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作者&投稿:融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充分认识不同以往的发展变化。认识是适应的前提。认识理解新常态,才能积极适应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深刻认识从严 管治党的新要求,深刻认识经济运行变化的新趋势,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深刻认识群众需求多样的新特点,深刻认识倡导清廉文化的新风气。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树立新常态下的新思维新理念。比勤奋更重要的是理念、眼界和勇气。理念的领先优于资源的领先。没有新思维新理念,就不会有 积极适应新常态的高度自觉,就不会有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思想境界。只有理念领先,才能打破惯性思维,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获得改革创新的更大勇气,以先 人一步、快人一拍的节奏迅速提升工作水平。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消除等待观望的心态。等待观望,不在状态,虽谈不上违法乱纪,却有涣散作风、松弛纪律之弊,也是一种变相腐败。各级党员干 部要清醒认识到,从严管党治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真正在思想严起来、整改上严起来、正风肃纪上严起来,以更加坚 决的态度、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将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为全面推进“四新”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摆脱为官不为的状态。为官不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大敌。全会对做好当下工作和谋求长远发展做出部署, 成就事业需要好状态、干部成长需要好状态、凝心聚力需要好状态,当前要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中存在的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等问题,切实从僵化、教 条、懈怠、背时的茫然状态中解放出来,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为适应新常态、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担当新作为。

  所有经济人、经济体、投资者等都应该仔细品味,从而尽快转变思想观念,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
  当然,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增速回归理性后,过去长期高速增长下的一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比如产能过剩问题等。这些问题必将导致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
  但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有两个重点必须把握好:一是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二是要创新拓宽道路。“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启动新引擎,握紧点火器,是摆在中国经济发展面前的两大迫切任务。

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不妨把它叫做“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的特征,对于新阶段的经济政策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之初快速发展的条件随着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已经不复存在

  “新常态”的显著特点是已经跨过了粗放经营、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了一个不创新、不深化改革就难以持续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之所以30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发展,是因为存在着快速发展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第一,10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缘,即“穷”,“穷”的另一方面就是产业空间很大,从事什么产业都是新的,都可以发展经济。加之基数小,很容易快速发展。
  第二,长期的封闭使我们不能完全了解外边的世界,特别是不能清楚地了解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其他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亚洲四小龙就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知道了我们是后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后发优势,承接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跟在人家后边亦步亦趋地做就是最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式。
  第三,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诞生了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这样的态势使世界经济发展有了新的兴奋点,并因此使产业结构上升到了更高层次。由于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使我们大批量地承接外来产业转移,实行大进大出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四,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资源、环境压力不大,劳动力“红利”相当充分。
  第五,改革开放从制度层面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人们创业的热情。
  基于上述发展之初的条件,我们形成了明显粗放的速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发展方式的特点是:一是粗放经营,铺摊子,上项目,靠投资;二是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动力便宜,走低价格路线;三是招商引资,模仿,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四是过度依靠外需;五是靠行政力量推动,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的GDP竞赛;六是GDP崇拜,速度第一,而不是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在这六个特征中,核心是GDP崇拜和行政力量推动。这样的发展模式虽然使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但付出的明显代价和潜在代价都是难以估量的。此外,必须指出,低价格路线是低层次的竞争路线,是与更穷的国家竞争而不是与更富的国家竞争。
  二、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
  现在,中国经济的规模已经做大,我们面临着做强的新的历史任务,既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人们所讲的“新常态”。
  “新常态”的显著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自然放缓。这是基于以下的分析:
  第一,真正的经济增长是由创新推动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大约从1783年到1842年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这是第一个长波;第二个长波是从1842年到1897年,是所谓的蒸汽机和钢铁时代;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是电气、化学和汽车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时代。西蒙·库兹涅茨在其《长期运动》中也做了类似分析。他们的分析揭示了经济何以发展,即一个革命性发明和发现被用于工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就成为新阶段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世界经济还没有出现可以担当引擎的新的经济增长兴奋点。
  第二,经济增长速度是有一定规律的,即“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制度环境下,不受紧缩政策或扩张政策等外来因素的干扰,本身固有的、自然而然的增长率。这样的增长率和既定的条件是协调的,是既定条件下的一种均衡。“自然增长率”是阶段性的,是历史的。据此,随着快速发展的条件成为过去时,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速率,一个中速的增长速度。
  第三,“新常态”面临的任务是为已经起飞的经济持续加油,使整个经济在做强的过程中展翅高飞。“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是货真价实的创新,是扎实有效的结构调整。
  三、面对“新常态”的应有形态和政策设计
  既然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即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就应当以科学而冷静的态度直面现实:
  第一,要从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型情结中挣脱出来,以平常心态对待一个并不算快速的、自然而然但确实有效的增长速度。要重塑经济增长的心理底线,认清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清楚地把握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创新,是调结构,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即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提升带动经济发展,而不是水平结构,即平面复制原来的产业结构。更不能迎合错误的速度情结而盲目刺激。必须明确,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就业,但这种就业应当是货真价实的就业,而不应当是伪就业。
  第二,在“新常态”下应当抓紧完成旨在建设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任务。经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微观层面的事,是经济规律自发作用使然。要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制度建设的关系。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看,相当多的宏观调控是顾此失彼、按了葫芦上来瓢,我们切不可过高估计了宏观调控的作用,更不能让宏观调控耽误了我们的改革。
  第三,通过合适的制度安排,激发大众的创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其《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中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是普遍大众创新的结果。他说,“繁荣的历史进程从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广泛实现自主创新的结果。”他强调,“国家层面的繁荣源自公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它涉及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构思、开发与普及,是深入草根阶层的自主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一个产业空间很大,跟到人家后边模仿着做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不创新就不能发展、就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安排,例如平等进入、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淡化官本位;鼓励适当的冒险;包容各种创新伊始的“异端”;杜绝各种寻租的机会,把企业家精神引导到真正的创新而不是官商勾结的寻租。

新常态特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总结: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现在,中国经济的规模已经做大,我们面临着做强的新的历史任务,既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人们所讲的“新常态”。“新常态”的显著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自然放缓。这是基于以下的分析:第一,真正的经济增长是由创新推动的。

什么叫做"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行各业的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单位构成。从动态上看,就是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即依次从生产开始,经过分配,达到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过程。

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威胁论”?
1.从合理性与科学性角度正确看待 中国近些年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世界有目共睹,不免让有些国家眼红。为了限制中国综合国力的长期发展,自从20世纪末,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将对他们本国的长期发展造成威胁,出于阻碍中国顺利发展的目的,中国威胁论也伺机而生,这种言论对我国政治、经济以及对...

关于世界经济的一些问题
3.中国再这次经济危机中受的影响不大,且本身处于经济周期的高速增长阶段,这样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可观的增长。这样国际地位相对提高,且我国的制造也经过这几年已经发展的很不错了。4.20世纪80年代时,我国很少有出口的产品更别谈中国制造了。5.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都是国有企业...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历程 有何正确探索和失误
经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了独立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年均增长速度6.5%,大大快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国人民基本解决吃饭问题;教训:政治斗争政治运动延误了国家的发展;对国情和世界情况判断的失误贻误时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法国媒体:11月出口数据确认中国经济复苏,这么说有何依据?
抗议政策在大方向上是非常正确的,这是一种牺牲短期利益以获取长期利益的方法。我国的抗疫方式是集中了一两个月进行停工停学的方式,虽然如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这场经济损失的背后却有着巨大的意义。这是因为我国牺牲了短期的利益而造福了长期的利益。短期利益就是经济的增长,而长期利益总是目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有何意义?
第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

...这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有何关系?与对外贸易发展有何关系?_百度知 ...
他们一致认为,祖国的国际地位已经并将继续快速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世界对中国经济关注的程度也与日俱增。联合国举行会议讨论世界经济问题时,总是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的话题。同样,中国在促进南南合作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正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重视...

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马原
为此,高校思想政治课必须引导学生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冷静理性看待外部世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

怎样理解和看待我国的贫富差距,如何解决?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罗江县13625227836: 如何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
邸矿妇炎: 新常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进入了一个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但是是一个有质量的增长,是质量、速度、效益的统一. 第二,所谓的新常态,是相对于以往的30年,无论是需求、投资、比较优势、经济政策、产业组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跟原来不一样.我们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变化. 第三,我们面对的任务是做强,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得很旦碃测度爻道诧权超护明确. 第四,应该主要靠市场经济体制的力量的推动,有节奏、均衡的、稳健的发展.

罗江县13625227836: 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
邸矿妇炎: 新常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第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进入了一个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但是是一个有质量的增长,是质量、速度、效益的统一.第二,所谓的新常态,是相对于以往的30年,无论是需求、投资、比较优势、经济政策、产业组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跟原来不一样.我们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第三,我们面对的任务是做强,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得很明确.第四,应该主要靠市场经济体制的力量的推动,有节奏、均衡的、稳健的发展.

罗江县13625227836: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
邸矿妇炎: 新常态特征: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

罗江县13625227836: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
邸矿妇炎: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罗江县13625227836: 怎样正确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
邸矿妇炎: 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

罗江县13625227836: 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
邸矿妇炎: 新常态的目标是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适应新常态,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长久以来,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盲目攀比搞工业,重复投资上项目,肆意扩张借贷款,跟风决策建新区,吹捧...

罗江县13625227836: 如何理解经济新常态 -
邸矿妇炎:[答案] 2014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下行走势,首季GDP增速为7.4%,远低于2008-2012年年均增长9.3%的水平,1-4月以来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也普遍低于预期.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的新周期.一方面,从...

罗江县13625227836: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
邸矿妇炎: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有两个新的基本特征很明显.一是,我国经济发展从多年来保持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这是由国内外经济发展背景和环境决定的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结果,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根据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

罗江县13625227836: 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
邸矿妇炎: 怎样推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是一场新的考试,考验驾驭市场经济的智慧,检验掌控复杂局面的本领.新常态需要适应,更需要引领.2014年,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实现了7.4%的增速,劳动生产率提高7%,单位国内生产总...

罗江县13625227836: 如何正确认识和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 -
邸矿妇炎: 所有经济人、经济体、投资者等都应该仔细品味,从而尽快转变思想观念,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 当然,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增速回归理性后,过去长期高速增长下的一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比如产能过剩问题等.这些问题必将导致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 但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有两个重点必须把握好:一是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二是要创新拓宽道路.“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启动新引擎,握紧点火器,是摆在中国经济发展面前的两大迫切任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