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会让梨的孔融,为何长大后偏偏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处死?

作者&投稿:有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为何长大后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处死呢?~

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让梨给兄弟姐妹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时人们都为他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而叹服。

孔融从小就针砭时弊,嘴里仿佛有一把刀子。曹操攻下邺城后,曹丕就纳了甄宓为妻,这时候孔融就站出来了,他说,当年周武王攻下纣王,就把纣王宠妃妲己赐给了周公旦,明里暗里讽刺曹丕就是周公旦,这不是给曹操找不痛快吗,本来儿子娶了一个寡妇就够丢人的了,现在还被人说那是个祸国殃民的女子,要知道曹操也挺喜欢那个甄宓的呢。

在河北的时候,曹操下令不能酿酒,以节省粮食,偏偏孔融是个无酒不欢的人,于是又出言讽刺,纣王是以色误国,难道就要禁止男女有爱情了吗,这让曹操很难堪,觉得孔融是在挑刺儿,可是孔融丝毫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他的名气是因为他的嘲讽,越嘲讽,他的名声就越大。

面对孔融的放肆,曹操起了杀心,当时孔融提出了一个见解,就是父母对子女来说,应该就是一个东西,尽到孝道就好了,不用多付出什么,这可和当时的风气太不一样了,曹操抓住了这个把柄,把孔融以“不忠、不孝”的名义处死。
孔融的成名,完全是小时候让梨的典故和长大时的嘲讽捧出来的,他真是成也那张嘴败也那张嘴,因为一张嘴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偏偏要沾沾自喜,没有意识到危机。

孔融小时候一直是在他人的夸奖中长大的,所以变得越来越自我,以至于当官以后,刚愎自用,不懂得分析局势,妄议朝政,甚至对有军功在身的曹操言语羞辱,不计后果!
我们不能否认孔融的才学,但是在情商方面,他不是可以主持大局的人,一个耿直得连脑子都不带的人,又如何能玩转那个尔虞我诈的帝王时代!

曹操一开始对孔融并没有恶意,毕竟他是个文人,并且学识颇广,影响力巨大,而曹操也算是爱惜人才的人,所以对于孔融的傲慢无礼,并不与他计较,只是偶尔略施惩戒,削弱他的官职!
怎奈孔融是耿直不要命的类型,不但不吸取教训,反而越发变得无理,为所欲为,如此多番挑衅之后,曹操再也忍不下去,最终将他判了死刑!
孔融从小开始饱读诗书,对于书上的礼法道德他铭记于心,不仅如此,他还把书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教科书般的圣人,深得大家尊重!

汉献帝在位时,重用了孔融,不但经常邀他议政,还把公卿大夫要做的事情,统统归于他管,相当于他身兼数个要职!他专心为汉献帝出谋划策,怎奈他只是一介文官,无法与曹操统领的一干武将匹敌!
曹操在行军打仗的时候,确实做了很多烧杀掠夺的坏事,但又不可否认,当时的情况,没有曹操带兵打仗,汉献帝的皇位是无法保住的!
很多人都看出了曹操怀有不轨之心,可是没人敢惹怒生性多疑的曹操,只有以孔融为代表的几个老臣,经常出言不逊,重伤和讥讽曹操,使得曹操极为恼火!

而另一方面,孔融一直为汉献帝选拔人才,这也是为了拉拢一部分文人支持汉献帝,他对时政有一定的见解,文笔犀利,文采出众,对人彬彬有礼,谦虚宽容,所以得到一部分年轻有为青年的支持!
孔融这样的行为明显就是要和曹操一较高下,想要从思想上推翻曹操,曹操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利用自己兵权在握,在孔融又一次辱骂曹操的时候,给他定了罪,并且株连九族!

孔融让梨,是我从小就听的故事。长大的孔融也争气的成为了朝廷的文臣,会被曹操处死,应该还是得罪了曹操,背上不孝的罪名只是曹操杀他的借口。

 

孔融经常在朝廷上怼曹操,曹操早就看不惯他了。虽然孔融是个知识青年,也抵不住莽撞个性带来的杀身之祸。有才的孔融在诗词上也有成就,自带文人的清高,平常又喜欢评论政治。

他认为曹操用人多疑,对人才不信任,所以在朝廷上口出狂言,不管当着曹操面,还是背后的话被传到曹操耳朵里,总是让曹操很生气。曹操和袁绍打仗的时候,其实孔融认为袁绍才是应该得胜的,这种类似的话多了,曹操肯定认为孔融有谋反之心,杀他之意早就起了,就是在等时机。

 

孔融后来还讨论曹操取妻的事情,认为他违背伦理道德,不要脸的要娶兄弟之妻。这种君王的闺房事,一个下臣肯定不能插话。用当代社会的话说,就是职员不会看老板脸色,每次都得罪老板,不被开除都难。所以孔融早晚得死,曹操只是想想一个杀他的方法,看起来可以显示自己是个贤明的人,又可以让孔融失去最在乎的清高和名誉。

孔融从小就是孝顺之人,虽然自己年纪小,但知道尊敬长辈,才有孔融让梨的故事传到今天。所以曹操抓住了孔融最在乎的名誉,其实一下就打败了孔融的内心,背负一个不孝的罪名,活着和死了也没区别。

 

孔融的死是因为他说话不注意,口出狂言,不分场合造成的,曹操只是安了一个不孝的罪名罢了。



这是孔融莽撞的个性带来的杀身之祸。他经常在朝廷上怼曹操,背上不孝的罪名只是曹操杀他的借口。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说曹操的坏话。曹操也是比较狡猾的,故意给他安上一个这样的罪名,让他内心里很愧疚。

曹操一直认为真孝之人,面对至亲的去世,一定会非常痛苦,以致于不能自已。而孔融在父亲的坟前,却丝毫没有憔悴的颜色,故而杀了他。

其实,孔融长大之后的品性很坏,虽然有才,但是确实不是个好人,曹操看他不顺眼就找个借口处决了他。


孔融让梨的原因是什么
孔融让梨的原因是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

孔融为何要让梨?
1、原因 原文回答:“小儿,法当取小者。”译作: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2、故事简介 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3、故事原文 续汉书...

融四岁,能让梨。原文的意思?
融四岁,能让梨的意思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给哥哥吃。故事详情: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

孔融为什么要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孔融为什么让梨?
孔融能让梨,说明本质上他其实是一个比较懂得谦让谦虚的一个人物。从他身上,我们学到了人在社会生活当中。需要时当地进行一个谦让。这样才不会有更多的纷争才能和谐美好共处。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

从小知道让梨的孔融,为何最后会以不孝之罪被曹操杀了?
曹操以孔融这番言论,定其死罪,大概也算是孔融的宿命了。其实,除了小学课本里面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夸孔融外,在大多数史学家眼中,都看不上孔融,比如我在开头说的与他齐名的司马光,就在《资治通鉴》中评价孔融:“才疏意广,讫无成功。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

孔融是如何让梨的
原文:孔融让梨 范晔 〔南北朝〕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译文: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总是挑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我年纪最小,应当拿小的梨。”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三国让梨的孔融,为何会死于不孝之罪?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孔融是孔子的后代,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勤奋好学,非常有才华,是建安七子之一。儒家思想以孝治天下,孔融从小就那么懂事,仁义、孝道,长大后的孔融就真的变成了不孝之徒了吗。当然不会,孔融的父亲去世时,孔融13岁,因父亲去世悲痛万分,需要别人搀扶着才能站得起来,...

孔融让梨 原文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翻译为白话孔融四岁的时候,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吃梨,孔融自己拿了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小的,孔融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孔融让梨,《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指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给...

孔融就是让了个梨,为什么会流传千古?
第一,“孔融让梨”这件事,看起来小,其实不小。为什么说“孔融让梨”其实不是小事呢?因为“取大弃小”乃是人的本性,尤其对一个小孩来说,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当然了,若是大人经常对他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这也不算什么。不过,从“大人问其故”来看,应该是大人没有教过他这样。而大人没教...

获嘉县14764954468: 孔融轼母的故事?
正洋佳诺: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是长大之后的孔融却因为弑杀母亲而被曹操杀了,这个原因不仅很是让人匪夷所思,毕竟一个小时候这么懂事的孩子怎么会丧失了本性...

获嘉县14764954468: 孔融轼母的故事? -
正洋佳诺: 孔融当时是北海相,走在路上他看到一个人在坟边哭,走进才知道是这个人的爹刚去世,直到这个事情,孔融居然把这个人杀了,理由是孔融觉得他哭的不够撕心裂肺,不够伤心.看官的人看到之后以为他是个很孝顺的人,其实真实原因并不是这样子.孔融曾经这么说过自己爹娘:亲爹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孝敬的,当时生孩子只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生自己的母亲更别说了,只不过像是一件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原文是这样说道: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孔融还说过闹饥荒的时候,如果东西不好吃才拿给别人吃.

获嘉县14764954468: 孔融分梨的故事 -
正洋佳诺: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

获嘉县14764954468: 孔融让梨是大的让小的,还是小的让大的 -
正洋佳诺: 小的让大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

获嘉县14764954468: 孔融让梨的问题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想知道,古今中外,让梨、让苹果以及让什么的都有,为什么就一个:孔融让梨被我们记住了呢? -
正洋佳诺:[答案] 这是儒家文化中孝所决动的. 而为什么是孔融让梨,不是别人,是因为孔融是名人,更是儒家的代表

获嘉县14764954468: 孔融让梨的故事及寓意(100至200左右)急需 -
正洋佳诺:[答案]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

获嘉县14764954468: 孔融让梨的理由是什么 -
正洋佳诺: 谦让,融四岁,能让梨”,这件小 事流传百世,小孔融被后人奉为 小孩子学习的楷模.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获嘉县14764954468: 孔融让梨的具体故事 -
正洋佳诺: 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

获嘉县14764954468: 有关孔融让梨的故事(完整的)快! -
正洋佳诺:[答案]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