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矫枉过正。

作者&投稿:源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矫枉过正,指矫枉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使其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

成语出自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原文:“《春秋》为人不知恶,而恬行不备也,是故垂累责之,以矫枉世而直之。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知此而义毕矣。

后人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矫枉过正”。

白话来说说这个典故,发生的时间有点早。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总结了夏、商两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把王族和功臣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分封到全国各地,成为诸侯,进行分区管理,以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当时共封了800个诸侯国。

这就是早期的春秋列国,比如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郑国是姬发弟弟的封地;鲁国是周公旦儿子的封地;秦国,那地位是最低,给周王室养马的……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的后代们并不他们祖先那么忠于王、一心扶助周王室了。他们之间因为利益关系,起冲突,你争我夺,互相攻打,长期进行争霸战争,周王朝则日趋衰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秦王朝,他废除诸侯分封制,将天下分为36郡,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但是,由于秦王朝对人民实行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激化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终于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认为秦王朝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侯,造成处境孤立。于是,他改变这种局面,恢复分封制,刘邦设立王、侯两级爵位,大封功臣。但是,后来诸侯们又纷纷叛乱。

汉景帝在镇压了吴楚七国叛乱后,下令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朝廷;王国的行政南朝廷任命官吏处理,以巩固中央集权。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撰写《汉书-诸侯王表序》时,对此评论说:西汉初年恢复分封制,大的诸侯王国跨州兼郡,拥有几十座城池,宫室百官的制度同京都的朝廷一样,真可说是矫枉过正。

这个成语的寓意: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成语告诉人们,欲速则不达,事情一旦过了头就会引起其他的错误。人们更多的是要学到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事情,避免矫枉过正。


典故——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指矫枉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使其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成语出自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原文:“《春秋》为人不知恶,而恬行不备也,是故垂累责之,以矫枉世而直之。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知此而义毕矣。后人据此典故...

矫枉过正的成语典故
“矫枉过正”与“畸轻畸重”意义相近,两者皆有事物发展不均衡的意思;区别在于“矫枉过正”强调的是纠正错误超过了正常合理的范围,结果又产生新的错误;“畸轻畸重”强调的是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或者事态发展不均衡。运用示例 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第十四卷。:“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

矫枉过正的故事,矫枉过正成语意思等资料大全
【矫枉过正的典故】西汉时期,汉景帝担心诸侯势力过大会自己称王,出现中央管不住地方的局面,就采用晁错的建议,借故削去几个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竟借清君侧的名义企图谋反,迫使汉景帝杀死了晁错,出现历史上的七国之乱。此为“矫枉过正”的典型史实之一。【释义】指纠正偏差超过了适中的限度。

《矫枉过正》成语典故
矫枉过正 刘邦设立王、侯两级爵位,大封功臣 【出处】 《汉书·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译义】 比喻纠正偏差或错误过了头,陷于另一种偏差或错误之中。矫:矫正、扭转。枉:弯曲。 【故事】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

矫枉过正典故_矫枉过正的意思
[释义] 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了限度。弯向另一方。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语出] 《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正音] 矫;不能读作“jiāo”。[辨形] 矫;不能写作&...

一个成语 表示做事非常极端 一开始是错了 后来改正 又变得太极端的意思...
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的典故
矫枉过正的典故:汉景帝担心诸侯势力过大会自己称王,出现中央管不住地方的矫枉过正的局面,就采用晁错的建议,借故削了几个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竟借清君侧的名义企图谋反,迫使汉景帝杀死晁错,从而出现历史上的“七国之乱”【出处】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后汉书·...

矫枉过正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后来「矫枉过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原文的「矫枉过直」演变而出,用来指人纠正偏差超过适切程度,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 书证 01.《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陈萧王传.陈思王植》引三国魏.明帝〈诏报东阿王植〉:「夫明贵贱,崇亲亲,礼贤良,顺少长,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 矫枉过正,下吏惧谴...

成语矫枉过正的出处是
成语 "矫枉过正" 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矫枉过正而为奇,赘儒墨者殆。"意思是,君子的行为和品德是潜移默化却日渐显露的,而小人的行为则是显而易见却日渐衰落的。矫枉过正只会带来奇异的效果,赘受仪文规矩的人往往会遭到危害。

矫枉过正相关典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关于矫枉过正的典故,它源于汉景帝时期。当时,景帝忧虑诸侯的权力过大,可能会挑战中央权威,导致地方势力失控。他采纳了晁错的策略,试图通过削减几个诸侯王的封地来平衡权力结构,以防过犹不及的矫枉过正现象发生。然而,这个决定并未完全奏效。吴王刘濞以清君侧为借口,对...

库尔勒市18975102691: 矫枉过正(汉语词语) - 搜狗百科
司泥亚邦: 【矫枉过正的典故】西汉时期,汉景帝担心诸侯势力过大会自己称王,出现中央管不住地方的局面,就采用晁错的建议,借故削去几个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竟借清君侧的名义企图谋反,迫使汉景帝杀死了晁错,出现历史上的七国之乱.此为“矫枉过正”的典型史实之一.【释义】指纠正偏差超过了适中的限度.

库尔勒市18975102691: 矫枉过正这个典故的来源在哪?
司泥亚邦: 矫枉过正这个东方典故的来源:西汉时期,汉景帝担心诸侯势力过大会自己称王,出现中央管不住地方的局面,就采用晁错的建议,借故削去几个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竟借清君侧的名义企图谋反,迫使汉景帝杀死了晁错,出现历史上的七国之乱.此为“矫枉过正”的典型史实之一 . 该东方典故的意思:指纠正偏差超过了适中的限度.

库尔勒市18975102691: 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 -
司泥亚邦:[答案] 为了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正常限度,结果反而又弯向另一边. 比喻纠正谬误、错误或偏差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反而又陷入另外一种错误或偏差之中.一般含有贬义. 其中:矫:纠正,变弯为直.枉:弯曲.正:直.过正:超过了正常限度. 【成语故事...

库尔勒市18975102691: 矫枉过正的解释 -
司泥亚邦:[答案]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成语:矫枉过正 -------------------------------------------------------------------------------- 【解释】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

库尔勒市18975102691: 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司泥亚邦: 这个词的意思是纠正偏差或错误过了头,或超过了 应有的限度,陷于另一种偏差或错... 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结果又弯向了另一方向(宫 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

库尔勒市18975102691: 矫枉过正什么意思
司泥亚邦: 矫枉过正 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 《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库尔勒市18975102691: "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有那位能解释一下"矫枉
司泥亚邦: 矫枉过正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解释〗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示例〗或有避其谤者,又每~,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

库尔勒市18975102691: “纠枉过正”的具体解释?
司泥亚邦: 应是 矫枉过正 【解释】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示例】或有避其谤者,又每~,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 【近义词】矫枉过直、过犹不及 【反义词】差之千里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库尔勒市18975102691: 矫枉过正,过犹不及是什么意思 -
司泥亚邦: 一、矫枉过正 1、矫:纠正,变弯为直. 枉:弯曲.正:直.过正:超过了正常限度. 2、为了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正常限度,结果反而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谬误、错误或偏差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反而又陷入另外一种错误或偏差之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