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毁稿文言文答案

作者&投稿:雷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我要寻找《荆公毁稿》的原文及翻译

刘贡父①旧与王荆公甚款②,每相遇必终日。

荆公为参政③,一日,贡父访之,值其方饭,使吏延入书室。见有草稿在砚下,取视之,则论兵之文也。

贡父善强记,一过目辄不忘,既读复置故处,念吾以庶僚④渴⑤执政,径入其便座,非是,复趋出,待于虎⑥下。 荆公饭毕而出,始复邀入座,语久之,问:“贡父近为文乎?”贡父曰:“近作《兵论》一篇,草创未就。”

荆公问所论大概何如,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荆公不J悟其窥己作也,默然良久,徐取砚下稿裂之。 盖荆公平日论议欲出人意表,有同之者,则以为流俗之见也。

(选自《宋人轶事汇编》卷九) 【注释] ①刘贡父:宋代诗人、学者,做过长安、苏州郡守等职。与王安石、欧阳修交游甚密。

②款:诚恳,恳切。在文中指两人交往密切。

③参政:参知政事,宋时官职,相当于副宰相。④庶僚:一般的僚属。

⑤渴(y。):动词,进见。

⑥房(w五):正房对面和两侧的房子。 【译文】 宋代诗人刘贡父原先与王安石交往十分密切。

每次见面必交谈终日。王安石在朝廷担任参政时,有一天刘贡父去拜访他,恰好王安石在后厅吃饭,就派侍从请贡父到书房休息,贡父在书房案上见有一份草稿压在砚下,就取来阅之。

(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文]。

2. 荆公拒参文言文翻译

荆公拒参原文: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

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汗,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颒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荆公拒参翻译:

王荆公(安石)得了哮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确找不到这东西。恰好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

有人劝荆公说:“大人您的病不用这味药没法治,这病着实令人担心哪,没必要退回这些赠药啊。”王安石说:“我一辈子没用紫团参,也活到今天了。”最后也没接受。

荆公面色粗黑,他的幕僚门人因此而担心,便向医生询问。医生说:“这是出汗后的淤垢,不是病。”于是这些门人向荆公进献澡豆(估计是皂豆一类类似肥皂的洗面东西)让他洗脸。王公说:“既然老天赐我一副黑面孔,澡豆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此文出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梦溪笔谈》的撰写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胡道静在《梦溪笔谈校正·引言》中提出:“《梦溪笔谈》撰述于1086-1093(宋元祐年间),大部分于1088年(元祐三年)定居于润州以后写的”;

李裕民《关于沈括著作的几个问题》(《沈括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认为:“作于1082年(宋元丰五年)十月沈括在随州安置后,至迟在迁居润州梦溪园之初已完书。”但现一般认为,胡道静的说法较为可靠,即《梦溪笔谈》成书于1086-1093年间。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因为作者沈括在梦溪园完成作品(注:至少是完成主体部分以及最终定稿,此点未有异议,考《梦溪笔谈·序》亦无冲突),因此便以该园名为书名,曰“梦溪”。

笔谈,则是由于平时和客人在园内交谈,作者经常将“与客言者”记录于册,友朋聚散无常,时长日久,作者觉得好像自己是“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故用名“笔谈”。两者串列并称,则为《梦溪笔谈》。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进士。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1072年(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

沈括的《梦溪笔谈》宋本祖刻本早已毋见。据流传本考订,可知《梦溪笔谈》最初刻本为三十卷,内容比今本要多,但都散佚。北宋有扬州刻本,南宋孝宗乾道二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本今皆不存。

《梦溪笔谈》,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1305年(元大德九年)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此本据南宋乾道本重刊(见本节插图),尚可窥宋本旧貌,其开本很大,极为铺陈,而版框很小,装帧为当时流行的蝴蝶装,在元代刻本中独具特色。

元大德刊本的卷首有“东宫书府”、“文渊阁”两方朱文方印,卷内还钤有“汪士钟印”、“平阳汪氏藏书印”、“臣文琛印”、“甲子丙寅韩德均钱润文夫妇两度携书避难记”等印。

3. 吴王欲伐荆文言文答案

春秋时,吴王欲伐楚荆.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

(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4. 荆公拒参文言文翻译

荆公拒参原文: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

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

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汗,非疾也。”

进澡豆令公颒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荆公拒参翻译: 王荆公(安石)得了哮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确找不到这东西。

恰好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 有人劝荆公说:“大人您的病不用这味药没法治,这病着实令人担心哪,没必要退回这些赠药啊。”

王安石说:“我一辈子没用紫团参,也活到今天了。”最后也没接受。

荆公面色粗黑,他的幕僚门人因此而担心,便向医生询问。医生说:“这是出汗后的淤垢,不是病。”

于是这些门人向荆公进献澡豆(估计是皂豆一类类似肥皂的洗面东西)让他洗脸。王公说:“既然老天赐我一副黑面孔,澡豆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此文出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梦溪笔谈》的撰写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

胡道静在《梦溪笔谈校正·引言》中提出:“《梦溪笔谈》撰述于1086-1093(宋元祐年间),大部分于1088年(元祐三年)定居于润州以后写的”; 李裕民《关于沈括著作的几个问题》(《沈括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认为:“作于1082年(宋元丰五年)十月沈括在随州安置后,至迟在迁居润州梦溪园之初已完书。”但现一般认为,胡道静的说法较为可靠,即《梦溪笔谈》成书于1086-1093年间。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因为作者沈括在梦溪园完成作品(注:至少是完成主体部分以及最终定稿,此点未有异议,考《梦溪笔谈·序》亦无冲突),因此便以该园名为书名,曰“梦溪”。 笔谈,则是由于平时和客人在园内交谈,作者经常将“与客言者”记录于册,友朋聚散无常,时长日久,作者觉得好像自己是“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故用名“笔谈”。

两者串列并称,则为《梦溪笔谈》。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进士。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

1072年(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

沈括的《梦溪笔谈》宋本祖刻本早已毋见。据流传本考订,可知《梦溪笔谈》最初刻本为三十卷,内容比今本要多,但都散佚。

北宋有扬州刻本,南宋孝宗乾道二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本今皆不存。 《梦溪笔谈》,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1305年(元大德九年)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

此本据南宋乾道本重刊(见本节插图),尚可窥宋本旧貌,其开本很大,极为铺陈,而版框很小,装帧为当时流行的蝴蝶装,在元代刻本中独具特色。 元大德刊本的卷首有“东宫书府”、“文渊阁”两方朱文方印,卷内还钤有“汪士钟印”、“平阳汪氏藏书印”、“臣文琛印”、“甲子丙寅韩德均钱润文夫妇两度携书避难记”等印。

5. 翻译文言文《荆公改字》

原文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①家藏其草②。

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③圈去而改为“入”。旋④改为“满”。

凡⑤如是⑥十许⑦字,始⑧定为“绿”。 (选自《容斋续笔·诗词改字》卷八)译文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州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过”改作“入”。

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字词解释①士人:读书人②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这里指初稿,底稿)③复:再④旋:又⑤凡:总共⑥如是:像这样⑦许: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⑧始:才⑨吴中:地名,指苏州一带。初用到、过、入三字,着眼于时令的变化,体现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满字,着眼于春深似海,体现出春意正浓;最后定用绿字,着眼于春的伟大生命力。

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绿了。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6. 荆公炼字阅读理解

荆公炼字(答案) 1.划掉:①确实 ②确能2.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情不自禁:激动的感情自己不能抑制.3.山:连绵青山.花:红似火.水:碧如染、滔滔、波澜起伏.4.第一段:(1—2节)段意:写王安石观景赏月.触景生情写出泊船瓜洲一诗.第二段:(3—5节)段意:写泊船瓜洲诗成后,王安石斟酌润色炼字的经过.5.指王安石 炼是说用心琢磨,几次修改使词句精确、生动.分四步:①觉得第三句不如意,圈去“到”改为“过”.②又觉不妥,抹去“过”改为“入”“满”……③撂笔出舱,使头脑清醒.④想到王维的诗句,最后选用了“绿”字.。

7. 课外文言文《范文正公罢宴》阅读答案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文化常识】

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考点】

①守②卒③殡④具⑤泣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8. 范文正公逸事 文言文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③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④;嫁女者五十千⑤,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⑥。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⑧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⑨,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⑩,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③常稔[rě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④缣[jiān ]:细密之绢。⑤千:一千钱为一贯。⑥斛[hú ]:古代量器,以十斗为一斛。⑦沛然:充裕的样子。⑧屏:指罢官或离职。⑨参大政:指导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平生好施与( ) ②日食( )

③尝有志于是矣( ) ④及参大政(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既而为西帅 ②及为相

B.①以其所入 ②以衾拥覆

C.①而终其志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此其大较也 ②常蹲其身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 虽 位 充 禄 厚 而 贫 终 其 身。

3、翻译句子。(4分)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4、本文是钱公辅为范仲淹立的碑,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分)

答案

1、(1)①喜欢。②每天。③曾经。④等到。 (2)D

2、公/虽 位 充 禄 厚/而 贫 终 其 身。

3、(1)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给他们以接济。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4、范仲淹置义田帮助自己的族人。




赵咨清简文言文阅读答案
1. 赵咨清简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 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荐为孝廉,他都不到任。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 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

2009年安徽省中考真题语文卷及答案
(共3分,三个要求各占1分,答案不限于此,符合要求即可)(2)①示例一:千百年来,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语境设计为举行“座谈会”,题目为拟宣传标语、修改发言稿、进行口语表述等,如果平时基础知识训练到位,...文言文阅读首次出现了诗文的比较阅读,但都是课内的重点篇目,学生自然会很熟悉,解答起来应该较顺利。第...

文言文清史稿列传陈廷敬阅读训练及答案
始廷敬尝亟称两人,或谓曰:两人廉而刚,刚易折,且多怨,恐及公。廷敬曰:果贤欤,虽折且怨,庸何伤?(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注]①圣祖:康熙。②等威:与身份、地位相应的威仪。③加派火耗:火耗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所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归官员。1.对...

语文作业本文言文阅读的答案
沂公问之如前,约愈恐,不复敢隐,遂以实对。公曰:“无他,但爱其文词耳。”再三嘉奖,徐曰:“已得旨别有措置,更数日当有指挥。”自此遂有南班之授。近属自初除小将军,凡七迁则为节度使,遂为定制。诸宗子以千缣谢约,约辞不敢受。予与刁亲旧,刁尝出表稿以示予。 译文皇族子弟被委任为南班官,世间...

文言文《陈书》卷32、列传26、的答案是什么?
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不害曰:"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八卷,《天嘉起居注》二十三

曾几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2. 周敦颐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周敦颐传》(节选)阅读——《爱莲说》同步阅读 上传: 黄海龙 更新时间:...(A) a、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 必...所以晋景并赤狄的土地,秦穆公于是称霸西戎。 应该远看两君,使庞参、梁忄堇得到宽宥,的确对折冲有...

《房玄龄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
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房玄龄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房玄龄传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2009年广州市高二古诗文阅读竞赛初赛答案
一、(10分。每题1分,每空0.5分)(注:凡错、漏、多字,该空不给分。)1.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5.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书名号有无皆可)6.烟涛...

郡文言文阅读答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幸邺,历问故事于玄伯,应对若流,太祖善之。(2)诏遣使者巡诸郡,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与宜都公穆观等案问之,太宗多其平当。 答案:1.B 2.B 3.C 4.A5.⑴太祖到邺地,向玄伯遍问以前的典章制度,玄伯应答如流水一样自如,太祖认为他...

文言文解释实词的方法
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

石屏县19481727376: 荆公改字的译文 -
台冉联邦: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

石屏县19481727376: 我要寻找《荆公毁稿》的原文及翻译 -
台冉联邦: 刘贡父①旧与王荆公甚款②,每相遇必终日.荆公为参政③,一日,贡父访之,值其方饭,使吏延入书室.见有草稿在砚下,取视之,则论兵之文也.贡父善强记,一过目辄不忘,既读复置故处,念吾以庶僚④渴⑤执政,径入其便座,非是,复...

石屏县19481727376: 荆公改字的士是什么意思? -
台冉联邦: 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又 ⑤凡:总共 ⑥如是,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字词解释 ①士人:读书人 ②草,底稿) ③复:再 ④旋,富有独创性:地名,指苏州一带. 初用到.改为“过”.圈去“到”字,注曰“不好”,着眼于...

石屏县19481727376: 《荆公毁稿》翻译 -
台冉联邦: 刘贡父原先与王安石交往十分密切.每次见面必交谈终日.王安石在朝廷担任参政时,有一天刘贡父去拜访他,恰好王安石在后厅吃饭,就派侍从请贡父到书房休息,贡父在书房案上见有一份草稿压在砚下,就取来阅之,是议论兵法的.刘贡父...

石屏县19481727376: 文言文翻译.翻译好就给悬赏〜 -
台冉联邦: 1、原文: 汉臧洪、字子源.为东郡守.曹操攻张超急,超曰:唯臧洪当来救我.众曰:袁曹方睦,洪为袁所表用,必不败好以招祸.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洪果徒 从绍请兵赴难,绍不从,超遂自杀,洪由是怨绍.不与通.绍举兵攻...

石屏县19481727376: 翻译王荆公独游 -
台冉联邦: 【原文】 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苏明允著《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 然少喜与吕惠穆、韩献肃兄弟游.为馆职...

石屏县19481727376: 文言文翻译:公亦以此自矜 -
台冉联邦: 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公亦以此自矜的自矜是自夸).

石屏县19481727376: 从王荆公独游和王安石改诗中看出王安石具有哪些品质? -
台冉联邦: 做学问严谨,具有严于律己的慎独精神,对自己的审美理想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生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不修边幅

石屏县19481727376: 文言文出处和译文刘贡父旧与王荆公(王安石)甚款......则以为流俗之见也.朱司农载上尝分教黄冈......以是讳其子 .全文翻译 -
台冉联邦:[答案] 《石林诗话》 卷上赵清献公以清德服一世,平生蓄雷氏琴一张,鹤与白龟各一,所向与之俱.始除帅成都,蜀风素侈,公... 与王荆公素厚,荆公后当国,亦屡谑之,虽每为绝倒,然意终不能平也.元丰末,为东京转运使,贬衡州监酒,虽坐他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