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时,赵国为什么要主动出击?

作者&投稿:英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长平之战时,赵国为什么要主动出击?真相是什么

赵国上党在手,确实守之足矣,前期廉颇也稳稳守住。不过根据当时的情形,北边李牧吃紧,赵国两线作战,国内又农业歉收,国家经济压力极大。单从上党战场的军事而言,赵国比秦国占便宜。但算上国力,赵国其实耗不起,军事上赵国在耗秦国,举国而言,则是秦国在消耗赵国。

秦国当时拥有最好的军事家和决策者,秦王居然亲自上阵,全国动员,估计也是算准了这一点,逼赵国决战。很多时候大战打起来,原因有点匪夷所思,那就是:相持与胶着其实是更加巨大的消耗,国力不支,才不得不以一场大战结束这种看不到尽头的消耗。

反之,秦国的经济尤其是农业,天下无双,跟谁耗都有胜算。历史上秦国总是乐于耗死对手,最明显是王翦,用兵堂堂正正,对手明知他如何动作,也无可奈何!这就是综合国力。

孙皓辉先生的大秦帝国中写到,廉颇对平原君说,自己是老卒不善应对朝野质疑之声,而如果乐毅为将廉颇副之,可保长平不败。

虽说是小说,但是这种假设是有可行性的。乐毅名满天下,通政才,这一点基本可以杜绝之后赵国朝野对廉颇固守的巨大质疑声音。乐毅是当时唯一一个统御过六国联军的将领,首次探索了灭国之战的战法,对大兵团作战不会生疏,对指挥别国军队也能够号令如一,资望甚高,而军法十分公允,可以保证赵军不会军心不稳。

而廉颇副之则确保固守而后出击战略的执行力度,廉颇善守如山,战神白起也无法撼动。赵军换将是长平之战的关键转折点,所以乐毅为将廉颇副之,在我看来是赵国当时最保险的选择。

赵括会主动出击原因有三:1.前面说了赵国变法不如秦全面彻底,所以国力不如秦,无法再坚持固守以待时机的战法,所以赵括提出出击战略时赵王决定他替代廉颇,赵括上任后只是按他的策略走。

2.秦故意示弱,白起装病不出(后秘密上任)如果换在当时,或许不只是赵括,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时机已到,可以出击。

我们是知道了结果才去批评的看,换在当时换做是你,对方无敌的主将已退,军心不稳,又到处有人说他们只怕你,加上你上任就是为了出击,所以必定会作出全军进攻的决定。

3.赵括的问题他父亲赵奢已经点出“轻言兵事”。可以看出赵括有才,有谋有魄力,但毕竟年青并且在政治方面有缺陷。赵括以为赵军出击,赢了另五国不会任由赵吞秦,出兵分秦,败了另五国不会由秦吞赵,出兵救援,秦顾此失彼,逆转而胜。可是白起做到了一点,围而后歼。赵括失算,成千古笑柄。

国力和经济潜力,秦国可比赵国强。赵国的改革更多是军事方面的,不彻底。秦国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就算补给线长一点,拖下去,还是秦国的胜算要大一点。赵国国内太乱,私斗、凶杀之风太盛,政局不稳。秦国已经基本杜绝私斗,“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政局平稳太多。比一下两国权力交接的历史就知道。经济更不用比。再加上经济,我觉得还是秦国厉害一点。

因为秦换将,赵不换将死的还要惨,秦国还能再耗三年,赵国耗不了两年。任廉颇这边不败,苦支两年,难道他国不会到赵国分杯羹,而从地势来看,能攻秦的只有楚,当然他也的确那么做了。




长平之战后惨重损失的赵国,是怎么赢得邯郸之战的?
首先要知道邯郸之战对于赵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这场战争失败的话,那将会处在灭国的境地上,那将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对于所有的赵国人来说是不能够接受的局面,所以这个时候所有赵国的人心空前的一致,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击退秦国的这次进攻。试想一下在这种破釜沉舟,同仇敌忾的情况下,...

秦赵两国各有两位战国名将,那赵国究竟是怎么输给秦国
也就是说,从秦昭襄王到秦始皇,他们的国策基本一脉相承,除了发展,没别的变化,而赵国呢,不管蚕食也好,鲸吞也好,他们是想都不敢想,最大的愿望便是保住那一亩三分地, 继续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生活。胸怀上落了下乘,导致施政、战争时也畏首畏尾,拿长平之战举例,长平之战时,秦国就号召国内 ...

赵国在长平之战为什么非派赵括出战,而不是乐毅、田单?
因为这时间跨度真的很大,乐毅出场在公元前314年,我们就算他当时30岁,到了公元前279年就是65岁了,那么长平之战时候乐毅该有多少岁?好像是84岁!我们就算他20岁出场,长平之战也有74岁了,廉颇老矣善能饭否?乐毅老矣能打仗吗?就算他不怕折腾死这吧老骨头,赵国也没人有那么大的心,让一个80岁...

《将相和》以什么的活动为线索?
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

长平之役原文翻译,长平之役原文翻译
秦、赵长平之战时,平都君劝魏安王说:“大王为何不实行合纵呢?”魏王说:“因为秦国答应让韩国把垣雍归还给我们。”平都君说:“我认为归还垣雍不过是一句空话。”魏王说:“这是什么意思?”平都君:“秦赵长久地相持在长平城下,不能决出胜负。诸侯若和秦国联合,赵国就会灭亡;若和赵国联合,...

将相和的所有资料
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一直重用廉颇为将,赵国会胜利吗?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了解廉颇这个人,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这里我们就看到了其实战国时期的名将秦国有两个,赵国也有两个,但是廉颇此人属于大器晚成,被人称赞的就是攻取阳晋,固守长平,败围燕都,然后授任为相,爵封信平君。固守长平被我们现在的人看作...

战国时赵国的发展史!!跪求
王之子赵孝成王时,由于君王昏庸,赵国势力衰弱。秦国派武安君白起为将,以王龁为副将,用计使赵国换掉廉颇而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在长平之战中40万赵军投降,而白起怕降军造反而把全部士卒坑杀,使得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但强大的秦国军队也死伤过半,使得白起建议乘胜攻取邯郸的建议被秦昭襄王拒绝。虽然其后前...

长平之战后惨重损失的赵国,是如何赢得邯郸之战的?
长平之战,赵国的确损失惨重,但是秦国呢,为了打赢长平之战,秦王亲自到东郡下令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必须服役,答应只要服役就给爵位,这个行动暗示了当时秦国为了打赢长平之战也是下了血本的。而且在长平之战,秦国损失了多少军队,虽然没有记载,可是从白起反对发动邯郸之战就可以知道,秦国也是杀敌一千自损...

长平大战时赵国的国力怎么样?处于鼎盛期吗?
上平本就是无险而守的战略孤地,即使是让白起来打,也不见得有更好的结果攻守之势不明,胜负早定矣。虽然没有完全变法,在胡服骑射刺激下赵国版图一再扩张,赵边骑可以不用配给通过保护商队满足后勤吃喝。内部廉颇和蔺相如的和解将赵国在这段相对平稳下度过一段惬意的快速发展时期。

胶南市19885087405: 长平之战补给和坑杀问题 -
攸殷丽珠: 第一,秦赵长平之战,并不是一开始双方就投入了大量兵力的,在秦发兵攻上党的前一阶段,也就是双方的相持阶段,秦军投入兵力并不多,而且在此之前秦国已经拿下了附近的野王,可以说在最初,秦...

胶南市19885087405: 长平之战为什么赵王急于换上赵括进攻 -
攸殷丽珠: 赵国也想速战速决,在当时赵军战斗力并不差,是东方六国中唯一一个军事力量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但他的粮草匮乏,也禁不住持久战,虽然赵国向齐国借粮,但齐国摄于秦国的强大及赵国的崛起,不肯援助,赵王看廉颇按兵不动,又禁不住奸臣的挑拨,于是换下廉颇

胶南市19885087405: 战国时期赵国为什么如此顽强?
攸殷丽珠: 尽管秦军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但秦王开始并不打算乘胜进军,攻取赵国首都邯郸,灭掉赵国.为什么?三个原因:第一, 尽管仗打赢了,秦军士卒也死伤过半,士气低落,粮草消耗巨大,战线太长,后勤供应困难.第二,占领区民心背离,随...

胶南市19885087405: 长平之战 的历史意义 -
攸殷丽珠: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参战人数赵军45万人,秦...

胶南市19885087405: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真的被冤枉两千年吗 -
攸殷丽珠: 不能说完全冤枉. 一个没有上过一线打过仗的参谋做四十万大军,还是古代指挥体系没现在这么快的四十多万大军的主帅,赵括肯定有一部分的责任.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当时的赵王赵丹身上. 从之前韩国的祸水东移,到秦赵两国国战当时对主帅的干预不信任,前前后后怎么看主要背锅也要算在赵王身上,其次才能算在赵括身上.赵括理论丰富实践没有,一上手就是四十多万,自己性格不谦虚(谦虚内敛的话他爹也不会叨叨他).处于守势弱势还打的这么冒进,这么爱现,国战打的就是犯错小,所以也不算冤枉. 只能说冤枉的过多,但考虑到四十万人的生命以及后面的家属,也不算太冤枉.

胶南市19885087405: 赵国为什么被秦国灭亡 -
攸殷丽珠: 秦赵争霸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后妄自尊大,遭到列国一直反对,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将,大破齐国.齐国遭到五国伐齐的沉重打击虽然勉强复国但实力极大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东方挫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同时赵武...

胶南市19885087405: 为什么说信陵君无忌窃符救赵是上当中计?
攸殷丽珠: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因主将赵括被射杀死而至军大溃.白起谎报战功说将赵军45万一举全歼,至秦昭王误判形势,发兵攻邯郸.这个时候,赵国本有能力在邯郸城下击溃秦...

胶南市19885087405: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司马迁为什么大骂平原君 -
攸殷丽珠: 1、一次战争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结果,必有其内在原因. 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给赵括.定.罪.的时候,必然要先要了解这场战役的前因后果. 长平之战之始,赵国以廉颇为将对阵秦国,可以说这场突发性的战争与赵括没有多大关系.廉颇出战,人心所向,因为廉颇沉稳持重,无懈可击,人们对廉颇也都心存佩服.但是,在长平之战中,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战争初始,廉颇主动采取坚守战的战略,以图与秦军拼消耗,让秦军知难而退.这种战略与赵国的地理环境、战略环境极不符合. 2、赵国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强国,赵军在与匈奴、胡人的战争中,练就了强大的战场突击力量,赵军最擅长的就是进攻战,最不擅长的就是坚守战.

胶南市19885087405: 秦赵长平之战的内容简单概括一下 -
攸殷丽珠:[答案]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秦军完成了对韩国上党(今山西沁河以东地区)的包围,上党郡守冯亭为借赵军抗秦,献上党于赵,引起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战. 起初,赵王命廉颇为将,廉颇依凭险要地势坚壁增垒,采取固壁不战的策略,...

胶南市19885087405: 长平之战赵国高层做错了什么?
攸殷丽珠: 对于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赵国临阵换将,用所谓“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赵国之所以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实际上是多方面综合原因导致的,撇开秦国因素不谈,仅从赵国本身分析,至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