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直言文言文道理

作者&投稿:孛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王安石》文言文

推命对

[宋]王安石

【原文】

吴里处士有善推命知贵贱祸福者,或俾予问之,予辞焉。他日复以请,予对曰:“夫贵若贱,天所为也。贤不肖,吾所为也。吾所为者,吾能知之;天所为者,吾独懵乎哉?吾贤欤?可以位公卿欤?则万钟之禄固有焉。不幸而贫且贱,则时也。吾不贤欤?不可以位公卿欤?则箪食豆羹无歉焉。若幸而富且贵,则咎也。此吾知之无疑,奚率于彼者哉?且祸与福,君子置诸外焉。君子居必仁,行必义,反仁义而福,君子不有也。由仁义而祸,君子不屑也。是故文王拘羑里,孔子畏于匡,彼圣人之智,岂不能脱祸患哉?盖道 之存焉耳。”

曰:“子以为贵若贱,天所为也,然世贤而贱,不肖而贵者,亦天所为欤?”曰:“非也,人不能合于天耳。夫天之生斯人也,使贤者治不贤,故贤者宜贵,不贤者宜贱,天之道也。择而行之者,人之谓也。天人之道合,则贤者贵,不肖者贱。天人之道悖,则贤者贱,而不肖者贵也。天人之道悖合相半,则贤不肖或贵或贱。尧舜之世,元凯用而四凶殛,是天人之道合也。桀纣之世,飞廉进而三仁退,是天人之道悖也。汉魏而下,贤不肖或贵或贱,是天人之 道悖合相半也。盖天之命一,而人之时不能率合焉。故君子修身以俟命,守道以任时,贵贱祸福之来,不能沮也。子不力于仁义以信其中,而屑屑焉甘意于诞谩虚怪之说,不以溺哉!”

【译文】

吴地有一位处士善于算命了解认人的贵贱祸福,有人让我问他这一类的问题,我拒绝了。后来又那同样的问题请我问,我回答说:“身份的尊贵或卑贱,是上天所做的事情。贤能与不才,才是我所能做的事情。我所能做的事情,我才能知道;上天所做的事情,难道惟独我才无知吗?我贤能吗?我的贤德足以位居公卿吗?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享受万钟的俸禄是本应有的。如果不幸贫穷而且卑贱,这是时运啊。我不够贤能吗?我的贤德不足以位居公卿吗?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享受一箪食一豆羹的待遇也不少啊。如果有幸富足而且尊贵,这就是罪过了啊。这些无疑才是我能知道的,怎么可能与其他的事情一样呢?再说,灾祸与福佑是君子置之度外的东西。君子平时一定行仁,做事一定取义,违反仁义而取得福佑,君子不会占有的。由于行仁义而得到灾祸,君子也不担心。所以周文王曾经被囚禁在羑里,孔子曾经被困在匡地,(但他们最终都脱离了困境),那圣人的智慧,难道不能使他们脱离惑患吗?这大概是因为大道在起作用啊。”

那人反问说:“您以为身份的尊贵或卑贱,是上天所做的事情,然而世上那些有贤德却出身卑贱的人,和不才却出身尊贵的人,也是上天所安排的事情吗?”我回答说:“不是,这只是人做的没能够与天所安排的相一致罢了。上天正下我们这些人来,让贤能的人治理不贤之人,所以贤能的人应当身份尊贵,不贤之人应当身份卑贱,这是天道。做出选择来行事,这是所谓的“人道”(即尽人事)。如果“天道”与“人道”相一致,那么就会出现贤能的人身份尊贵,不贤之人身份卑贱的局面;如果“天道”与“人道”相背离,那么就会出现贤能的人身份卑贱,不贤之人身份尊贵的局面;如果“天道”与“人道”相背离与相一致各占一半,那么就会出现贤能的人和不贤之人或者身份尊贵或者身份卑贱的局面。尧舜的时代,元凯被重用而四凶被诛杀,这是“天道”与“人道”相一致。桀纣的时代,飞廉被进用而三仁被贬退,这是“天道”与“人道”相背离。汉魏以来,贤能的人和不贤之人或者身份尊贵或者身份卑贱,“天道”与“人道”相背离与相一致各占一半。上天所安排的命数是一定的不变的,而人之时运可能不会与之完全相一致。所以君子修养身心来等待天命,坚守“天道”来接受时运,尊贵卑贱祸患福佑的到来,人力不能阻止。您不致力于修养仁义而信守仁义,却追逐忙碌乐意于如此荒诞不经的说法,不也太受拘限了吗!”

2. 王安石的文言文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guō ),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rén)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fěi)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xù)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gēng)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视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wù),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3. 从《王安石待客》这篇文言文中可以看出王安石什么品质

编辑词条 王安石待客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⑿至京师②,因谒⑽公,公约之饭。翌日③,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④。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⒂。又久之,方⑤命坐,果蔬⑥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⒁。酒三行⑦,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⑧数四,顷即供饭,旁置⒀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⑨,惟啖⑾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翌日:第二天

④馔(zhuàn):准备食物⑤方:才⑥果蔬:泛指菜肴。

⑦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⑧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⑨箸:筷子。

⑽谒:拜见。

⑾啖:吃⑿萧氏子:萧家的一个儿子⒀置:放置⒁心怪之:对此责怪(王安石)

⒂去:离开。

【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王安石的品质】

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现为 抚州 东乡县 上池自然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4. 文言文《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王安石的品质: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王安石认为皇帝如何做才能得到贤人的辅佐?文言文
效法先王政令, 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 我们所实行的更改变革, 既不至于惊扰天下人的视听, 也不至于引起天下人的喧哗, 也就必然合乎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生产天下的财富, 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给天下的费用, 自古代以来的太平治世, 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

安石字文言文
所谓“罔罗六艺之遣文,断以己意;糠粃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就此而论,王安石新学具有何等气魄震慑他的论敌,是很明显的。 再从新学学派本身对王安石的评价,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得全面。陆佃是王安石的及门弟子,也共同参加了三经义的修撰工作。在陆佃的陶山集里,有对王安石的学术地位的较多的...

王安石直言文言文道理
【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翻译文言文
”王安石说:“如果陛下能像尧,舜般贤明,那么一定能得到皋、夔、稷、禼(尧,舜时四贤人)的辅佐,如果能向高宗那么贤明,就一定能得到傅说那样的贤人辅佐,这有什么好讨论的呢?那两人在真正的贤人眼中还看不上,没有什么好羡慕的。以现在的情况来说,天下之大,人民之多,百年来人民休养生息,...

王安石有哪些不随他人,特例独行的观点?
神宗的决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道理之一,就是王安石志虽大而才不疏。在这次金殿对策时,神宗曾问王安石,说大家都说你只懂理论(但知经术),不懂实践(不晓世务),是不是这样?王安石回答说,理论原本就是指导实践的(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只因为后世所谓理论家都是庸人,这才弄得大家都以为理论不能用于实践了。这很...

翻译一段文言文,急
”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常理。皇上不按一般礼节对待您,您对待皇上,怎么也可以用一般的礼节呢?”王安石大声说:“那我必须得要进言了。”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的最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又说:“人一定要明白每一...

王荆公病喘文言文翻译
1、译文:(1)王荆公(安石)得了哮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确找不到这东西。恰好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有人劝荆公说:“大人您的病不用这味药没法治,这病着实令人担心哪,没必要退回这些赠药啊。”王安石说:“我一辈子没用紫团...

评价王安石先生在宋神宗时期实行的强制改革
(《宋大事记讲义》卷一)王夫之评论说:“神宗有不能畅言之隐,当国大臣无能达其意而善谋之者,于是而王安石乘之以进。帝初涖政,谓文彦博曰:‘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此非安石导之也,其志定久矣。”(《宋论》卷六)吕中的评论不如王夫之深刻,熙宁变法的以“理财”为急务,并非王安石的先隐后彰,而是...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文言文答案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段文言文,讲述的是宋仁宗,唐介,王安石这三个人之间的故事。 宋仁宗欣赏王安石的才华及能力想要重用王安石,但是受到了唐介的劝阻,最终宋仁宗还是重用了王安石封其为副宰相,还同意了其变法的提议。引原文: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 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

“安石好读书 ,一过目终身不忘”……时嘉三年也”求翻驿和作业 急_百...
我听说两宫太后因为这件事而担忧, 希望陛下用我们所说的这些道理, 尽力地开导劝慰。”神宗说“: 听说民间极苦于新法。”王安石回答说“: 冬天严寒,夏天暴雨,百姓尚且怨恨, 这不用抚恤。”神宗说:“ 不能使冬天严寒夏天暴雨这种怨恨也没有吗?”王安石听后很不高兴, 回家托病卧床, 神宗安慰劝勉, 王安石才上...

云溪区19443666793: 王安石的江上寄寓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王安石: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不要赏析,只要寓意! -
狄儿吾斯:[答案] 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与光明! 老师说的

云溪区19443666793: 王安石的《鱼儿》含有怎样的哲理? -
狄儿吾斯: 绕岸车鸣水欲干, 鱼儿相逐尚相欢. 无人挈入沧江去, 汝死哪知世界宽. 写的不错,拿来讽刺如今那些得意忘形之徒或毫不自知之人倒也甚是贴切.就象不必指望井底之蛙能明白天是怎么回事一样,也不用指望那些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的主儿知道什么是客观和自省,也该同情下这些个人,我寻思着人家的脑袋估计是打小就给门夹了........宋代王安石的《鱼儿》则以鱼为题,深刻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得意忘形之徒,为鱼儿不知逃脱而发慈悲之心:“绕岸车鸣水欲开,鱼儿相逐尚相欢.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宽?”你看哪个合适

云溪区19443666793: 翻译一段文言文,急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 -
狄儿吾斯:[答案] 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重大犯罪事件,您就不说一个...

云溪区19443666793: 王安石咏梅的启示《咏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启示 -
狄儿吾斯:[答案] 主要修辞手法是比喻,作用是托物言志.全诗以梅花自喻.比喻自己是大宋朝中的一个臣子,在国家危难时变法,但遭到众臣反对.我想我的变法是不会消失的,因为它有许多利国利民之本,另一种意境表明王安石非常赞赏梅花,梅花...

云溪区19443666793: 伤仲永这篇文言文王安石用什么描写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狄儿吾斯: 本文通过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为普通人的故事,说明在学习这方面,人的天赋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和努力,一个人的天赋再好,如果他放弃了继续努力学习,最后只能是一事无成吧!

云溪区19443666793: 王安石<<梅花>>的 道理 -
狄儿吾斯: 梅 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

云溪区19443666793: 王安石的《梅花》包含怎样的人生哲理?不要给我赏析,我只要它包含的道理或哲理. -
狄儿吾斯:[答案]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云溪区19443666793: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告诉我们的第一个道理是什么 ? -
狄儿吾斯: 说明了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这便是本文所焕发出的思想光辉,正像梁启超所说:“荆公则学人之文也.”不只是求学...

云溪区19443666793: 王安石的课文《 - ------》,将游记和说理结合在一起,在平凡的生活事物中寄托了深刻的哲理 -
狄儿吾斯: 王安石的课文《游褒禅山记》,将游记和说理结合在一起,在平凡的生活事物中寄托了深刻的哲理 他的《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也是很有影响的散文,为传世名作

云溪区19443666793: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得故事:………….在这故事里你得到拉什么启示? -
狄儿吾斯: 王安石喜做双喜肉 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半路上遇见一富户人家在对诗选婿,难住了许多人.他细一打听,这上联是小姐出的:天连碧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求对下联.王安石略一思索,对出“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