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什么会走上不结盟道路?

作者&投稿:吕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与世界和平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不少国家推翻了西方殖民者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但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面临的仍然是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新老殖民主义还在威胁着这些国家的安全。另一方面,美国和前苏联在全球的争夺日益激烈,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不断加剧,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走上不结盟道路。
所谓“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大国集团。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先驱。1955年初,铁托访问印度,提出不结盟运动的设想。印度总理尼赫鲁赞同铁托的观点,他在印度独立后,曾宣布不加入任何大国集团。两国领导人在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奉行积极的“不结盟政策”。
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确立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反对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给铁托很大的启发。1956年7月18日,铁托邀请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南斯拉夫,三位领导人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两天会谈,商讨开展不结盟运动问题,他们决定“致力于使所有不在集团内的国家团结起来”。7月20日,三位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又称“布里俄尼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表示不依附于任何集团,提出应该鼓励奉行不同政策的各国领袖之间进行接触、交换意见。
1960年联合国第15届大会期间,铁托、尼赫鲁、纳赛尔以及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印尼总统苏加诺在纽约举行会晤,酝酿召开不结盟会议事宜。他们还联合提出方案,要求美苏两国举行首脑会议,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1961年2月,铁托走访了9个非洲国家,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纳赛尔、苏加诺、尼赫鲁积极响应,他们达成先在开罗召开筹备会议的协议。6月份,有21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筹备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制定了参加首脑会议国家的5项条件:1)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或倾向于支持这一政策;2)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3)不参加有大国对抗背景的军事集团;4)没有参加带有大国对抗性质的双边或地区性条约;5)不为大国间的军事对抗提供军事基地。筹备会议即按这5项标准,向有关国家发出邀请。
1961年9月1日至6日,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25个国家出席会议(其中亚洲国家12个、非洲11个、欧洲1个、拉美1个)。
会议通过《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宣言指出,只有根本消除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宣言要求大国采取谈判手段,解决各种问题;宣布支持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呼吁禁止核试验、控制军备、裁军。宣言声明,参加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非集团政策,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1964年10月5日至10日,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开罗召开。参加会议的国家增加到47个(亚洲16个、非洲29个、拉美和欧洲各1个),几乎是第一次会议的两倍。本次会议更加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还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
这时的不结盟运动没有一个常设机构,比较松散。从1965年开始,由于不结盟国家内部发生一些分歧,不结盟运动几乎停止了活动。1968年,铁托给不结盟各国首脑写信,建议召开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直到1970年9月8日,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才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共有54个国家参加会议。时隔6年之后,不结盟运动发生了新的变化,它把斗争矛头指向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并且将实现“经济独立”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本目标之一。
从第三次首脑会议开始,不结盟会议走向制度化,首脑会议每3年召开一次。1973年9月的第四次首脑会议上,设立了不结盟运动的协调机构——协调局,以加强不结盟国家的合作和协调。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从1973年起也每3年举行一次。
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和宗旨,代表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愿望与要求,因此,队伍不断扩大。1979年第六次首脑会议召开时,成员国发展为95个。到1989年,成员国达101个(其中亚洲30个、非洲51个、拉美17个、欧洲2个、大洋洲1个)。而到1998年第十二次首脑会议召开时,成员国已有113个。
不结盟运动自诞生以来,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不结盟运动的崛起
——亚非欧拉25国签订《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不少国家推翻了西方殖民者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但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面临的仍然是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新老殖民主义还在威胁着这些国家的安全。另一方面,美国和前苏联在全球的争夺日益激烈,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不断加剧,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走上不结盟道路。
所谓“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大国集团。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先驱。1955年初铁托访问印度,提出不结盟运动的设想。印度总理尼赫鲁赞同铁托的观点,他在印度独立后,曾宣布不加入任何大国集团。两国领导人在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奉行积极的“不结盟政策”。
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确立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反对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给铁托很大的启发。1956年7月18日,铁托邀请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南斯拉夫,三位领导人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两天会谈,商讨开展不结盟运动问题,他们决定“致力于使所有不在集团内的国家团结起来”。7月20日,三位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又称“布里俄尼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表示不依附于任何集团,提出应该鼓励奉行不同政策的各国领袖之间进行接触、交换意见。
1960年联合国第15届大会期间,铁托、尼赫鲁、纳赛尔以及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印尼总统苏加诺在纽约举行会晤,酝酿召开不结盟会议事宜。他们还联合提出方案,要求美苏两国举行首脑会议,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1961年2月,铁托走访了9个非洲国家,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纳赛尔、苏加诺、尼赫鲁积极响应,他们达成先在开罗召开筹备会议的协议。6月份,有21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筹备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制定了参加首脑会议国家的5项条件:1.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或倾向于支持这一政策;2.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3.不参加有大国对抗背景的军事集团;4.没有参加带有大国对抗性质的双边或地区性条约;5.不为大国间的军事对抗提供军事基地。筹备会议即按这5项标准,向有关国家发出邀请。
1961年9月1日至6日,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25个国家出席会议(其中亚洲国家12个、非洲11个、欧洲1个、拉美1个)。
会议通过《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宣言指出:只有根本消除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宣言要求大国采取谈判手段,解决各种问题;宣布支持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呼吁禁止核试验、控制军备、裁军。宣言声明,参加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非集团政策,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1964年10月5日至10日,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开罗召开。参加会议的国家增加到47个(亚洲16个、非洲29个、拉美和欧洲各1个),几乎是第一次会议的两倍。本次会议更加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还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
这时的不结盟运动没有一个常设机构,比较松散。从1965年开始,由于不结盟国家内部发生一些分歧,不结盟运动几乎停止了活动。1968年,铁托给不结盟各国首脑写信,建议召开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直到1970年9月8日,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才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共有54个国家参加会议。时隔6年之后,不结盟运动发生了新的变化,它把斗争矛头指向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并且将实现“经济独立”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本目标之一。
从第三次首脑会议开始,不结盟会议走向制度化,首脑会议每3年召开一次。1973年9月的第四次首脑会议上,设立了不结盟运动的协调机构——协调局,以加强不结盟国家的合作和协调。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从1973年起也每3年举行一次。
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和宗旨,代表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愿望与要求,因此,队伍不断扩大。1979年第六次首脑会议召开时,成员国发展为95个。到1989年,成员国达101个(其中亚洲30个、非洲51个、拉美17个、欧洲2个、大洋洲1个)。而到1998年第十二次首脑会议召开时,成员国已有113个。
不结盟运动自诞生以来,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不少国家推翻了西方殖民者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但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面临的仍然是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新老殖民主义还在威胁着这些国家的安全。另一方面,美国和前苏联在全球的争夺日益激烈,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不断加剧,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走上不结盟道路。



(2017·黄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其中著名的领导人有:尼赫鲁、纳赛尔。


二战后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什么会走上不结盟道路?
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走上不结盟道路。

亚非拉国家有哪些
二战后亚非拉新发展亚洲的表现是在1955年,召开第一次班加罗尔会议,以发展亚洲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第一世界国家是指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第三世界国家包括1除日本以外的所有亚洲国家2所有非洲国家3所有拉丁美洲国家俗称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指的是不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雅称。主要任务...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纵向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开始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这个时候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流已经转向巩固政治独立的同时,着重发展本民族的经济,并争取改变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建立新的世界秩序。而且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逐步增强。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其一,它直接导致了野蛮的殖民主义制度的最终瓦解,搬掉了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是个伟大的历史性进步。其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支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壮大与发展。其三,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普遍奉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与霸权政策,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四,亚非拉新独立...

二战后亚非拉独立国家
就找14个。。。非洲大部分都是的(除了埃及、南非、埃塞俄比亚)。。。亚洲:越南459.2,柬埔寨53.11.9,老挝45.10.12,马来西亚57.8.31,新加坡65.8.9,印度尼西亚45.8.17,印度47.8.15,巴基斯坦47.8.14,孟加拉国71.3.26,以色列48.5.14 非洲:摩洛哥56.3.2,阿尔及利亚62.7.3,...

二战后,为什么亚非拉要独立
1 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殖民体系已不再适应世界新形势。2 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苏联等革命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的人们。3 二战使得许多殖民地国家有了自己的武装,从而演化出来了新的政治势力,他们要求独立以便自己掌握实权。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人民民族独立运动的表现并分析意义...
表现:亚洲:印度、朝鲜等国独立后建立了新生政权。非洲:1952年埃及独立,1960年有 17个国家独立。拉美:1959年,古巴独立。意义:①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促进了亚非拉的发展和进步。②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稳定。③给历史上的殖民主义以沉重打击。

列举二战后亚非拉发生的民族独立运动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拉美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1952年埃及独立,1960年有 17个国家独立。1959年,古巴独立。意义:①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促进了亚非拉的发展和进步。②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稳定。③给历史上的殖民主义以沉重打击。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什么?
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公布,受到国际舆论,特别是亚非拉和欧洲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这大大促进了亚非各国之间团结合作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亚非会议召开的主客观条件成熟了。

亚非拉1991最后独立的国家是?
纳米比亚。纳米比亚于1990年摆脱南非统治而独立,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最迟摆脱白人ZM独立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ZM地。

兴和县13879347324: 二战后,第三世界为什么能崛起,它崛起后进行哪些斗争?斗争,特点? -
牧兴樟脑: 原因: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在全面冷战,局部热战的情势下,以亚非拉美为主的第三世界国家为了联合自保和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新生力量参与国际事务,开展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 ,反对强权政治,变革国际旧秩序的联合活动. 斗争:1 开展不结盟运动 2 发展民族经济 3 发展国内社会 特点:影响范围全球性 斗争对象变化性 斗争内容广泛性 发展道路曲折性 斗争主体松散性 一个字一个字打的..........望采纳!

兴和县138793473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独立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②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人民的力量壮大 ③亚... -
牧兴樟脑:[选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兴和县13879347324: 二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国家为什么能反抗帝国主义成功? -
牧兴樟脑: 1,只是独立了,但亚非拉的大多数国家在政治上依然没有摆脱西方强权的统治.2,西方国家通过二战认识到,殖民占领花费巨大,还要承担一旦政权被颠覆,投入的精力全部付之东流的风险.所以在二战后普遍形成了变相的殖民统治,通过经济利益扶植傀儡政权.3,更直白的原因就是,二战后,西方列强在战争中普遍伤及了筋骨,自身难以愈合,所以主动削弱自身在海外的势力,才为各国政权的独立运动铺平了道路.4,直到美苏两个大国将触手伸向全球,不断将各个国家拉入自己的阵营,老牌殖民地国家才真正成为了历史.

兴和县13879347324: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崛起的历史事件. -
牧兴樟脑: 万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历史作用: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交流与往来,以一股新的力量登上了世界的舞台.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产生,有利的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兴和县138793473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 -
牧兴樟脑:[答案] (1)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2)影响: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打击了美苏霸权主义,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兴和县13879347324: 哪位大侠可以帮在下简析一下二战后亚洲国家先于非洲国家获得全面独立的原因?,,谢谢,急…… -
牧兴樟脑: 不知道你是不是为了答题,我说几个个人观点.1.亚洲离苏联近,二战后接着就是冷战,亚洲各个国家脱离欧美的控制对苏联很重要,所以苏联促进亚洲各个国家的独立.2.非洲不是二战的主战场,只在北非打了两年的仗,受战争影响不大,没有形成很多具有战斗力的当地部队.3.亚洲接受的先进思想以及社会条件显然要比非洲的水平要高,现在非洲还有那么多的土著.4.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也是起了作用的,宣传红色思想,向其他国家提供物资支援,甚至派志愿人员直接去打仗或者搞建设.如果你希望近一步探讨的话,可以发消息,或者问题补充

兴和县13879347324: 两战期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
牧兴樟脑: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任务的完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伟大成果,对人类历史和国际社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其一,它直接导致了野蛮的殖民主义制度的最终瓦解,搬掉了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是个伟大的历史性进步.其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支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壮大与发展.其三,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普遍奉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与霸权政策,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四,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相继走上世界政治舞台,为第三世界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并成为改变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

兴和县13879347324: 战后那些事例可以说明亚非拉国家的崛起
牧兴樟脑: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亚非会议召开 不结盟运动 非洲独立年(1960年) 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兴和县13879347324: 小明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了社会主... -
牧兴樟脑:[选项]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兴和县13879347324: 小刚同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做探究性学习,结论正确的是() ①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②1990年纳米... -
牧兴樟脑:[选项]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