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GDP的增速赶不上货币供应会怎样?

作者&投稿:蒯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是什么~

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因为 居民、企业和单位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居民、企业和单位持有的货币是执行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如居民用货币来购买商品或者支付服务费用,购买股票和债券,偿还债务,以及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等;企业以货币支付生产费用,支付股票、债券的息金,以货币形式持有资本等。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居民、企业等持有货币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它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等。与此相对应,货币需求也可以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等。 交易性货币需求: 居民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居民和企业为了顺利进行交易活动就必须持一定的货币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水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预防性货币需求:指为了应付意外的事件而形成的货币需求; 投机性货币需求: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分为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名义货币需求和剔除价格影响下的实际货币需求等两种形式。凯恩斯在凯恩斯总模型中指货币是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货币的“投机需求”(ls)并非是为了投机的资产,而是为了降低损失风险而以货币形式保值的资产。货币的“投机需求”有机会成本。 安全需求指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进行不可预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动性。这是必须的,因为经济主体对未来的状况是不确定,不能准确预知。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实际范围就越大,即可预见的交易数额越大。另一方面,必须的更新购买和维修的不确定性也需要货币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独立的,一般被简化归入了“交易需求”。

希望采纳

  新货币经济学认为,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并非是自然演进的,而是法律限制或政府管制的必然结果。在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不一定存在集记账功能和交换手段两大职能于一身的货币,货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物质分别承担,市场中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最终将被“精密的物物交换”所取代。在新货币经济学的框架下,不存在相对价格与物价水平决定相分离的问题,而是通过取消货币而达成改造后的货币理论与传统的价值理论相统一。鉴于新货币经济学提出了取消货币的观点,它又被称作“没有货币的金融学”(史密森,2003)。

  新货币经济学认为,支持货币职能分离和交易媒介取得货币收益的交换技术降低了多种交易媒介共存的成本。这种交换技术使人们很容易决定了从一个账户到另外一个账户以完成交易所需持有的股票的数量。另外,交易者可以接收多种不同的交易媒介来支付他们的商品需求,并且通讯和信息技术消除了不同交易媒介之间进行价格计算的成本。

  多种交易媒介并不会在每次交易完成的过程中由于讨价还价和谈判而增加成本。在标价时,售卖者只要求一定数量的记账媒介价值,而不是任何一种特殊资产。如果卖者不希望收取购买者所使用的交易媒介,他们可以指示其账户银行将他们收到的交易媒介立刻全部转换为他们希望持有的资产。在一些交易中,售卖者们可能完全拒绝收取某种交易媒介,但是消费者可以通过联系他们的共同基金将其转换为被要求的资产,把它作为一个附加的过程。

  多种交易媒介共存是竞争市场的自然结果。当个人自由选择交易媒介的时候,就可以看到竞争、试验和创新。即使一种商品或资产的股票具有流动性或使之“货币化”,市场参与者还会存在动机去增加竞争性商品和资产的流动性。交易媒介将伴随着市场条件指导原则,根据流动性、收益和资产安全性等方面的变化而进入或离开市场。除这些一般特征之外,多种交易媒介还受来自于需求方面特殊因素的影响,这包括证券组合多样化、额外流动性的价值、代理人自身条件的异质性和流动性前后的依赖特征。一个人可能持有多种交易媒介,而且不同的个人可能持有不同交易媒介的联合体。

  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根据上面的分析,归纳了不同制度安排下可能出现的交易媒介的各种不同类型。他们认为,各种不同的制度安排,随着交易技术的发展,将使交易媒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现阶段的交易媒介是以政府的法定货币(纸币)为主。然后,将是货币和金融资产共存,一同作为交易媒介,但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交易媒介最终将发展为由各个私人机构发行的金融资产为主,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消失。

中国货币供应量M2比GDP增长的更快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
  易刚认为,该比值迅速提高,一方面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的储蓄主体由国家变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但是,老百姓金融资产投资的选择不多,银行储蓄一直是主渠道,这主要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造成的,这不是经济主体的自然选择,而是现有体制和政策的制约下不得已而形成的。
  即央行行长认为,M2是一个累积的数字,它是居民储蓄的产物,并非货币超发。
  而中国经济泰斗吴敬琏则认为:房价高的根本原本就是货币超发,最近十年来我国M2增长率(广义货币增长率)太快。
  如果快速增长的货币供应量M2属于货币超发,那么,它的确会导致物价上涨,比如上面吴老先生讲的房价,但是,房价只是物价的一部分,汽车、家电、电脑、手机、衣服、食品等主要商品销售疲软,CPI萎靡不振,PPI连续54个月下跌,可见,以房价来论证物价以偏概全。
  一方面是货币供应量居高不下,一方面是物价低迷,甚至通缩,那么,货币到哪里去了?主流经济学家陷入了迷茫,这就是所谓货币迷失。
  周小川在新著《国际金融危机:观察、分析与应对》对货币超发进行了反驳,由于多数研究和实证检验证明,调控货币供应量与中央银行保持物价稳定的目标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货币供应量这个指标,在西方学术界基本上已被弃用。
  前行长明确否定了货币超发论,并且指出了问题出在货币供应量这一概念上。
  但是,一家知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小川行长的论述,无法解释央行是如何制定货币供应量的,因为央行在制定来年M2指标的时候,物价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参考。”  
  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却指出,央行在确定来年货币供应量时主要依据的是这样一个公式:M2=GDP+CPI(居民消费价格)+X,即名义经济增长加上一个“变量”X,而“变量”的存在主要是因为物品(土地)货币化的需求。
  可见,周行长的解释并不到位,没有从理论上厘清货币供应量的问题,以至于其直接下属都未能影响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陈炳才在《2019宏观经济政策怎么走?》一文中认为: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经验参数未必能够说明市场的流动性状态,如果控制总量而缺乏灵活性,可能不现实。如果不到你家调节总量,总闸门说法的约束意义不大。尤其是,现在要逆周期调节,设置货币供应量的总闸门,可能会自我束缚、自我食言。其意为既然说不清货币供应量,而现实又是流动性匮乏,那么,干脆放弃它。
  这反映了货币供应量概念的混乱,表现在货币政策上就是以货币供应量足够大为由,将全面降准定义为大水漫灌,只能定向滴灌,结果造成流动性危机,有可能触发系统性风险,需要尽快厘清。
  新宏观认为:传统经济学将M2视为货币供应量是显然错误的:
  首先,从资产负债表看,M2的大部为银行存款,属于银行债务,并非资产,它对应的资产为贷款,而贷款为应收账款,抵押品要变现后才可成为支付资产,因此,可支付的资产只有银行库存现金与超准。
  其次,在储蓄率为正的条件下,储蓄余额在递增。因此,个别储蓄一旦取款,那么,必然有后来的储户将其补上,即前者的流出来自后者的流入。这一点可以从银行拼命揽储,以及工行行长易会满担忧储蓄率下降得以验证。因此,存款可以自由流动只是个体储户的感觉,并非全部储蓄在自由流动。
  还有,要分清消费存款与储蓄存款这两个概念。
  消费存款,即该存款是完全消费的,典型如月光族,在纸币时代,即领了工资,就花光;而在移动支付时代,工资不再用纸币,而是电子货币,即月初公司对其银行账户充值,月末自己花光清零。这种存款,货币流量保持恒定,也不会创造债务,没有挤兑风险,因此,不必提准。不少发达国家的储蓄率很低,存款接近于消费存款,所以准备金率也很低。可见,因为只有央行的货币才是社会公认的,所以,货币流量为基础货币,而基础货币=纸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由于法准被央行锁定,在无纸币时代,真正流通的是超额准备金。
  储蓄存款,即该存款是不消费的,而是为了保值增值。存入银行,即为间接投资,银行将其放贷,同时提取法定准备金,而在宏观上该贷款又流回了储户,于是接着存、贷,存款与贷款不断地累积。有人说,这不就成了坏账了吗?而银行的坏账率不是很低吗?问的有道理,如非坏账,那样贷款会被还上,而事实却是贷款余额不断增加。在零准备金下,该值趋于无限大。清华大学的谢德仁教授在《论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的重构》文中指出商业银行经营具有庞氏特征。之所以表现为坏账率低,在于借新还旧。
  从本质上看,真正的货币存入银行后被贷款者控制,而存款者只是拿到一张银行收据,也就是存折。可见,储蓄存款即为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上货币乘数创造,但货币创造概念并不准确,因为货币并未增加,增加的是债务记录,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该数值远大于

增长的速度,如果是赶不上货币的供应的话,那么就会造成货币的紧缺,这样是不好的。

这种情况的话会导致泡沫经济,所以在这方面的话一定要注意的,这种情况的话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状况。

把GDP想象成商品,而市场上的货币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买这些GDP的商品。一般来说两者应该相互平衡。而现在普遍的货币新发行量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与每年国家GDP的增长率相持平。
如果GDP多了,货币少了,那么就是商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外在表现就是通货紧缩,就是市面上的钱少了。
而GDP少了,货币多了,那么就是商品价格上升。带来的外在表现就是通货膨胀,因为钱多了。


若GDP的增速赶不上货币供应会怎样?
如果快速增长的货币供应量M2属于货币超发,那么,它的确会导致物价上涨,比如上面吴老先生讲的房价,但是,房价只是物价的一部分,汽车、家电、电脑、手机、衣服、食品等主要商品销售疲软,CPI萎靡不振,PPI连续54个月下跌,可见,以房价来论证物价以偏概全。一方面是货币供应量居高不下,一方面是物价低迷,...

中国将今年GDP增速目标设为6%以上,GDP增速设为6%的原因是什么?_百度...
正如我在上面所提到的那样,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现在是有着宏观的政策调控,同时也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处在了一个恢复的阶段,基于这两点,所以才把我们的GDP增速调整为6%,当然这个数字并不是随便讲出来的,而是根据具体的数据指标来衡量出来的,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其实可以到网上搜一下相关的经济数据,...

GDP的增长意味着什么?
GDP数值增高意味着经济形势越好;对普通百姓而言,就意味着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不错,老百姓收入也会增长。所以GDP的增长还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新常态下的GDP增长还是比较注重质量的,即不单纯地追求GDP增长,而是在考虑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等综合因素下的增长。因此增长速度和前些年相比...

GDP增长约8.4%什么概念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在不同国家GDP增长约8.4%的概念是不同的:1、几乎所有发达...

为什么中国人的工资增速赶不上gdp增速
当然了,中国的人口很多,资产效益当然是跟不上GDP的。

为什么工资增长赶不上GDP增长?
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要进步就需要积蓄。就像每个人都做储蓄一样,你不能将你领的工资全部花光,否则你就没发展,永远保持现状;二是现行的分配制度不完善。工资增长尽管要低于GDP的增长,但也不能太低,否则社会就失去活力。目前的工资增长是远远低于GDP增长的。两年晋升以及工作,多少钱,才...

到银行存款定期多少年才赶得上GDP指数?
你是问定期存款利息和GDP增速?如果是这这两个貌似没啥关系,当然有隐性的传递,比如银行的融资成本降低,进而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可能降低,为GDP注入活力,增速就高了

中国未来10年人均GDP大约是怎么变化的?
如果GDP年增长率是百分之七的话,那么增长速度是十年翻一番,而中国就是这样,所以我预计到十年之后中国的人均GDP会在两万左右。我们要知道我们国家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到二十世纪中叶中国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所以要相信我们的国家。

中国的人均GDP,何时才能超过美国?
但全球经济增速也在下降。综合来看,大约在4到6年的时间,中国人均GDP或许就能赶超全球平均水平。即便达到或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还相差很大。比如,2018年美国的人均GDP高达6.26万美元,能进入全球前十。德国的人均GDP也高达4.82万美元,接近咱们目前水平的5倍。

唯一GDP减少的发达国家,发展20年GDP减少1万亿,但依旧富得流油
但是20多年过去了,日本的GDP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倒退1万多亿美元,减少到了4万多亿美元,这还是这几年增速加快的结果。也就是这个发达国家,发展了20年,GDP倒退1万多亿美元,这在世界绝无仅有。很多人可能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因为一点,换算的问题。如果按照日元计算,日本经济每年...

新和县13981022249: 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会带来经济衰退么?请做出解释 -
丘肃天君: 会,减少货币供应量,从市场角度来看就相当于发布了货币紧缩政策的信号,如果央行长时间实行货币紧缩政策的话,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将越来越困难,目前我国民间筹措资金行业间相当不规范.利率往往超过国家规定好几倍甚至10几倍,已经相当于高利贷的程度了,长此以往,中间企业这些实体经济将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从而大量工人失业,市场生产能力下降,有些企业只能维持基本运行,由于资金问题是企业有订单却无法开工.这就是经济衰退的前兆.

新和县13981022249: GDP增长与汇率 -
丘肃天君: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 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 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

新和县13981022249: GDP的增长与人民币印刷有关吗? -
丘肃天君: GDP的增长与人民币的印刷无关,但人民币的印刷要根据当年GDP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如果GDP增长了7%,也就是人民生产了7%的财富,而没有增加相应的货币,应该会造成通货紧缩.但,央行一般不会犯这么大的错误!

新和县13981022249: 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一致才算无通胀也无通缩吗? -
丘肃天君: 当然不是 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影响因素除了除了GDP还有很多 1.增加货币供给前是否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现象 2.利率的高低和储蓄 3.货币的流通速度 4.票据量和到期期限 5.企业投资意愿 6.物价水平 7.财政赤字 8.国际平衡 等等

新和县13981022249: 货币供应量增加对GDP有什么影响 -
丘肃天君: 人们提供劳动获得货币收入,然后用货币购买维持生存的产品,货币供给就是要提供与市场产品数量相适应的货币数量. 如果产品的产量没有增加(那么人们的收入也就不会增加),却增加货币供给量,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增加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内,企业获得资金更容易,可以增加投入,提高产量,从而GDP增加.但是,如果在经济均衡时增加货币供给,会破坏经济均衡,会导致通胀,会导致房价上涨等,还会使产品市场产能过剩,企业意识到市场的真实需求后,会减产,裁员...经济会陷入萧条,GDP下降.

新和县13981022249: 假设GDP不变,持续增加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是? -
丘肃天君: 如果货币投放不能增加GDP,那一定会造成短期通胀.随着商品供应加快,通胀就会慢慢降低,GDP也会增长.

新和县13981022249: 假设GDP不变,持续增加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是? -
丘肃天君: 1. 如果货币投放不能增加GDP,那一定会造成短期通胀.2. 随着商品供应加快,通胀就会慢慢降低,GDP也会增长.

新和县13981022249: GDP每多1元就是创造1元的货币吗?比如,实体经济增长了100元,中央银行就能发行100元人民币? -
丘肃天君: 必然不能,仔细考虑下gdp怎么算的,也不能说gdp多1元就要多创造1元的货币,实际上,摆脱金本位开始,货币数额都是多发的,先不考虑m1,m2那些分类,仅仅从gdp构成上,就不能等同于货币量,一般的教科书上都说gdp等于消费+投资+政...

新和县13981022249: 紧缩性货币政策都包括哪些?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如何减慢GDP增长的? -
丘肃天君: 提高银行利率,准备金率,这样大家都把钱存在银行啦,市场上流通的钱就少啦,然后物价就会下降,对企业厂家什么就有利益损害,GDP自然减少,这就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它的反面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因为大家手中都持有更多货币了,就拉动内需消费了,物价增长,企业盈利更多,GDP增加.(刚刚就想到那么多,也是最基本的,其实应该还影响到很多,就不一一说啦)

新和县13981022249: gdp的增长导致货币供应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
丘肃天君: 此题考察公式MV=PQ,其中P是价格,Q是产出数量,P*Q就是GDP的近似了. 左边,M增长20%,V下降30%,所以名义GDP是原来的(1+20%)*(1-30%)=84% 即,名义GDP是原来的84%,比原来下降16%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