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的词语解释

作者&投稿:瞿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纲五常名词解释~

三纲五常:


[成语解释]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典故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
译文:什么书都读,哪里会不知道三纲五常。
[近义词]清规戒律、三从四德
[反义词]大逆不道、离经叛道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三从四德


[成语解释]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典故出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从来不出闺门里,羞答答怎便将男儿细窥,则我这三从四德幼闲习,既嫁鸡须逐他鸡。
[近义词]逆来顺受、百依百顺
[反义词]倒行逆施、大逆不道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纲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由于传播新思想的需要,自从新文化运动迄今,人们一直将“三纲五常”视为近代中国祸乱之源,甚至不惜歪曲“三纲”的含义,最近还好,了解“三纲五常”的很多人都认可了“五常”的价值,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对“纲”的意思不理解还是什么,仍然将“三纲”视为法家思想,其实,“三纲”是古代人们对于社会秩序的一种基本认识而非主张,“纲”何意也?班固引《礼纬·含文嘉》说:“纲者,张也。”《吕氏春秋》的解释就更透彻了,“用民有纪有纲,引其纪,万目皆起,引其纲,万目皆张。”通俗的讲,纲就是系渔网的总绳,要想将渔网提起来,提总绳就可以了,说得十分透彻。其起源很早,《诗·大雅·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夫上之所为,民之归也。”《礼记·乐记》:“君好之,则臣为之。”就是因为三纲太自然了,以至于先秦诸子很多都根据此原理来制定自己主张的,儒家的很多主张都以此为根据,比如《论语》记载孔子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孟子》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提出“格君心之非。”“刑于寡妻”即要君、夫做个好纲,好榜样。《孔子家语》言:“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韩诗外传·卷五》:“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荀子·宥坐》记载孔子的为司寇,对于一位父亲状告儿子的案件,孔子三个月没有理会,他父亲撤诉。季孙氏听说后大骂孔子说:“那老头骗我,从前他对我说要以孝治国,现在却不杀那个不孝子。”孔子弟子,做季孙氏家臣冉有对孔子说了,孔子说:“上失之,下杀之,其可乎?”认为民虽有罪,却“罪不在民。”先不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至少表明了荀子的态度,而其前提条件就是“君为臣纲”。朱熹说:“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不一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也是以君为臣纲为前提。因此,儒家从三纲中引申出来的是制约君权的意思,即要求君王要从道。因为儒家用荀子的话说是“从道不从君”,道在君则从之,非从君也,实从道也。如果君不从道,即不是个好“纲”怎么办呢?即孟子所言:“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墨子也有“君为臣纲”的理论预设。墨子知道人们对其“兼爱”主张一定会持怀疑态度,为了证明其可行性,他列举了三个例子,即楚灵王好细腰则人人少吃饭,越王好勇则人人不惜命,晋文公好苴服则人人穿陋衣,于是得出结论,“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
再说一下儒家的忠,忠并不是效忠于某个人,上面说过了荀子说“从道不从君”,那么“忠”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可谓不刊之论。也就是说对自己的该做的事尽心尽力就是忠,这有其思想渊源。《左传·桓公六年》季梁说:“上思利民,忠也。”《左传·昭公元年》赵孟曰:“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庄公十年》曹刿称赞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忠之属也。都可以看出“尽己之谓忠”的内涵。
有人说儒家歧视女性,重男轻女,实在是笑话,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有阴阳调和世界才能安定,阳重阴必重,阴轻阳必轻。阴阳不调必然天下大乱。故《易》赞乾坤之元,《诗》列关雎为首,《春秋》讥不亲迎,重妃匹也。倒是墨家在《墨子·非儒篇》对儒家亲迎之礼大加批判,认为其“颠覆上下,悖逆父母。” 语出《大学》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语出《三字经》: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儒家的“三纲”其实是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的另一个总结。三纲的“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也即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妇和顺”,其实也是“仁”的思想的具体化。 指寺院里统率大众、维持纲轨的三种职务。即上座、寺主、都维那三职。
这是印度传来的职称,在拥有数十或数百住僧的大寺院中,为了方便经营寺务,乃设此三职,但并非每个寺院都有此职称。上座(体毗履,sthavira),指比丘众中的宿德者。寺主(毗诃罗莎弭,vihara-svamin),掌管堂宇的营造及管理。(《僧史略》说上座的梵名是悉替那,寺主是摩摩帝。)都维那略称维那,梵名为羯磨陀那(karma-dana),也译为次第、授事、悦众;主要职务为︰按寺规指授大众日常诸事。
《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叙述中印度那烂陀寺的情形,文云(大正51·5c)︰
寺内但以最老上座而为尊主,不论其德。诸有门钥每宵封印,将付上座,更无别置寺主、维那。但造寺之人名为寺主,梵云毗诃罗莎弭。若作番直典掌寺门及和僧白事者,名毗诃罗波罗,译为护寺。若鸣犍稚及监食者,名为羯磨陀那,译为授事,言维那者略也。众僧有事集众平章令其护寺,巡行告白一一人前,皆须合掌各伸其事,若一人不许则事不得成。全无众前打槌秉白之法,若见不许以理喻之,未有挟强便加压伏。 王琦注引《翻译名义》:“寺立三纲:上座、维那、典座也。”
唐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三纲等皆论穷弥天,惠湛清月。” 至于中国于何时设置三纲之制,不能详知。据《翻译名义集》卷一载,隋·智琳创此制。不过,据说在此之前,梁武帝曾敕法云担任业宅寺主,创立僧制。又唐·贞观二十二年(648),玄奘任慈恩寺上座;显庆二年(657),西明寺落成,道宣任上座,神泰任寺主,怀素任维那。由此可知,唐代诸大寺已置三纲,用以统御僧尼。
或说三纲之制似自姚秦时代即已存在。但是到了后代,三纲的名称稍微有异,例如《佛祖统纪》卷四十一以寺主、知事、维那为三纲;《翻译名义集》卷一以上座、维那、典座为三纲。
◎附︰蓝吉富《隋代佛教史述论》〈隋代的寺职〉
关于附属于寺院的人事组织,清人王昶曾就其所得造像碑文拓本而作一归纳,共得北魏至隋之寺职十余种。《金石萃编》卷三十九北朝造像诸碑总论︰
‘昶所得拓本,计自北魏至隋,约百余种。(中略)其寺职之称者曰和上、比丘、比丘尼、都维那、维那、典录、典座、香火、沙弥、门师、都邑维那、邑维那、行维那、左右箱维那、左右箱香火。其名目之繁如此。’
而隋代之寺职,据王氏《金石萃编》与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所收碑文或造像记所载,较重要者计可分为二类。其一为僧人出任者,如寺主、知事上座、断事沙门、都维那比邱(碑文中‘丘’多刻为‘邱’)、平等沙门、正定沙门、邑师等衔。其二为居士出任者,有都维那、维那、法义、典座、典录、营寺居士等职。其中都维那(又称维那)一职,为寺内三纲(寺主、上座、维那)之一。从碑文或造像记可知,隋代之寺院维那,是僧俗皆可出任的。
寺主(道场主)总管全寺事务,其职司可想而知。有民间寺院寺主与官立寺院寺主二类。前者即民间一般寺院的主持者。后者则为各内道场,或各州所立官寺之主持沙门。官立寺院的寺主及重要寺职,多由帝王敕任。玆依《续高僧传》所载,胪列一部份隋代帝王所敕任之重要寺职如次︰
从上表可知,官立寺院中之重要寺职,多为帝王所敕任。然而也有由寺众所推举的。《续高僧传》卷二十四〈明赡传〉云(大正50·633a)︰‘(炀帝)下敕令(明赡)住禅定(寺),用崇上德故也。众以赡正色执断,不避强御,又举为知事上座。整理僧务,备列当时。’
┌───┬───────┬────────┐
│僧 号 │所 任 寺 职 │《续高僧传》卷数│
├───┼───────┼────────┤
│△慧旷│大兴国寺主 │卷十本传 │
│△保恭│禅定道场主 │卷十一本传 │
│△童真│大禅定道场主 │卷十二本传 │
│△灵干│大禅定道场上座│卷十二本传 │
│△慧因│禅定事知事上座│卷十三本传 │
│△法藏│太平宫寺上座 │卷十九本传 │
│△法愿│并州大兴国寺主│卷二十一本传 │
│△觉朗│大禅定道场主 │卷二十一本传 │
└───┴───────┴────────┘
在当时的寺院内,重要寺职除了寺主、维那之外,另有知事上座、断事沙门或平等沙门,地位也颇为重要。知事上座似是寺院内僧务之总管。除前引〈明赡传〉可资参考外,《续高僧传》卷十三〈慧因传〉也载(大正50·522b)︰‘仁寿三年起禅定寺。(中略)(慧因)遂奉为知事上座。训肃禅学,柔顺诱附,清穆僧伦,事等威权。’
断事沙门与平等沙门皆为寺内的执法僧。职司为对犯律僧人之审判。《僧史略》卷中〈杂任职员〉条(大正54·245a)︰‘周隋之际,有洪遵(原文为法导,此据《续高僧传》〈洪遵传〉校改。)专精律范。北齐主既敬法门,(中略)有犯律者,令遵理之,敕为断事沙门。(中略)断事之名,遵统(后升为统)为始。’《续高僧传》卷十〈智琳传〉(大正50·504a)︰‘开皇十六年,润州刺史李海游屈(智琳)为断事,纲维是寄。’
平等沙门之职司与断事沙门相同。《续高僧传》卷八〈昙延传〉(大正50·489b)︰‘敕又拜(延)为平等沙门。有犯刑纲者,皆对之泣泪。’
此上所举为较重要之寺职,其余诸项,以文献不足,故不具述。




纲常的意思纲常词语解释
1、纲常一般指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gāngwǔcháng,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传说不一,通常指仁、义、礼、智、信。简称纲常。出自《白虎通义·三纲六纪》。2、《白虎通义·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

三纲的解释三纲的解释是什么
三纲的词语解释是:1.佛寺有上座_维那_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2.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_父为子纲_夫为妻纲,合称三纲。三纲的词语解释是:1.佛寺有上座_维那_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2.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_父为子纲_夫为妻纲,合称三纲。结构是:三(独体结构)纲(左右结构)。...

纲领的成语纲领的成语是什么
纲领的成语有:纲举目张,纲提领挈,提纲振领。纲领的成语有:提纲举领,提纲振领,振领提纲。2:拼音是、gānglǐng。3:注音是、ㄍㄤㄌ一ㄥˇ。4:词性是、名词。5:结构是、纲(左右结构)领(左右结构)。纲领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

三纲的词语解释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由于传播新思想的需要,自从新文化运动迄今,人们一直将“三纲五常”视为近代中国祸乱之源,甚至不惜歪曲“三纲”的含义,最近还好,了解“三纲五常”的很多人都认可了“五常”的价值,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对“纲”的意思...

乾纲的解释乾纲的解释是什么
乾纲的词语解释是:1.天的纲维,天道。2.朝纲;君权。3.夫纲,夫权。乾纲的词语解释是:1.天的纲维,天道。2.朝纲;君权。3.夫纲,夫权。结构是:乾(左右结构)纲(左右结构)。拼音是:qiángāng。乾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天...

持纲的解释持纲的解释是什么
持纲的词语解释是:抓住纲领;执持政纲。持纲的词语解释是:抓住纲领;执持政纲。结构是:持(左右结构)纲(左右结构)。拼音是:chígāng。注音是:ㄔ_ㄍㄤ。持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抓住纲领;执持政纲。引汉黄香《九宫赋》:...

纲常的诗句纲常的诗句是什么
纲常的诗句有:宇宙纲常任自身,植立纲常鳌戴地。纲常的诗句有:宇宙纲常任自身,__疏纲常恢恢。拼音是:gāngcháng。注音是:ㄍㄤㄔㄤ_。结构是:纲(左右结构)常(上下结构)。纲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纲常gāngcháng。(1)三纲五常...

纲组词有哪些词语
纲组词有哪些词语 :朝纲、总纲、大纲、党纲、纪纲、纲要、提纲、政纲、纲常、纲目、纲领、纲纪、纲船、量纲、缉纲、僧纲、纲贯、论纲、斗纲、帝纲、周纲、八纲、纮纲、纲条、人纲、纲宪、条纲、纲鉴、纲纽、纲梢、天纲、曳纲、九纲、三纲、马纲、纲辖、上纲、锚纲、纲维、宏纲 ...

天纲的解释天纲的解释是什么
天纲的词语解释是:天的纲维。帝位之统系_王朝之世系。朝廷的纲纪。星名。天纲的词语解释是:天的纲维。帝位之统系_王朝之世系。朝廷的纲纪。星名。拼音是:tiāngāng。结构是:天(独体结构)纲(左右结构)。注音是:ㄊ一ㄢㄍㄤ。天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

维纲的意思维纲的意思是什么
维纲的词语解释是:1.用以系物和提网的绳。亦指维系_保持。2.纲纪;法度。维纲的词语解释是:1.用以系物和提网的绳。亦指维系_保持。2.纲纪;法度。结构是:维(左右结构)纲(左右结构)。拼音是:wéigāng。注音是:ㄨㄟ_ㄍㄤ。维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

安仁县19214531987: 成语三纲五常的意思和解释,用三纲五常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
终苗益肾:[答案] 意思解释: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安仁县19214531987: “三纲”“五常”分别是什么? -
终苗益肾: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安仁县19214531987: 解释经典的民间词语 -
终苗益肾: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

安仁县19214531987: 什么是三纲五常? -
终苗益肾: 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

安仁县19214531987: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
终苗益肾: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信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三纲成为封建统...

安仁县19214531987: 以什么为纲的词语 -
终苗益肾: 三纲五常【读音】:sān gāng wǔ cháng 【解释】: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安仁县19214531987: 三纲五常非曲直 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理解 -
终苗益肾: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这句话意思是三纲五常并不能代表事情真实的是非曲直

安仁县19214531987: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说的是啥意思
终苗益肾: 长幼有序,夫妻有别,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安仁县19214531987: 古文三纲者,君臣义是什么意思,求答案 -
终苗益肾: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安仁县19214531987: 指出下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终苗益肾: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教九流:三教,在汉朝时,汉儒将“夏尚武,殷尚敬,周尚文”成为三教,也有将儒家的施教内容称为三教的.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三教通常是指儒教、道教、佛教.后世的三教,意思基本固定,指儒、释、道. 九流,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三姑指的是三种宗教的出家女性.尼姑是佛教、道姑是道教、卦姑是专门占卦的.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