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对琴的重视高于我们,琴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作者&投稿:刁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人与琴,相互生。古人尝以乐为修礼之技,提升自我修养。其中“琴”为代表,嵇康《琴赋》曾写道:“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琴曲自然高雅而清幽,琴音由此也具有发幽情、觅知音、移别情。艺海涛涛,吾只饮一瓢。本文将通过对古琴的发展史和从礼仪之器到风流之器的转变中,浅析琴与文人之间的关系变化与升华。
一、琴之源
何为琴,《说文解字》中记载:“琴,禁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凡珡之属皆从珡。”但对于琴的起源,具体由谁所作,由于年代久远也无从考证,只能通过古籍大致有所了解。
1. 琴之创制
桓谭在《新论.琴道》中说:“昔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道,合天地之和焉。”蔡邕却在《琴操》之中又说:“伏羲氐作琴,所以御邪僻行斗,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这是两种说法,一个认为是神农氏所做,一个认为是伏羲做,当然谁对谁错,后人也无法推断。并且我认为讨论其具体为谁所制也无实际意义。总之我们应当明白古琴在我国历史源远,《史记.五帝本纪》“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也可看出琴自三皇五帝之时便已出现。
2. 琴之发展
《史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琴创制于上古,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对于其发展也充满了曲折。西周孝带尘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而且据春秋战国时史料记载,当时宫庭之中有着许多的琴师,他们大都是以“师”为姓,如巧禅师旷等。《史记.三十世家.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其实也就是当时的琴师。琴的形制是确立在东汉时期,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汉初七弦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从东汉至魏晋时期,琴慢慢在文人之中流行起来。当然在魏晋以前,琴只是作为歌的和曲,用来“弦歌”。琴还没有独立进行发展,只是作为其他艺术形式的附庸。但到了魏晋之后,由于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一大批的文人墨客无法舒怀心中愤懑,估借琴以抒心中志,特别是在“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之后,琴也就慢慢独立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有专门谱写的琴曲。琴从创制到发展又经历了种种,那琴又是如何与文人进行紧密的联系的呢?接下来我们继续去探寻其中原由。
二、琴与文人之间
琴、棋、书、画乃修身养性之源。琴放第一位也绝非偶然,从中便可看出古代文人对琴的钟爱,认为琴理应当为六艺之首,是修身养性的必备技能。那么琴与文人之间又有那些美丽动人的故事,接下来便由我为各位看官一一道来。
1. 琴中的阶级
琴乐自诞生以来,就带有极大的阶级性,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四大阶层:宫廷、文人、民间、宗教。宫廷主要为歌颂政治生活,宗教则为了歌颂神明,因此这两方面就具有极大的限制性,限制了琴曲的创作形式与内容。而文人、民间两大类则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艺术性。其中文人更是琴乐发展的主要动力“不入歌舞场中,不杂丝竹拌内,不落尘埃,不染俗屑,民间之乐,伶人之娱,可借琵琶、二胡,琴却只在高阁之中,与士人相伴。”从中也可以看出文人与琴之间的关系,在文人之中琴也慢慢变成了高雅之乐。“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就是对些的最佳诠释。
2. 琴中儒与道
琴的制形与奏法的其点,形成了琴乐的基本特质,其中则具体体现了文人的宇宙和生命观: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因此大乐必须与天地合,与万物同法。而外逐的世界只能令人迷失,只有反观内心,生命的世界才可能真正的超越。在这样想法之中,琴即然有着明显的道家自然哲学的影子,又有着儒家进德修身的艺术观,而中国的文人本始终是在这两家思想中浸淫出入。虽说琴乐受两家思想的影响,但在先后表里与儒道两家的关系则又是不同。历史上,琴起初主要是被儒家所用,琴瑟并称,并以之于“弦歌不辍”,演奏于宫廷之内,做为诗歌等的配乐,有着进学的功能,却难淡其艺术的表现形式独立发展,这种情况,在汉以前琴乐的主体都是琴歌。魏晋南北朝之后,琴乐的发展发生了质的改变。当时的清谈名士将琴视为与天地相合的媒介,以及用来抒发自已内心对时当政治的不满,因此,于是开启了琴乐更加丰富的世界,并使琴曲取代了琴歌,成为琴乐发展的主流。琴始于儒而成于道,并与文人紧密相联。使琴与文人之关系得到了一定的升华。
3. 琴与文人
古琴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与文人紧密相关,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感情基调,但这并非指琴乐的创作内容与形式必然的狭义。相反的琴乐的内容与形式包罗万象,自儿女私情到家国情怀,从优游园林到满城风雨,生命中的趣味、思绪、与哲思,可以说无所不触及。只是他们在一定的基调下,带有文人的感受与思考。在整个琴乐中,包含了文人儒道中“仕隐”两个方面,是入仕还是出仕归隐呢?其中归隐又能引起众人对琴乐波澜壮阔的思绪。琴与文人可认说相互补,相互成就。琴乐在文人手中得以完善,琴又促使文人得以发展。琴乐
三、琴与文人关系的升华
随着琴的发展,文人开始在古琴上找到了自我的人格境界,依托古琴人们开始建立起了新型的人格,这种人格破除了儒家人格追求的偶像,转而要求追求自然,要求社会给人自由,使每一个人可以自由的发展。古琴突破了所有教义的障碍,成为了连接天、地、人,蕴含世间万物哲思地承载之物。
1. 伯牙绝琴为知音少
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高山流水为知音,琴己不在为乐器,而是伯牙与锺子期相识的媒介。琴音高雅声幽扬,竹林之中两位白衣少年依依相惜。琴将两人相联,人生在世朋友万千,可知音又有几何?钟子期去世,伯牙绝弦为知音,成就了千古佳话,虽说伯牙不在弹琴,但高山流水的琴音却依旧在那片竹林上空回响,向世人吟唱这千古不朽的传说。
2. 嵇康断头叹广陵琴
以传情,琴以传道。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文人无所适众,唯有借琴以抒心中不快。“竹林七贤”便是其中代表群体。他们放荡不羁,不拘礼法,常聚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中酣歌纵酒,故称竹林七贤。嵇康便是其中一位,不慕权利,深居竹林之中,不问俗事放浪形骸。喝酒弹琴,研究琴曲,欲通琴与天地相构,与万物而合,达到道艺一体的境界。可王叫他死他又如何不死,在断头台上他面不改色,不向恶势力低头,只是双手扶琴,仰天而叹,“广陵散,于今绝己”便从容伏死。文人的魂与琴魂已相融合。就如嵇康,身死不可惜,可惜的是自已所创琴曲却从比失转。这也表明古琴渐渐走向了巅峰,最终成为了古典艺术的灵魂。
3. 文化符号中的琴
司马相如的精湛琴艺,东汉蔡邕赋予古琴“移情自然”的美学理论基础,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对琴曲和技法的开拓,都成为古琴发展的重要人物。并使琴成为了一种符号和文人的文化内含。如诗云“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其中诗人精通音律,曾有《听弹古渌水》诗云:“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漫流意,为听疏泛声。西


现代琴人传图书简介
20世纪,古琴的曲折历程,浸润着无数琴人的辛勤付出。无论是享誉国内外的前辈琴人,还是在琴斋中默默耕耘的后学,他们对古琴的热爱与执着都有值得记录的故事。早在50年代,前辈们编撰的《历代琴人传》六册,跨越民国初年至那个时期,已经成为极其珍贵的资料库。然而,随着20世纪的逝去,一代琴人的...

70 -80年代古典音乐介绍
“得意而忘言”的思想被陶渊明等众琴人所继承,使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成了古琴音乐审美中的重要特征;老、庄对自然之美的推崇为嵇康、陶渊明、李贽等多人继承,使古琴美学思想重视人和自然的联系,追求人和自然的统一;庄子以自由为美、音乐可自由表达感情的思想又被嵇康、李贽等人发展,提倡音乐要成为人们抒发心声的...

等~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的介绍
对于圣人来说,治理人民时,要“为腹不为目”,所以,要取消耳目的享受,要废除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文化,如此才能天下大治,而达到《老子》所希求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道家的种种说法,表面看来似乎对音乐和美均持否定态度,实际恰恰相反,它比任何学派更重视音乐——作为艺术存在的音乐;更重视美——高于形式美的...

人琴俱亡翻译(文化遗失的代价)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基。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其中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古琴文化的消失。人琴俱亡,这是文化遗失的代价。古琴文化的价值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古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它是中国...

面对古琴现在的状况及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传统古琴如何正确传承,自古以来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早在流代刘向《琴说》就将“善传授”列为弹琴七要之一。传统琴书也将“不以法度教人”列为“九不祥”之一。但在实际流传过程中,情况十分复杂。除确有造诣的琴家外,一般人对琴曲处理或演奏技法不讲法度的现象时有存在。特别是清代晚期以来,...

中国音乐史 发展
中国音乐,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时代,据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曾经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从孔子传六艺到唐代的胡琴再到近代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又在吸收外来音乐要素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发展。中国素号“...

古琴有哪些派别
他曾向爱桐的儿子陈垦源学《关睢》、《阳春》, 又向爱桐的人室弟子张渭川学《雉朝飞》、《潇湘水云》。徐青山和严澄既是琴友又是师兄弟,但他们的演奏风格却不尽相同。徐青山并不反对快速的曲目,从而丰富并发展了虞山派的.琴风。清代初年的胡询龙,在《诚一堂琴谱》的序言中,总结了他俩人对虞山派琴学的...

伯牙绝弦是哪朝代的人写的???
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

古琴一般长约多少寸象征什么宽约多少厚约多少
由于人们对古琴十分喜爱,所以还将古琴加入了一些拟人化的称谓和神圣动物的名称如:“额”、“颈”、“肩”、“腰”、“龙池”、“凤沼”、“龙龈”、“雁足”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是将天地间美好事物和古琴发生联想,以表达自己对琴的热爱。表达出琴人愿与琴和自然合而为一的愿望。在古琴...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 】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 】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伯牙摔琴谢...

旬邑县19637345661: 琴在古人眼里为什么这样重要 -
慎妍多喜: 琴棋书画,琴排在第一位,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工具,很提升档次.

旬邑县19637345661: 伯牙弹奏高山流水之曲,体现出士人与琴乐怎样的关系? -
慎妍多喜:[答案] 古琴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在中国古代士人生活中,琴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众乐器中,士人最推崇的是琴.崔遵度说:「先儒谓八音以丝为君,丝以琴为君.」朱长文说:「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究乐之趣,莫过于琴.」「众乐,琴之臣妾也.」以君和...

旬邑县19637345661: 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
慎妍多喜: 古琴,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雅士们爱不释手的器物,其韵致和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内在联系.古琴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中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乐器,古琴音乐向来与“清淡”、“雅致”等词汇相关联,琴乐之中更有意境深远的...

旬邑县19637345661: 琴棋书画被视为中国古代四大艺术,在古代,这四样是衡量才子佳人个人素养的一个标准,也是古代文人引以为 -
慎妍多喜: 琴,指的是古琴(七弦琴),至今仍是显示高雅的一种技能,君不见mm们学古琴的越来越多吗^_^ 棋,指的是围棋,除了陶冶性情,还是国际上愈趋流行的竞技项目 书,指的是书法,特制毛笔字,虽然在电脑逐渐代替书写的今天有些式微,但是随着古董市场的繁荣,的确有不少人重新回到了案边,执起了毛笔…… 画,指的是水墨画,复兴的原因同上 其实,无所谓最终归宿,一件事物,它既然能存在数千年,自有道理,而且随着汉语文化的日趋强势,这四种比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历史都要悠久的艺术形式,前景只会愈发光明,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旬邑县19637345661: 古人为何那么重视琴棋书画? -
慎妍多喜: 琴棋书画,又称“四艺”,指古琴、围棋、书法、绘画,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 ■概念溯源 早在唐朝人张彦远所编的《法书要录》中,就将“琴棋书画”并称.而“四艺”的概念则出现相对较晚,据考证,已知最早将琴棋...

旬邑县19637345661: 古人与琴的故事 -
慎妍多喜: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一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以辞赋见称.他是为汉武帝的乐府作歌的著名作者.早年他 "家徒四壁", 比较贫困.有一次,他在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即席弹奏琴曲,引起卓王孙的女儿文君的爱慕.卓文君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和司马相如私奔(《史记•司马相如传》).琴界根据这段故事,创作了《文君曲》、《凤求凰》等作品,来赞扬他们的爱倩.传说司马相如富贵之后,又打算"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非常气愤,演唱了琴曲《白头吟》来表示决绝和抗议,从而制止了司马相如娶妾的企图(《西京杂记》).

旬邑县19637345661: 琴棋书画与古代文人人格有何关系 -
慎妍多喜: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都修炼的基本功.文人画即是

旬邑县19637345661: 问世间琴为何物
慎妍多喜: 琴,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概括与 汉服与古琴代表着古老神秘的东方思想. 古琴,在古代称作“琴”,还有“绿绮”、“丝桐”等别称.虽说“伏羲制琴”、”神农制琴”、...

旬邑县19637345661: 为什么古代稍有学识的人都会弹琴呢 -
慎妍多喜: 在古代琴棋书画是有先后的,而琴是公认的排第一位的.礼、乐、射、御、书、数是君子六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