、弄堂都变成“欧洲花园”
我们还需要传统文化吗?
如今,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趋之若鹜、对本国传统节日却日趋淡漠;一条条胡同、弄堂变成一个个“欧洲花园”、“美国小镇”;学生们对古典诗词缺乏兴趣,英文书却常捧在手心;乡村理发店也开始叫“蒙娜丽莎发廊”……
我们还需要传统文化吗?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遐龄认为,人们对西方文化的吹捧主要是“追新”,认为传统文化是落后与腐朽的代表,阻碍社会发展,但简单地把传统文化归之为“封建、迷信、落后”,是十分片面的。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传统与现代有着血肉联系,如果现代人能主动地改造和吸收传统文化,使其实现自我更新,传统就不是包袱,而是财富。
“传统文化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养料,我们要承接而不是回归传统文化,牢牢立足于现代化建设,阐发出全新的精神。”谢遐龄教授说。他认为,面对传统并不等于只看过去,而是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能够提升民族精神的内容,诸如民族情感、民族凝聚力、民族特征、有号召力的人物等。
之所以现在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谢教授认为主要是传统文化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错位,令年轻人产生逆反心理。“《大话西游》被奉为经典,开始我很不解,后来看电影里的唐僧那么啰嗦,让妖精烦得自杀身亡,就明白了,现在的青年讨厌说教,讨厌一味地灌输。”
传承传统文化,最值得反思的是如何让一代一代的人自觉地接受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不任由文化传统断裂。如今,很多父母愿意花钱让孩子学英语,学音乐,却很少有人主动地让孩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归根结底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要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人们体味传统节日中积淀的文化内涵,找回传统美德,光靠简单说教于事无补。”谢教授说。
保护传统文化需要理性认识
扬弃才有生命力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必须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吸收全人类文化的精华,离开这个基本点,就难以推动中国社会健康前进。例如,市场经济、法治、科技等,中国就须向他国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只有不断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才有生命力。”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保护传统文化”某种程度上被曲解了,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既没有完成文化的更新,又固守着许多落后的传统思维方式”。
顾教授举了个例子,现在有不少地方搞祭奠孔子的活动,举办“四书五经”诵经班等,“这其实是打着保护传统文化的旗号,搞没有文化底蕴的'文化活动'。”他认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扬弃---批判地继承。如果没有扬弃,就忙于“文化复兴”,对传承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都没有好处。
谢遐龄教授也认为随便提“保护传统文化”的口号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分夸大西方文化的冲击,从而盲目排外。一方面,近几十年来全世界有“趋同”的潮流,所有的国家,不论意识形态,也不论文化传统,青年人都喜欢跳迪斯科,都喜欢飙车,唱流行歌曲……近年又流行挑染头发、穿磨烂了的牛仔裤,这其实是“技术文化”或“科技意识形态”的冲击,不是“西方文化”。同时,“技术文化”也早已存在于我国的文化之中,从根本上说,这不是“外来的”,而是“自己的”。
另一方面,在政治文化、法律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中国有着稳定不变的内涵,人们在不知不觉地奉行着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所谓的“西方文化”只是表层的、不完全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曲解了。试想一下,我们连身处其中的中国文化都不那么容易渗透,怎能轻言西方文化?对于保护传统文化,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理性认识。


谈谈现代人的感情!
你为他操心,你为他受累,你也会为他吃醋,或许还会遭到家人朋友的反对疏远。苦恼眼泪从来都是爱的恋生姐妹,快乐时你到了天堂,悲伤时又到了地狱。你想忘却忘不了,想放也放不下。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表达感情的方式更直白,但就象中国美食源远流长一样,爱永远是人们内心渴望的美好情感。年轻人,...

关于未来的心情说说大全!
26、现在是商业社会,金融理财应是每个现代人都懂得的一门知识,让金融理财知识在社会上普及,而变成国民教育,还可以培养理性投资人,让未来的金融环境变得更为成熟。 27、通过算命了解自己的命运后,可以通过风水五行调节环境,补上命中的不足,对自己未来的提前预测,让人们能趋吉避害,通过预测可以让迷失方向的人少走湾...

感悟生活的2021年心情说说短语:你的眼里因有了众人,我便成了多_百度...
32、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上今天的班,睡昨天的觉,花明天的钱。 33、如果,烧一年香我们可以相遇,烧三年香,我们可以相识,烧十年香,我们可以相惜。那么我……就改信基督教! 34、男人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关键时候还带个套。 35、这年头做女人难,你开放点,人家说你骚;你传统点,人家说你装。 36、考试时,本想要...

现代人的压力与日俱增,你是如何面对高压的呢?
现在的压力一直在境涨,从来没有消停过,以至于现代人都不敢结婚生娃了,电视节目还有好几个专家坐在一起研究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得出的结果是想独立,这节目成功的浪费了我半个小时的时间,说了一堆没用的话。一,怎么面对高压?高压是没有法面对的,我们只能任凭它一下一下的向我们砸来,什么...

如何理解现代人更喜欢分享自我的感受?
说出来本来很好玩的话写出来可就没有那么好玩儿了,或者说说出来本来是玩笑话写出来就会显得一本正经了。所以慢慢的又能开直播,发小视频。这样,人们不仅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还能够用肢体面部表情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这多方便啊!估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直播那么流行的原因,即可以在别人的面前...

话打动人心说说
第要创新。创新或者说流行吧,现代人就要用现代的语言去写作,当然,不是说那些粗俗的文字,而是要了解流行语的动态,适当的创新有利于活跃气氛,同时也更能打动人心。归根结底,理论的东西不实用,关键还是你自己的修行啦,多读书,多写作,多关心社会,自然的你的文字就能打动读者打动人心啦。加油~。 54、世间情话千千万万,...

生活压力大的说说
我并非是个经得起百般折腾的人,我的韧性是有限度的。我也会疲惫。 35、压力大不可怕,喝喝小酒解解乏;有压力不害怕,找我说说悄悄话;实在不行还有她,陪她逛街把钱花,我就不行不解压。 36、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37、我用一麻袋的钱上...

许多现代人,焦躁、内心空虚,主要是攀比心太强,你认为呢?
幸福型的攀比,一些人总看别人的生活多么幸福,自己如何卑微与痛苦。员工只看到老板的薪水与自己的差别,没看到他们背负的责任与压力。 减少攀比心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欲望,注重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以及不断提升自身。攀比之心是把双刃剑。一面是万丈深渊,一面是动力源泉! 许多现代人,焦躁、内心空虚,主要攀比心太强,你认...

生活随心的说说
你即来5344 2022-08-30 · TA获得超过6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6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39.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生活随心的说说 生活随心的说说,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各种各样的句子层出不穷,有很多句子将生活的一些感悟很好的展现出来了。生活随心的说说,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解答一下...

简单温馨的爱情说说大全:很想和你有很长的未来,彼此温暖,互不_百度知 ...
1、世上最浪漫的旅程和最自私的话就是:你是我的唯一。2、幸福的人不是拿到了世上最好的东西,而是珍惜了手上已经拥有的人。3、在一起时不看手机,不在一起时秒回信息,这就是现代人的真爱吧。4、很多人还是不明白,要说服女孩子,其实不要用逻辑,不要用道理,要用心。5、感情如果需要委屈求...

平乐县19665063827: 现代人应如何对待传统节日 -
贾贵欣畅: 尽管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不断呼吁民众要重视传统节日,还要求政府将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但民众的反应显然并不热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传统节日?从保护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角度考...

平乐县19665063827: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带给我们哪些新的思考? -
贾贵欣畅: 我国历史悠久,流传下来了很多几千年的传统习惯.而这些传统习惯比较出名的,就在我们今天形成的相应的节日.像农历9月9日的登高,那个时候人们只是为了一个思念祝福,全国进行这项活动的人多了,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重阳节这个节....

平乐县19665063827: 现代人应如何对待传统节日?
贾贵欣畅: 我觉得,中国有这么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的流入,更加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文化更加发扬 所以,在春节,中秋这样的节日里,我们应该恢复一些传统习俗,渲染节日气氛,让外国朋友也被我们的文化所感染...

平乐县19665063827: 如何看待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变异? -
贾贵欣畅: 也许这并不能算是变异吧,因为这些节日的本职并没有变化,可以说是演变吧,这是现代快速生活节奏下的需求,对于很多传统节日依然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够再如古代一般去庆祝或者度过,比如以前人的“过年”,那时候可能只有过年才能做的事,我们现在可以天天做,所以就算是过年再做也没什么感觉了,有时候并不是事情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人,是我们的感觉而已!我们需要传统节日向我们的需求方向改变,但是我畅穿扳费殖渡帮杀爆辑们也要保持传统节日的意义所在!

平乐县19665063827: 在现代社会中,怎样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 -
贾贵欣畅: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

平乐县19665063827: 说说你对春节的看法 -
贾贵欣畅: 据一项民俗调查显示,对于现代人来说,传统的春节民俗文化已经不那么熟悉了.很多人担心现代人的春节活动趋向简单、实际,会造成传统的民俗文化的流失. 寻找失落的年味 所谓年味淡了,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如今,每到过年时分,人...

平乐县19665063827: 如何正确地对待中国的传统节日? -
贾贵欣畅: 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重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应该得到重视和保护.人们可以通过参加传统节日活动、了解节日的历史背景和内涵等方式,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平乐县19665063827: 传统节日的传承与进一步的发扬,有哪些积极意义 -
贾贵欣畅: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它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传承传统文明的功用.首先,传统节日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与传递着传统.人们利用传统节日定期进行传统的表演与传统的教育,使传统在民众生活中得到延续与加强....

平乐县19665063827: 结合清明见闻,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认知与感悟 -
贾贵欣畅: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正月拜年、元宵灯火、清明祭祖、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节日活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中国的传统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道德思想,体现了中...

平乐县19665063827: 中国人应当怎样对待传统社会习俗?举例说说你的看法 -
贾贵欣畅: 对待传统社会习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有些人将传统社会习俗视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能够继续传承和保留;有些人可能觉得传统习俗过时,应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而逐渐淘汰.个人而言,我认为传统社会习俗是我们历史和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