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可如何咏沈阳?

作者&投稿:饶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旸如何咏沈阳?~

孙旸:沈阳(之一)
参加冰天社活动的盛京流宦孙旸也写了许多吟咏盛京的诗篇。孙旸是江苏常熟人,从小聪明过人,年十五便有文名,与其兄顺治年间的状元孙承恩齐名。但他比其兄不幸的是,顺治十四年他被牵进顺天府乡试科场案,被朝廷流放到了盛京。到盛京后,他与文人、流宦过从甚密,多有联系,尤与函可最为知心。函可圆寂后,他亲自到千山璎络峰双峰寺侧剩人和尚塔前凭吊,并写有《谒剩和尚塔》:“寂寂曹溪水,东流不复还。一瓢轻万里,孤塔重千山。院冷花迎客,松深月闭关。禅心何处问,木落翠微间。”表达了对友人函可的深深怀念。
孙旸流放二十三年后,才在友人帮助下回到江苏常熟故乡。他坎坷一生,留下《沈西草》《入关草》《记游草》《归来草》《怀旧草》等五种诗集,后人又辑编《蔗庵集》(即《孙蔗庵先生诗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盛京风物的描写,最著名的是回到常熟写的《辽东杂忆二十首》,其中《沈阳》《塔湾落日》《雪天观猎》等都是直接写盛京的。《沈阳》是这样写的:
金城形胜甲河东,绝流泉绕旧宫。
砂碛人家三十万,秋来都在雁声中。
全诗概括曾羁留诗人二十三年的沈阳,以鸟瞰的视角写如金铸成的沈阳险要雄峻是辽东地区之首,群山和护城河绕过陪都的旧宫,在关东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已聚居了三十万人,每当秋天北雁南飞时又带来我的思念与问候。诗中饱蕴对这块使他深受磨难土地的怀念。
孙旸:塔湾落日
塔湾两岸柳青青,近作河梁送别亭。
我已还家十余载,梦中时听塔檐铃。
辽代在沈阳西北建起的舍利寺(又名回龙寺) 塔,在清崇德六年(1641年) 敕工部重修,密檐十三层砖塔,巍峨高耸,是当时沈阳最高建筑,塔下因有新开河曲折流过,绿树环绕,又被称为塔湾,也成为当时沈阳一处景观。孙旸回江南时,友人送别于此,令孙旸一直念在梦中,因有此诗。
诗作流畅自然,情思萦绕。首先写塔湾新开河两岸绿柳婆娑,近年已被人当做送行之地(河梁,桥梁。因《昭明文选》载《李少卿与苏武》诗词中有“携手河梁上,游子暮何之”句,所以后人常以河梁为送别之地代称),诗人在这里告别友人启程归乡已是十多年了,但当时情景历历在目,梦中犹听舍利塔檐铃声悠扬。——这首诗抒发了孙旸对流放之地的真情萦念。

陈梦雷:天柱衡云
在谪居盛京的流宦中还有一位对发展辽沈文化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他也是戴梓的好友,即被称为“松鹤老人”的陈梦雷。
陈梦雷是福建侯官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的陈梦雷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九岁乡试中举,第二年进京会试得中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读书中秘。由于他还能通晓“国语”,即当时的满文,这在汉官中颇为少见,康熙十二年(1673年),他被授翰林院编修职,可以说是少年得志。
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发动叛乱,反对朝廷撤藩决定时,陈梦雷恰因伴母返乡,被滞留在侯官。据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呼应吴三桂树旗反叛,俘获了陈梦雷和他的父亲,胁迫陈梦雷接受户部员外郎的伪职。陈梦雷称病不出,后又剃发遁入空门。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军收复福建,耿精忠投降,陈梦雷受诬授伪职险遭不幸,是同乡、大学士徐乾学鼎力救援,才使他由死刑改判流刑,发配盛京,赴尚阳堡为奴。从此,陈梦雷走入人生的低谷。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正月,陈梦雷被流放抵盛京。事有偶然,当时奉天府府尹高尔位,及继任者董束忠正在编修《盛京通志》,听说陈梦雷是翰林院编修,便留住了陈梦雷,待之礼遇,邀他主持修纂其书。这样,陈梦雷不仅免去了到戍所为奴受辱之苦,生活也得以安定下来,全心投入《盛京通志》的编辑工作。这是清朝第一部有关盛京的大型地方志,由于陈梦雷的加入,得以圆满完成。与此同时,他还受命指导和审定《海城县志》《承德县志》《盖平县志》等,为清代初期盛京地区地方志的编纂作出很大贡献。
陈梦雷留居盛京后,还“构‘云思草堂’,花石绢秀,日以著述为乐,从游者甚众”。为了传播传统文化,他开门授徒,解经讲史,一时盛京“诸公卿子弟执经问学者踵接”,陈家门庭若市,这位被流放来的文人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有了这样一个新环境,陈梦雷与盛京文人、流宦交往也多了起来,互相唱和,写下了许多吟咏辽沈的诗作。《癸亥春日即事》,记述他在盛京设馆授徒的情况。《取道双峰回沈》,记述他到千山双峰寺拜谒剩人和尚(函可) 灵塔后返回盛京的情景与感怀。《丁卯孟夏云思草堂落成步黄叔威原韵》(四首) 描述他在盛京构思云草堂的情景,《辽河即事限韵》,描绘了秋末辽河的晚景,都打上了清晰的盛京烙印。
虽然是被流放,虽然是在远离北京皇宫的塞外,有了府尹的关照,有了相对安定的生活和著书吟诗的环境,陈梦雷的写作兴趣一直很旺,出于对盛京人物风情,山川美景的喜爱,一段时间他曾遍游沈阳内外,以极其细腻的观察,为盛京风光拟出十六景观,每景均作诗一首。其所拟十六景依次为——
十六景之一:天柱衡云;
十六景之二:开城霁雪;
十六景之三:东园泛菊;
十六景之四:龙石观莲;
十六景之五:实胜斜晖;
十六景之六:浑河晚渡;
十六景之七:御园春望;
十六景之八:黄山秋猎;
十六景之九:沈水春游;
十六景之十:永安秋水;
十六景之十一:大堤踏月;
十六景之十二:塔湾落雁;
十六景之十三:景祐晓钟;
十六景之十四:天坛松月;
十六景之十五:南塔柳荫;
十六景之十六:望云列障。
其《留都十六景》之一《天柱衡云》诗云——
一柱开天秀,居然岳镇宗。
如何有佳气,五色尽从龙。
功德千秋盛,蒸尝万国恭。
岐丰荒作后,葱郁至今浓。
天柱山,原名东牟山,在盛京城东四十里浑河北岸,由于山势耸峻,苍松如海,白云缭绕,别具一番景致,后金天命十一年八月,清太祖努尔哈赤病死,清太宗皇太极继汗位后于十一月选此山建山陵葬努尔哈赤,定为福陵,俗称东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东牟山从此称为天柱山。其后,自康熙帝将东巡福陵祭祖规定为例行祭祀盛典,福陵更因葬有清太祖而备受尊崇,所以陈梦雷选“天柱衡云”为留都十六景之一。“衡云”,白云缭绕之状也。“天柱衡云”,是一幅天柱山被白云缭绕的壮丽图卷。

天柱山福陵神道
诗的前四句写天柱山山势秀美,清先帝创业非凡。“一柱开天”,起势雄浑,“开天”喻埋葬在天柱山的努尔哈赤开天辟地,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事业,埋下了先帝,天柱山当可谓辽东一方的岳镇之山了。这里又氤氲着吉祥之气,聚笼着各方英豪跟随帝王共同创业。诗中“五色”,据《礼记·礼运篇》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这里以五色指各方各处。“从龙”,指随帝王创业。诗的后四句是诗人对清先帝功德和埋葬先帝的天柱山的赞誉。“蒸尝”,本指秋冬二祭,此处泛指对先人的祭祀。颈联两句说,清代先帝的功德千秋传颂,对先帝的祭奠得到四面八方的崇敬。尾联写正因为此,盛京成为帝京或陪都后,这里苍松如海四季常青。“岐丰”,古地名。
“岐”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为周族先人古公亶父所居之地。
“丰”,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为周朝国都。“岐丰”,即指周朝发祥地,诗中代指强盛王朝的发祥地。
陈梦雷:实胜斜晖
陈梦雷吟咏之《留都十六景》之五,为《实胜斜晖》,其诗云——
金碧庄严地,清阴映夕阳。世皆传大乘,曾说是四方。
归鸟投林乐,羁人望远伤。那堪骊唱后,风送梵音长。
崇德三年(1638年),在皇太极敕命下达后三年,实胜寺在沈阳外攘门(小西门) 外西北五里处建成,由于是蒙古族和藏族等民族信奉的密宗喇嘛教寺院,皇太极曾在这里多次接蒙古王公。
寺庙的主要建筑有大殿(供迈达里佛)、玛哈噶拉楼(供金质玛哈噶拉佛像,是蒙古墨尔根喇嘛于天聪八年即1634年送至盛京) 和四体文碑(满、汉、蒙、藏即图白忒文)。殿楼均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寺院内又遍植苍松翠柳,景物宜人。人们又把它称为皇寺或黄寺,除进行宗教瞻礼外又常做人们送别之地,所以,也被陈梦雷选为留都十六景之一。
实胜寺

诗的前四句也是写景诵胜。首联勾描寺院环境之美,殿楼金碧辉煌,院内的青松翠柳辉映夕阳,很是壮观。颔联赞皇寺是四方顶礼膜拜的佛教圣地。“大乘”,是佛教的派别名,这里指北传佛教,即藏传佛教,亦称喇嘛教。诗的后四句,写在皇寺的活动与感受。由于这里已兼有宗教与送别的两重功能,所以诗人写这里既有“归鸟投林乐”,也有“羁人望远伤”。“羁人”,即羁留他乡的人,自然包括陈梦雷这些流宦。尾联中“骊唱”,指告别之歌,典出《汉书·王式传》:“谓歌吹诸王曰:‘歌《骊驹》’。”此《骊驹》逸《诗经》篇名,其辞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骊驹》又作骊唱、骊歌。“梵音”,泛指寺庙中的音响,包括诵经、念咒、击钟磬等。两句写皇寺中的骊唱、梵音在人们送别后远离皇寺时,犹在耳边回响,不绝如缕,把在皇寺的送别写得情意绵长。
陈梦雷:黄山秋猎
陈梦雷《留都十六景》之八《黄山秋猎》诗云——
黄山秋气好,较猎喜新晴。
铁骑追星疾,苍鹰逐电轻。
千骑朝列队,万火夜连营。
自是英雄事,应惭白面生。
黄山,在盛京城南三十里,俗称“荒山子”,当年有皇家狩猎场,清代皇家宗室、八旗官兵在此狩猎、较猎。“较猎”,指较量射猎,比赛射猎。
这首《黄山秋猎》所描绘的是当年盛京的一处人文景观,展现了皇家猎场上秋猎的壮阔图景及八旗官兵的尚武精神。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遗产的划分,有自然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秋猎”属非自然遗产,也非依托建筑的物质遗产,而是以展示人类活动为主体的人文景观中的非物质景观。诗人抓住了黄山景观的这一特点,着力描写了秋猎的精彩与壮观、激动人心。在首联交代了“较猎”时遇到了一个晴好天气后,“颔”“颈”两联集中了猎场上“较猎”时扣人心弦的镜头和场面:“铁骑追星疾,苍鹰逐电轻”,对仗工稳的地上与天上的一组镜头,把“较猎”的紧张气氛与精彩壮观凸显出来,将士的坐骑较猎时“疾”(快) 似追星,猎鹰在天下捕捉猎物,“轻”若电闪,画面的动感逗引读者如临秋猎现场一样。
“千旗朝列队,万火夜连营”两句,更把八旗官兵秋猎期间的浩大的气势与场面的壮阔作了更上层次的呈现。“千旗”“万火”,不仅有数量,更有诱人的动势,千旗在朝晖中招展,万火在夜空中闪耀,何等瑰美!何等富于魅力!正是这壮景的感染与震撼,作为学者的陈梦雷感慨万千地说:这真是英雄的壮举,我这白面书生自惭莫及啊!
黄山狩猎场早已不复存在,但透过陈梦雷这首五律,我们耳际犹能响起当年那令人心动的歌吟。
陈梦雷:大堤踏月
陈梦雷《留都十六景》之十一《大堤踏月》诗云——
周道通京国,偏宜踏月行。
更阑万户静,星晓一天清。
栖鹊惊归思,啼鸟怆旅情。
啸歌不觉曙,茅店已鸡声。
大堤,此处非指河堤,而是指当时盛京通往广宁(今辽宁北镇)的大路,是连接关内外交通的重要路段。陈梦雷参修的《盛京通志》卷十五,乾隆帝诗《题永安桥》注云:“盛京西至广宁多沮洳,行旅多艰。太祖初定沈阳,命修筑,叠道百二十里。”皇太极崇德三年(1638年) 五月,再次“修治盛京至辽河大路,两旁浚壕,中间增土高三尺,广十丈”(《清太宗实录》卷四十一)。这条“广十丈”的大路,两边挖出壕沟,中间又增高了三尺,不是有大堤的形状了吗?故此路又被称为“大堤”。在三百年前的沈阳与北镇间有这样一条大路,恰似今天在沈阳北京间有了一条沈京高速公路一样,既壮阔又实实在在的方便交通,漫步在上面怎能不平添几分自豪!所以陈梦雷把“大堤踏月”也选为“留都十六景”之一。
这首诗写得朴实自然。首联写“周道”(大路) 通向大清首都,踏月在上面漫步会有种特别的感受,颔颈两联则展开地写了这种感受。
颔联写“更阑”“星晓”时,万户之“静”与长天之“清”,把“大堤”上月夜的幽美清静尽呈于水墨画面之上。颈联写内心的感受,“栖鹊”惊了诗人的“归思”,“啼鸟”让旅途立增怆然之感。尾句写在这样如诗如画的“大堤”上放天长啸着前行,不知不觉竟已天之将曙,茅店鸡鸣。我猜想,或许三百多年前陈梦雷真有在这“大堤”上赶夜路的体验吧?不然,他这首《大堤踏月》,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真切动人,这么幽美如歌!陈梦雷:南塔柳荫
《留都十六景》之十五是《南塔柳荫》,其诗云——
何处轻荫好,城南十里青。迎春枝袅袅,入夏影冥冥。
雅爱微风舞,偏宜细雨零。不堪频折取,离恨满长亭。
南塔,在盛京城南五里之广慈寺内,是当时盛京京郊四塔之一,崇德八年(1643年) 一月起始建,顺治元年(1644年) 六月建成。盛京城南至五里河(又称沈水、沈河、浑河) 一带,当时河流水泊交错,遍植柳树,春夏柳荫连片,如盖如云,景色宜人,是清初盛京的游览胜地,每年春夏迄初秋都吸引着大量游人,所以陈梦雷也把目光投向这里。
这首诗写于乾隆乙亥(1695年) 孟秋。诗中的开头诗人自己设问,自己作答,托出城南南塔下的“轻荫好”,延绵十里一片柳色。颔联写春夏时节柳荫美貌。迎春时纤长柔美的柳枝在轻风吹拂下飘飘荡荡,入夏后,柳叶茂盛织成幽暗的荫凉。好一幅水墨丹青。颈联中诗人抒发说,“雅爱微风舞,偏宜细雨零”,一副巧对,把对柳荫的喜爱充分表达出来。在尾联中,诗人出人意料地用诗句表示,在南塔柳荫下,也有不高兴的时候,一是不忍心看那漂亮的柳枝被频频折取,二是在长亭内与友人话别,离恨揣胸怅然难受。
这首诗情随境出,结尾吟出新意,值得细品。
这十六首诗,是清代初期盛京风物名胜的首次概括。此前虽有沈仕临、潘扶云等吟哦“万泉八景”,但那是对城市局部景点的概括。
此次陈梦雷把视野放宽,细致考察过盛京众多景观后才选出他最为钟情的十六处景观以诗咏之。这十六首诗,使当时人们对所居住的城市有了更好的认识,也使今天的读者能从中领略清初盛京的不凡风貌,具有较好的史料价值。尤其是陈梦雷的这一创举加深了几百年来人们对沈阳景观的印象,焕发出对城市的热爱之情,产生了颇好的影响。
自然,由于这“留都十六景”是陈梦雷个人的选择,难免有所偏爱,而对当时即已被人们所公认的游览胜地也有所疏失,如已被缪公恩、沈仕临等反复吟咏的万泉诸景、万柳塘以及昭陵等处,都是值得作为留都胜景吟咏的。就是陈梦雷在完成《留都十六景》之后,也在诗集中增添着对“留都十六景”之外的名胜的吟唱,丰富了他对盛京胜景的描写天地。
陈梦雷:留都北郊白塔
百尺浮屠接塞烟,曾闻古刹自唐传。
雕栏映月澄空界,宝铎随风韵远天。
历历亭台斜照外,苍苍陵阙暮云边。
沧桑几阅人世间,梵唱依稀似昔年。
北郊白塔,在盛京地载门外崇寿寺内,《盛京通志》卷二十九载:
“崇寿寺内有塔一座,明万历中重修。碑记称此塔创于唐,尉迟恭监造。康熙三年(1664年),僧纲丁、祖惠等重修。”这座白塔,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大东区横街小学读书时,还与同学到塔下玩耍,后随沈阳城墙被扒掉,塔在50年代末期也被拆除。而从陈梦雷诗中所描绘,当年寺院盛况令人神往。
诗的首联突兀而起写白塔巍峨耸峙之貌:“百尺浮屠接塞烟”,“浮屠”,又作“浮图”,梵语“窣(sū) 堵波”(音译),即“塔”。全句说高耸的白塔缭绕着塞上烽烟。接下来说建塔历史悠久:“古刹自唐传”。颔颈两联描绘崇寿寺内外景物,渲染出一幅古寺风光图。先写寺院里雕栏映月碧空澄明,塔上的悬铃(宝铎) 随风摇响悠悠飘向远天。再写古寺外亭台座座沐斜阳,被苍松翠柏拥裹的昭陵浴暮云。尾联中感叹人生几阅沧桑之变,唯有寺院中声声梵唱还和当年差不多。
修史吟诗,建馆授徒,陈梦雷被流放十六年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第三次东巡,使他得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谒陵祭祖后,康熙帝幸临城中,读百官献诗,读到陈梦雷献诗后,不仅十分满意,还昭令赦免归京,让他陪侍皇三子诚亲王胤祉读书。
《古今图书集成》书影

陈梦雷回京后,教授皇子读书悉心敬业,为此受到皇上恩典, 皇子礼遇。课余, 他利用胤祉的“ 协一堂”中藏书和自藏的约一万五千卷图书。编纂成《汇编》。这项工作他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开始,直至康熙四十五年方才完成。
并写成《进汇编后》上呈胤祉,得到高度赞许。在胤祉支持下,陈梦雷又经过十年的修改完善,到康熙五十一年时得以呈给康熙帝。康熙帝看后非常高兴,特赐名《古今图书集成》。同时,命设“古今图书集成”馆,由胤祉、陈梦雷率一批官员继续进行增补,准其脱稿后刻印。
陈梦雷的才华得到康熙帝的赏识,特赐陈梦雷宅第一所于城北,并亲到其书斋,为其题写了联语:“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赐于陈梦雷,陈梦雷受此殊荣,特将书斋命名为“松鹤山房”。
但好景不长,命运多舛,噩运再次降临到他头上。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十一月,康熙帝玄烨病逝,皇四子胤禛继位,改元雍正。
胤禛登基后,便对昔日与他争位的兄弟进行报复。首先对他三哥胤祉身边的重要臣子开刀,一一排除。十二月十二日,雍正帝下旨,追究陈梦雷旧账,结果七十三岁的陈梦雷被流放到黑龙江卜奎(今齐齐哈尔),十九年后,即乾隆六年(1741年),九十二岁的陈梦雷客死卜奎戍所,魂断塞外。
陈梦雷前后花费二十二年心血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被雍正帝夺了过去,改派蒋廷锡到馆,由陈邦彦主持其事。待《古今图书集成》刻印完成时,在体例中只是将“志”改为“典”,其他均未改动,却把胤祉、陈梦雷两位真正功臣从编纂名单中删除,换上了蒋廷锡等人的名字, 真是天下之大, 无奇不有。
乾隆皇帝大阅图

历史记下了陈梦雷这位清初大学者的悲剧,也记下了他为发展清代文化的卓著功绩,包括在辽沈文坛所留下的美好的歌吟。陈梦雷一生著述收入《松鹤山房文集》和《松鹤山房诗集》传世。
在清代东北流人中,还有一些诗人写下许多吟咏盛京的诗词,如董国祥,是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入清后官至刑部、吏部右侍郎。顺治十七年(1600年) 初,因为贪官卢慎言寄收金银而被流放盛京尚阳堡。他博学多才,到尚阳堡后,曾主持纂修了清初东北第一部县志《铁岭县志》,他来往于尚阳堡与盛京城之间,曾写下《盛京纪述》《赠苗焦冥炼师(即景佑宫道士诗人苗君稷)》等。再如方式济,为桐城名家流人方登峄之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进士,官内阁中书。康熙五十年(1711年) 因《南山集》文字狱案之株连,与父亲方登峄一起被举家流放卜奎。虽身处逆境,仍吟诗著书不辍,其中纪行诗尤为出色。康熙五十六年年仅四十岁即卒于戍所。著作有《陆塘初稿》《出关诗》及《龙沙纪略》等行世,其中《出关诗》中收入许多吟咏辽沈的诗作。如《至广宁同年铁五显祖来迎》《盛京》等,他在北上卜奎时,所经孤家子、镇北堡等小镇、关口等处,也留有诗作,有兴趣者找来读读,可大增眼界,重温历史之一瞬。

函可:初至沈阳

开眼见城郭,人言是旧都。

牛车仍杂沓,人屋半荒芜。

幸有千家在,何妨一钵孤。

但令舒杖屦,到此亦良图。

这首《初至沈阳》,是顺治五年四月被流放到沈阳的和尚函可的诗作,选自函可的《千山诗集》卷六。

与帝王、贵胄、达官贵人咏唱的赞歌不同,以流人身份来到盛京的函可和尚眼中,盛京在清初与他久居的南京相比,还显得荒凉寂寥。虽然顺治时已迁都北京,盛京被称为陪都、旧京,但清廷主要精力在经营全国,盛京生产尚在恢复,经济仍显萧条。函可看到的、写出的是一派真实景象:“牛车仍杂沓,人屋半荒芜。”《史记》卷三十《平淮书》云:“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后来因以牛车喻社会凋蔽,物资匮乏。句中“杂沓”,指众多且杂乱的样子。面对盛京的荒凉,函可在身陷逆境时,犹表现出一种达观态度,他说,所幸盛京还住着千家万户,我这一个托钵行乞的和尚又有何不好过的呢?从此只要出游行乞(舒杖屦),也算一个好主意了。函可这首小诗,状物朴实真切,达意坦率乐观,较真实地反映了清初沈阳的一个侧面。

函可(1612—1659),字祖心,号剩人,是明代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广东博罗人。青年时代他尚诗酒意气,交游甚广,名气很大。

但他看到明末社会动荡不安,滋生了遁入空门的想法,崇祯十二年(1639年) 二十九岁时就“世缘立斩,与发同断”,出家为僧。1644年5月,南明弘光政权在南京建立,翌年春,他请藏经来到南京,正逢清军攻下此城,因道路阻隔他在南京滞留了一段时间,便将此间他亲眼目睹的南明弘光政权的兴亡与各阶层抗清斗争的事迹写成私史,名曰《再变记》。顺治四年(1647年) 他离开南京时,《再变记》被清兵搜出。当事者认为其中有讪谤朝廷之语,疑其必有同党,虽严刑拷打,他绝不牵连别人。年底被械送北京,他仍不屈,誓死不招他人。

最后清廷将他流放到沈阳“奉旨焚修慈恩寺”。他成为清代文字狱第一位受害者。

到沈阳后,函可先后在七座大寺刹宣讲佛法,声名远著,被辽沈地区“奉为开宗鼻祖”。他更广与流人文士交游,互以诗文酬唱,抒引感慨。顺治七年(1650年) 冬,他在沈阳借为流人左懋泰祝寿之机首倡组织“冰天社”,这是清代东北第一个文人结社,函可与左懋泰成了当时辽沈文坛的核心人物。顺治十六年(1659年) 函可圆寂,弟子将他葬于千山。函可生前著作颇多,诗歌尤富,曾自编其诗集名《金塔铃》,现有《千山剩人禅师语录》六卷、《千山诗集》二十卷存世。

函可:三官庙——张公旧住处

函可的诗多写实抒怀之作,不假雕琢,悲苦沉郁而气势雄豪。他吟咏沈阳的诗,有《老人行》《沈阳杂诗二十首》《三官庙》等。其《三官庙——张公旧住处》诗云——

宫阙崔嵬近大罗,云裾琼珮老仙多。

琅璈奏罢星辰隐,永夜如闻不二歌。

张春拘三官庙作《不二歌》书影

三官庙,即景佑宫,道教寺院。沈阳地区有遗址可循的道教宫观是建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 的城隍庙。明代沈阳中卫城内外又建有景佑宫、斗姆宫、关岳庙等。景佑宫建在盛京旧宫东侧,因其庙中供奉天、地、水三神,故人们又称其为三官庙、三元庙。按道经说法,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以三官配三元,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

三官庙在盛京诸多庙宇中,并没什么重要地位,但在清初,前后曾在三官庙里发生两件大事,与张春、洪承畴有关,给三官庙增添了一层厚厚的油彩。

张春,即函可诗《三官庙》副题“张公旧住处”所言“张公”。明陕西同州(今陕西大荔县) 人,天启进士,累官至永平兵备道,大仆寺少卿。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 八月,皇太极亲率大军围攻明大凌河城,大凌河城守将祖大寿向朝廷求援,朝廷派张春为监军,带领总兵吴襄等马步兵四万余人前来大凌河增援,欲解祖大寿之困。明清双方激战于距城十五里处,张春营首先被后金兵攻破,吴襄等人竟丢下张春不顾,未曾接战便逃之夭夭。致使张春等明将十三员被后金兵生俘。当张春被押到皇太极面前时,众人都跪地求饶,唯张春挺立不跪,惹怒皇太极,拿起弓箭便想射死他,但代善上前阻止,皇太极便把张春押回沈阳。

张春被押到沈阳后,仍拒不投降。不肯剃发、更衣。皇太极只好把他押在三官庙内与白喇嘛同住,以便软化。但其余被俘官员都投降了后金,张春却始终坚持气节,不改衣冠,忠于明朝。张春被关押了十二年,于崇德八年(1643年) 病逝于三官庙内。皇太极敬佩其对明朝廷的忠贞,人格的高尚,命人将张春葬于辽阳的喇嘛园,成全了一位明朝忠臣的心愿。

崇德七年(1642年) 二月,在明清松锦会战中被俘的明臣洪承畴也被关押在三官庙内。洪承畴是明蓟辽总督,当皇太极率军围困锦州城时,他奉命率统领吴三桂等八位总兵,十三万兵马前来救援。皇太极认识到这是明清在山海关外的一次生死决战,一方面鼓舞士气,一方面调动清军把洪承畴援军分别包围在锦州外的松山、杏山、塔山等孤立据点内,各个击破,不久在松山城内生擒了洪承畴。被押回盛京的洪承畴,开始表示决不投降,只求一死。但经过皇太极精心谋划,屡屡劝降,洪承畴终于意志动摇,背明降清。皇太极为此高兴地说:

“朕得一引兵进入中原的引路人。”他说得没错,洪承畴降清后,为清兵入主中原,尤其是镇压、安抚江南抗清军民,作了重大贡献,受到清廷的赏识。但洪承畴的忠贞、人品却受到人们的指责,清代修国史时把他列入贰臣传中,昭示其叛明降清的真容。

盛京的三官庙中,记载下张春、洪承畴两个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品格,也使这庙堂在人们记忆中发挥着警示与启迪作用。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帝在维修、扩建盛京旧宫时,命令把三官庙(即景佑宫) 移到德盛门(大南门) 内新址,辟出原址,修建了清皇家太庙。

清代康熙帝迄道光帝十一次东巡时,都曾到三官庙“瞻礼”,并多次以诗咏景佑宫,我想既是对道教的一种尊崇,也包含着对发生在庙中的一段历史的回顾吧?

函可于顺治五年便流放至盛京,当他去过旧宫东侧,尚未搬迁的三官庙(景佑宫),听过前辈讲起张春的故事,“惺惺惜惺惺”,自会对“张公”发出由衷的敬佩,以诗记之自在情理之中了。

诗的前两句写三官庙的环境与盛况。“宫阙崔嵬近大罗”,“宫阙”,这里指三官庙西的皇宫,“大罗”,即“大罗天”,道家所谓天之最高处。“云裾琼珮老仙多”,是写三官庙里道士“云裾琼珮”,仙家不少。这里说“老仙多”也是一语双关,即说庙里道士仙家不少,也在说像“张公”这样有仙骨仙气的人居住过,使仙家更多。后两句,则含蓄地写对“张公”张春的崇仰与怀念。“琅璈奏罢星辰隐”句,“琅璈”,是古乐曲名,《汉武帝内传》云:“王母命女弹八琅之璈,吹云和之曲。”而函可在这里隐喻张春代后金向明廷上的请和奏疏。张春在被羁押于三官庙期间,虽始终坚持气节,却关心着明清间的战与和,他认为双方议和“有益国家”,于是多次为后金(清) 和明朝议和“上书请款”。“星辰隐”,指张春逝世。“永夜如闻不二歌”句中“永夜”即“长夜”,“不二歌”,指张春在被羁留期曾作《不二歌》。函可在《与希焦二道者夜谈漫记》诗中有“三读不二歌,声声噎寒钟”之句,可知其诗感人之深。这两句函可将对张春的追思与怀念写得优美深情——张公啊,你在三官庙为追求明清议和的努力,像优美的乐曲回响过之后你自己也悄然隐去了,但你的精神永存,就像在这里我们长夜聆听着你的《不二歌》!一首借物咏怀,张扬正气的小诗被函可写得韵味盎然,感人肺腑。

函可以诗在盛京文坛享有盛誉。由于他的进驻也使慈恩寺成了盛京乃至辽沈的著名佛教寺院。

慈恩寺大雄宝殿

慈恩寺于清初天聪二年(1628年) 在德盛门(大南门) 外始建。

初由惠清和尚到沈阳城后化缘募捐建起,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像,僧人不多,香火也不旺。自顺治初年,函可和尚带四名门徒,被清廷流放住进慈恩寺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函可以慈恩寺为宣扬佛法的道场,说佛讲法,名声日盛。他还被邀到辽阳、千山佛家寺庙说法。与此同时,他在与盛京文人频繁交往中,倡议与诗友仿江南士子结社风气,成立冰天社,作诗吟唱,使盛京文苑为之一震,成为当年辽沈文坛一大盛事。有人统计,与函可交往的文人有左懋泰、左昕生、李裀、魏琯、李呈祥、郝浴、陈掖臣、陈之遴、孙旸等二十余人,这些人大多数是清廷“谪戍之人”,与函可同为谪客,心性相同, 皆有家乡万里、异乡遇知音之感,结成诗社后,更推动了盛京文坛的活跃。

慈恩寺有了函可这位流人僧人,讲法、咏诗,一时成了盛京宗教、文化活动一处热点,使慈恩寺也声名远扬。到清末,慈恩寺已发展成为沈阳最大的佛教寺庙。迄今成为沈阳一处著名景观。




函可如何咏沈阳?
函可:初至沈阳 开眼见城郭,人言是旧都。 牛车仍杂沓,人屋半荒芜。 幸有千家在,何妨一钵孤。 但令舒杖屦,到此亦良图。 这首《初至沈阳》,是顺治五年四月被流放到沈阳的和尚函可的诗作,选自函可的《千山诗集》卷六。 与帝王、贵胄、达官贵人咏唱的赞歌不同,以流人身份来到盛京的函可和尚眼中,盛京在清初...

姚元之如何咏沈阳?
初到沈阳,姚元之是兴奋的,对北国风光的新鲜感,使他很快吟诗多首,其中有七绝《辽河夜雪》,诗云:“辽海连天白玉光,朔风西望暮云长。自非天遣消闲日,看雪谁能到沈阳。”诗中惊羡辽海夜雪后,晴天里一片“连天白玉”的壮美景象,“看雪谁能到沈阳”这一反语,直言能到沈阳看到北国玉砌银装的由衷快慰与自豪。而《至...

李世民如何咏沈阳?
玄菟,作为古郡,位置曾几次变化。西汉时所置“玄菟郡”,在今朝鲜咸镜道及我国辽宁东部、吉林南部地区,后移至今辽宁新宾一带,东汉初期又把治所移至今沈阳浑南区上伯官屯。盖牟,高句丽(高丽) 称“盖牟城”,唐称“盖牟州”,其址在今沈阳南苏家屯区陈相屯的“塔山山城”,城址南临沙河,坐...

咏沈阳青年湖公园水中凉亭的诗句
1、“水中凉亭映碧波,凭栏一望心平静”。2、“湖畔漫步思无限,沈阳之美尽相容”。3、“翠荫蔽日花团葱,轻风吹拂凉意浓”。

纳兰性德如何咏沈阳?
第二句写沈阳城的位置之险要,“当关”,是战略要冲。城如虎豹盘踞之险更显出努尔哈赤选其为都城的战略眼光。颔联写盛京自然环境之秀美,长白,即长白山,环盛京之天柱山、辉山等皆长白山余脉,混同,即混同江今松花江,此处意指盛京城外是蒲河等交流汇入浑河,浑河又与辽河汇合流入渤海,当时河水清澈。...

缪公恩如何咏沈阳?
万籁俱寂,诗人手持筇杖(筇音qióng,可作手杖的一种竹子) 吟哦而行,不知不觉已过了万泉河上那座熟悉的小桥。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怀与万泉河畔的夜色、胜境融为一体,读来清新扑面,意境怡人。读这首诗,不仅会获得一种审美享受,而且从诗境中我们会得一个确凿的信息,那就是:沈阳在四五百年...

沈佺期关山月如何咏沈阳?
唐时玄菟郡治所在今沈阳浑南区上伯官屯一带。唐太宗设安东都护府初治所在辽阳,后来转至玄菟。所以,这首诗当是吟咏沈阳的。沈佺期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 中进士,到唐中宗神龙年间任起居郎,加修文馆直学士,当时就以诗著名。后官至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能出入宫廷,使沈佺期很能体会唐太宗...

钱公来如何咏沈阳?
清末民初的许多诗人也如陈梦雷、缪润绂一样,关注沈阳城市文化,有意识地选定沈阳名胜景观。钱公来就是其中非常热心的一位,他在所著《辽海小记》一书中,也选出了“盛京八景”,并以诗咏之。 钱公来所选的“盛京八景”与缪润绂所选有同有异。钱公来的八景中没有“天柱排青”“辉山晴雪”与“花泊观莲”,而增加了...

陈梦雷如何咏沈阳?
如《至广宁同年铁五显祖来迎》《盛京》等,他在北上卜奎时,所经孤家子、镇北堡等小镇、关口等处,也留有诗作,有兴趣者找来读读,可大增眼界,重温历史之一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19-06-18 荣文达如何咏沈阳? 2019-06-18 博尔都万柳堂如何咏沈阳? 2019-...

陈大文如何咏沈阳?
陈大文如何咏沈阳?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沈阳出版社 2019-06-18 · 是一家综合实力雄厚的现代国有出版企业 沈阳出版社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陈大文:长安寺幽斋即事 八旗诗人陈大文也是一位倾情于家乡寺院和景观的游子。按当时惯例,这位汉军旗人,既被编入八旗,也就籍入满洲...

睢阳区18415919443: 公文函可不可以有副标题??? -
崔很康达: 可以的~打个比方,您是民政局下属事业单位,需要给局机关人事处发个函,这是属于平级运行,可以致函,致函的语气不必很正式,随意一些即可.

睢阳区18415919443: 律师函怎么收费标准
崔很康达: 律师函涉及事实整理、案件分析、诉求确认、证据收集等一系列工作,要求律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一个观点或一句话的差异,都可能对将来案件的处理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律师函的费用通常约1000至3000元,具体看案件的情况协商(调整幅度不是很大)《律师收费管理办法》第四条 律师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第五条 律师事务所依法提供下列法律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一)代理民事诉讼案件;(二)代理行政诉讼案件;(三)代理国家赔偿案件;(四)为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和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担任被告人的辩护人或自诉人、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五)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律师事务所提供其他法律服务的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睢阳区18415919443: 函能否代行请示、批复和通知——关于函的正确行文 -
崔很康达: 蕊孽簿{戴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函 范围的规定曾作 而很多人未能准 ,因此在函的使用上分毫霏课聆霭缪黔 端 认为它不是“正式文律勺该用函行文时却弃之不甩;一与种矫枉 下行 其使 正前 以一 为函“代行请示、批复和通知之”时,未能...

睢阳区18415919443: 哪些特定公文的发文机关标识可以不加“文件”?一般的“函”可以不加吗? -
崔很康达: 公文的特定格式 10.1 信函格式 发文机关标志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居中排布,上边缘至上页边为30mm,推荐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标志. 发文机关标志下4 mm处印一条红色双线(上粗下细),距...

睢阳区18415919443: 银行公函如何写 -
崔很康达: 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一、首部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1、标题.公函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睢阳区18415919443: 函字可以叫什么偏旁 -
崔很康达: 函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凵 叫什么偏旁, 额, 函应该不能算偏旁吧,难道说函字旁? O(∩_∩)O

睢阳区18415919443: 户口在A地,档案在B地,可以在C地人才市场开提档函把档案提到地吗? -
崔很康达: 可以的.

睢阳区18415919443: 申卡被拒绝后怎么判断是否可以申请到信用卡 -
崔很康达: 根据申请信用卡的条件判断.信用卡办卡条件:年满18周岁不超过65岁;需要本人第二代身份证;有工作证明及盖有单位财务章的收入证明;没有不良信用记录;其它财力证明,如房产、汽车、股票、债券等.信用卡申请流程:填写申请表 ;给银行本人的资料,和资料复印件 ;银行寄送给信用卡中心 ;信用卡中心进行审核,制卡,发卡 ;本人拿到卡片后,开卡,等密码函 .年满十八岁,是办理信用卡的硬性要求,但没有工作证明,在申请信用卡的时候很容易被拒,因此如果没有单位,最好名下有房产,或汽车等固定资产或者如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可以到和发生交易的银行调取银行流水证明,以此向银行提出申请.如果收入来源比较稳定,申请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睢阳区18415919443: 怎样在沈阳市人才中心存毕业生档案 -
崔很康达: 存档服务对象1、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2、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工作调转或被除名、开除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3、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4、自费出国留学人员;5、外商投资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