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大鼓历史

作者&投稿:针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河间大鼓因其庞大的体形而得名,其鼓面直径超过1.8米的被称为大鼓,2.0米以上的则称为特大鼓。牛皮是制作鼓面的主要材料,要求无鞭伤、刀痕和针眼,以确保音质的优良和耐打击性。河间大鼓作为全民性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已有千余年,曾经历两个鼎盛时期:一是明清太平时期,约有300多个大鼓队;另一个是解放战争胜利后,数量激增至300-400个,每逢节日庆典,表演活动异常热闹。


河间大鼓队的传统组织形式多以村或同姓氏会为单位,由技艺高超、套数众多的鼓手担任鼓头或班主。他们负责器具管理、演出组织以及鼓手的挑选和训练,甚至有的鼓头传承至今已有六七代。鼓手们需具备热爱打鼓、悟性、尊重他人、服从指挥、身体健康、技术全面等素质,有时甚至需自掏腰包购置器具,以推动鼓队的发展。


河间大鼓因演出规模宏大、鼓艺精湛而闻名遐迩,历史上曾多次进京表演,以其壮观的场面和雄伟的气势吸引着观众。1996年,为了庆祝香港回归,中央电视台《欢聚一堂》栏目组邀请了龙华店乡北皇亲庄和时村两支大鼓队,他们在中央电视台最大的演播厅演出,由国际著名导演黄阿原编排的新鼓谱“庆回归”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这次表演不仅在国内黄金时段播出,还在1996年和1997年初重播,充分展示了河间大鼓的魅力。




扩展资料

河间大鼓演奏风格独树一帜,鼓谱丰富,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是河间丰厚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内容。2006年,河间大鼓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河间大鼓历史上的一件喜事、盛事。




河间大鼓的历史
河间大鼓是全民性的民间艺术,而且分布很广,每队组建年代、历史、流派各不相同。河间大鼓已有千余年历史,其中有两个鼎盛时期,一个是明、清两代太平时期,河间大鼓队约有300多个;另一个是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时期,河间大鼓队急增,约有300—400个,每逢农闲节日、庆典之时,大鼓表演十分红火。...

山东大鼓历史溯源
山东大鼓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清嘉庆年间,据艺人师承和民间传说,它起源于渔鼓道情的孙赵门。当时有五位来自河北的山东大鼓艺人,以"五大山"之名广为人知,他们是威县的王奎山、吕连山、李明山,清河的徐靠山和临城的冯云山。这段时期,山东大鼓在冀鲁两省的运河两岸兴盛,尤其在聊城、临清至德州、沧州地区极...

什么是唱词极通俗的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原名梅花调大鼓,又名河间大鼓。民国后在天津定名为西河大鼓。它是19世纪末在弦子书与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形成的河北省主要曲种。早期著名艺人马三峄将木板改为梨铧板,把伴奏乐器小三弦改为大三弦,唱腔上也有革新。此后各种流派很多,清末传到东北及山东等地。西河大鼓以说唱长篇书为主,共有八十多部,中篇书六...

大鼓基本资料
大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晚期,它最初是作为土耳其军乐队的一部分传入欧洲,主要用于模仿军队的音响。然而,直到19世纪中叶,大鼓在交响乐队中的应用才变得广泛。在曲艺领域,大鼓也有其独特的地位。清代时,大鼓在北方兴起,源于鼓词的演变,一人手持鼓板自击自唱,常有三弦等乐器伴奏。随着时间的推移,...

东北大鼓历史溯源
东北大鼓的历史源头存在两种说法:一是清乾隆年间,北京弦子书艺人黄辅臣到沈阳演出,吸收当地民歌小调,演变成东北大鼓;二是清道光、咸丰年间,辽西的"屯大鼓"艺人进入城市,发展为奉天大鼓。它的唱腔融合了弦子书、子弟书,以及乐亭大鼓、京韵大鼓和二人转的特色。在20世纪30年代,东北大鼓达到鼎盛,沈阳...

民间曲艺形式及由来简要概括
西河大鼓是北方较为典范的鼓书暨鼓曲形式,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河间大鼓。源于清代中叶河北省中部农村,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以及东北,西北部分地区。清道光年间,河北高阳县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在当时流行的木板大鼓和弦书基础上吸取戏曲、民歌曲调对原有唱腔加以改革,舍木板改用铁梨铧片,用大三弦伴奏,从而奠定了西河...

岫岩东北大鼓历史记载情况
岫岩县志的记载显示,东北大鼓在清朝末年时期首次传入此地,具体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间。那时,已有东北大鼓艺人活跃在岫岩,其中最为知名的是杨福祥。他的表演以传统小段书目为主,深受当地民众喜爱。进入上个世纪40年代,岫岩东北大鼓在艺术表现上发生了显著变化,演唱技巧与表演形式都有了革新。一些技艺精湛...

京东大鼓的历史溯源
京东大鼓 起源于京东三河、宝坻、香河一带的农村。 据艺人祖谱及口碑资料,早在清乾隆中叶.河北省南皮县贾九堡村木板大鼓名家李文通(一说山东人,名尚志,绰号弦子李)从家乡逃荒来京东行艺.他吸收了京东广为流行的汉族民歌小调“靠山调”,丰富了木板大鼓的唱腔,增加了京东乡音,很受当地群众欢迎,因他的演唱讲求韵味,人...

建昌大鼓的历史发展
清代乾隆年间,建昌县就有了大鼓艺人,至今已经有250年的历史。大鼓鼎盛时期是民国至解放初期,大鼓艺人张玉强听他父亲张广海讲,当时建昌县内有大鼓艺人140多个。文革时期,建昌大鼓遭遇浩劫,三弦被没收,鼓书被焚毁,大鼓艺人受到迫害。三中全会至今少数艺人恢复了活动,但闻名于县内外的老艺人陈玉合、陈玉...

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曲种,五音大鼓是如何而来的?
五音大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曲种。主要流传于北京密云县。清朝就有诗云:五音齐奏带笺簧,大鼓说书最擅场,野调无腔偏入妙,皆因子弟异寻常。密云蔡家洼的五音大鼓是现存演唱组合完整、伴奏乐器齐全的五音大鼓,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形态。据专家考证,五音大鼓产生于清道光年间的河北省安次县(今...

新源县13124999570: 河间大鼓 - 搜狗百科
东郭虎脑震: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阳琴书旧称琴音,早期的伴唱乐器是我国传统的七弦古琴.洛阳琴书早期演唱方式多为闭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细腻,字少腔多,节奏缓慢拖沓,其演唱书目也多为才子佳人悲欢...

新源县13124999570: 明清时期说唱艺术发展? -
东郭虎脑震:围坐团团密复竦,开场午正到申初. 风高万丈红尘里,偏有闲人听说书. 棚棚手内抱三弦,草纸遮头日照偏. 更有一般堪笑处,新闻编出《太平年》. 诗出自乾隆时杨米人的《都门竹枝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争相观看鼓词的情景....

新源县13124999570: 西河大鼓书出在哪里? -
东郭虎脑震: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河间是西河大鼓的主要发源地,起源时间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北京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 有关专家考察,西河大鼓原名“梅花调”(至今河北省中部农村的老年人仍称之“梅花调”),流入天津后才改名为西河大鼓.因为天津人习惯把大清河、子牙河统称为西河,而原有的梅花大鼓在此两河流域最为发达,为了将二者区分开来,便把冀中传来的梅花调称作“西河调”了.

新源县13124999570: 大鼓是哪里的曲艺 -
东郭虎脑震: 大鼓是中国曲艺曲种分类中的一个类别 主要曲种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北京琴书、河南坠子、温州鼓词,澧州大鼓等数十种.

新源县13124999570: 京韵大鼓起源地是哪里? -
东郭虎脑震: 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京韵大鼓的前身为起源于河北省中部的“木板大鼓”(老北京叫“怯大鼓”),其代表人物为胡十、宋五、霍明亮等.20世纪初,以鼓王刘宝全、白云鹏、张筱轩为代表的“木板大鼓”(怯大鼓)艺人,在京剧大师谭鑫培指点下,改“怯音”为“京音”且借鉴、吸收、融合了京剧、河北梆子、石韵、莲花落、马头调等表现手法跟唱腔,脱胎、衍变为“京韵大鼓”(京音大鼓),形成发展于北京,流行于北京、天津等地.

新源县13124999570: 天津京韵大鼓是如何兴起的?
东郭虎脑震: 京韵大鼓清末民初由河北南部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 大鼓(怯大鼓)发展而来,形成并流行于京、津地区.当时的 鼓书艺人刘宝全等把原用河北语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 并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 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大鼓.京韵大鼓重歌唱,曲目基本属短 篇唱段.20世纪20年代以后,一批女演员良小楼、章翠凤、骆 玉笙、孙书筠、阎秋霞、小岚云等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了京韵舞 台,她们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拓展,从而使京韵大鼓更 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40年代初北京培养成长的女演员小黑姑 娘、小岚云、小映霞、阎秋霞等纷纷赴天津演出,有的成名后 在当地落户.

新源县13124999570: 京韵大鼓和北京琴书有啥区别?要具体! -
东郭虎脑震: 首先,两种都属于说唱音乐. 京韵大鼓:原流传于河北河间地区的“木板大鼓”,后来,与清音子弟书合流成了所谓的“怯大鼓”,流传到平津一带,后又结合北京方言,并吸取了京剧等戏曲艺术的念白、唱腔、表演方面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京韵大鼓”. 北京琴书:由原来的“五音大鼓”,到30年代改用扬琴伴奏,并改名为“北京琴书”.

新源县13124999570: 大鼓流传于哪里?(说地名)
东郭虎脑震: 山西、北京,北方基本都有一点儿.

新源县13124999570: 京韵大鼓流行流行在哪些地区的剧种 -
东郭虎脑震: 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