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的成语故事

作者&投稿:比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知己知彼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着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

偶不是抄袭某人,是在某地方查的,别误会.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声东击西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风声鹤唳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 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刘邦和项羽大战,项羽却大败,最后被刘邦给围在垓下,但项羽是猛人啊,刘邦知道不能正面和他硬拼!于是刘邦就想了一计,即四面楚歌,找了许多会江东的乐曲的人在垓下周围弹奏,歌唱,表现繁华的一面,这样,项羽的部队就军心不定了,许多兵听到家乡的曲便想家老,再也无心战斗,最后项羽的部队投降了一大半。

自己想


知己知彼的成语故事 是故事,是故事 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着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

知己知彼成语故事
《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举例造句】: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还要充分掌握专业录取规则。不同院校的专业录取规则不一致,要吃透“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专业级差”的录取规则。【成语故事】: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

知己知彼是谁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著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 【典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 【释义】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

励志成语故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知己”与“知彼”相比较,“知彼”就更为重要。而对生死相敌的对手,这一条则更为重要。伟大的斗士都是不会随便轻视他的对手的。要做到“知彼”,的方法莫过于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失败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从来都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创...

知己知彼 的成语故事 急急急
《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孟氏 注:“审知彼己强弱利害之势,虽百战实无危殆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 郭仲晦 云,用兵以持重为贵,盖知彼知己,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此百战百胜之术也。”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八一:“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

知己知彼的成语故事
刘邦和项羽大战,项羽却大败,最后被刘邦给围在垓下,但项羽是猛人啊,刘邦知道不能正面和他硬拼!于是刘邦就想了一计,即四面楚歌,找了许多会江东的乐曲的人在垓下周围弹奏,歌唱,表现繁华的一面,这样,项羽的部队就军心不定了,许多兵听到家乡的曲便想家老,再也无心战斗,最后项羽的部队投降了...

知彼知己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1知己知彼,汉语成语,拼音是zhī jǐ zhī bǐ,意思是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2成语辨析 近义词了如指掌明察秋毫自知之明。典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释义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

知己知彼的由来急
知己知彼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知己知彼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着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声东击西的成语故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早出自于《孙子·谋攻篇》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

长海县13016286194: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故事 -
镇何半夏:[答案] 1 鸿门宴的故事: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

长海县13016286194: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的成语故事就是刘邦和项羽大战,项羽却大败,最后被刘邦给围在垓下,但项羽是猛人啊!于是刘邦就想了一计,即四面楚歌,找了许多会... -
镇何半夏:[答案]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

长海县13016286194: 知己知彼的故事 -
镇何半夏: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著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典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释义】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军事、商业等 【近义词】了如指掌、明察秋毫、自知之明 【相反词】心中无数、不得要领、雾里看花

长海县13016286194: 知己知彼的成语故事 -
镇何半夏: 刘邦和项羽大战,项羽却大败,最后被刘邦给围在垓下,但项羽是猛人啊,刘邦知道不能正面和他硬拼!于是刘邦就想了一计,即四面楚歌,找了许多会江东的乐曲的人在垓下周围弹奏,歌唱,表现繁华的一面,这样,项羽的部队就军心不定了,许多兵听到家乡的曲便想家老,再也无心战斗,最后项羽的部队投降了一大半.

长海县13016286194: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故事 -
镇何半夏:[答案] 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西元一九六年,孙策派水军攻打钱塘江南岸的固陵,屡攻不下.他的部下孙静向他献计:「王朗在固陵防守很...

长海县13016286194: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的成语故事 ,200字 -
镇何半夏: 知己知彼:对自己和对方都了解得很透彻 知觉,例如自己的优势,敌的不足. 百战百胜:军队的一种战斗素质.意为战一百次,胜一百次,每战都取得胜利.形容极能善战,所向无敌. 知己知彼的典故: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知己知彼来自于:《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出处来自于:对付敌人,一定要~,才能百战百胜.

长海县13016286194: 请问有谁知道<知己知彼>这个成语的故事吗? -
镇何半夏: 知己知彼 【拼音】zhī jǐ zhī bǐ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着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

长海县13016286194: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腹背受敌、突然袭击、神出鬼没 成语典故 -
镇何半夏:[答案] 依次出自: 《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魏书·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胡雪《惊人相似的一幕》:“使用的战术差不多...

长海县13016286194: 请问有谁知道<知己知彼>这个成语的故事吗?
镇何半夏: 成语 知己知彼 发音 zhī jǐ zhī bǐ 解释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出处 《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故事 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著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

长海县13016286194: 知已知须的成语故事10宇 -
镇何半夏: 知己知彼zhī jǐ zhī bǐ【解释】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出处】《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结构】联合式.【用法】含褒义.多用于军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