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是虚构出来的故事吗,可以从哪几个疑点看出?

作者&投稿:坚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诸葛亮是三国历史上一个很耀眼的人物,关于他的一些故事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其中就有“七擒孟获”这件事。在《三国演义》中对“七擒孟获”一事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在历史上也有一些史料支持这种说法。不过“七擒孟获”一事实在太过离奇,也有很多人对此提出了质疑。那么“七擒孟获”这件事到底存在吗?它又有怎样的疑点呢?


“七擒孟获”的历史背景

“七擒孟获”发生于诸葛亮南征期间。刘备在夷陵惨败,不久在永安白帝城去世。这个事情对蜀汉的打击非常大,让本来就控制不足的南中地区变得更加不稳定。南中五郡中,益州郡、牂柯郡、越嶲郡都发生了叛乱,永昌郡由于在最南方,虽然没有叛乱,但是也失去了控制。这个时候的蜀汉元气大伤,没有功夫管理南中的事情。等到建兴三年(即225年),蜀汉即将对曹魏北伐,为了稳定后方的安全,也为了从南中获取资源和兵源,于是诸葛亮决定平复南中四郡的叛乱。

南中地区主要是三个郡发生叛乱,蜀汉也分为三路,一路由诸葛亮统领;一路由李恢统领;一路由马忠统领。三路进行得都比较顺利(中路的李恢稍微遇到点困难,但也化险为夷了),诸葛亮攻取越嶲郡,马忠攻取牂柯郡,然后蜀汉大军汇合在益州郡。这个时候由于内讧,益州郡叛军的首领雍闿被杀,由“夷、汉所服”的孟获,也是雍闿的部下接管了益州郡叛军,与诸葛亮对抗。

在出征之前,诸葛亮询问谋士马谡该怎么解决南中的问题,马谡提出攻心为上,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同。这个时候诸葛亮就对孟获捉了又放,放了又捉,来回七次,最终把孟获给打服了。孟获承诺“南人不复反”。诸葛亮暂时稳定住南中的形势(没有真正控制南中,后面仍然出现多次叛乱),就班师回朝准备北伐的事业了。这就是根据历史记载的“七擒孟获”的故事。


“七擒孟获”的质疑

孟获这个人物应该是有的,被诸葛亮击败后归降蜀汉,入朝为官,成为御史中丞。不过诸葛亮有没有对他七擒七纵,这件事情却不好说,是有很大的争议的。至少有很多可以质疑的地方。小编分列在下面。

一、《三国志》没有记载

虽然“七擒孟获”是有史料支持的,但是《三国志》当中没有任何记载,包括孟获这个人物。《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对诸葛亮南征的记载只有一句话,跟本纪似的;与之相关的《后主传》、《李恢传》、《马忠传》、《吕凯传》中都没有关于“七擒孟获”的只言片语。那么支持“七擒孟获”的史料在哪里呢?小编能够找到的比较原始的资料有《汉晋春秋》、《襄阳记》以及《华阳国志》。

《襄阳记》:“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故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华阳国志》:“凡七虏七赦。获等心服,夷汉亦思反善。”

按理说这些史料已经很详实了,但是这三处史料的可信度却不如《三国志》。《襄阳记》、《汉晋春秋》的作者是习凿齿;《华阳国志》的作者是常璩,二人都是东晋时期的史学家,且不说二人治史态度如何(《襄阳记》中说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南中不复反,其实诸葛亮南征后不久南中就再度发生叛乱,被李恢平复,证明《襄阳记》的记载不符合事实,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也对习凿齿颇有微词),从时间上来看,他们接触的史料的真实性就要低于蜀汉后期、西晋初期的陈寿。蜀汉虽然不置记注官,但既然习凿齿和常璩都能接触这么多资料,陈寿这个曾经的蜀汉东观郎、秘书郎怎么可能接触不到呢(除非这些资料是陈寿之后出现的,那可信度就极其低了,没有分析的必要了)?只能说明陈寿放弃了这些资料。

二、“七擒七纵”不符合诸葛亮用兵习惯

当然不能因为《三国志》不记录此事就武断地认为没有,毕竟《三国志》对诸葛亮的军事经历的记载实在少得可怜。但是“七擒七纵”这件事本身就不符合常理,不符合诸葛亮的用兵习惯。诸葛亮用兵谨小慎微,不做冒险的举动,所以能够进退自如,即使不能取胜,也不至于大败。而面对孟获时,诸葛亮先是让孟获到自己的军营中观察,然后像戏耍孩子一样对孟获七擒七纵,不仅浪费了时间,对蜀汉的士兵、军需也造成了多余的消耗,还要面临失败的风险。这不符合诸葛亮的用兵之道。

当然这些说法也没有太大的说服力,比如南中地区的叛军面对蜀汉的正规军来说,战斗力肯定是不够看的。诸葛亮面对这样的对手,用非常手段,达到攻心的目的也是说得通的。但是我们看越嶲郡叛军首领高定的下场。诸葛亮一度击溃高定,俘获他的妻子,逼迫高定归降。高定再度动员两千人与诸葛亮交战。结果就是兵败身死。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攻心战略也是有限度的,不会对叛军首领过于放纵,否则还有什么军威可言呢?诸葛亮对高定只给了一次机会,何故给孟获高达七次的机会呢?这是不符合常理的事情。

《诸葛亮集·南征表》:“初谓高定失其窟穴,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归首以取生也。而邈蛮心异,乃更杀人为盟,纠合其类二千余人,求欲死战。”

三、时间上的紧张

上面两个质疑的地方都带有一些主观的色彩,而有一个质疑却是从客观的时间上考虑的,那就是时间的紧张。诸葛亮南征的时间是建兴三年春天出发,秋天结束,那么最晚应该同年九月。而诸葛亮击败高定,渡过泸水的时候,已经是同年五月份。“七擒孟获”是在渡过泸水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击败孟获的时间最多也只有四个月,一百二十天左右。如果“七擒孟获”的记载属实的话,在这四个月中诸葛亮要七次击败孟获,平均17天就要擒获孟获一次。而且这还是在地形不熟悉、山川林泽罗布的南中地区,这个条件实在是太过苛刻了。

《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小结

“七擒七纵”这个故事非常具有传奇色彩,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之后,也采取很多的措施安抚南中地区,似乎印证了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的战略。不过“七擒孟获”一事在正史上毫无记载,其内容也不符合常理。只能说有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并不高,受到后世很多史学家的质疑。小编也认为,“七擒孟获”一事大概率是虚构的,或是经过了夸张化,而非真实的历史。




你能说出三国演义中几个虚构情节?
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其中五次战绩分别为:第一次败于街亭,第二次配合东吴作战,攻城不下,但在撤退中...

《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是明显虚构的啊?试着与《三国志》比较一下...
)七擒孟获正史不见,假。具体的可以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22771.htm#sub22771)并且南蛮以后还是反了,只是规模小了而已。并不是什么从此以后南蛮不复反。(初,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定)〔安上〕县,去郡八百余里,其郡徒有名而已)诸葛...

三国演义中那些故事或情节是虚构的?
小说《三国演义》虚构的故事,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在上方谷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后,诸葛亮因劳成疾病逝。这次战斗诸葛亮用智慧火困司马懿一家,可惜苍天助曹不助汉,在这大火围困到司马懿一家时,忽然天降大雨让司马懿逃脱。4、凤仪亭 “凤仪亭”故事出于《三国演义》,又名“梳妆掷戟”,讲述了貂蝉...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故事是虚构的
22 七擒孟获:演义用大量笔墨虚构了诸葛亮率军降服以孟获为首领的南蛮势力的过程。排除战争的正义性不谈,这段描写包含了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丑化,以及对“化外之民”的歧视。演义以话语权的掌控者姿态,把孟获塑造为一个“被征服”“被教导”的对象,表明了特殊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冲突和...

三国中哪些事件是虚构的?
56、七擒孟获:虚构,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57、孔明伐魏:并无七次,实五次,输得没有《三国演义》那么漂亮。58、火烧上方谷:即...

谁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哪些事迹是真的?哪些是虚构的?
三气周瑜。基本虚构。 夺取益州。起主要作用的是庞统,《演义》将庞统之死提前,让诸葛亮起主要作用。 八阵图困陆逊。纯属虚构。 安居平五路。纯属虚构。 七擒孟获。史实是诸葛亮凭借军事优势,开展政治攻心,获得成功。至于七擒七纵,史籍语焉不详。 六出祁山。历史上诸葛亮总共五次北伐,只有两次兵出祁山,且实际收...

三国演义里,是作者虚构的情节有哪些
22、七擒孟获:演义用大量笔墨虚构了诸葛亮率军降服以孟获为首领的南蛮势力的过程。排除战争的正义性不谈,这段描写包含了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丑化,以及对“化外之民”的歧视。演义以话语权的掌控者姿态,把孟获塑造为一个“被征服”“被教导”的对象,表明了特殊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冲突...

三国演义里哪些是虚构的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他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诸葛亮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

请问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孔明的有哪些是虚构的
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 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57.孔明伐魏∶并无七次 实伍次 输的没演义那麼漂亮 58.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熟虚构 59.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

三国里那些是虚拟的
56.七擒孟获∶虚构,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57.孔明伐魏∶并无七次,实五次,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 59.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

科尔沁左翼后旗13547617717: 七擒孟获是真是假 -
郗科美加: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 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

科尔沁左翼后旗13547617717: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史上实有之事吗?
郗科美加: 孔明的欲擒故纵之计,其实孟获从来都没有逃脱过他的手掌心.

科尔沁左翼后旗13547617717: 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
郗科美加: 很简单的事说的那么复杂,刘备托孤后,诸葛亮要征魏统一天下,但是云南的孟获不服蜀国管辖,起兵造反,诸葛亮听马谡的建议,对他晓以大义,用计谋抓了他七次,七次都放了,最后他终于感动了,归降了.诸葛亮封他永远为蛮主.....

科尔沁左翼后旗13547617717: 诸葛亮是否带兵战过孟获是不是真实的
郗科美加: 这件事是有的,不过七擒孟获是虚构的

科尔沁左翼后旗13547617717: 求解啊:历史上真的有七擒孟获吗 -
郗科美加: 正史没有记载,野史记载模糊,西南少数民族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倒是有描述,一些地方还有孟获夫妇的神庙.另外,云南陆良县有个惊马槽,据说是木鹿大王和诸葛亮交战的古战场.

科尔沁左翼后旗13547617717: 三国演义关于七擒孟获的故事 -
郗科美加: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中有提到,《三国演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和虚构创造. 诸葛亮平定...

科尔沁左翼后旗13547617717: 《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的情节哪些是假的?
郗科美加: 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但施谋用计,他并非顶尖人物. 火烧博望.历史上只有刘备与夏侯敦、于禁相拒与博望,是在三顾茅庐以前,与诸葛亮无关. 火烧新野.纯属虚构. 赤壁大战.主角是周瑜.诸葛亮除了出使江东,智激孙权外,史书无其他记载. 三气周瑜.基本虚构. 夺取益州.起主要作用的是庞统,《演义》将庞统之死提前,让诸葛亮起主要作用. 八阵图困陆逊.纯属虚构. 安居平五路.纯属虚构. 七擒孟获.史实是诸葛亮凭借军事优势,开展政治攻心,获得成功.至于七擒七纵,史籍语焉不详. 六出祁山.历史上诸葛亮总共五次北伐,只有两次兵出祁山,且实际收获不大,有时还无功而返. 智取三郡、骂死王朗、雪夜破羌兵、空城计、奇袭陈仓、火烧上方谷,都是假的.

科尔沁左翼后旗13547617717: 三国演义哪些历史故事是真的,又有哪一些是不真实的?
郗科美加: 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尤其是诸葛亮,火烧新野博望,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关羽温酒斩华雄,华雄是孙坚杀的,桃园三结义是作者虚构的,华容道义释曹操

科尔沁左翼后旗13547617717: 三国演义中那些故事是虚构的 -
郗科美加: 很多啊,30%都是编的 例如空城计,七擒孟获.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 还有类似于什么于吉施法,左慈戏曹操,以及玉泉山关公显圣这样有神话色彩的也是编的

科尔沁左翼后旗13547617717: 三国演义中的真正主角是谁 -
郗科美加: 按历史学家的观点,三国第一主人公是诸葛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