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这篇课文的作者信息。

作者&投稿:偶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师恩难忘》的作者是谁~

《师恩难忘》是刘绍棠创作的记叙文,文章主题是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原文:
原题《老师领进门》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扩展资料
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而有意义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一段(1—2节):“我”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以及介绍了学校的概况。
第二段(3—7节):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根据一首小诗编了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
第三段(8—9节):“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并终生难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
作者:梁晓声
【全文内容】
有人说,老师是园丁,用汗水浇灌着花朵;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说,老师是清泉,汩汩地流进我幼小的心灵。
在我内心深处,印象最深的老师是郝老师.他,高高的个子,短黑的头发,根根竖着,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严厉的眼睛,经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衣着简朴,白衬衫、黑裤子、黑布鞋,构成了他永久的格调他的皮肤有些黑,人们戏称他”黑皮”。
说到这里,他有意顿了顿,小眼睛里露出一丝狡猾的色彩.我一脸疑惑,继续听讲.”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在说什么.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记得小学三年级,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住着打猎为生的兄弟俩.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跑到村子里去找人评理.大家觉得他俩说的都有一定道理,就建议说,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这时,郝老师笑着说:“兄弟俩争论不休,浪费了时间,失去射雁的时机,结果到嘴的大雁飞走了.我班的某些同学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也会像这兄弟俩一样,永远吃不到成功的果实.我猛然惊醒,从此好好学习,成绩提高了许多,还当上了班长。
他不仅在学业上引导了我,而且在生活上也教育了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看书,忽然郝老师一把拉起我的衣袖拎到了前面,衣袖被高高地举着,脏惺惺,油腻腻,黑糊糊的,好像一块大抹布.同学们哄堂大笑,郝老师盯着我,目光是那样严厉,我的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回家后,我狠狠地搓洗衣袖,直到发白为止.第二天郝老师看我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满意地笑了,说:“不管啥时候,不管多忙,衣服不一定要新,但一定要干净,像老师一样.”从此,我不再穿脏衣服到学校,哪怕是一点点。

扩展资料1、《师恩难忘》作品赏析: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的情感。
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2、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8年至1975年,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劳动。1977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2002年,开始任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梁晓声是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代表作品有《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人间烟火》《雪神》等。
他的创作风格归纳为:现实主义的英雄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平民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寓言化风格。梁晓声的知青小说《知青》表现了悲壮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特点,充满激情是这个阶段的创作风格。他的的小说《知青》展示了特殊年代的年轻人特有的痛苦中的困惑、困惑中的思索、思索后对自身及过去经历的肯定,梁晓声因此也是“青春无悔”型知青文学的典型代表。

刘绍棠(1936—1997),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岸边儒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在中学读书时开始发表独创作品。1951年曾经在河北省文联工作。

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本命年的回想》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翌年退学。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称誉为“神童作家”。1958年被划成“右派(最初,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右派”是指坐在议会右侧,拥护君主制与贵族特权的人士。

如今则是用来指强调民族主义、传统和宗教。部分人则用“右派”来称呼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并开除党籍。1979年恢复名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务。

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共产党名人录》。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1997年3月12日因肝硬化、肝腹水抢救无效,逝世于北京。

扩展资料:

《师恩难忘》是刘绍棠创作的记叙文,文章主题是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的具体段落结构如下:

第一段(1—2节):“我”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以及介绍了学校的概况。

第二段(3—7节):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根据一首小诗编了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

第三段(8—9节):“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并终生难忘。

老师的伟大在于创造世界,播种未来,老师是点燃我们理想之火的人,是保证民族未来优良素质的人;老师的平凡在于除了奉献别无所求,无怨无悔,心无旁鹜。

老师从不在乎所失所得,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自己在付出什么,在收获什么,这是任何数字都无法计算的生命价值和幸福成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我们的老师心境的真实写照。 

师恩是巍峨的高山令人敬仰,师恩是浩瀚的海洋无法估量;师恩是怀珠的河畔含辛茹苦,师恩是燃烧的红烛光照八方!在人生的旅途中,那纯纯的温馨与温暖总是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泪流满面。本书精选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弘扬人间的爱,它让我们刻骨铭心,让我们学会感恩。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河北通县人,中国著名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36年2月生。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代表作品《京门脸子》、《蒲柳人家》等。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大众文学奖、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等奖项,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1997年3月12日,因肝硬化、肝腹水抢救无效,病逝于宣武医院,年仅61岁。
基本信息
个人概况
姓名:刘绍棠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通县出生日期:1936年2月29日逝世日期:1997年3月12日
个人背景
职业:作家毕业院校:潞河中学
其他信息
代表作品:《京门脸子》、《蒲柳人家》其他成就: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
目录
展开
1 人物简介
  
刘绍棠
刘绍棠,北京通县人,中共党员,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历任《中国青年报》记者,团中央专业创作员,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专业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大常委。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地火》、《春草》、《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敬柳亭说书》、《这个年月》、《野婚》、《十步香草》,散文集《乡土与创作》、《我与乡土文学》、《论文讲书》、《一个农家子弟的创作道路》、《乡土文学四十年》,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豆棚柳巷》、《烟村四五家》,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刘绍棠自选集》、《刘绍棠中篇小说集》、《刘绍棠小说集》等。《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蛾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京门脸子》、《敬柳亭说书》均获北京市庆祝建国40周年长篇小说奖。[1]
2 文学生涯
2.1 早熟作家
  
刘绍棠
刘绍棠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他从13岁的中学时代就开始从事写作,并发表作品,20岁就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他立志要成为人民的作家。
  他走上乡土文学之路,是受到老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他那时就想过一辈子肖洛霍夫式的田园生活,住在家乡写乡土小说。他以自己的家乡为基地,写反映当地农村生活的作品,受到作家孙犁的赞赏,其作品常常在孙犁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
  1952年元旦,《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他写的小说《红花》,在全国青年中反响强烈。当时他上高中一年级,团中央便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在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同志曾找刘绍棠谈过四个多小时话,希望他多写农村青年题材,并且让他到东北农村去采访。刘绍棠在东北住了两个多月,他把在东北得到的创作素材挪到自己的村子里,换上他所熟悉的人物原型,开始构思他的小说《青枝绿叶》。这时,他就开始走上扬长避短的创作道路,即写家乡、写乡亲的乡土文学之路,成为一代作家的基本。
2.2 鸟鸣启灵
  
刘绍棠
52年放暑假时,他又回到家乡。那时村里搞了互助组,引起他的兴趣。他了解情况,进行艺术加工,产生了创作冲动,可是从何入手,一时捉摸不定。夏天晚上很热,他就在村外找个风凉空地,躺下睡,可是怎么也睡不着,他浮想联翩,苦苦思索小说的开头。这时,河边的树林里布谷鸟叫着“光棍好苦,光棍好苦”,那声音清脆悠远,动人心弦,更使他夜不能寐。突然,布谷鸟的叫声给了他灵感,从这里开头不是很有意境吗?于是,小说的开头就写男女主人公在布谷鸟叫声中相识于河边。
  《青枝绿叶》写成后,在《中国青年报》上以整版篇幅发表,后来被编进了高中课本。刘绍棠又以此为名出版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并因此一举成名。那年,他只有16岁。
  1954年他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他刻苦读书,文学修养日深,作品更有力度,在写作上他更加投入。他的文学欲特别强,写小说时,一动了笔就融进自己作品的情境中,随着人物一起喜怒哀乐,甚至痛哭失声.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河北通县人,中国著名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36年2月生。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1997年3月12日,因肝硬化、肝腹水抢救无效,病逝于宣武医院,年仅61岁。著有长篇小说《地火》、《春草》、《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敬柳亭说书》、《这个年月》、《野婚》、《十步香草》,散文集《乡土与创作》、《我与乡土文学》、《论文讲书》、《一个农家子弟的创作道路》、《乡土文学四十年》,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豆棚柳巷》、《烟村四五家》,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刘绍棠自选集》、《刘绍棠中篇小说集》、《刘绍棠小说集》等。《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蛾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京门脸子》、《敬柳亭说书》均获北京市庆祝建国40周年长篇小说奖。在刘绍棠被打成“右派\”时,还有一条罪行是“刘绍棠年纪轻轻就在北京城里买下了房子,贪图安逸享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这要从刘绍棠结婚说起。  上高中时刘绍棠就与同学曾彩美一见钟情,很快发展为恋人关系。上世纪50年代人们结婚较早,从北京大学退学后,在家人的催促下,1955年8月刘绍棠与曾彩美结婚。当时刘绍棠的父亲在前门鲜鱼口玄帝庙胡同租了三间小房,全家九口人都住在那里,再加上新婚的刘绍棠夫妇,实在是挤不下。刘绍棠曾向团中央、中国作协等申请住房,一时也难以解决,朋友们劝他买房。当时不少作家如丁玲、老舍、艾青、周立波、赵树理、李季等都在北京城里买了房,房价也很便宜,买房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为了解决燃眉之需,在朋友们的介绍下,1957年夏刘绍棠在西城光明胡同买了房。  光明胡同很好找。从西四丁字路口进入西安门大街,接近大街东口往南有一条较宽敞的胡同就是光明胡同,胡同东临府右街。  光明胡同因位于其西的大光明殿而得名。大光明殿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内供奉玉皇大帝,是一处皇家道观,规模宏大。清初,朝廷仍很看重大光明殿,许多重大活动在此举行。雍正、乾隆年间,曾对大光明殿重修。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大光明殿因曾做过义和团的拳坛而被焚毁。  刘绍棠买的光明胡同45号,只是一个小小的三合院,没有北房,南房三间算是正房。中间明间是客厅,东间是卧室,西间是书房。书房很小,只有十多平米,刘绍棠称其“蝈笼斋\”。院中还有东西厢房、厨房、堆房等,还有5棵枣树和5棵槐树。  刘绍棠买下房后并没有在这里“享乐\”多久,半年后他就四处劳改,后又回乡十多年,在这里居住的是他的父母、妻儿。直到1979年他平反后才重回光明胡同,在这里他又一次焕发青春,进入新的创作高潮,几年时间完成了数十部长篇与中篇小说,成为新时期最高产的作家之一。  刘绍棠为了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不顾一切地拼命写作,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988年8月初他突发中风住进了宣武医院,经过专家们的紧张抢救和精心治疗,刘绍棠的命保住了,却造成了左体偏瘫。  伤病并没有让刘绍棠停下脚步,他仍奋力写作,为创立乡土文学体系拼搏,为培养青年作家呕心沥血……  1997年3月12日,刘绍棠因肝硬化、肝腹水抢救无效,病逝于宣武医院,年仅61岁。  刘绍棠的墓地在儒林村南的大运河畔。大运河的涛声伴他长眠,他田园牧歌式的优美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页。


师恩难忘课文原文及赏析
师恩难忘课文原文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这个小学设在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

师恩难忘这一课的主要内容
师恩难忘:这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一单元第一课《师恩难忘》课文原文
《师恩难忘》课文原文如下:我六岁上学,老师姓田。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

师恩难忘里面大概内容是什么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的情感。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刘绍棠的《师恩难忘》的主要内容
刘绍棠的《师恩难忘》主要讲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的情感. 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师恩难忘课文如何分段
后来每讲一课她都如此。第三大段(8-9节):“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并终生难忘。《师恩难忘》是刘绍棠创作的记叙文,文章主题是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而有意义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梁晓声《师恩难忘》的主要内容?
《师恩难忘》作者:梁晓声 【全文内容】有人说,老师是园丁,用汗水浇灌着花朵;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说,老师是清泉,汩汩地流进我幼小的心灵。在我内心深处,印象最深的老师是郝老师.他,高高的个子,短黑的头发,根根竖着,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严厉的眼睛,经常闪耀着...

刘绍棠的(师恩难忘)写作背景
《师恩难忘》是刘绍棠创作的记叙文,文章主题是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而有意义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原文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这个小学设在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

从《师恩难忘》这篇课文中,摘录表达我对老师感激和怀恋之情的句子(至...
1、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2、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小学三年级语文《师恩难忘》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想到了前一段时间看到的一篇关于“随文练笔”的文章,再一联系马上要到的教师节,我确定了本课第一个练笔的切入点: 一、进行以描写人物为内容的练笔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师恩难忘》的第二段内容,再次体会那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并让学生讨论知道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写的如此生动具体,...

思南县13251443212: 《师恩难忘》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刘绍棠写的. -
扶饱太子: 《师恩难忘》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刘绍棠写的. 重复. 改为:《师恩难忘》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刘绍棠. 或 《师恩难忘》 是著名的作家刘绍棠写的.

思南县13251443212: 师恩难忘的作者是谁? -
扶饱太子: 刘绍棠,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1]13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2],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3]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 1950年春,因被诗人晏明称为“神童”,“神童作家”称号逐渐流传并被大众认可,[4]又因家乡儒林村临近北运河,又被称为“大运河之子”.

思南县13251443212: 师恩难忘写的是谁 -
扶饱太子: 《师恩难忘》,有著名作家刘绍棠所写,原名《老师领进门》.《师恩难忘》写的是作者的老师——田老师,他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使作者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写作,喜欢上学习.

思南县13251443212: 师恩难忘是谁写的 -
扶饱太子: 刘绍棠

思南县13251443212: <师恩难忘》作者是谁? -
扶饱太子: 作者是著名的作家刘绍棠.

思南县13251443212: 恩师难忘 的作者是谁,课文原题是什么? -
扶饱太子: 魏巍原文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思南县13251443212: 师恩难忘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
扶饱太子: 师恩难忘课文的主人公是时田老师. 这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思南县13251443212: 师恩难忘一文的作者是作家刘绍棠写的怎么用修改符号? -
扶饱太子: 这个句子前后重复,既然告诉了你作者,为什么还写 写得?可以这样改:1.师恩难忘》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刘绍棠.2.《师恩难忘》是著名的作家刘绍棠写得.

思南县13251443212: 师恩难忘 主要内容 -
扶饱太子: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的情感. 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思南县13251443212: 5年级语文《师恩难忘》作者“师恩难忘”的原因是 -
扶饱太子: 老师对他的教导,是老师把他引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正是因为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教学形式,让作者从小就喜爱上了文学,为作者今后走上文学道路打下了基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