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年后回来受死,最后结局如何?

作者&投稿:季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唐代例律符文:皇上要不定期到监狱里面视查犯人,并且从罪犯嘴中录供。由于有皇上驾临,因此可以防止冤假错案产生。诸臣一众抵制,针对李世民的这一举动表明十分疑惑。犯人明知道难逃一死,怎么不放手一搏去逃跑呢?

但是,到第二年秋季时,野放的390名在逃犯如数回归,只有其中一人看不到其踪迹。到场再次归来的罪犯多以这个不守信的人为耻。所有人认为他来逃跑了。可就在黄昏时时刻刻,一个摇摇晃晃的人出现在了大伙儿视线,原先这一别人住长安周边,但由于身体生病耽搁了行程安排,因此才会晚到。

李世民怎么会做出这样的确定呢?

一来,唐开元6年,大一点的战争已结束,进而必须修复民生工程,轻徭薄赋。王国始建环节,必须强硬手段的法制,但是随着外部矛盾缓解,若想营造一个真正好的自然环境,让中国富强、老百姓颇具则一定要实行仁治,仅有全民一襟,才可以深入人心。

李世民这一举动,一定会让四海之内的老百姓见到帝王的善良、厚道,更为信任皇上。

二来,李世民在下狱录口供的过程当中,意外发现由于这些人会有各式各样不可饶恕的罪,但是若要追责到深处,依旧是官衙审理案件以权谋私的主要原因。

更何况,在其中一些人不但公平正义英勇,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只因为倾落九霄作出了懊悔一生的不法事情。而且当李世民看见他们家里有妻子儿女爸爸妈妈,更为动了恻隐之心。便决定放她们过年回家、探亲访友。

三来,由于朝内经常出现误杀状况,导致李世民难以言状。因此他一声令下针对死刑立即执行得人,需要经过三次探讨商讨方能决定,为避免确定过度轻率、滥杀,每一次商讨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不可以喝酒、游戏娱乐,防止喝醉酒丧失理智导致误杀!

综上所述各种原因,李世民一声令下将390名死囚放回家了使其团圆,直到第二年回家被杀。令臣子曹娥不敢相信是指,弄出去的390名犯人竟无一例外地都回来了。李世民因此很高兴。因此,他做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尝试确定:饶恕这390人。

由于极其诚信,390名死囚得到挽救生命并赢得了第二次人生。李世民这一做法,其实是有探险之行为的。最先,这群人确实犯法,针对法律规定的蹂躏和毁坏是无需多说的。有法必依原则打破。当不法分子被释放出来时,这些遇害的人又会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

欧阳修说:“这类饶恕事儿,可以帮助大家自察、认识错误,千年一遇才行。假如变成平常,也会给国家执政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次之,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人心,他向老百姓释放出一个信号——皇上善良,体悟民生工程,急民之所急,以孝施政。这才是真正李世民最看重的。释放出来390名刑犯,实际上就好像是一场博奕。李世民以少赚多,获得了最期待的结果。

守信的人终归会比失信的人好很多。死刑犯们最后被李世民饶恕。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这群人被放逐到偏远的地方辛勤劳动。

《旧唐书》记述:“之后应期毕至,诏悉原之。”

这篇故事保存在《资治通鉴》中。所有事情,都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待。李世民饶恕了390名死囚,在犯人内心,她们体会到了帝王的善良、宽容大度。但转念一想,对于一些被害得人,心里又会是什么滋味呢?

但作为一个皇上,李世民不太可能不充分考虑饶恕其背后的消极态度。综合性多种要素,他深思熟虑,以少赚多。很有可能伤到了一小撮人的心,但是却获得了绝大部分百姓的人心。一个仁义的好皇帝从而驻守在老百姓内心!

大唐历史,迄今余音缭绕,它如文明行为长河里的一颗璀璨明珠。那时,万国表来拜,国富民强。读中国史,避不开唐史。唐文化决定着我们的过去,包含如今,乃至将来。

读史,让人透亮、聪明。一如易中天说:“中华史是一部大气磅礴、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诗史!写史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读者有一定的益,只需阅读者看爽了,创作者也就成功了”。

历史是一种富裕资源,也是一种参考。大家遇到的一切难点、疑惑,实际上都能从历史时间之中寻找到答案,因为我们愿意回望历史,去思考如今。



最后这些死囚都按照约定时间回来了,有一个因为家长太远,一瘸一拐的赶回来,这些人其实都是贪官污吏相互勾结下的悲惨产物,李世民了解了他们的案情,也感动于这些人的手信,因此赦免了这些人。

当时李世民释放了390名死囚,让他们回家过年。并且约定在秋后这些死囚要来赴死。而这些死囚也是遵守了自己的承诺,放弃了自己逃命的一个机会,可以说是慷慨赴死。很多人认为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因为在太不现实了。

最后的结局就是到了约定的时间,这些死囚犯真的从全国各地都赶了回来,但是当时只缺了一个人,李世民在等了整整一天,这个人都没有到来。


李世民登基后曾放390名囚犯回家,是为何?
而在跟囚犯达成明年秋天前自归的约定后,李世民当即将被判死刑的390名囚犯全部释放,让他们回家过最后的年。这件事情虽遭到了众臣子反对,但李世民还是做了。囚犯守约 到了第二年秋天,这390名死囚竟然无一记载,全都返回了京师。太宗见他们如此信守承诺,也是非常感动,便将他们全部赦免了事。这惊世...

唐初历史
公元628年,李世民出宫女三千余,令之“任求伉俪”。633年纵狱囚应死者390人归家,命令他们秋后自来就死,至期皆至,如是全部赦免。白居易有诗,歌颂太宗德政: 然则李世民被人恭维,并不是完全一致。“死囚归狱”早就被传统历史家指责不近人情,似乎有意安排,制造名誉。近人吕思勉则更指斥太宗“其人究系武夫,且家世...

评价唐太宗 一千字左右 谢谢 在线等
4、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中国的丰年)全国叛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现在...

唐初历史
公元628年,李世民出宫女三千余,令之“任求伉俪”。 633年纵狱囚应死者390人归家,命令他们秋后自来就死,至期皆至,如是全部赦免。 白居易有诗,歌颂太宗德政: 然则李世民被人恭维,并不是完全一致。 “死囚归狱”早就被传统历史家指责不近人情,似乎有意安排,制造名誉。 近人吕思勉则更指斥太宗“其人究系武夫,...

唐初经济状况如何?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33年纵狱囚应死者390人归家,命令他们秋后自来就死,至期皆至,如是全部赦免。白居易有诗,歌颂太宗德政: 然则李世民被人恭维,并不是完全一致。“死囚归狱”早就被传统历史家指责不近人情,似乎有意安排,制造名誉。近人吕思勉则更指斥太宗“其人究系武夫,且家世渐染北俗,故骄暴之习,亦难尽免。”明朝的万历皇帝...

市北区17045186480: 把死刑犯放回家过年的故事是? -
佼胞京必: 唐贞观时期,社会秩序可谓名符其实的“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公元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只有29人.632年,死刑犯增至390人.这一年岁未,唐太宗李世民准许这些死刑犯回家办理后事,要求第二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

市北区17045186480: 唐太宗与囚犯的约定故事的启示 -
佼胞京必: 这个故事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这也成为李世民千古明君的一个典型事例. 事情是这样的: 贞观六年的年底,李世民查看死刑名单,红笔一钩就死,不钩就活.但这回他突然生了所谓恻隐之心,将290个死刑犯全部假释,意思是,让他们回家...

市北区17045186480: 唐太宗死囚之约是真的吗 -
佼胞京必: 应该是真的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个让现代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故事,白居易《新乐府》诗“死囚四百来归狱”说的就是这件事. 贞观六年年末(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审查复核案件.当太宗看到30多个死囚时,觉得很是可怜,就下了一道圣旨:把他们一律放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年之后的秋天来京城执行死刑.接着太宗又下了一道命令:把全国的死囚都放回去,来年都到京城,一起问斩.于是乎,全国390个死囚都回了家.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被放回去的全国390个死囚,没有人带领,也没有人监督,都按时从全国各地返回长安,没有一个逃跑或隐藏的.最后太宗将这些死囚们全都赦免了.

市北区17045186480: 古代的死囚竟能回家过年,唐太宗的纵囚论是什么? -
佼胞京必: 纵囚论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假释三百多个死刑囚犯,犯人们被释放回家过年后又全部按时返回监狱,从而赦免他们的史实.在一次过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复查了许多以前的案件,在复查案件的过程当中,李世民发现很多囚犯其实罪不至死,...

市北区17045186480: 唐太宗年间囚徒秋后处斩事件叫什么 -
佼胞京必: 唐代最能体现“刑厝”精神的案例发生于贞观六年.当年十二月辛未日(腊月二十二,公元633年2月9日),李世民在批核死囚名单时心生怜悯,将全国共计390名死囚放回家过年,约定次年秋天回来领刑.第二年九月,死囚如期回来受死,无一逃走.李世民很满意,大笔一挥将他们全部无罪释放.

市北区17045186480: 关于唐太宗李世明的历史故事 -
佼胞京必: 唐太宗 叫李世民 他18岁跟父亲起兵 南征北战战功显赫 善于用人、用兵. 后被立为秦王 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

市北区17045186480: 李世民为什么犯罪的少 -
佼胞京必: 李世民时期犯罪并不少,他让人篡改史书,体现太平盛世,最俗套的方式就是罪犯少,几乎所有史书都不忘记载贞观四年,全国只判了29个死刑犯,由此引发了一桩令我陷入深思的哲学故事.据《资治通鉴》,贞观六年,全国共有390(有史料...

市北区17045186480: 唐代官员春节放犯人回家的信任故事 -
佼胞京必: 就是唐太宗的故事啊 唐太宗治下天下太平,一年只有十多起死刑案.唐太宗于是让这些死刑犯回家安排后事.古代男子是一家衣食来源.男子遭处决,一家人的生计都成问题.安排死刑犯回家,安排好自己身后事,是唐太宗的一种仁政.而且由于天下太平,死刑犯不可能逃亡作乱.在封建社会,人民紧密依附土地生活.流动人口受到很严密的管制.这些死刑犯根本不可能有潜逃的活路.所以,这里和信任不相干.是唐太宗对自己治下的大唐社会稳定的自信.

市北区17045186480: 唐太宗的那些开明做法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
佼胞京必: 政治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加强科举制等政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