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如何挽大厦之将倾,救辽国于危亡之际

作者&投稿:潜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辽国萧太后,一个传奇的女人,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女人,将辽国从危亡之际拉了回来,并使辽国成长为可以威胁大宋的一头北方的狼。让老铁带你走进传奇女人——萧太后。

萧太后本名萧绰,是辽景宗的皇后,是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景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萧皇后的辅佐之下,将上一任辽穆宗造成的全国颓势逐一扫光,大有中兴的势头。无奈景宗体弱多病,事业还未成功,三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随后十二岁的圣宗继位,萧皇后以太后的身份摄政,名为承天太后,带辽国走上了一条富国强国之路。

景宗驾崩之时,萧太后部族无人可以依靠,皇帝尚且年幼,十分害怕有军权的大臣和宗室亲王谋反。母子二人的死活,整个国家的命运该何去何从?且看萧太后如何扭转颓势,使辽国走向强盛。

当时军权在一个叫韩德让的将军手里,这个将军在军中说一不二,智勇双全。而且与萧太后还有段亲密故事:本来当年萧太后是要许配给他的,无奈被皇帝选入宫,二人没能喜结连理。但是有这层关系,萧太后就可以利用起来,攀上韩德让这棵大树,从而使母子二人的地位得到保障,拥有话语权。有了话语权之后,她解除了各个宗室亲王的兵权,确保了圣宗皇位的牢固。

萧太后为了能让韩德让完全的辅佐自己,派人秘密毒杀了他的妻子,这样韩德让出入皇宫方便了很多,便于二人处理政事。而且二人的关系已经不是单纯的群臣了,极有可能已经是夫妻关系了(这点我们就不去探究了)。从此之后,萧太后可以放开手脚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什么事情?改革。

萧太后知道辽国地处北方,文化制度各个方面与宋朝还是有差距,于是她根据宋朝的各项制度,重新制定了辽国的各项制度:

一、部族编制改革

说白了就是减少奴隶的数量,她将辽国原来本族的奴隶变为平民,从其他部族俘虏来的人变为新的奴隶,增进了基础 社会 的生产力。

二、科举制度改革

萧太后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她知道只有拥有充足的人才才能保证辽国不衰退。于是她大胆起用汉人,即无论是汉人还是辽人,只要都可以报考科举,入仕做官。

三、人权法治改革

从前的辽国一直秉承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法制观念,轻罚契丹人,重罚汉人。改革之后,契丹人与汉人地位相同,促进了契丹与汉的融合。

四、官员考核改革

官员工作是否认真,是否贪污腐败,这些都是考核内容,大大促进了官员的工作效率和官员队伍的相对纯洁程度。

五、赋税制度改革

萧太后看到了宋朝的制度的发达,于是将新纳入版图的燕云十六州的赋税制度搬到了整个辽国,完善了改革。

萧太后不仅能治国,还能打仗。当年宋太宗的雍熙北伐就是她击退的,而后又挥师南下,逼宋真宗签订了澶渊之盟,确立了辽国的国际地位。萧太后不愧于承天太后之名,她摄政期间,将辽国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她对辽国的贡献是巨大的。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是一位真正的女中豪杰,是让多少男儿望而却步的存在。从而可以看出女性其实并不比男性差,在21世纪的今天,有太多太多的岗位上都是女人,他们承担着和男人一样的责任,值得敬佩,也值得学习。

最后,老铁有个问题:萧太后有没有受武则天的影响?

你我共勉,共同学习 历史 ,敬畏 历史 。


萧太后:如何挽大厦之将倾,救辽国于危亡之际
萧太后不仅能治国,还能打仗。当年宋太宗的雍熙北伐就是她击退的,而后又挥师南下,逼宋真宗签订了澶渊之盟,确立了辽国的国际地位。萧太后不愧于承天太后之名,她摄政期间,将辽国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她对辽国的贡献是巨大的。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是一位真正的女中豪杰,是让...

历史上“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的例子?
2、谢安淝水之战。前秦符坚虎踞江北,连灭燕,凉,代三国,正是意气风发,八十万大军投鞭断流何其壮哉。正当此时,谢安一介文人,临危而不惧,只身节制北府,选贤用能,终于在淝水一战而破符坚八十万大军。打的一代雄主符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3、郭子仪率军勤王。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

李鸿章在临终遗言中究竟写了什么内容,竟让慈禧太后嚎啕大哭?
慈禧太后专权之后独裁专制。慈禧太后是一个十分奢靡的人,据说她每顿饭都要吃100多个菜,她还十分地爱美,在给她梳头的时候是一根头发都不可以掉下来的,要是有头发掉下来的话,那么给她梳头的这个人估计难以逃脱被杀的命运。所以在她混乱的统治下,西方列强入侵我们的国家,无能的清政府割让了许多的土...

触龙说赵太后
谈话已经触及矛盾本身,而太后却浑然不觉,这就是左师公的高明之处。 3、谈燕后,辨明爱法(避实就虚) 按照常理,下文该谈及长安君了吧,谁知却不然,左师公反而谈起了燕后,而且故意强调太后爱燕后甚于长安君。左师公的一番陈词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一、太后对自己的女儿的前途考虑长远;二、太后是深明大义的;三...

能文能武怎么造句
12、要能文能武,无所不知,救人于将死,挽大厦于将倾!高官。13、如今士子只钻制义,像朱孝廉这样能文能武的全才是少之又少啊!14、同时,他发现历史上的山西官吏有个特点即能文能武,可“上马杀敌,下马草檄”。15、她其丑,但却能文能武,劝谏齐王被封为后。16、龙家往上数四代全都是一脉...

九年级语文《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这时候,作为谋臣策士的触龙表示“愿见太后”,这里显示出战国时期知识阶层勇于担当的精神,这是一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精神。面对赵太后的威势,触龙没有选择沉默,这是因为他深悟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种参悟是渗透到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的,正是因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才有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

清朝隆裕太后生平简介
隆裕自知在政治手腕上无法与已故的姑母慈禧太后比拟,更况她与溥仪不过是一对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无力于大厦将倾之时力挽狂澜,因而只得屈辱地同意签下退位诏书,成为亲手为大清朝敲响丧钟的谢幕者。1912年2月22日,在乾清宫召开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当着清室王公大臣的面,亲手颁布退位诏书...

慈禧太后明知道清朝大厦将倾,为何还挥霍无度?
长期处在高位的慈禧太后早已养成了奢靡的生活习惯,加上自身地位高,在任何情况下,她都不会允许自己过得不舒适不体面。纵观历史,慈禧太后其实也是个占有欲和控制欲很强的女人,同时她也很看重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权力,因为只有这些身份的象征才能带给她更多的优越感,稍稍给她带来些许的慰藉。一、出身...

昭宪杜太后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可是自古后宫干政的从来不在少数,有的是挽大厦于将倾,有的则是直接葬送了王朝,或者是为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对于后宫不得干政,有几点原因:其一就是害怕太后利用感情的原因,左右皇帝的政治决策。其二是害怕弱小的帝王会让太后手里掌握太多的权力。其三是害怕太后利用权力收敛钱财,或者提拔家人,以...

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支持李鸿章搞了洋务运动,一度拥有了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平定了太平天国的叛乱,这是慈禧为数不多的“功绩”了。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慈禧的临终善言,并没有挽大厦将倾的力量,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至此,清朝宣告灭亡,2132年的帝制历史也宣告终结。

额尔古纳市13698614208: 梁红玉的赞美之词,既要概括主要事迹,又要体现人物品格. -
宰程肝舒: “娼优异数也.以卑贱待罪之躯,而得慧眼识人之明.更纵横天下,争锋江淮,收豪杰,揽英雄,内平叛逆,外御强仇,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古今女子,唯此一人也.惜乎天不假年,死于非命.然青史斑斑,名节永垂.”

额尔古纳市13698614208: 是“挽狂澜于既倒”还是“挽狂澜于即倒”?? -
宰程肝舒: 原来的出处是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往.既往这个既没有错,但是即倒肯定是即将的即,既倒都已经倒了还怎么挽,但是书面上“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已经用习惯了,平时是用这个,当然文言文很多通假字,可以说是用错的字,你就认为这个是通假字就行了

额尔古纳市13698614208: 历史上有哪些在风云惊变时力挽狂澜的人物?都有哪些具体故事 -
宰程肝舒: 孙承宗.天惊地动,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天启二年,承宗受命辽东经略,据后金胡虏.临危受命的孙承宗,经过四年的努力,在辽东布置了一条400多公里,一直到明朝灭亡,后金都无法前进一步的防线——关宁锦防线. “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明史》

额尔古纳市13698614208: 写一句有关要有远大的志向的名言有哪些? -
宰程肝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额尔古纳市13698614208: 挽狂揽与即到,扶大厦之将倾.是谁说的?
宰程肝舒: 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 比喻挽救事物于极危险的境地. 文天祥千秋祭

额尔古纳市13698614208: 根据下面一段话,仿写一个历史人物. -
宰程肝舒: 泼墨如浪,墨染一方的王羲之.,他用一枝短竹将中华的筋骨与神色定格方寸之上,醉卧兰亭,醒叹世事,他用一篇短序将人生的脉络与真谛陈置于字句之间. 赤胆忠心,一挥羊鞭的苏武,他弄一枝秃笔,矮纸斜行,镌刻出对大汉最深的眷念.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他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额尔古纳市13698614208: 有没有文天祥 的《千秋祭》全文??急需 -
宰程肝舒: http://bbs.tiexue.net/post2_1376255_1.html

额尔古纳市13698614208: 挽大厦于将倾的下一句是什么 -
宰程肝舒: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出处是《文天祥千秋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句话比喻拯救事物于危险的境地.《文天祥千秋祭》是当代著名作家卞毓方的代表之作,作者在文章中多处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给予了文天祥的人格以高度肯定. 全文精选: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七百六十岁.七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他生于公元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

额尔古纳市13698614208: 欲挽狂澜之作势什么意思 -
宰程肝舒: 控制局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