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朱棣起兵到底有多少人马?

作者&投稿:冉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有多少人马?~

朱棣是朱元璋二十几个儿子里最会打仗的一个,他刚过十岁就上战场,建下武功无数。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死掉的这几个恰恰是最有实力的几个。之后朱棣就是皇子里最有势力的一个。被封燕王,占着北方经济最发达的京津地区。而且为了抵御北元的袭击,朱元璋给了他很大的兵权。建文帝继位后要消番,他肯定不干,猴急还能跳墙呢,何况在军中威望这样高,胜券在握的事不干白不干!而且像徐达、蓝玉这样的有威望的老将一个都没有了,没有人镇的住场面,所以朱棣算是劳资格,又是皇子,肯定是一呼百应了。

起初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时候,很多藩王的势力都被搞定,但准备动朱棣的时候,朱棣起兵了。这个时候,朱棣手上兵力约有5万,因为朱棣当时驻北京,目标就是抵御北元的袭扰,任务很重,因此,他的部队不仅数量比其他藩王多,质量也更好。
另外,当朱棣起兵后,北方很多他的旧将纷纷加入,此时他的兵力增加到8万余人。在靖难的过程之中,他又骗得宁王的朵颜三卫和部分被收买的部将,兵力超过10万人。
与此同时,朱棣还不断征招北方各地的百姓入伍,在与李景隆大军对弈之时,朱棣的兵力已有近20万。李景隆战败后,朱棣接收俘虏,继续征招。在与盛庸、铁铉的聊城大战中,朱棣大败,损失近8万人。
后朱棣短暂修养,待内线报京师(南京)空虚,遂改道直取南京。出发时朱棣的兵力有20余万,到京师时,余15万。此时李景隆开门献城,朱允炆放火烧宫,死活不知,靖难结束。
总体来说,朱棣兵力最盛之时,总人数也接近30万。而建文帝朱允炆的人马虽多,但经真定之战,郑灞之战,白河沟之战后,主力已经丧失殆尽。另守疆部队不可能全部抽走,等最后京师被围,需要勤王的时候,已然来不及了。

扩展资料: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棣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
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擅长于防守)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先锋抵雄县,为朱棣所袭,9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50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
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
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
建文三年(1401年),建文帝恢复齐、黄官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在滹沱河打败盛庸,再在藁城打败吴杰等。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他们外出募师勤王。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
建文三年(1401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得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朱棣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棣

据史书记载,朱棣起兵时率八百将士,偷袭北平后收编了大宁的全部军队(包括其骑兵精锐朵颜三卫),兵力增至数万,在与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对弈之时,已有近二十万人。金川门之变后,靖难之役结束。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谋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燕王朱棣见到几位亲王先后被削藩,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

建文元年,朱棣装疯。但由于王府长史葛诚叛变,密奏朝廷“燕王装病”。朱棣装疯被发觉。于是朱棣和姚广孝等进行举兵的谋划,令张玉、朱能将八百勇士带入府中潜伏,以待变故。张昺、谢贵得到朱允炆密诏后,七月初四带兵包围了燕王府。当日夜里,朱棣攻下北平九门,遂控制北平城。

燕军控制北平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六,通州主动归附;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关;七月十六,攻破怀来,擒杀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属秦皇岛市)归附。七月二十七,为防止大宁军队从松亭关偷袭北平,用反间计使松亭关内讧,守将卜万下狱。至此,北平周围全部扫清。燕军兵力增至数万。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反书至南京,朱允炆祭告太庙,削朱棣宗室属籍,废为庶人。决定起兵讨燕。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所以战争初期,朝廷拟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将燕军围歼于北平。

朱棣采取内线作战,以部将郭资戍守北平(今北京),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排除了后顾之忧,便于从容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

朱允炆起用年近古稀的幸存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率军13万伐燕,数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军,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

耿炳文率军在八月十三日到达真定,并分兵于河间、鄚州(河北任丘北约30里)、雄县,为犄角之势。在经过观察后,八月十五日,燕军趁中秋夜敌军不备,偷袭雄县;成功后又利用伏击击败了鄚州的援兵,遂攻克鄚州,收编剩余的部队。

耿炳文部将张保来降,告知朱棣耿炳文的部队分驻滹沱河两岸,于是朱棣让他回去告诉耿炳文“雄县、鄚州大败,燕兵将至”,以打击其士气,并使耿炳文合兵一处,便于一举击溃。八月二十四日,燕军到达无极县。从樵夫和南军被俘士兵处得知敌情,于是燕军发动决战。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双方战于白沟河。在鏖战之际,突然刮起一阵旋风,吹折李景隆的大将旗。燕军乘风纵火,官军大乱,奔声如雷,李景隆狼狈逃窜。九月,朝廷再次换将,命盛庸代替李景隆。次年三月,燕军与盛庸战于夹河,燕将谭渊战死,燕军不利。

次日,朱棣整众再战,双方从早上打到中午仍不分胜负。正在双方难分难解之际,又刮起一阵东北风,两军咫尺不相见,燕军乘风大呼进击,盛庸军大败,退保真定。

过了几天,两军又在藁城(今河北石家庄东部)相遇,官军列方阵于西南,燕军从四面攻击,朱棣率精锐攻其东北隅,“会大风起,发屋拔树,燕军乘之”,官军大溃,朱棣乘胜追击,斩首六万余级。

燕军在白沟河、夹河和藁城三场大战中皆得风助,后来,朱棣改变以往只顾攻城略地的战略,挥师南下,疾趋京师,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攻南京,守卫金川门(位于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是为金川门之变。  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

扩展资料:

“靖难之役”后续:

朱棣进入南京之后,翰林院编修杨荣迎于马首,说:“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点醒朱棣。数日后(六月十七),朱棣谒孝陵,并于当日即皇帝位,是为明太宗(后改为成祖)。重建奉天殿(旧殿被朱允炆所焚),刻玉玺。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二十五日,朱棣诛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灭其族。其中方孝孺受牵连而死者共873人,充军等罪者千余人。此外,众多建文旧臣如卓敬、暴昭、练子宁、毛泰、郭任、卢植、戴德彝、王艮、王叔英、谢升等,史称:“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他们的家属和亲人也被牵连,死者甚众,流放、被逼作妓女及被其它方式惩罚的人也不少。直至明仁宗即位后,大部份人始获赦免,余下的人的后代却迟至明神宗时始获赦免。

靖难之役涉及整个华北和华东地区,反复的拉锯战使得淮河以北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 朱棣登基后,减免了河北、河南、山东等曾为战场的省份及其它省份的赋税,以休养生息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风助朱棣打败侄子朱允炆 靖难之役源于分封太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靖难之役



刚起兵的时候朱棣只有800侍卫,因为当时建文帝要削藩,收回了他的兵权,还找借口调走了他的三卫人马,北平城的城防兵马也都重派了人掌控,不过朱棣在军中威望很高,大部分将领都在他指挥下打过仗,立过功,多少都有些香火情,而且建文帝扬文抑武,军中将领不满的很多,所以朱棣起兵后,率军投降,消极避战的不在少数,所以朱棣的人马越打越多,打到南京时号称二十万,不过十几万人应该是有的,建文帝靠一帮刷笔杆子跟扛枪的打,结果可想而知……

据史书记载是二十万人马。

小编电视剧看多了??
历史上朱棣镇守北方边疆,手中握有重兵,起兵时有20万大军。而且这20万是明朝当时最精锐的兵力!由于明朝敌人都在北方所以当时明朝军队先进的热武器如:火铳、大炮都在朱棣手中。可以说朱棣是有一定的把握才起兵造反的!

当时正是朱允炆削藩的时候,其他很多藩王都被搞定,准备动朱棣的时候,朱棣起兵了,这个时候,他手上是有自己的部队的,但只有四万多接近五万人,因为朱棣当时驻守北京,他的任务就是抵御被赶出中华大地的北元,任务很重,所以,他的部队数量比其他藩王多,质量也很好。
另外,当他起兵后,北方很多他的旧将纷纷加入,此时他一有八万余人。
在靖难的过程之中,骗得宁王的朵颜三卫,和部分被收买的部将,实力大增!朵颜三卫堪称当时最牛B的队伍,性质是雇佣军。此时,朱棣部队已超过十万人。
同时,他不断征招北方各地百姓入伍,在与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对弈之时,朱棣已有近二十万人。李景隆战败后,朱棣收拾俘虏,继续征招,在与盛庸,铁铉的聊城大战中,朱棣大败,张玉战死,损失近八万人,后朱棣短暂修养,内线报京师(南京)空虚,遂改道直取南京,出发时带二十余万人,到京师时,余十五余万。此时李景隆开门献城,朱允炆放火烧宫,不知是死是活,靖难结束。
总体来说,朱棣兵力最盛之时,总人数也就三十万人。
朱允炆人虽多,但经真定之战,郑灞之战,白河沟之战后,葬送了五十余万,另守疆部队不可能全部抽走,等最后京师被围,需要勤王的时候,以来不及了。


朱棣在造反时,其他王爷都在干什么呢?
建文帝刚刚登基就开始了削藩,于是引发了靖难之役,朱棣起兵造反了。经过三年时间,朱棣占领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称帝。那么,大明的藩王可不止朱棣一个人,朱元璋当年分封了二十几个藩王。那么,在朱棣起兵的同时,其他的王爷都在干什么呢?第一类,明确表态支持朱棣。第二类,保持中立的。第三类,...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目的是什么?
大明朝第一任太子朱标早逝,没有熬过朱元璋,然后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在朱元璋死后即位,是为建文帝。但建文帝登基的第二年,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也就是朱允炆的四叔起兵反抗,这就是著名的“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获取了胜利,顺利登基为帝,是为明成祖。朱棣起兵的目的:...

靖难之役是怎么回事?明成祖朱棣又是怎么做的?
废除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下令大力搜索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朱棣还令尽复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

朱棣起兵为什么叫靖难?
由于朱棣赢了这场战斗,最初朱棣赢了,而后这场战斗的名字就必须有朱棣本人来定名,这陪衬本人的正确性,以及在这场战斗内里本人的绝对领导力,以是就把它称为靖难之役。关于朱棣来说,这场战斗并不是说我想去掠夺皇位,以是我像我侄子创议挑衅,而是我像我的侄子做出教导,我教导我的侄子不要去信任...

靖难之役指的是谁夺取帝位的事变,朱棣为什么在靖难之
朱棣于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

如果靖难之役爆发在明太祖时期,朱棣敢起兵吗?
藩王都是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封的,目的是加强皇族的势利,取代功臣,所以朱元璋不会削藩,也就不存在朱棣的靖难之役了。就算朱棣在朱元璋时期发动叛乱,也会以失败告终。1:朱元璋是朱棣的父亲,朱棣造老子的反难有人支持。古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别小瞧这一点,古人观念里这一点是根深蒂固的,朱元璋...

靖难之役
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以此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因此,历史上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争夺战争为“靖难之役”。

明朝靖难之役的实质,为何说是皇位的争夺战?
第一,削藩是建文帝为了加强集权的措施,而燕王收到消息后马上发动叛变,可见早有准备谋反。燕王发动靖难之役明面上打的是“清君侧”的口号来维护藩王的利益,但是这个反应得太快了。建文帝刚刚下的决定,燕王刚刚收到从京都的消息,燕王的兵力就已经集结完成准备出发,所以这是有预谋的,朱...

靖难之役朱棣造反成功后 朱棣都做了什么事情
当时诸王们还不了解,朱棣妻儿的悲凉下场,就是他们的明天。1、对抗削藩,正是燕王朱棣起兵的主要旗号。从历史宏观的角度来看,地方割据这一隐患的消除,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明成祖朱棣,还是建文帝朱允炆,历史都是在借他们之手,来完成这一项历史使命。建文帝朱允炆的不少诸侯王叔叔们...

历史上藩王造反大多数都失败了,为什么朱棣能够造反成功?
朱元璋在去世的时候,并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直接传给了自己的孙子,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可以辅佐自己的孙子,共同巩固明朝的统治,但是却没想到自己的儿子朱棣起兵造反,还成功地推翻了建文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靖难之役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造反成功的案例,朱棣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

亭湖区18718838180: 明朝靖难之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哀政依降: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因建文帝因削藩引起燕王朱棣的不满,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联合各个藩王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亭湖区18718838180: 明朝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曾向宁王借兵,请问借兵的数量是多少 -
哀政依降: 借的是三千没错 但不是老弱病残 都是朵颜三卫的人 最精良的蒙古骑兵 南军(朝廷军队)虽然人多 但是架不住主帅水平次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带兵贵精不贵多

亭湖区18718838180: 靖难之役(关于靖难之役的基本详情介绍)
哀政依降: 1、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2、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3、建文帝继位后开始削藩,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4、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因不满削藩政策,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燕王军攻入金陵,最后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5、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6、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7、靖难之役结束后,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形成“淮以北鞠为茂草”的情况.8、不仅导致了明朝皇位归属的改变,也极大影响了此后二百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

亭湖区18718838180: 明朝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向宁王借了多少兵? -
哀政依降: 三千 朱权的三护卫之前就被建文削了,他借的朵颜三卫的人,全是蒙古骑兵

亭湖区18718838180: 燕王朱棣怎样把自己的侄子赶走的 -
哀政依降: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亭湖区18718838180: 朱棣的政变为什么叫靖难之役? -
哀政依降: 是读过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朱棣是众多藩王中不仅实力最强而且威望最高的一个藩王,当时朱元璋在位期间就封了朱棣为燕王,燕王朱棣负责北平的安全和蒙古人的入侵,燕王朱棣并没有让朱元璋失望,手下的军队很是骁勇善战,军队虽然人少...

亭湖区18718838180: 靖难之役朱棣与朱允炆两方的参战人员 -
哀政依降: 朱棣一方.文主要是姚广孝,武将很多.有张玉,朱能.丘福等 建文一方.文有齐泰、黄子澄、景清.方孝孺等武将是耿炳文.李景隆,还有铁弦. 朱棣一生不喜欢文臣,他只喜欢带兵打仗.所以武将很受宠.

亭湖区18718838180: 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
哀政依降: 朱棣[1],汉族,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2]帝位,杀方孝孺等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极力肃整内政...

亭湖区18718838180: 明朝靖难之役路线是怎么样的 -
哀政依降: 靖难之役路线主要是燕王的军队从北京南下最终打到南京城的,其中经过了多起战争,可以说靖难之役路线出现了反反复复的调整.起初,燕王朱棣的军队主要是集中在北方的,当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行谋反叛逆的时候,有很多的响应...

亭湖区18718838180: 朱棣取胜原因 -
哀政依降: 燕王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1)燕王多年守边,又北征蒙古,故军中部将旧从众多.靖难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