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逍遥游》一文的一词多义,通假字, 古今异义等

作者&投稿:危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扁鹊见蔡桓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等~

一、通假字
1、“汤”通“烫”:用热水捂 。
2、“还”通“旋”:回转、掉转。
3、“齐”通“剂”:药剂。
二、一词多义
1、之:
(1):(代词,带他跑的原因)
(2):(结构助词,无意义)
(3):(的)
2、以:
(1):(把)
(2):(因为,由于)
三、古今异义
1、居:
(1)古:用在时间词前又停留的意思 。
(2)今:居住,居所。
2、益:
(1)古:更加,越发。
(2)今:好处。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白话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
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此文出自战国时期·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
作者在阐释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简单的语言传达,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战乱频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时代造英雄”,这样的时代要求当时的作家的著作逻辑严谨,精心选材,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韩非子》即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是道家经典《老子》的重要注解与阐释著作。
此文以桓侯病情发展为主线,结构流畅紧凑、跌宕有致,逐步将说理推进。作者采用三迭式手法,通过描写扁鹊的多次谏劝深化了主题。
另外,扁鹊的反复劝说与桓公不以为意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不费矫饰之功便刻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扁鹊尽心负责、医术高明,而桓公骄横自大、不知变通作者旨在提醒人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要懂得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不要讳疾忌医,这深刻的道理以简单的语言传达出来,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作者简介:
韩非(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晚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

一、《诫子书》中的一词多意:
学:
(1)学习。
原文中的句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白话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2)学业成就。
原文中的句子:非志无以成学。
白话译文: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二、《诫子书》中的通假字:
(1)澹泊: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原文中的句子: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白话译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治:通“冶”,陶冶性情。
原文中的句子: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白话译文: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三、《诫子书》中的古今异意字:
(1)宁静:在文中指安静,精力集中。而现代文中只是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原文中的句子: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白话译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险:古文中意思为轻浮。而现代文中为危险,不安全的意思。
原文中的句子:险躁则不能治性。
白话译文: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3)慢:文中译为怠惰散漫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的“慢”是指速度缓慢。
原文中的句子:淫慢则不能励精。
白话译文: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

  通假:
  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2、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4、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5、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6、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耐)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上古称数往往在两位数之间加“有”字)

  8、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一词多义
  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3、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动词,安放—郑人有且置履者(动词,购置)

  4、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

  5、苍苍——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深蓝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色)

  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两个词,虽然这样,今义一个词,连词。

  2、众人匹之: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多数人。

  3、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为副词,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或作连词,表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穷发之北:发古义为毛,指草木,今义为头发。


求《逍遥游》一文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1. "冥"在原文中通假为"溟",意指大海。2. "垂"在此处通假为"陲",表示边际。3. "反"在文中通假为"返",意味着返回。4. "知"在这里通假为"智",代表智慧。5. "辩"在文中通假为"辨",指区别。6. "而"通假为"能",表示能耐。7. "有"在此处通假为"又",是上古称数时在两位数之...

求《逍遥游》一文的一词多义,通假字, 古今异义等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上古称数往往在两位数之间加“有”字)8、御六气之辩(“辩”通“变”)一词多义 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

《逍遥游》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此文中心思想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逍遥游”是指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

庄子<<逍遥游>>怎样理解?
贰、重要观点 庄子逍遥游篇,为了阐明逍遥之意,举了鸟兽虫鱼等等以为例,并且以故事的方式来呈现其要旨,思索其寓意,大致归纳出下列四个主要的概念: 一、 积厚与有待 从鲲、鹏的描写,庄子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将人类在思想上的追求提升到无穷,由自由而游的鱼、海,到鲲的天地,进而达到展翅高飞的大鹏和大鹏的广...

《逍遥游》原文及译文
1、全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鲲鹏一词的出处
鲲鹏,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一文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

《逍遥游》-究竟什么才是庄子心中真正的逍遥?
庄子《逍遥游》一文,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其想象之瑰丽、气势之磅礴,令人赞叹不已。这种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让人在阅读后既有所得,又有所失,这种神韵、这种超脱,自古以来鲜有作品能超越。那么,庄子心中真正的逍遥究竟是什么?《逍遥游》中提到的鲲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能飞九万里,其...

庄子逍遥游全文赏析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

求庄子的《逍遥游》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

余光中先生的<逍遥游>一文中有一句"雁阵惊寒,也越不过浅浅的海湾"什 ...
“雁阵惊寒”来自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大雁是候鸟,每年春秋迁徙,秋天南飞的大雁往往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这个意象有思乡的内涵。“浅浅的海湾”来自余光中《乡愁》“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说台湾对大陆的思念被海峡阻隔。余光中此文没有看过,...

元谋县19442637965: 求《逍遥游》一文的一词多义,通假字, 古今异义等 -
溥禄比立:[答案] 通假: 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2、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上古称数往往在两位数之间加“有”字) 8、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一词多义 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元谋县19442637965: 逍遥游——《庄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有哪些? -
溥禄比立:[答案] 《逍遥游》 一.虚词 1.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2)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3)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且夫水之积也不...

元谋县19442637965: 《逍遥游》文言知识古今异意,词类活用,一词多意,虚词,句式? -
溥禄比立:[答案] 《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

元谋县19442637965: 逍遥游文言知识归纳并附例句 -
溥禄比立:[答案]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怒而飞 怒:奋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6、绝云气,负青天 绝:超越.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

元谋县19442637965: 逍遥游的一词多义 -
溥禄比立: 一词多义 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元谋县19442637965: 庄子二则文言文知识梳理 -
溥禄比立: 庄子二则文言文知识梳理1.【《庄子》故事两则归纳通假字、一词多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①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②于鹓雏(yuānchú)发于南...

元谋县19442637965: 急找《逍遥游》和《兰亭集序》的文言知识,比如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还有句式知识,如省略句、判断句 -
溥禄比立:[答案] 逍遥游 【题解】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

元谋县19442637965: 逍遥游中的好词 -
溥禄比立: 鹏程万里 、不近人情、大有径庭、尘垢秕糠、大而无当、越俎代庖、扶摇直上、饮河满腹、中规中矩

元谋县19442637965: 庄子故事两则的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
溥禄比立: 相:xiàng(宰相) 吓:hè(恐吓) 《〈庄子〉故事两则》字词解释中国语文网【惠子相梁】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