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叛军是怎么攻占长安的?

作者&投稿:偶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禄山在安史之乱中是怎样陷入险境的?~

对于大唐帝国来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注定是一个难以被忘记的时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率20万大军南下,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并一度攻占洛阳,开启了安史之乱,也将外表强大的大唐拖入了衰败的深渊,唐肃宗之后,唐朝中后期的帝王都逃不出一个困境,那就是如何限制各地节度使的势力,直至唐朝灭亡,这一问题都没有被解决。


而大致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安史之乱是有机会被快速平定的,也可以向着较小损失的方向发展,但是随着唐玄宗连斩高仙芝、封常清,后又催促潼关的哥舒翰强行出兵,导致唐中央临时组建的部队几乎全军覆灭,算是帮助安禄山打开了进取关中的通道。
而在哥舒翰兵败前,其实唐朝是有资本的,唐玄宗也有底气和安禄山进行决战,在洛阳潼关一线战场外,河北战场上,唐朝部队已经反对安禄山的势力都切断了洛阳一线叛军和后方的联系,也就是说安禄山叛军虽然一路声势浩大,但是也一度陷入了危机当中,前有潼关坚城,后方又被断绝,已经陷入了唐军的包围之中。


这也是安禄山一意孤行的后果,其实安禄山率主力叛军一路南下,想要快速拿下洛阳的策略是很危险的,在反叛前,安禄山的下属何千年就提出过一个很好的建议。
《新唐书.逆臣.安禄山传》何千年亦劝贼令高秀岩以兵三万出振武,下朔方,诱诸蕃,取盐、夏、鄜、坊,使李归仁、张通儒以兵二万道云中,取太原,团弩士万五千入蒲关,以动关中;劝禄山自将兵五万梁河阳,取洛阳,使蔡希德、贾循以兵二万绝海收淄、青,以摇江淮;则天下无复事矣。禄山弗用。
何千年的计策和安禄山计策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取“实”,一个是取“虚”,可以说战前谁都想不到,唐玄宗会帮助叛军一个大忙,也就是让哥舒翰强行出兵,导致潼关一线主力唐军覆灭,叛军以较小代价就获取了巨大军事优势。
安禄山是带着搏命意思的,那就是完全寄希望于可以快速攻入关中,令大唐陷入混乱之中,之后再伺机四处攻城掠地,但问题是,只要唐王朝正确应对,就算叛军一时强盛,也很难攻入关中,更别提攻占长安了。


那么唐王朝就有足够的时间调动各路兵马围歼叛军,安禄山的策略是寄希望于美好的设想了,而何千年则是偏向于帮助叛军取得夺天下的“实”。
何千年不建议集中兵力南下的打法,而是分兵四处进取,一路出振武,去攻打朔方,后来唐肃宗反扑叛军,朔方军就是主力军啊,另一路取太原,走当初唐高祖李渊的路线,由河东之地南下,威慑关中。
至此的话,叛军就可以将唐王朝主力部队死死牵制在关中之地,不敢大举东进和叛军正面相抗,再这个前提下,再攻取洛阳,并攻略淄、青等地,从东线打开局面,威胁江淮之地。
可以看出何千年的计划是,西线堵住唐王朝东进的可能,东线则是放心的掠地,最主要的是拿下唐王朝的经济重心,只要拿下两淮和江南之地,困守关中的唐王朝就失去了长久和叛军对抗的能力,那时主动权就彻底掌握在安禄山手里了,只是安禄山没有听从何千年。


这个计划最令安禄山不能接受的应该是时间问题,总之安禄山还是太心急了,而就是他的心急一度令叛军陷入困境,这或许也会唐玄宗极力要求哥舒翰强行出兵的一个原因。
正是由于安禄山给予南下攻占洛阳,之后再伺机西进关中,这就导致了叛军被分为两大集团,也就是突进到洛阳一线的前线军队以及留守后方根基的留守部队,在两大集团之间,就成为了叛军的隐患所在。
颜杲卿成为了第一次切断前线叛军和后方根基联系的反抗叛军势力领袖。
《新唐书.忠义.颜杲卿传》安禄山闻其名,表为营田判官,假常山太守。
颜杲卿由安禄山提拔为暂代常山太守,常山就是今天的河北正定,颜杲卿早就知道安禄山要反叛,所以在其发动叛乱后,于河北之地竖起了反抗叛军的大旗。“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
也就是说在唐王朝还没有时间反应,想出对策的时候,颜杲卿就开始反抗叛军了,这就是安禄山急于南下,不稳站稳打的后果,叛军所过之地并不是完全听从于安禄山的。


颜杲卿在河北的义举也是得到了唐玄宗嘉奖的,总算河北之地还有忠君之仕。
《新唐书.忠义.颜杲卿传》于是赵、钜鹿、广平、河间并斩伪刺史,传首常山。而乐安、博陵、上谷、文安、信都、魏、邺诸郡皆自固。杲卿兄弟兵大振。
颜杲卿更是成为了唐王朝的一个代言人,当朝廷号称要派20万大军东出的时候,河北各地郡县或斩杀叛军首领,或坚守城池,可以说颜杲卿凝聚起的势力集团,彻底切断了洛阳一线叛军和大后方的联系。
局势至此已经逐渐向有利于大唐的方向发展了,可是颜杲卿毕竟不是唐朝派遣的主力平叛部队,虽然有众多郡县表示依附于他,但临时组成的反抗叛军集团,其实实力并不强,这样成为颜杲卿起事两个多月就兵败的原因。


天宝十五载(756年)年正月,颜杲卿固守的常山就陷落了,他被捕送到了洛阳。
《新唐书.逆臣.安禄山传》贼之据东京,见宫阙尊雄,锐情僭号,故兵久不西,而诸道兵得稍集......复取常山,杀颜杲卿。
《新唐书.忠义.颜杲卿传》杲卿已虏,诸郡复为贼守。
天宝十四载(755年)年十二月,安禄山攻陷洛阳后,其实他在决策上就出现迟疑了,那就是继续快速西进还是以洛阳为根基图谋天下,加之这个时候常山的颜杲卿切断了其和后方的联系,所以颜杲卿成为了叛军主要的一个目标。
可以说唐王朝如果可以反应的更快速一些,或者颜杲卿坚持的更久一点,那么安史之乱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毕竟郭子仪李光弼所率的平叛主力军进入河北之地的时候,颜杲卿已经兵败,如果两方实力可以联合在一起,局势会更加有利于大唐。
《新唐书.逆臣.史思明传》禄山反,使思明略定河北。
颜杲卿的事件后,安禄山也是意识到河北之地是大军的命脉,所以让史思明主要经略河北之地,保障叛军进取关中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而面对郭子仪李光弼的联手,史思明又哪里是对手,叛军刚刚打通的生命线,又再度被切断,叛军集团已经被分割了,如果不是唐玄宗在关键时刻秀一次操作,叛军就危险了。
《新唐书.逆臣.安禄山传》安思义屯真定,会李光弼出土门救常山,思义降,博陵亦拔,唯稿城、九门二县为贼守。
《新唐书.李光弼传》会郭子仪收云中,诏悉众出井陉,与光弼合击贼九门西。

当年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带领着15万叛军起兵攻打长安,逼迫李隆基赐死杨贵妃。安禄山在这次大战中取得胜利,唐朝长达两百年的风光就葬送在李隆基的手上,而占领长安的安禄山没有再对李隆基赶尽杀绝,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安禄山认为李隆基对他再也没有任何威胁,当然当时安禄山也没有更多的兵力攻打其他城市,建立更长的战线。在攻占长安后,安禄山还在沉浸自己成功的沾沾自喜中,还没心思追杀李隆基。

安禄山攻占长安后,李隆基就到蜀地避难,四川的地势易守难攻,古语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安禄山本来势力就没有很大,而且对四川的地势不熟悉,对李隆基赶尽杀绝很大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没有对李隆基进行追杀。

后来李隆基的儿子唐肃宗李亨即位,对外广纳贤士,搬救兵,那么安禄山想再进入蜀地就难上加难了,这样以来,安禄山就再也没有进攻蜀地的想法和目的了。

而且在李隆基在位的时候,李隆基对安禄山是十分的信任,它还允许杨贵妃认安禄山为干儿子,对安禄山也不薄,可能安禄山念在过去李隆基对他的信任和宠爱,没有对李隆基起杀心,毕竟他是叛徒,受当时思想的影响,安禄山还想在民众心上挽回形象,在民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君主形象,所以他没有对李隆基进行追杀。

公元756年初,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准备西进,夺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唐玄宗任命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扼守潼关。哥舒翰采用以逸待劳战术阻击叛军,等待决战时机成熟。但玄宗屡次催促他出战,哥舒翰不得已出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唐军大败,哥舒翰力战被俘,投降了安禄山。潼关既破,长安已无险可守,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安禄山兵进长安,纵兵劫掠,搜捕百官、宫女、宦官押赴洛阳。




安史之乱中,为什么北方军队会跟着安禄山一起叛变
安史之乱,背叛唐朝朝廷的安禄山,他虽然在朝廷任职,但是他本人并非是汉人,史思明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异族人,但是在后来起兵叛变的时候,他们的军队当中除了和他们一样的异族人,居然还有很多汉人,而且可以说是占据了主力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为什么那些军队不愿跟着唐朝朝廷,反而要随安禄山一起叛变...

安史之乱中如果没有弑父夺权,安禄山反唐会成功吗?
先来说第一个原因,唐朝对东北方向的安禄山确实没有防备之心。吕思勉先生的话已经说得足够清楚了,唐庭对西北藩镇一直都是严加防备,但不成想作为平衡军力的安禄山反了,这也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气的几近癫狂的原因。另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安禄山违反常理选择于隆冬时节(十一月九日)起兵,当然有河流封冻便于...

安禄山发动叛乱时几岁?两年后却被子所弑
唐玄宗十分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想以此稳定唐朝边疆疆域,但他却小看了安禄山的野心,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也让唐朝就此步入衰落。安禄山发动叛乱时已经52岁,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他便被自己的儿子所弑杀。而且当时安禄山的身体也很不好,他为何一定要发动这场叛变呢?《旧唐书》记载:禄山以体肥,...

安史之乱始作俑者 安禄山叛乱的过程
安禄山是唐朝最著名的叛乱“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手握重兵,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叛乱,导致唐朝的国势直线下降,还做了两年的瞎眼皇帝。安禄山叛乱之心早已有之,在就在范阳城里修筑了雄武城,在里面贮藏兵器粮草,为叛乱做准备。 《杨贵妃秘史》中徐锦江版安禄山 杨国忠因为与安禄山不和,于是多次向唐玄宗表示安...

安史之乱大唐皇室从盛转衰 安禄山为什么敢在鼎盛时期造反
唐明皇继位之后,结束了唐代内政的乱象,但是这一铁腕君王在晚年间却十分的昏庸,他宠幸杨贵妃以及杨国忠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得整个大唐皇室从盛转衰,其实当年的大唐王朝中后期和明代末期相比较大唐王朝还是比较强盛的,那么安禄山为什么敢起兵造反呢?公元756年,洛阳几乎已经是安禄山的囊中之物了,...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为什么没有毁掉华清宫?后来叛军是怎么被平定的?_百 ...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了分歧,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背叛了他,不过后来他又反唐终究被灭,前后共历时八年。 平定的唐朝大将有郭子仪和李光弼,还有就是回鹘、吐蕃的联军十万大军一起平定的,因为当时的唐王朝已经没有能力自己平叛了。但是联军在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安史之乱让唐朝失去了...

安禄山造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他打的又是什么口号?
所以也可以说安禄山和杨国忠的矛盾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安禄山起兵造反绝对也是有想以此消灭杨国忠的。第三,自身强大的实力以及当时唐朝的腐败为安禄山造反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李隆基早年是励精图治的,从开元晚期起就日渐堕落了,沉迷声色,极尽奢华。一方面任用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佞为相,导致政治腐败...

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与一代奸相李林甫有没有关系?
严格来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与他本人有着很大的关系,至少根本原因绝对不是外因。但话说回来,安禄山之所以造反,与一代奸相李林甫还是有些关系的。有一种说法是“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虽然有些夸张了,但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联系。安禄山,唐玄宗对其深信不疑,让他身兼三镇的节度使...

安禄山叛乱的结果
安禄山叛乱的结果是建立大燕政权,年号圣武。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建立大燕政权,年号...

安史之乱对唐朝破坏很大,安禄山为什么会反叛呢?
当时是安禄山主动提出要做杨玉环的干儿子。可能是因为这个便宜儿子长得有点逗,所以杨玉环就收下了他。因为安禄山长得胖,又喜欢装小丑,安禄山就是这两种叛乱的综合体,一方面是受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排挤,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它是唐玄宗晚期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危机总...

东坡区19567231955: 安史之乱安禄山的攻打路线知道吗? -
宣码压氏: 主要是长安四周要塞太多,安禄山也可以西攻再南下打长安,但那样,他会遇到郭子义的朔方节度军,但先打洛阳,中间几乎可以不打几次,况且洛阳和长安的政治意义是一样的,控制了洛阳几乎就控制了山东诸地!

东坡区19567231955: 安史之乱是如何平定的 -
宣码压氏: 安史之乱的经过(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

东坡区19567231955: 安史之乱的历史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
宣码压氏: 唐天宝年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使得唐王朝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安.洛阳、潼关失陷后,长安一片混乱,百姓逃散,玄宗携贵妃等仓皇逃往蜀中.玄宗出逃之...

东坡区19567231955: 安史之乱,叛军占领长安之后,为什么不继续追杀唐玄宗等皇室呢?? -
宣码压氏: 首先,对于安禄山等叛军,之所以没有追击唐玄宗李隆基,主要原因就是此时的叛军已经强弩之末了.根据《唐代军事史》的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整个唐朝的军队数量在57万左右.其中,安禄山所领3镇的兵力总共约为18万人. 虽然18万人...

东坡区19567231955: 安史之乱简介短一点,300字.急 -
宣码压氏: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http://baike.baidu.com/view/2795.htm

东坡区19567231955: 唐朝的睢阳之战中发生了哪些事 -
宣码压氏: 睢阳之战发生在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张巡撤出雍丘后,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南)与太守许远,及城父县令姚阎合在一起.之后,他们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

东坡区19567231955: 安史之乱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
宣码压氏: (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玄...

东坡区19567231955: 安史之乱的历史 -
宣码压氏: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