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似乎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甚至感觉他的臣子都比他有名,为何?

作者&投稿:许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宋朝整个朝代,除了开国的宋太祖赵匡胤,篡位的宋太宗赵光义,以及成为了金人阶下囚的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还有南宋开国之主宋高宗赵构之外,其他的君主,似乎存在感都非常低。 


不过,宋朝经济繁荣,有钱;人口增长迅速,人多。这是宋朝的优势,也恰恰符合“无为而治”的结果。君王们只要例行节俭,循规蹈矩,不瞎折腾,在没有出现强大外患的情况下,光阴也就那么过去了。

宋仁宗就是这么一位守成之主,对外没有发动过重大战争,对内也没有进行重大革新。而并不严重的辽夏外患,也正好时刻提醒一下仁宗,还没到贪图享乐的时候。


宋仁宗时期,发生的最大事件,也就是西夏李元昊在边境挑起的第一次宋夏战争。但是,仁宗朝人才挤挤,赵祯派韩琦、范仲淹挂帅西征。嗯,嗯,然后么,宋军一如既往的正常发挥,没打过。在西夏军队的进攻下,宋军连续在延州之战(又称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中失利,两位名臣也因此遭贬。


好在,宋军还是有辉煌时刻的。定川寨之战中,西夏分出一支军队,直逼关中。这支西夏军走到原州(今甘肃镇原)时,被当地知州景泰一举全歼。李元昊的进攻战略被破坏,失去了斗志。

西夏毕竟是一莞尔小国,经济贫乏,连续打了三年之后,国力疲敝。而宋朝却是人口众多,兵力雄厚,补给充足。李元昊权衡之后,向宋朝议和称臣,史称“庆历和议”。宋朝有钱,答应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两万斤。


此次宋夏议和,对于宋仁宗而言,不算丢人,但也实在谈不上是什么光彩之事。如果宋仁宗跟西夏杠上了,一定要灭了西夏,也未必不能。范仲淹属乌龟的,防守为主,但韩琦、狄青还是很能打的。如果北宋灭了西夏,那宋仁宗的名气应该会涨一大截。


当时,宋军对西夏三战连败,北方的辽国一看,也想趁机捞点好处,于是派大将萧惠陈兵宋辽边境。宋仁宗早有准备,马上派人议和。仁慈的人通常有一个毛病,就是没有坚定、明确的立场,缺乏决断,摇摆不定。所以,宋辽之间的议和颇为波折。


最后,双方几经来回,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终于达成了和议。宋朝提出,如果辽国能迫使西夏向宋臣服,则每年增岁币金帛二十万,否则,只增十万,史称“重熙增币”。

宋仁宗的“懦弱”,倒是成功挑拨了西夏和辽之间的关系。李元昊不满辽国趁机渔利,转而骚扰大辽边境,主动与宋达成了“庆历和议”。而辽国为了多拿十万岁币,先后发动了三次对西夏的战争,就是结果有点惨,皆败。果然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呀,辽国在宋朝的糖衣炮弹下,也衰弱了。


宋仁宗则成功将宋夏、宋辽危机转化为了辽夏之争。看来,有时候示弱,也并非坏事。


之后就是皇祐年间的侬智高反宋之战。


侬智高的父亲,在现代的广西一带建立了一个小国“长生国”,其父自称皇帝。最初,他们依附越南李朝,后来又宣布独立。李朝就派兵突袭,抓了侬智高的父亲。


侬智高向北宋求助,要求归附宋朝,救出父亲。但是宋仁宗,嗯,怕打仗呀,怕激怒大越,不许。李朝得知消息,就派兵又抓了侬智高。于是,侬智高臣服李朝。之后,侬智高在宋、越之间摇摆不定。


到了皇祐四年(1052年),侬智高起兵攻宋,一路势如破竹,席卷广西、广东,并直指湖南。宋仁宗无奈,只得调西军狄青南征。侬智高很快被狄青击败,逃亡大理。两年后,被大理国处死。侬智高叛乱平息。

宋仁宗在位四十余年,可圈可点的事迹,也就是这三件事了,的确没什么出彩之处。其余的,无外乎就是朝内的君臣之争,后宫的妃嫔争宠。


宋仁宗不喜杀戮,很少处死大臣。因此,在仁宗朝,谏官、大臣是最幸福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据理力争。范仲淹、包拯之类性格的人,大行其道。宋仁宗虽然仁慈,但也并没有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胸襟,所以,把仁宗惹烦了,他会把惹他的人给贬到外地去。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枢密院和中书门下的宰辅重臣,更换频繁。进而导致了每位宰辅大臣所制定的政策,都很难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在一派祥和的表面之下,隐藏着下层官吏和百姓的无所适从的窘状。


而且,宋仁宗的仁政还导致一个问题,官员、军队冗余严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官吏最高薪的一个朝代,国家收入的七成都给官员、士兵发工资了。这就必然会导致民生投入不足,最底层老百姓的福祉受到影响。


同时,宋仁宗疏于对官吏的惩戒,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宋朝表面的繁荣,是以更多百姓的牺牲为代价的。虽然看似宋朝人口增长快速,但是,百姓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更多是供给了官吏士大夫阶层,百姓自己所能留下的,并不会太多。这一积弊,到了宋徽宗时期,是更加的严重。


最终,这就导致了一个危机,那就是财富集中到了官僚士大夫手中,底层百姓也就是温饱,而最顶层的大宋朝廷,同样面临财政危机。正如宋代叶适所言:“当仁宗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而财用始大乏。”


宋仁宗的后宫,同样如历朝历代一样,并不平静。只是,仁宗仁慈,所以,很少有非常激烈的事件发生,更少有大肆的杀戮。不过,即使是这样子,还是发生了坤宁宫事变。


有一天夜间,仁宗夜宿坤宁宫,由曹皇后陪伴。突然,宫中大乱,火光闪动,还有惨叫之声连绵不绝。仁宗慌乱躲入厅房避险,而曹皇后则临危不乱,指挥宫女、太监设置障碍,严密把守,并派人去搜集灭火用的水,防止匪徒纵火。


最后,当乱匪靠近坤宁宫时,众太监、宫女在曹皇后的重赏之下,一拥而上,才发现闹事的仅仅是四个醉酒的宫廷侍卫。这四人醉酒后,在宫内乱砍乱杀,引发骚乱。正在这个时候,宋仁宗素来宠爱的张美人突然赶至,以己之身,护住了仁宗。这位张美人能歌善舞,素来为仁宗喜爱,此举更是令仁宗大为感动。


随后,四名醉酒的侍卫被当场射杀三名。原本为了查清真相,要活捉逃走的一名,但这名侍卫随后被宦官杨怀敏发现并杀死灭口。而杨怀敏在张美人手下当差。最后,因为没有活口,也查不到什么,只能拿皇城守卫杨景宗、宦官杨怀敏、入内副都知郑保吉开刀,贬官外放了事。


之后,有人将矛头指向了曹皇后,说是曹皇后当晚表现过于淡定,肯定是曹皇后指使的。而张美人不顾安危,护驾有功,应获封赏。这……好在,仁宗朝的最大好处就是大家可以直舒己见,大不了被贬官外放了事。于是乎,又有人据理力争,提出这是有人意图废后,然后拥立张美人为皇后,是阴谋。


宋仁宗么,不愧是和稀泥的高手,他应该早看出来了,曹皇后身为皇后,根本没必要自导自演这么一出戏,还让自己处于被人构陷的危险之中。只有张美人,才有动机,也可得利。但是,宋仁宗宠爱张美人,最后以四名侍卫不明动机骚乱为由结案。


原则性太强不好,不过,太没原则了,必然也做不出什么大成就,宋仁宗就是这么一个人。宋仁宗手下,绝对人才济济,原本他可以做出很多更伟大事迹,但是都完美错过了。


范仲淹曾经在庆历年间提出了十大新政,得到了宋仁宗的支持。可是,在新政实施一年多之后,因为反对势力庞大,不了了之。由此也可见,宋朝那些霸占了大量土地,占着官位,却无所事事的人,势力有多么的强大。所以,仁宗朝看似繁盛的背后,却充满了危机。


宋仁宗仁慈,却有些懦弱,所以,一生也没能干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好在,他当政之时,比较节俭自律,且广开言路,诤臣和奸佞都可以直言不讳。正所谓兼听则明,所以,宋仁宗当政四十余年,没干出什么大事,也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差错。


宋仁宗实行仁政,没有大兴文字狱,限制言论,所以,当时涌现了大批的名人大家。唐宋八大家中,就有六人就出自仁宗朝,文化一度繁盛到了一个高峰。宋仁宗的声望,此时相较这些名人大家,诸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包拯、苏轼、苏辙,甚至于文彦博、吕夷简、韩琦、狄青、沈括等人,的确显得有点小呀。


估计大家唯一能记住宋仁宗的就是包青天《狸猫换太子》中,那个一出生就被用狸猫换走的小娃娃。即使是这样,宋仁宗还是借了包拯的光辉呀,的确有点惨。




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为什么标志着皇权专制的腐朽
明代阁臣绝大多数是由进士而翰林,而拜命入阁,他们大都是十年窗下,久在翰林苑,舞文弄墨之士,并无实际的政治经验,一旦入阁,大都昏庸而无识见,阁臣为保官秩,大都庸庸碌碌,而很少勇于任事,敢作敢为。由于明代内阁受所处的地位和职权的限制,权力由皇帝授予,而宦官又居中窃柄,阁臣于是只能对皇帝唯唯诺诺,对...

刘娥垂帘听政11年,她没想过称帝吗?
刘娥发迹之后,为了报答龚美,她认龚美为兄长,而龚美也从此改名刘美,成为了刘娥唯一的娘家人,刘美为人庸庸碌碌,没有什么能力,刘娥发达以后,刘美因为能力问题也只是出任了一些虚职官位,所以刘娥与武则天和吕后不同,她没有强大的娘家势力支持。而且假设刘娥称帝以后,她为了把皇位传给谁?刘美的后人吗?

成语出人头地最初称赞的是哪位
与梅圣俞书》表现出对苏轼的称赞,并对自自己的儿子说,苏轼在三十年后会取代他。出人头地的含义 出人头地表面的意思是指搞人一等,超过了一般人,多用来形容德才出众或者是成就突出比其它人更优秀,是一个褒义词,和它相近的成语有崭露头角、高人一等等,相反的词有相形见绌、庸庸碌碌。

从秦王、晋王到肃亲王、礼亲王,明清王室封号的变化暗示了什么?_百度...
但是,靖难之役之后,明成祖采用了很多改革举措限定藩王权力,到明仁宗阶段,藩王们基本上也不具备一切权力了。却又因承袭官爵,最后免不了造成庸庸碌碌的态势,给明朝财政局导致了很大的压力。三藩之乱以后,清代彻底解决了藩镇制,便不再有分封到基层的王。与此同时,清代吸取了明代教训,不仅不滥施...

请问那个成语怎么填?
从小立志,然而还是不得志、庸庸碌碌 【歇后语】鱼鹰下洞庭 【谜语】骑。(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近义词】大有可为,神宗大有作为大有作为 dà yǒu zuò wéi 【注释】能够极大地发挥作用、宾语:“仁宗治效浃洽;作谓语;小时无能 【用法】动宾式;be well worth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出自哪?作者是谁?_百度知 ...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

三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事例
1、范仲淹 宋夏战争初期,宋军不断失利。公元1040年,范仲淹和韩琦同时被派到陕西,前去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了延州,发现一个很不合理的现象。当时,宋朝政府把边兵分给各级官员带领,官职越高的带兵越多,官职越小的带兵越少。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宋仁宗却下了一道命令,说敌人来进犯时,不管来的...

土木堡之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而在外带兵多年的,如陈怀、王贵、顾兴祖之流,却又是兼并土地、私役军士、贪婪无行的兵油子,一打起仗来便庸庸碌碌,一窍不通。而未上过战场的,多半是“勋二代”、“勋三代”,比如袭爵不过几年的襄城伯李珍、修武伯沈荣、遂安伯陈埙等人。他们年轻气盛,仗着祖荫掌管五府事务,顶着侯、伯、都督的光环,其实...

明代内阁制度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仁宗朱高炽时,明仁宗因杨士奇、杨荣等为东宫旧臣,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

方仲文言文
话说方父“不使学”之后,仲永便从此庸庸碌碌地过活。 一日,方父方母因事外出,去前嘱咐仲永:“包地之人午后至,尔务必清算帐目待爷归。”仲永点头如捣蒜般应承。 俄而包地之人午至。仲永无能清算,眉皱头锁。 午后,方父归也。查帐目,即见帐目亏四亩,便怒:“何以解?”仲永低头不语。 上天有好生之德。时...

西丰县19274021801: 宋仁宗传位给谁? -
由河澳诺: 据史料记载,宋仁宗一共生育了三个儿子,十五个女儿.但是这十八个孩子只有四个女儿长大成人,其他都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包括三个皇子.以至于到宋仁宗晚年的时候,不得不将皇位传给养子赵曙,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在历史上皇帝...

西丰县19274021801: 宋仁宗生了16个孩子,却只养大4个女儿,儿子都活不过3岁,这是为什么? -
由河澳诺: 要说中国历史上哪家皇帝生儿子最困难,那一定非两宋莫属,堪称“送皇位”典范.从赵匡胤兄终弟及开始,宋朝的皇位就像有毒一样,只要坐上皇位,不出三代肯定没继承人.从赵光义开始,到第三代赵祯,绝后了.于是抱养了赵宗实,再...

西丰县19274021801: 宋仁宗赵祯的生平?谁知道 -
由河澳诺: 1.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 2.有三子,杨王赵昉,早亡雍王赵昕,早亡,荆王赵曦,早亡 3.仁宗之后是英宗宣帝(赵曙) 4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达42年,其间国家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

西丰县19274021801: 宋仁宗赵祯为何不肯立太子?宋仁宗之后的皇帝是谁? -
由河澳诺: 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后改名赵曙.嘉祐七年(1062)立为皇太子,封钜鹿郡公,嘉祐八年即帝位. 宋仁宗赵祯画像 仁宗三子:长杨王昉,次雍王昕,次荆王曦,皆早亡.仁宗在位久无子,乃以(汝南)王第...

西丰县19274021801: 行路难 诗中那几句用了象征手法 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
由河澳诺: 这是一首具有象征意义的风景想象诗,运用了拟人、设问手法.诗中的“帆”象征着什么? 具有奋斗精神,并拥有理想,不弃不舍的人们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愿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而要通过顽强、拼搏不断进取,来体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西丰县19274021801: 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是什么 -
由河澳诺: 人生得意须尽欢

西丰县19274021801: 宋仁宗的评价与反思请对宋仁宗进行简介的评价(诗歌,成语,自创,白
由河澳诺: 宋仁宗.生卒 大中祥符三年(西元1010年)农历四月十四日——嘉佑八年(西元1063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北宋第四代皇帝.1018年立为...

西丰县19274021801: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持,就会被各种错误思想和观...
由河澳诺: ①为理想而奋斗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近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感触很深.读时的心情是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命运而起伏.细细品味着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精神.越发觉得我们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

西丰县19274021801: 有关柳永的《醉蓬莱》 -
由河澳诺: 这里应该不能说是"渐"字的问题,而是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确切的说,赵祯是看不贯三变随性的态度! 记载道: 柳永的一生有对官宦生活的不懈追求.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