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给诸葛亮的经典对联是按演义写的还是正史。。

作者&投稿:谷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史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上的诸葛亮
相比之下,为后人所熟知的诸葛亮是罗贯中笔下《三国演义》里那个能呼风唤雨接近神灵的诸葛亮。千百年来,诸葛亮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代表。他的政治家,军事家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而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渐渐模糊,他的生平当真有过“借东风”“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等这些事迹吗?一代武侯的这些故事里到底有几分真假?
历史上诸葛亮的真实故事同样纷呈多彩,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诸葛亮虽然博学多才但也并非无所不能。他虽然精通谋略也时常失算。诸葛亮有着高尚的人格,却也有性格上致命的弱点.
《三国志》这样写道“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些就是诸葛亮未遇刘备之前的生平记载。
之后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那个时候诸葛亮的《隆重对》,有学者提出怀疑。因为早些年鲁肃为孙吴拟划的军事策略和《隆重对》相仿,可这个不足以说明诸葛亮抄袭。
《隆重对》有不足之处是事实。它的思想是先取荆州,后夺西川。这本无错,可诸葛亮要同时拥有荆州,西川,以便将来一路人马东伐孙权,一路人马北伐曹操。荆州,西川相隔千里,要同时守全两处极其不易,之后的荆州兵败,关羽丧命,刘备出兵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西蜀第一次衰落便由此开始。这也是《隆重对》失误之处的见证。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诸葛亮能拟出《隆重对》这样的军事策略,足见其高明之处,我们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罢了。
诸葛亮出山之后的十多年里其实从未指挥过任何一个部队,而是在现在的湖南衡阳一带任职,他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粮食局长”和“税务局长”。
在曹操下江南时,刘备在军事上第一次用上诸葛亮。诸葛亮游说孙吴,以巧言激之,以利害说之,终于孙刘联手共抗曹操。期间诸葛亮和周愈并无格对,由此可见“草船借箭”,“借东风”之说,纯属虚构。
曹操败兵之后,刘备遂收江南,这才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其都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在荆州时候刘备还拜了一个军师,这个人就是庞统,此人与诸葛齐名,除了献上连环计策,我却看不出他有哪点能耐。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刘备,使击张鲁。庞统随去,却与诸葛争功,最终落得“落凤坡”的下场。诸葛亮这才离开荆州,荆州的事务嘱托关羽负责,诸葛亮开始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攻克成都。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有这几字记录“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十年后,也就是建安二十六年,诸葛亮拥刘备为帝,刘备建立了西蜀王朝,诸葛亮领丞相尚书事,自此三国鼎立形式已定。诸葛亮虽然是西蜀丞相,但西蜀实质政权上的二把手却是关羽,关羽掌管着西蜀的半壁江山。诸葛亮和关羽之间有一个微妙敏感的事件,就是关羽之死。
自建安十六年,关羽独镇荆州。而当时诸葛亮是借用刘备之意,假设了刘备是想让关羽坐镇荆州。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是年关羽攻打曹操。
在关羽北征的半年里,荆州一直空虚。诸葛一生谨慎,关羽兵出荆州半年之久,他并未增添一兵一卒,即使关羽捷报频传,荆襄却始终不全。难道说诸葛亮不知道荆襄的重要?还是他认为孙刘两家几十年来对荆州的争夺,孙吴突然放弃窥探荆襄之心?诸葛亮心里明白的很。当时西蜀兵多将广,诸葛亮不发兵将相助关羽,便与他的尽忠,他的谨慎的性格大大相反了。
三国复杂的人物关系耐人寻味,诸葛亮忠心刘备不容质疑,关羽忠心刘备更不容质疑,而两个忠心刘备的头号人物却时常闹矛盾。事实不是华容放曹之后诸葛亮饶关羽一命,关羽就对他言听必从了,诸葛亮用的人必须是对他言听计从,这话出自他自己之口。诸葛亮驾御不了关羽,关羽的命运在那个时候也许就有了决定。所以有学者怀疑,诸葛亮借助东吴之手杀害了关羽,这给诸葛亮鲜活的历史面貌上浓浓的摸了一黑。
罗贯中写三国的时候美化了西蜀美化了诸葛亮,然而熟读《三国演义》,从他的笔锋里也不难看出这些,这也许就是前辈文字里的寻味之处。
章武三年春,刘备去世,嘱咐刘禅以父事诸葛亮。诸葛亮继刘备遗志,统一华夏是他人生最大的目标。然,北上伐魏,必先平定南方。于是就有了“七擒孟获”的故事。
对敌人七擒七纵,以诸葛亮事事小心谨慎的性格,他决计不会有这么大的军事冒险行为。一切史料记载上也没有出现过“孟获”这个名字。在《三国志》里,对于诸葛亮南下只有十二字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对三国史最有说服力度的《三国志》,太过简略。
学者们研究诸葛亮南下这场显赫的战役里,有的人说他一直打到今云南大理附近,有的说他已经打到老挝边界。至于“七擒孟获”可能是诸葛亮摧毁了敌人七个军事基地,如此说法,在历史一千多年的长河里,真的是无从稽考了。
在南征的日子里,诸葛亮发明过一件杀伤力极高的武器“连弩”,这个武器给他北伐曹魏帮了不少忙。
南方平定之后,《三国志》中这么记载“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这个时候,诸葛亮正式北上伐曹,写下了著名千年的《出师表》。《三国志》中也有记载“‘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禅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败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失街亭而告终,马谡无能,刘备曾嘱咐不能委于重用,诸葛亮还是重用了马谡。他这次伐魏最大的收获是收复姜维,可收复了他自认将才的姜维,他还是每每事必亲躬,没有给他留下多少实践的机会。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遗志,却只知领兵打仗,不会处理人际关系,闹到最后刘禅疑他,要伤他性命,他还问别人保身之法。诸葛用人可见一斑。
六年冬,诸葛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此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因粮尽而还。
七年,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此第三次伐魏始末。也就是在这次伐魏,诸葛亮渐渐疏远魏延,再一次在用人上露出瑕疵。
九年,诸葛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木牛流马”就是在第四次伐魏时,诸葛亮所发明的。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这是《三国志》里记载的第五次伐魏。司马义计不如诸葛,谋却胜于诸葛。坚守不战,最终熬死诸葛亮。诸葛亮五十四岁撒手人寰,空留下五丈原一夜秋风。
历史上并没有六出祁山,只此五次。诸葛亮一生在军事上一味逞强,穷兵黩武。在战略上谨小慎微,不纳别策,以致数次北伐无功而返。在政治上独把朝政,致使西蜀官员进出无门,后继乏人,不管在演义里还是史料中,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一代名相却始终不能力挽狂澜,难以改变历史的潮流。
诸葛亮一生成败被后人争论不休,诸家高谈阔论见仁见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成败暂且不论,他的执着追求,他的忠心耿耿却一直被后人所景仰,无怪乎罗贯中把他神话成人们心中完美的偶像。
陈寿也夸奖他“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如此好评,等等

1.火烧博望
演义:孔明神机妙算,用火攻将夏侯惇打的落花流水。
实史:其实是出自刘备之计,此事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孔明再建安十二年才出   山助刘备。

2.舌战群儒
演义:孔明在会见孙权前,东吴欲投降之儒士层组织群英会与孔明辩斗,企图   想把孔明劝回,孔明已过人之胆识与智慧,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众人   无不佩服。
实史:孔明到东吴之後,直接会见孙权,并无群英会、舌战群如等事。

3.借东风︰
演义:孔明神机妙算,会施展巫术与老天对话,赤壁之战时,施展巫术与老天   借了三天三夜之东南风,以助周瑜打败曹操百万大军。
实史:孔明仅会观察天气之变化,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孔明借观察得知。
   至於为何在南阳山上建祭坛,只因方便潜逃,他知周瑜器量狭小,受骗   之後定因忌妒暗派杀手,东吴已不安全,才命赵云乘一叶扁舟接他回蜀   国。

4.草船借箭
演义:孔明三气周瑜之第二,叙孔明命人在浓雾之际开著十艘草船,船上插满   著稻草人,声势浩大的开往曹营,曹军误以为是敌军偷袭,拼命射箭,   孔明就这样赚了数十万只箭,等曹操发现已晚,还听到孔明指挥士兵大   喊:『谢 曹丞相赐箭!」
实史:草船藉箭者并不是孔明,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孙间跨江   击刘表和濡须之战。而演义中的灵感可能来自於唐代安始之乱时,张巡   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骗了令狐潮数十万之箭。

5.後出师表:
演义:诸葛亮七次伐魏时感触而写的《後出师表》
实史:乃後人传,并非诸葛亮所作。

6.孔明伐魏
演义:孔明伐魏七次,每一次均是因属国出是获粮食不足而撤退。
实史:实并无七次,仅只五次,且是因用兵不当而狼狈撤退。

7.火烧上方谷
演义:孔明以诱敌之计江司马懿诱入长如蛇状的上方谷,并以大石堵住两出    口,放火欲烧死司马懿,就在快要成功之际,却下起倾盆大雨,司马懿   因此逃过一劫。
实史:并无此事,出自作者虚构。

8.用兵如神
演义:孔明用兵如神,智计良多,无不在他掌控之下,多次替刘备逼的敌人撤   退或大获全胜。
实史:孔明擅长的是内政,并不是用兵。

9.死猪葛下走活司马
演义:孔明观察星相得知自己已活不久,留下一尊木像与遗计,命署国士兵在   己死後悄悄撤退,并推出生前雕刻的木像。司马懿观察星相发现红星殒   落,得知孔明以死,欲一举消灭署国,紧追不舍,远远望见木像,大惊   失色,落荒而逃,诸葛亮遗计使蜀军能安稳撤退。
实史:诸葛亮死後,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   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心    虚不敢追击,只好退兵。
10.空城计
演义:司马懿逼近蜀军粮仓西城,当时西城只剩孔明以及三千老弱残兵,孔明   智计过人,故布疑阵,活活一座空城吓走司马懿十万大军,司马懿得知   後,後悔不已,撤退之路又被孔明埋伏赵云等将军打得落花流水。
实史:并无此事,诸葛亮只是在最後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於渭水。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11.木牛流马
演义:孔明由妻子得知木牛流马之技术,并加以运用载运粮上,效果奇佳,司   马懿甚至还想用兵夺取。
实史: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

正史的记载主要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

首先说才能区别。
正史中的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
演义(《三国演义》下同)中的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心理学家,道士。
区别就比较显著了,首先从军事才能上看,正史上诸葛亮的拿手作战方法就是退兵伏击,并且创立了“八阵图”的阵法。而在演义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十分突出,作战手段十分多样化,有很多战例都具有军事学意义。这是小说的作者通过杜撰和结合前人的例子强加上去的,目的是为了刻画诸葛亮的形象。
其次,在心理学方面,诸葛亮的确是有辩才,但并不想演义中描写的那么神鬼莫测,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激孙权,气曹真,骂王郎,空城计等几件子虚乌有的事上都有表现,但正史上这些都是没有记载的。
第三,演义中的诸葛亮善驱六丁六甲,能祈星求命,操纵自然气候。显然是不合实际的。这是作者所处的年代所决定的。
但是在政治方针和治理国家方面,历史上的诸葛亮和演义中的诸葛亮没有很根本的区别,都可以用司马懿的“天下奇才”概括。

从在刘备集团的作用看区别。
正史中诸葛亮真正掌握刘备集团的命脉是在刘备死了以后,也就是刘禅当政以后才真正有诸葛亮掌握蜀国的军政大权。在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手中是没有兵权的,并且刘备也不是非常信任诸葛亮的见解。诸葛亮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参谋和后勤部长。作用当然是很重要,但没有像演义中的那样,刘备从得到诸葛亮以后就完全放权,什么事都交给诸葛亮管的地步。

历史定位上的区别。
正史中的诸葛亮的定位类似于曹操,是一国之栋梁。区别仅仅在于一忠一奸上。但在演义中俨然成了决定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类似于“神”。这也是作品刻画的需要,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由于演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今人也习惯性的把诸葛亮神格化,这和关羽这个人物的定位很相似。

从事件上。
六出祁山是史实,七擒孟获是有的,但没有演义中的那么荡气回肠。史书上只用了“七擒之,南人不复反已”概括这次战争。三顾茅庐是有的,但是事情不是想演义中所写的诸葛亮不愿出山,三顾也不一定是三次(古人以三代表多的意思),也可能是5次6次甚至很多次。火烧新野和火烧博望的时候他还没出山。出使东吴是有的,但舌战群儒是没有的,其他赤壁之战的事比如借东风,草船借箭都是没有的。三气周瑜无从说起,周瑜是自然死亡。关于一切操纵自然力量的事都是没有的。但造木牛流马是有的,只不过没有那么神奇,两者都是手推车的一种。需要人力才能行动,更加方便。关于心理战的事也基本都不存在。但七擒孟获是有的,不过这个计策是马谡提出来的。空城计是有的,不过是移花接木这件事是曹操做的。

综合上面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历史上和演义中的区别。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在历史上刘备是非常杰出的人物,但在演义中被明显的削弱了,可能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而做出来的改动。夺荆洲算是赖着东吴的东西不还,夺两川是庞统和法正的功劳,等诸葛亮去的时候已经是大兵压境了。汉中是夺西川以后顺带着打下来的,后来的战斗是曹操进攻刘备,而不是刘备打曹操的汉中。而演义中把这3个地方都做了不小的调整,基本都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形象。

按照三国演义写的,因为历史上没有七擒孟获


诸葛亮经典语录
——诸葛亮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3、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14、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7、将...

三国演义的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分别指什么?
都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六出祁山,东和东吴,占领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据曹操,排八阵图。这句话出自: 出自湖南省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的武侯祠对联,是一幅古联。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诸葛亮的经典形象是什么样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是的,这是诸葛亮带给我们的经典形象。诸葛亮是我们心目中的智者,他有很大的智慧,能在南阳耕耘,但又能把握世界格局,善于制定正确的战略。更重要的是,诸葛亮感觉自己像一个拥有超能力的仙女。你为什么这么说?从各种事件中,诸葛亮不仅能知道天文、地理和人心,而且能想出巧妙的办法,称之为风雨,真是太好...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指的是什么?
三国演义对人物的刻划非常成功,其最为经典的是对诸葛亮的刻画。作者通过《草船借箭》,《借东风》,《舌战群儒》,《空城计》等一系列的名篇,着力刻划了诸葛亮足智多谋,使诸葛亮在民间成了智慧的代名词,有“五百年才出一个诸葛亮”的说法。2、“义绝”关羽 关羽是义簿云天的代名词,当年在...

诸葛亮的经典名言警句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

诸葛亮说的经典的话
最经典是刘备脱孤时候对诸葛亮说的这句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纵观诸葛亮一生,运筹帷幄,谈笑风声。就是空城计的时候也没有如此过。孔明千算万算也没有料到刘备会说这句话呀!孔明出...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3、挥泪斩马谡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其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

诸葛亮有哪些经典的军事思想?
二、规定严格的法令规定。如诸葛亮亲着的《法检》两卷、《军令》两卷(现存仅为《军令》十五条),制定的《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便宜十六策·斩断第十四》一文对不听从教令的“轻”、“慢”、“盗”、“欺”、“背”、“乱”、“误”七种情形的严肃处理。其次,...

诸葛亮一生中经典的战役?
诸葛亮病重的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派李福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此后国家大计。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推出雕刻成...

诸葛亮的评价
对诸葛亮要客观公正的评价。优点:一、博学多思。当年躬耕南阳,闭门十年精读经典,因而成为饱学之士;二、找老婆不以外貌为依据。年轻潇洒的诸葛亮,偏找了个其丑无比的黄阿丑。认才学不认相貌,天下男子有几人做得到?三、一个战略理论家,一篇《隆中对》,分析天下大势,非常透彻。四、勇于承担责任,...

望奎县17156249476: 后世给诸葛亮的经典对联是按演义写的还是正史.. -
雀果盐酸: 正史的记载主要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首先说才能区别.正史中的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演义(《三国演义》下同)中的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心理学家,道士.区别就比较显著了,首先从军事才能上看...

望奎县17156249476: 《关于三国演义的对联》 -
雀果盐酸: 1、 身虽归土 名不沾尘 2、 心如金石 志似松筠 3、 报国机谋远 收川气概多 4、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5、 功业昭千载 声名播九州 6、 烈烈三分将 堂堂百战身 7、 声名垂竹帛 忠义冠山河 8、 英气连霄汉 忠诚贯斗牛 9、 忠直言无隐 廉能志不贪 ...

望奎县17156249476: 赞美诸葛亮的对联及 -
雀果盐酸: 后人为诸葛亮写的对联有许多,其中不乏经典.比如: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其他对联: 两表酬...

望奎县17156249476: 有关诸葛亮的名句和名联 -
雀果盐酸: 名句 三国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对联 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 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望奎县17156249476: 与诸葛亮有关的名联 -
雀果盐酸: 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来是排阀句,小说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来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诸葛草庐的门联.但它仍然还是排偶句而非对偶句,干仄极不和谐.

望奎县17156249476: 有关诸葛亮的经典对联 -
雀果盐酸: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望奎县17156249476: 有关历史的对联 -
雀果盐酸: 诸葛亮: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 驽马并麒麟; 寒鸦配鸾凤. ——罗贯中《在国演义》中以除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再以徐庶之口赋咏...

望奎县17156249476: 有关诸葛孔明诸葛亮的对联有哪些?
雀果盐酸: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下联几百年来尚无绝佳之对…

望奎县17156249476: 三国演义诸葛亮家挂一副对联,写的是什么? -
雀果盐酸: 答案是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而不是恢宏依大树,宁静仰茅庐.

望奎县17156249476: 三国演义有关诸葛亮古诗名句 -
雀果盐酸: 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