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

作者&投稿:冯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代内阁制度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发展:
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后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
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仁宗朱高炽时,明仁宗因杨士奇、杨荣等为东宫旧臣,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之后杨士奇、杨荣等人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居内阁,其头衔均以尚书为尊。自此,内阁权力加重,逐渐受到重视。
明代宗朱祁钰的景泰年间,王文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后进入内阁,自此之后,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内阁权力更大。虽有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末年的反复,可到成化年、弘治之际,内阁在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
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所行之事被认为多荒谬不经。可也有有杨廷和等阁老撑着,未成大乱。明世宗朱厚璁的嘉靖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
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到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专擅朝政二十余年,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了。
特点:
1、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从永乐开始,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
但是,他们谁也不敢担当违反祖制的罪名,谁也不愿从已经取得彻底胜利的皇权中,又拿出一部分给阁臣分享。所以内阁进展缓慢,而且始终未能成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2、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
阁臣与皇帝矛盾,除了反映为封还诏旨一类以外,很多反映为阁臣在中叶以后不断提出辞职。皇权与内阁矛盾,亦反映为明代阁臣善终者少,有政绩的不多。明代内阁权力不稳定,虽然有严嵩,张居正之显赫,但他们一是乘皇帝静摄而代行皇权。
一般阁臣来说,由于基本上都是文学侍从之臣出身,入阁后权力之大小,只决定于票拟被采用的情况,所以呈现为不稳定,没有保障,没有连续性。
影响:
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遂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因此明代的君主专制比前代尤甚,助长了君主专制。

历史发展
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朱棣派翰林院官员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渐有“内阁”之称。起初,内阁诸辅臣虽有位次先后,但地位相近,职权也没有明显差异。后来,阁臣逐渐分化,“三杨”和陈循相继在内阁中拥有了相对特殊的地位。
大致到天顺、成化年间李贤为首席辅臣期间,“首辅”产生并逐渐制度化。到嘉靖年间,在谕旨、诏令中,明世宗首次正式使用首辅、元辅、首臣、首相等对首席内阁大学士加以称呼。
嘉靖、隆庆至万历初年,内阁首辅权力较重。在内阁中,他们趋于专断票拟,不仅主稿,而且不容其他阁臣置喙;在内阁外,他们对六部的影响力也较为强大。
与此同时,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相继围绕首辅之位展开激烈争夺。至张居正,内阁首辅的权力达到顶峰,一方面他是内阁的长官,阁僚则降为首辅的属员;另一方面,部院员缺,特别是吏、兵二部尚书的推用,实际也均由张居正决定。
张居正死后,内阁首辅的权力在皇帝的不信任、内阁与六部的斗争以及宦官权力再次膨胀的情况下走向衰落。包括内阁首辅在内的内阁大臣大都碌碌无为,浮沉守位,没有再出现此前一类”权臣“。

1. 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但体系完整,模式固定。2. 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3. 内阁受制于司礼监,矛盾深刻,但又不得不走司礼监的路子。4. 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5. 内阁中矛盾激烈,尤其嘉靖以后。

  明朝内阁制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从永乐开始,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但是,他们谁也不敢担当违反祖制的罪名,谁也不愿从己经取得彻底胜利的皇权中,又拿出一部分给阁臣分享。所以内阁进展缓慢,而且始终未能成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1.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
  阁臣与皇帝矛盾,除了反映为封还诏旨一类以外,很多反映为阁臣在中叶以后不断提出辞职。皇权与内阁矛盾,亦反映为明代阁臣善终者少,有政绩的不多。明代内阁权力不稳定,虽然有严嵩,张居正之显赫,但他们一是乘皇帝静摄而代行皇权。一般阁臣来说,由于基本上都是文学侍从之臣出身,入阁后权力之大小,只决定于票拟被采用的情况,所以呈现为不稳定,没有保障,没有连续性。
  与汉、唐、宋相比,明代辅相的业绩并不显著,这一方面固然与入阁前之资历有关。汉、唐、宋之宰相都要经历郡邑,而明之阁臣却基本上出于翰林院。他们没有从政经验,不知民间疾苦,对政事自然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但另一方面,则由于他们权力不稳定,被司礼监挤着,被皇权压着,即使有抱负也难于施展。
  显然,这样的内阁只能助长皇权,而不可监督、约束皇权。有明一代,内阁始终未能成为对皇权的威胁,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元璋废丞相的目的是达到了。
  2.内阁受制于司礼监,矛盾深刻,但又不得不走司礼监的路子。
  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但双方地位的特殊性使内阁难以与司礼监抗衡,双方权力的大小,又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皇帝宠信司礼时,司礼尽夺内阁权力,如刘瑾、魏忠贤时;否则就是权相出现,如严嵩、张居正时。
  严嵩、张居正之显赫,还得讨好司礼监,就是明证。
  综观有明一代,内阁对宦官之干政,虽亦起过一点制衡作用,如成化年间,由于阁臣一再坚持,汪直主持的西厂一度被撤。但总的来说,内阁是越来越受制于司礼。内阁为司礼监扼制,以致明代成了宦官为祸最烈的朝代。
  3.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
  历代及明初,六部均隶属于丞相,凡事必须秉承宰相的意志,自撤中书省、提高六部品秩后,六部变成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完整,而且在阁之上。但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又有票拟权,内阁比六部更接近皇帝,部权便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上为内阁所侵。但是,内阁毕竟不同于中书省。从制度上说,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则“凡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于是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力图摆脱控制。因而阁部经常争权,尤其是争夺人事权。
  内阁与六部这种职权界限不清,工作上彼此失调,大大影响了明政府的行政效率。在客观上,则有利于司礼监的擅权乱政。
  4.内阁中矛盾激烈。
  尤其嘉靖以后,阁臣间的倾轧突出由于阁臣的任用、权力大小、去留,均没有明确规定,又由于首辅与次辅间权力悬殊,在天启以前一直无明确的职责分工。所以阁臣间争夺权势的斗争激烈,尤其是“嘉靖以来之首辅,莫不由倾轧排挤而得之”,如严嵩拉拢科道弹劾翟銮,使翟被“削籍为氓”。严嵩与夏言互相排挤,致夏言被弃市。
  在阁内的纷争中,阁臣不但各自培植自己的势力,致使明中叶以后的政治日益腐败。
  从明代内阁制度的种种特点,可见内阁制度在当时并未能成为与君主专制政体完全适应的辅政制度。内阁地位的特殊又使它成了矛盾辐辏之所,各种矛盾的发展,无一不是加剧了政治的腐败。

1. 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但体系完整,模式固定。2. 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3. 内阁受制于司礼监,矛盾深刻,但又不得不走司礼监的路子。4. 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5. 内阁中矛盾激烈,尤其嘉靖以后。

明朝的内阁制真正建立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明宣宗时期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卓著的探索。
影响;提高了新政效率,是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上,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设有内阁首辅

皇帝的咨询机构


北洋政府的内阁制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北洋政府的内阁制具有以下鲜明特点:1. 名义上的内阁制度,但实际上缺乏内阁的责任制。这意味着内阁成员对于政策的执行和结果不负直接责任,导致决策与执行之间的脱节。2. 内阁成员的更迭异常频繁,缺乏稳定的更替机制。北洋政府时期,内阁总理和成员的更换往往与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密切相关,而非基于政策成效...

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明朝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是皇权政治的派生物。其特点包括:1. 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是废除丞相制度后的替代产物,其角色主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而不直接参与国家决策。2. 在内阁制度初期,内阁只有拟票权而没有决策权。3. 到中期,特别是在张居正时代,内阁的权力迅速扩大,达到顶峰,其...

明朝内阁制的特点是什么?明代内阁的设立实质说明了什么?
明朝的内阁制真正建立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明宣宗时期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

概述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1. 明朝内阁制度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形成,虽未获得法定地位和正式行政机构的身份,但其体系却日臻完善,模式也渐趋稳定。2. 内阁与皇权之间存在显著的矛盾,但内阁始终在皇权的强大压力下低头,未能摆脱其制约。3. 内阁在体制上受到司礼监的制约,两者之间的矛盾深邃,内阁在实际运作中往往不得不借助司礼监的...

我们现在也是不是叫内阁?各国很多报道称内阁的意思?
一、内阁是什么内阁这个概念,和“议会”分不开。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民主制,是一种政治制度,特点是“议会至上”,政府首脑(总理或首相)权力来自议会。在议会内阁制国家中,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或政党联盟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西方的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

明代内阁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同时,外部压力如外族入侵、地方割据势力崛起等也使内阁难以有效应对。此外,内阁大学士的选拔和任用方式存在问题,如依赖皇帝个人喜好等,这影响了内阁的决策质量和效果。总的来说,明代内阁在明代政治制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特点和政治影响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下辅政机构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尽管内阁制度存在...

内阁制度是什么啊?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元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是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内阁制和总统制的区别 1、内阁制 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推举总理或首相,组成内阁,掌握实权。国家元首(总统或国王)基本上是象征性、礼仪性的。总统一般由议会选举产生。英国、德国、印度是内阁制的典型。2、总统制 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拥有...

明朝内阁制的特点是什么?明代内阁的设立实质说明了什么?
此为“票拟”。皇帝则用红字做出批示,称为“批红”。通常情况下,皇帝仅批阅几本,大部分的“批红”由司礼监太监根据皇帝的意图代为书写。4. 明朝内阁制的建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创新。它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并实现了军政大权的进一步集中,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黄兴的总统制和宋教仁的内阁制有什么不同?
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宪法中都规定了总统的职权。与议会内阁制相比较,总统制的特点是以总统为行政首脑,行政机关从属于总统而非议会。在总统制下,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总统只向人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有些国家虽然也设总统,但总统只是国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脑,内阁由议会...

中国古代内阁制是怎样的?
清朝则与明朝不同,大臣们只是奉命办事,皇帝则往往是把权力全部抓在自已手中,因此专制成为大多数清朝皇帝的特点。 公元1402年,大明成祖永乐皇帝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成立内阁制,这样,一个国事咨询机构正式建立了。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

仁布县17075383375: 概述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
任逸调经:[答案] 1.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但体系完整,模式固定.2.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3.内阁受制于司礼监,矛盾深刻,但又不得不走司礼监的路子.4.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

仁布县17075383375: 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内阁制有何特点 -
任逸调经: (1) 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内阁制有何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有何特点?(2分) 答案 内阁特点:非法定行政决策机构,只供顾问;(2分)演变特点:君主专制逐步加强(空前强化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分)

仁布县17075383375: 如何理解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
任逸调经:[答案] 内阁是明代中央辅政体制重要而又特殊的一个环节.它在洪武和永乐时期出现雏形,在英宗正统年间基本形成定制.成化、弘治年间,内阁一度受到抑制,但在嘉靖年间和万历时又相继出现“权相”.明代内阁的沉浮凸现出明皇权的加...

仁布县17075383375: 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
任逸调经: 明太祖废除宰相.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大学士均因有太子经师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时期,朝廷事无大小,宣宗均悉数谘询大学士杨士奇的看法而决定.虽然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召见时得以参与各部事宜,然而其还远不如杨士奇等内阁成员得以亲自接见.

仁布县17075383375: 关于明朝的内阁制它的性质、特点和权力的变化.只要它的性质、特点 -
任逸调经:[答案] 性质:原来属于皇帝的智囊团兼秘书,后期属于丞相的替代品(明朝自朱元璋起不设丞相该职位)特点:总揆中央六部并且直接向皇帝负责,对下面上的奏折有票拟权(对事件处理提出处理意见),并有对皇帝旨意的封驳权(即可...

仁布县17075383375: 如何理解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
任逸调经: 1,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

仁布县17075383375: 明朝内阁制组织形式,特点和意义 -
任逸调经: 特点:人员有皇帝任命,属于废丞相的产物,不参与国家决策《前期》实质:君主专制的加强的产物.皇权政治的派生物.

仁布县17075383375: 1.明朝内阁制度设置的原因2.明朝内阁的主要职权特点3.比较明朝内阁制度与英国内阁制度的主要不同 -
任逸调经:[答案] 朱元璋废除丞相,但由于太多的政务忙不过来,因此设置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内阁职权仍相当于丞相.不同点在于,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办事机构,听命于皇帝,皇权至上.而英国的内阁全权处理国家政务,对议会负责.君主没有权力.

仁布县17075383375: 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朝内阁的特点 -
任逸调经: -材料一表明宰相是出了皇上以外第二个大官.独揽政治大权.(因此,将来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仁布县17075383375: 明朝内阁制度 -
任逸调经:[答案]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