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

作者&投稿:桓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个问题牵涉到地理学和语言学两个范畴。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摸清长江上、中、下游分别是那里。习惯上,我们把长江从源头到湖北宜昌段称为上游,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九江)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上游主要是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中游主要是湖南、湖北,下游是江西、安徽、江苏南部、上海等省市。清楚了这点,我们就大概有了一个地域上的概念了。

宜昌和九江为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

至于方言,是汉语的分支,这是一种语言学的概念、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比较复杂,加上在人口迁徙过程中受到地域、民俗、土著语言等多方面影响,汉族 社会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所以今天我们讨论的方言不包括汉藏语系汉语语族之外的其他语族方言(比如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和藏缅语族),只限于现代汉语方言。

在现代汉语教材中,对于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官话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所以与普通话最为接近的就是官话方言,而且官话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 西南官话是官话放言八个分支之一,流行于中国西南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南西部、湖北大部、陕西南部等地区。所以就与长江上游区域重合。

除了官话方言,现代汉语还有各种不同的方言,它们分布的区域很广。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按照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即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

中国汉语方言图

那么我们对比一下地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省有湘方言,江西省有赣方言,湖南江西湖北交界处有客家方言,下游安徽、江苏地区有吴方言。

我们可以看到,长江上游地区都是官话区,中下游地区为方言区。官话方言是由五代和两宋时期逐步形成的近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由于和普通话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十分接近,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方言,即现代汉语。

其他南方方言没有官方语言地位,各地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比如吴语发源于春秋时代吴国的语言即古吴语,湘语是古楚方言,赣方言是江右民系使用的语言,并且受到古吴语和古楚方言影响较大。这几种方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衣冠南渡、人口南迁,在中古汉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直接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完善,属于中古汉语后裔,现在还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客语、赣语很大程度上是中古汉语的北朝汉语后裔,而吴语、湘语可能是南朝汉语的后裔。

所以,长江上游西南官话区所使用的由近代汉语演变而来的现代汉语,自然与中古汉语演变而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湘、赣、吴方言区别很大。就好比现代人真的穿越到了唐朝,肯定听不懂当时的《霓裳羽衣曲》一个道理。

我相信很多从北方去南方上学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疑惑:为啥一个寝室内,两个家乡距离很近的室友却说着不同的“方言”,互相还都听不懂。

这样的情况在北方地区就很难出现,黑吉辽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人们所说的方言都统称为“东北话”,并不存在互相听不懂的障碍。

这从一些方言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像江苏省内部有“宿迁话”、“苏州话”、“南京话”、“徐州话”等等,有的地方相隔仅仅一个小时的车程,但互相说话就听不懂了。


这种规律非常明显,南北、东西都有这样的差异,比如说长江上下游地区的方言问题,其实也是属于这种“南北方”差异的一种。

它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地理因素,另一个是 历史 因素。

地理因素: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句话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形容在很小的一个区域内,不同人群的风俗有非常大的差异,其实多是指南方而言的。

在如东北这样的北方地区其实并没有这样的差异,各地风俗变化极小,远不如南方那么鲜明。

造成这样的情况最大的客观因素就是地理上的交通问题。


“长亭外,古道边”,这句歌词很多人在小时候就很熟悉了,“长亭”就是古代送别之所,但这是陆地上的,水边分别之处叫做“南浦”。

所以,古代有这样一种习俗,叫做“陆上止于长亭,水畔别于南浦。”

长亭多在北方,而南浦多在南方。

这反映了古代交通方式的不同,北方多在靠车马,而南方多靠舟船。

但我们换个角度来想,北方土地集中成片,易于修建公路,所以多车马;而南方土地支离破碎,河流纵横,所以多舟船。

那么车马方便还是舟船方便呢?显然是车马。

这就导致对比来看,北方各地区相互交流更为便利,南方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比较困难。


而这就是南方各个地区即使在很小的区域内也有较大民俗差异的根源。

缺少交通,各个地区都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形成民俗文化,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方言。随着交通更为便利,人们甫一交流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障碍。

可是北方因为一直处于这种交流的过程,所以人们对于这种“差异感”就不是非常敏感。

历史 因素:多次人口迁移带来的不同文化

民俗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其稳定需要一段时间,多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完成,时间往往也以“百年”为单位。

但长江以南地区有一个一直没有停止过的现象,那就是移民迁徙问题。


历史 上的移民多是由北至南,由东至西,无论是强制迁徙还是主动迁移,整体的趋势就是如此。

比如说长江以南、珠江以南地区,在很早之前都是荒蛮之地,不仅文化落后,人烟也非常稀少,是通过不断的移民迁徙,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入进去,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而像川蜀等地区,因为几次比较惨烈的战乱,使得该地区人口锐减,曾经有过强制移民至该地区的现象。

这些移民几乎都是北方移民,所以他们自然会带有北方的习俗来到南方、西方,对当地是民俗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在强制移民的时候,多是按照地区进行整体迁移,所以在南方、西方所形成民俗变化就有比较明显的规律;而自愿迁移的人口流动,往往是向工商业发达地区或者地广人稀的区域进行靠拢,所形成的民俗就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近代以来的上海,就被称为“孤岛”。

这个词语非常形象,因为该地区的民俗风格不同于周边任何一个地区,甚至出现了极为显眼的反差,这从上海话就能看出来。

“城市”是人为划分的区域,在自然的地理位置上来说,上海等地区其实是和江苏的南部相连的,其语言原本和苏州话的相似度更高一点。

但是,近代的风云变化,使得上海这个地区成为了东方国际间交流的一大中心,不仅仅是外来文明在此有过极大的输入,全国各地的人口也都向此汇集,这就使得“上海”成为了一个文明交融的场所。

久而久之,上海兼顾了全国各地的人文风俗,又接纳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使得这个地区呈现出了和周围地区都不一样的人文风貌,故有“孤岛”之称。

其实“上海”的发展就是南方各地区不同的方言形成过程的一个缩影,只不过更为剧烈一点而已。


历史 上人口的不断迁移,带来的其他地区文化越来越多,呈现出阶段性地融合趋势,使得南方各地区接纳了不同地方传入的文明,也因此而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样貌。

而语言的变化又是一种最为直观的体现,这就出现了“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现象,以至于今天长江附近的南部、西部地区方言如此繁多。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1、按照题主您的逻辑,好像说长江上下游的人的方言就一定要相互听的懂一样,这可不一定啊,对吧?为什么这么说呢?

2、首先第一个原因,既然是方言,那就是区域性的一种语言,它一般只是周边一定的距离之内的人通用交流的一种语言,文字全都是基于汉字,但是有很多的语气词,是汉字里找不到的,或者是普通话发音完全不同的,所以缺少书面语这一特点,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方言与标准化的重要区别之一。所以方言只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一般来讲,区域是比较有限的)。

3、我们再来说说长江流域,所谓的长江流域就是指长江干流以及支流流经的区域,这个区域横跨了我国的东、中和西三大经济区域,合计19个省市以及自治区,总面积接近200万平方公里,您想想,这还算是方言意义上的一个区域吗?长江流域是一个地理区域,这和方言中所谓的区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不能混淆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下游的人的方言,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仅供参考!谢谢!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十个省市。其中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和中游分界线,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

在中国虽然现在普及普通话,但是各地方言依然长期存在下去。在中国,每隔十里说话都不太一样,更何况长江绵延数千公里,各地习俗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

长江下游包括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四个省市,分别以江西话、安徽话、江苏话和上海话主体构成。就拿江苏和上海两省市来说,江苏又分苏南和苏北,因此形成了苏南话和苏北话等。上海话其实也有区别的,上海郊区方言一般认为是正宗的上海话,上海人会说上海话,可能上海郊区话也不一定全能听得懂,这一点都不稀奇。

所以说,就连一个省或市的方言都有差别,更何况长江上游和下游间隔千山万水,听不懂地方方言也太正常不过了。不光上游听不懂下游的话,下游也听不懂上游的方言。不仅如此,其他地方也听不懂长江上游或下游的话。

真的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方言的产生是地域不同,不能长时间交流形成的。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而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十个省市。这么多地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古人交通不便,再加上朝廷政权对人的限制,没有产生有利于人们交流的条件,正是方言产生的条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方言。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孕育不同的风俗,这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但是不同方言也阻碍了我们的交流,这就是我们推广普通话的原因。

研究方言,其中有一句话是专家说的,非常有道理。

中国的方言,隔山不隔水。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哪怕隔着一条大河,大河两岸的人的语言都能相互听懂。如果隔着的是一座大山(真的要很大的山脉)的话,那么大山两边的人说的话,就有很高可能性相互听不懂了。

这是因为,船运是非常经济的,甚至还超过马车驴车等交通工具,只要有水路,那么交通完全不是问题。不仅仅是指的人的来往,还包括了货运。

而,隔着大山,那么船运是不可能的了,马车驴车,甚至独轮车都是不可能的。那么没有物资的交流,就没有利益。没有利益,就不会有往来。

没有往来,语言就不会相互传开,沟通。

那么这就是“隔山不隔水”的来由了。

那么,题主所问的长江上游和下游语言,实际上也在这个范畴之类的。长江的上游我去过,那段金沙江。下游我也去过,当然我还没有到入海口。

有一个规律,那就是越到下游,温度越高,物资越丰富。那么,人类的活动也一样,上游的人往往向下游迁徙。在路途上,他们会尽力去学习下游的方言,以方便交流。即便是今天,也会有很多上游的人去下游打工,会学习下游的方言。同时也会把家乡话缓慢的带到下游去。

所以,下游的语言更为丰富多彩,下游的人是能听懂上游的一些方言的。

而,下游的人,很少去上游去打工或者说别的活动。所以无法大量把方言进行流传。导致了上游原住民没有见识过下游的语言,所以听不懂。

而,打工回家的人,回到家乡,又无需说下游的方言,这就造成了题主所说的情况了。

其实吧,还不止就是一条长江而已。我是湖南人,在广东打工多年了。在广东我能听到很多各种的家乡话,包括湖南贵州四川,当然也有粤语,客家话。听得久了,基本上都懂一些了。可是回到湖南,粤语和客家话,家乡人就基本上听不懂了。(除了张学友的歌或者是爱拼才会赢,湖南人很少听粤语和客家话。)

这实际上是经济和人员流动有关系,和长江,关系不大。

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不要说一个长江头,一个长江尾,就是都住在一起,许多人互相之间也有语言隔阂。

我家就在长江最尾的江苏启东,一个县级市,就有两种基本上不一样的两种方言,一种叫“江北话”,一种叫“沙里话”。因此也就分成两种人,一个叫江北人,一个叫沙里人,我家住中间,称为“夹沙邦”,两种话都会。要是启东最南,和启东最北的人,互相之间基本上不能顺利对话。

这还算好的。南通市区,又多了一种南通话,也就是有了三种话。

长江流域大致上包括官话区、湘语区、赣语区、徽语区和吴语区这几大方言区。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在湖北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在江西湖口。湖北属于北方官话区,江西则属于赣语区。

与地理概念不同的是,不同地域的人对上下游的认识又有所不同。比如在四川、重庆等地,就把出川以后的长江流域,包括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都称为“下江”,即长江下游地区。而到了湖南、湖北,“下江”的称呼就变成专指江西以下长江流经的地区了。清朝时曾在如今的安徽设立上江七府三州,在如今的江苏设立下江七府一州,“下江”又变成江苏的专称了。

所以,“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这个问题等于是在问:“为什么北方官话区的人听不懂其他方言区的方言?”

北方官话是中国覆盖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以及包括湖北在内的部分中部地区都属于北方官话区。方言的形成主要是受人口迁徙的影响。语言学家认为,北方方言受游牧民族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受满州语的影响,可以说是形成于近代的一种方言;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湘语区、赣语区、徽语区和吴语区则具有较明显的中古汉语的特征,是中古汉语的后裔。

由此,“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这个问题也等于是在问:“为什么使用近代汉语的人群听不懂使用中古汉语的人群说的话?”

就连一个省或市的方言都有差别,更何况长江上游和下游间隔千山万水,听不懂地方方言也太正常不过了。不光上游听不懂下游的话,下游也听不懂上游的

这很正常啊。语言带有区域性。尤其是江南各方,更是千差万别。苏锡常话语不同,甚至一个城市的东南西北的方言都有差别。




长江上游都有些什么
� 长江上游地区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而蜀地作为长江上游区域的政治、经济、文件的中心 , 历来是长江上游各民族人民理想的聚居之地,在广汉三星堆商代遗址出土的神人像、头像、 人面像近100件,可以观察到:发式有西南盛行的辫、披发、椎结,又有东南流行的断发, 中原常见的笄和冠,以及贯...

长江上游是什么江 长江上游有哪些江
长江上游是指长江源头至湖北宜昌这一江段,长江顺流而下依次经过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等6个省区市。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段,长4504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该河段落差大,峡谷深,水流湍急,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等。长江 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

长江上游叫什么名字
金沙江,是中国长江的上游。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又名绳水、淹水、泸水。川藏界河。金沙江的发源地(即长江的发源地)20世纪70年代定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正源沱沱河。2008年调查建议当曲的上源且曲为正源,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5054米的无名山地东北处,行政隶属玉树州杂多县结多乡。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
长江流域大致上包括官话区、湘语区、赣语区、徽语区和吴语区这几大方言区。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在湖北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在江西湖口。湖北属于北方官话区,江西则属于赣语区。 与地理概念不同的是,不同地域的人对上下游的认识又有所不同。比如在四川、重庆等地,就把出川以后的长江流域,包括湖南、湖北、...

长江上游主要有哪些鱼类
1. 麦穗鱼 2. 翘嘴红鲌 3. 鲦鱼 4. 鲫鱼 5. 黄颡鱼 6. 鲤鱼 7. 镜鲤 8. 鲮鱼 9. 翘嘴鲢鱼 10. 大口鲶鱼 11. 泥鳅 12. 花鲢 13. 团头鲂 14. 鳜鱼 15. 中华胭脂鱼 16. 中华鲟 以上是长江上游的一些主要鱼类。

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线是什么
长江的上游、中游分界点是湖北省宜昌市,长江上游的主要城市有:攀枝花、宜宾、泸州、重庆和宜昌等等。长江中游:武汉主要就是以武汉为中心,还包括黄石、鄂州、黄冈、仙桃、潜江、孝感、咸宁、天门、随州、荆门和荆州等等。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

长江三峡的旅游景点及介绍 长江三峡旅游主要景点
问题二:长江三峡著名景点有哪些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河流之一。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就在四川盆地以东,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劈断巫山,冲破夔门,夺路向东,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这就是长江上游最雄伟、壮观的,喻为大自然造就的“山水画廊”,“人间仙境”。三峡...

重庆属于长江的什么游 是中上游么?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宜昌,重庆是在长江上游。长江上游河段西起青藏高原各拉丹东,东至湖北宜昌,全长4511公里.该段干支流流域覆盖面积宽广,包含青藏高原;东至湖北宜昌,北到陕西南部,南至云南以及贵州北部的广大地区,涉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贵州、甘肃、陕西、湖北等多个省区市。

怎样区分长江、黄河的上中下游?
一、长江上中下游分界 1、湖北省宜昌市以上的长江河段为长江上游。2、湖北省宜昌市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之间的长江河段为长江中游。3、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以下的长江河段为长江下游。二、黄河上中下游分界 1、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2、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至...

长江上游主跨最大桥梁是什么桥?
长江上游主跨最大桥梁是v复兴长江大桥。复兴长江大桥是江龙高速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主跨1208米,是目前长江上游主跨最大的桥梁。复兴长江大桥(云阳长江二桥)是江龙高速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位于云阳县复兴原糖厂与凤鸣马岭长江河段一带,分主桥及南北引桥两大部分。大桥设计主跨为1208米,北岸...

吉隆县17053498600: 地理~长江的上中游和长江的中上游这两个有什么区别! -
笪浦盐酸: 它们如果作为“地理区域”的名称,是没有区别的,如果作为读图指述,就存在“方位指向”上的区别了: “长江的上中游”:是顺江而下的指向; “长江的中上游”:是逆流而上的指向.

吉隆县17053498600: 长江上游、中游、中下游民歌特点.(是一些形容词) -
笪浦盐酸: 长江上游主要是高原,居住着少数民族为主,所以上游的民歌高亢明亮,中游主要是四川、湖南等等地方,这些地方的民歌不如上游少数民族高原民歌那么高亢,又没有下游江南一带那么细腻婉转,中游民歌我觉得特点介于上游和下游之间,比较爽直明丽,下游主要是平原,大部属于江南水乡,民歌的特点是细腻而婉转.

吉隆县17053498600: 长江上下游地区的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区别 -
笪浦盐酸: 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丰富的地区,是铜、钨、锑的主要产地.本区钨矿的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锑矿占38%、铜矿占...

吉隆县17053498600: 求独自旅游攻略 -
笪浦盐酸: 性别,女.一个人独自旅游建议还是去丽江吧.亲身经验:西藏——稍有点高原反应一个人没法对付的.新疆——乱,女性一人有点危险.凤凰——宰客啥的,绝非虚言,已经全国皆知了.山南——没去过,好像...

吉隆县17053498600: 书本上说四川宜宾以下是称长江,那意思是宜宾以上不是长江了.而金沙江在宜宾以上啊,那为什么金沙江被称为长江的上游? -
笪浦盐酸:[答案] 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没错,每段长江都有各自的名称 而宜宾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又通称长江 具体语境不同指代不同

吉隆县17053498600: 长江正源,最权威的说法是什么? -
笪浦盐酸: 长江总长6300公里,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尼罗河,位居世界第三.流域人口和径流模数两项指标,均为世界第一.自古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一直在探寻长江源头所在.新中国建国后,对长江源头的看法逐渐趋于在通天河上游的沱沱河.1976年,...

吉隆县17053498600: 长江哪个游水土流失严重?长江哪个游水资源最丰富?还有黄河.请知道的给我说一下长江和黄河上、中、下三个分别有什么自然灾害以及特点~ -
笪浦盐酸:[答案] 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上游的水资源丰富(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来源和由水转换成的能源)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上游水资源丰富. 长江上游地区主要灾害是地震、山地地质灾害; 中下游地区主要灾害是洪涝、干旱;入海河口三角洲地区还受到...

吉隆县17053498600: ...长江流经的省区2、 流经地形区3、 干流流经温度带4、 干流流经气候区5、 干流流经干湿地区6、 长度7、 流域面积8、 上、中、下游如何划分9、 上游主要... -
笪浦盐酸:[答案] 1.经过的省份依次是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2.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高原气候带、亚热带 4.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5.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6.全长6300千米 7.长江流域...

吉隆县17053498600: 为什么长江的上游地区比中下游地区水能资源更丰富 -
笪浦盐酸: 水能资源多少判断要素有2.1是河流的流量;2是地势落差.长江上游处于我国一、二阶梯交接处,落差的,水能丰富;而下游地形平坦,落差小.所以长江的上游地区比中下游地区水能资源更丰富

吉隆县17053498600: 长江的全长约6300千米,其中下游的长度约占全长的7分之1.长江下游的长大约是多少千米?长江下游的长约是上游长江的全长约6300千米,其中下游的长度... -
笪浦盐酸:[答案] 6300*1/7=900千米 答长江下游的长大约是900千米 900÷1/5=4500千米 答长江上游的长大约是4500千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