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有“靖难之役”和明成祖迁都北京的资料!!!

作者&投稿:黄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谁有“靖难之役”和明成祖迁都北京的资料!!!!~

  网上查不是一大堆吗?
  明太祖朱元璋刚刚去世,就祸起萧墙,发生了一出叔侄争位的闹剧。明太祖的第四子朱棣起兵推翻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登上了御座。这就是“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65岁时,皇太子去世,16岁的长孙朱允炆就被立为皇太孙。有一天,太祖与皇太孙对句,太祖出的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皇太孙对以“雨打羊毛一片毡”。太祖听后觉得格调低沉,很不高兴。这时,太祖的四子燕王朱棣正好在旁边,便乘机上前对道:“日照龙鳞万点金”,太祖听后连声叫好,从此就格外器重燕王,并有意更换皇储,终因大臣们竭力反对而作罢。
  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皇太孙允炆即位,改年号为建文。此时,弱君在朝,强藩在外各地藩王又都是皇帝的叔辈,拥有军政大权。建文帝对此深感不安,于是采纳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削藩”建议,以此来巩固皇权。最初,燕王朱橡虽早有异心,但不敢轻举妄动,甚至装作重病在身,以免建文帝猜忌。后来建文帝接连废去了几个藩王的王位,将他们降为百姓。朱棣看到弟兄被废,自己的地位也朝不保夕,便偷偷地训练将士,决心对抗中央。公元1399年,朱律借口朝中有难,奸臣当权,以“清君侧”为名,号称“靖难”,从北平(今北京)率军南下。
  这场内战前后相持了四年。建文帝迂腐怯弱,无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不是他的叔父朱棣的对手。建文帝多次调兵遣将前往征伐,都被靖难军所败。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靖难军攻占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进人南京以后,杀掉建文帝的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株连了很多人。朱棣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称为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
  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七日,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即位。为打击漠北蒙古势力,巩固北方,明成祖于永乐元年(1403)正月,升北平为北京,北平府改称顺天府,决定迁都京,"北京"之称亦由此始。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下诏,宣布次年营建北京,但由于与蒙古作战,营建工程迟至永乐十五年(1417)才全面展开。
  永乐五年(1407)派大臣宋礼等到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等地采木备料。次年征调23万工匠,
  上百万民侠及大量兵士营建北京宫殿。到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明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在奉天殿接受朝贺。
  明永乐十五年(1417),北京皇宫建成。明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迁都北京。
  还有详细的~~你自己上网还找得到~~

那么,永乐皇帝朱棣为什么那么坚定地将都城迁往北京呢?对此,后世人做过很多分析和研究,有人说:朱棣之所以迁都北京,是因为他做燕王的时候,曾经被封在北平,北平是他的故土,是他的根据地,即位后,在根据地安家是理所当然的啊!不就是为了巩固兴王之地嘛!有人说:朱棣当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而北京靠近边境地区,如果在北京建都,便于防备北方。所以迁都北京是为了防御北方。有人说:朱棣迁都北京是为了躲避曾经的血雨腥风。我们都知道,朱棣是靠强取豪夺才获得帝位的,在争帝位的过程中,他的双手可谓沾满了别人的鲜血,虽然最后获得帝位,但终究内心不安。因这种不安心理,他便动了迁都的打算,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或者叫眼不见心可安。
这三个原因是朱棣的真实原因吗?我们不敢断定,但更权威的原因是下面这一个。
朱棣可是个十分聪明的皇帝,他之所坚定地迁都北京,必有其深谋远虑之所在。大家想想,北京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它可是辽、金两朝的都城。不仅如此,北京还是元朝的首都大都的所在,元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元朝是一个以北京大都为中心,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它的版图在中国历史上可是最强盛、最大的,它不仅仅继承辽、金控制了北京和以北的地区,同时以北京为中心控制了江南、西南、东南广大地区。如此强大的一个国家都选择北京作为都城,这一事实不得不让朱棣有所考虑啊。
从历史来看,朱棣是一个有勇有谋的皇帝,他不甘于平凡,而想做一个千古名王,想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而迁都北京是他实现这一雄才大略的步骤之一。


靖难之役

明初,燕王朱棣(即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为名而发动的争夺皇位的战争。始发于建文元年(1399)。四年,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朱允■失踪,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明太祖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洪武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晋王朱■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1399年朱允■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以燕王势大难图,故削藩自燕王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余皆废为庶人。为图燕王,朱允■令张■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防燕措施。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燕王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燕王。张信为燕王旧部,此时遂降燕,朱棣随即为备。七月,朱棣以计擒杀张■、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燕王旧部,降燕从战者甚多。燕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八月,朱允■以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三十万伐燕。先锋抵雄县,为燕师所袭,九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五十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兵力骤增。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建文二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铉为山东市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建文帝于三年复齐、黄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败盛庸于滹沱河,再败吴杰等于藁城。朱允■以放逐齐、黄为名,使其外出募师勤王。当时,燕师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同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六月,江防都督陈■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燕,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不知所终。

朱棣下南京后,自即皇帝位,下令大索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榜其名曰奸臣,大行屠杀,并实行族诛之法,族人无少长皆斩,妻女发教坊司,姻党悉戍边。朱棣还令尽复建文中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

此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遂继续实施朱允■的削藩政策,并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建立厂卫,继又迁都北京(见永乐迁都),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明成祖迁都北京

朱棣在南京做皇帝,一刻也没有忘记他的军事与政治根据地北平。当年,他就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陪都,并着手迁都北京的工作。

北京在辽和金代都做过都城,元代称为大都,更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虽然在元朝末年,北京城市受到严重破坏,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但是北京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性却更突出了。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力量,仍然来自退守到关外的元朝残余势力,他们一直想打回北京,复辟元朝。将明朝的京城迁到北京,将能更有效地组织力量,抵抗元朝残余势力的侵犯。明成祖就曾多次从北京出发,征讨瓦剌等蒙古贵族。

明成祖在北京镇守过二十多年,既熟悉那里的一切,又有盘根错节的势力和深厚的感情,建都北京,自然更能巩固他的统治。

早在永乐元年以后,明成祖就多次命令将江苏、浙江、山西等九省大批富足的居民迁到北京;又在昌平营建他的陵墓。

公元1416年,他命令文武大臣讨论营建北京城的方案。第二年,任命泰宁侯陈为营建北京的总指挥,前后从全国各地招来二十多万工匠,上百万的民,还有难以计数的军队。建城所需材料来自全国各地。百年以上的珍贵木材,是从湖广、四川、贵州等地采伐,经过千山万水运送到北京的;城砖与墙砖,则在山东日夜烧制;宫内铺地的“金砖”(大方砖),则烧制于苏州。

营建北京,主要是建设宫城(紫禁城)和皇城(包括祭坛和官署)。明代的紫禁城建在元代皇宫大内的旧址,但略向南移,南北方向上则扩大了许多,长九百六十米,东西宽七百六十米。周围城墙高十多米,在东西南北的正中分别有东华、西华、午、神武四座城门。午门南面是皇城的南门,称承天门,就是今天的天安门。皇城外有宽五十二米的护城河。紫禁城中的宫殿分前后朝。前朝(外朝)有皇极、中极、建极三大殿,后朝有乾清宫、交泰殿、保宁宫三大殿。六座大殿都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布局非常严整。

营建北京的工程中,明成祖重用了一个能工巧匠蒯祥。蒯祥是苏州人,出身于木工世家。他父亲主持过南京城宫殿木工活的制作。蒯祥也学得一手好手艺,建房造屋,估计尺寸,量度长短,布置间架结构,与设计不差分毫。他还精通泥、石、漆、竹等手艺。据说,他能够双手各拿一支笔,同时画两条龙。画成后,两条龙龙身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

蒯祥隶属于工部管辖。紫禁城开始修建后,他被明成祖召到北京,担任“营缮所丞”(负责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紫禁城的布局,多出于他的巧妙设计。他还常常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据说,有一次,一个木工锯皇极殿宫门门槛时,不小心将木料锯短了一尺。这根木料是缅甸进贡的珍贵巨木,这个工匠立即面临杀身之祸,吓得没了主意。蒯祥来看后,端详了一会,说:“没有关系,可以补救。”他让闯了祸的木工将木料的另一头也锯短一尺。那木工却不敢下手。蒯祥便接过锯来就锯。锯完,按尺寸另外雕刻了两个口中含珠的龙头,用活动头装到锯短了的门槛上。再把门槛安装到门上,尺寸完全吻合,而且便于拆卸。这种装置,被称为“金刚腿”。

还有一次,宫殿上梁时,一端的头怎么也投不准,在场的工匠毫无办法,又请蒯祥来解决。他爬到梁上,看准位置,猛一斧头,两根梁木就服服帖帖地吻合到一起了。蒯祥因此被人称为“蒯鲁班”。他后来做到工部尚书(负责建筑、制作的最高长官)。直到明天顺年间,明朝宫廷内的所有营缮、建筑,都还由他负责。

经过多年的修建,北京宫城与皇城终于基本建成。明成祖于公元1420年,正式将京城迁往北京。原京城应天府,改为南京,作为副都。

明成祖在北京,还让他的大臣姚广孝为他建造了两口青铜巨钟。人们推测,这是因为明成祖在“靖难”之役中屠杀过的人太多,心里恐惧,而希望建造这样两座充满法力的大钟,来保佑他的心灵的平安。这两座大钟,现在还剩一口,重四百多公斤,高七米,外径三米三,上面铸满二十多万字的经文,成了北京的传世珍宝。


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
原因是这是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

朱元璋问刘伯温:我能做几年皇帝?刘:本来有35年但被人偷走4年
所以给了他一笔钱,就让他走了;后来,朱元璋也没有再把这件事情记挂在心上,可是没想到真是一语成谶。朱元璋在位31年后去世,他的孙子朱允炆登上了皇位,但是不久后被朱棣赶下台。朱棣为了夺取皇位,发动了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虽然这四年中,朱允炆作为皇帝,年号是建文,但是朱棣上位后,他...

朱元璋当了多少年的皇帝?他与刘伯温之间有何故事?
朱元璋去世4年后,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夺了侄子朱允炆(建文帝)的龙椅。无巧不成书,朱允炆也正好只做了4年的皇帝,就被他的叔叔赶下了台。永乐九年(1411年)七月初一,朱棣登基。登基后的朱棣不承认建文年号,七月初一(一说六月十八),将建文元、二、三、四年改...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什么意思
元朝末年,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民族矛盾激化,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镇压,激战十余年,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百姓十亡七八,原本人丁兴旺之地变得道路阻塞、人烟断绝。明初“靖难之役”的拉锯战,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地方出现千里无人烟的局面。与中原邻省不同,元政府统治的...

明代靖难之役的“靖难”是什么意思?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译文:朝中没有正直的大臣,其中有乱臣贼子,必须发兵讨伐,将皇帝身边的乱臣贼子清理干净。)朱棣以此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故而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

靖难之役朱棣起兵到底有多少人马?
据史书记载,朱棣起兵时率八百将士,偷袭北平后收编了大宁的全部军队(包括其骑兵精锐朵颜三卫),兵力增至数万,在与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对弈之时,已有近二十万人。金川门之变后,靖难之役结束。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谋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

急!!问个有关历史年号的问题!!
如果再遇到此类题,要看历史事件的始作俑者是否称帝,称帝就会定立年号;同时看当时在位皇帝的年号。如果都不是,那一般就不是年号。像靖难之役,当时明朝在位的朱允文年号是建文,而朱棣尚未称帝因此没有年号,所以 靖难就不是年号,之后有兴趣的话再查找名称的含义由来。另外,多说一点,如果看到是XX祖...

朱元璋问:京城固若金汤谁能攻破?刘伯温是如何回答的?
当然,这个记载,是不能当真的,仅看成刘伯温的一个传说就罢了。不过,却能从这个记载中,看出刘伯温在后世之中的影响有多大。同时,更能看出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给明朝造成了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如文中,朱元璋自信的这一问,就是表明了他对朱棣篡位的想不到,大有否认朱棣的意思。同时通过刘伯温的...

老槐树的问题
在楼房,围墙,各种管道的夹缝中长着的那棵老槐树正开着满树洁白的槐花。弯弯曲曲的枝杆在风中骄傲的摇着。重重的绿色遮不住那质朴的洁白,密密的枝叶挡不住沁人心脾的甜丝丝的清香。槐花的香气很独特不是那种腻人的浓香,也不是那种若有若无遮遮掩掩的淡香,它是那种持久清爽的甜香,让闻到的人...

大竹县13299524199: 明朝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必须是影响大的(要好多) -
漕泄诺合: 朱元璋,打败一切对手,建立明朝.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是明成祖,营建北京,迁都北京. 郑和:受皇帝委托,6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王阳明:心学主要代表,发展了理学. 张居正:内阁首辅,权倾一时;1581年实行改革,一条鞭法,促进中国赋税制度的发展. 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推翻明朝. 魏忠贤:明朝太监,号称九千岁. 汤显祖:作剧家,代表作《牡丹亭》 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大竹县13299524199: 中国古代有哪些朝代迁都? -
漕泄诺合: 几次比较有名的朝代迁都!1、商朝的盘庚迁殷 盘庚即位时,商朝经过几代内乱(即九世之乱),政治腐败,贵族奢侈,王室内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加上天灾频繁,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盘庚为了挽救商王朝的衰亡,决定放弃原来的都城,迁...

大竹县13299524199: 靖难之役 -
漕泄诺合: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

大竹县13299524199: 明朝时,全国性的商业城市是哪里?
漕泄诺合: 南京和北京 这两个是肯定的 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统治:①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②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大竹县13299524199: 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
漕泄诺合: 朱棣[1],汉族,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2]帝位,杀方孝孺等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极力肃整内政...

大竹县13299524199: 我要明朝皇帝谱 -
漕泄诺合: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

大竹县13299524199: 中国最大的钟是什么钟? -
漕泄诺合: 中国最大的是永乐大钟. 北京的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因寺内悬挂着一口驰名中外的大铜钟,故俗称大钟寺. 这口大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明成祖为“靖难之役”阵亡的将士及迁都北京和加强其统治而铸的,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它通高6.75米,最大外径是3.3米,重约46.5吨.钟身内外布满了佛教经文和咒语,其文字为汉文佛教铭文二十二万五千九百三十九字,梵文佛教铭文四千二百四十五字,总计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字.

大竹县13299524199: 明成祖因为什么战役登上皇位? -
漕泄诺合: 靖难之役 明初,燕王朱棣(即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为名而发动的争夺皇位的战争.始发于建文元年(1399).四年,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朱允文失踪,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大竹县13299524199: ...中填出北京和南京的准确位置. (2)    年,    以   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 (3)靖难之役之后,     改     为北京,于 ... -
漕泄诺合:[答案] (1)略 (2)1368年,朱元璋 应天 (3)明成祖 北平 1421年 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大竹县13299524199: 靖难之役是怎么回事?1421年明成祖为什么要迁都北京 -
漕泄诺合: 答案来自网络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