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为什么会大量重名,国号都有什么套路?

作者&投稿:道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诸侯联军在牧野和商朝军队展开决战,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之前,周弱而商强,战争打得相当艰苦,据《封神演义》讲,还有很多神仙参战。所以周朝建立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分封诸侯。诸侯中资格最老功劳最大的是尚父(即传说中的姜子牙),受封于齐,武王最杰出的弟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另一个弟弟召公奭被封在燕国,商朝旧贵族微子被封在宋国⋯⋯

这件事的历史意义之所以重大,在于它第一次在法统上承认并确定了各诸侯国的国号。在此之前,像“齐”“鲁”“燕”“宋”这些名号,也不是没有,但起源十分随心随性。以图腾为名,以姓氏为名,以部族为名,以居地为名,什么样的都有,而且往往互相掺杂。

《后稷事迹图》,明,仇英,绢本设色,纵32.5厘米,横32.6 厘米,出自《帝王道统万年图》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周的始祖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尊为稷神周朝自己这个“周”字就是很好的例子。“周”字在甲骨文中的形状,是种满庄稼的农田。周部族的始祖后稷,本身就是农耕之神。

但这一部族正式以周为名,还要等到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率领部族移居到岐山以南的周原为止。周原顾名思义,是很好的平原。他们迁移到周原,“定国号为周,粗具国家雏形”,或许他们可能会再移居到别的地方,起别的名字。但既然一跃打败了商朝,成为天下诸侯的共主,这个“周”字从此就有了合法性和权威性。

从此以后,不管周朝的重心几度变化,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这个“周”字就此屹然不动。被周朝灭掉的商朝,国号比较公认的来历是图腾。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字在甲骨文里的图像就是一只鸟。这个部族因此以之自命,称自己为商人,他们受封的土地称为商地。周的始祖后稷和商的始祖契,都是身份显赫的大贵族。相形之下,楚的来历要草率得多。

楚,又称荆楚。本意是荆条。据《清华简》,楚国祖先的生母难产而死,以荆条捆缚下葬。国号“楚”字由此而来。但还有更简略的,《战国策》里有个国家叫中山国。由鲜虞部族建立。初建之时,城中有山,于是国名就叫中山。总而言之,很乱。


很乱的原因,一是分散,二是动荡。而分散又源于动荡。比方周人的始祖,也不想跑那么多地方,奈何敌人追着打。要是能安安稳稳在一个地方过一辈子,孙子才愿意搬家。而没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大伙彼此跟防贼似的,也不容易分散起来。周朝分封诸侯,并不是分散和动荡的结束,但它至少开了一个好头。在长达八百年的时间里,天下皆以周为共主,这就是秩序。

周和各大诸侯国之间,各大诸侯国彼此之间,各大诸侯国内部,还是有一定规矩的。这规矩也许体现在对礼法和承诺的尊重,比方征讨不贡,比方不趁敌军渡河而偷袭。也许体现在对职业的敬畏,比方史官为了直书弑君的逆臣不惜排队送死。但它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副效果,就是在传承数百年以后,诸如“齐”“鲁”“秦”“晋”等各大诸侯国已经各自成为足够大的独立个体。

它们拥有明确的地理疆域,有足够的内部认同和向心力,国民也形成区别于别国的独特特征。司马迁在《货殖列传》所说,“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关中)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西楚)其俗剽轻,易发怒⋯⋯南楚好辞,巧说少信。”如果翻译成山东人厚道有文化,四川人讲安逸,徐州人脾气大,两湖人狡猾会做买卖,即使到今天,或许还会有人同意。

鸿门宴,戴敦邦绘到这个时候,这些诸侯国的国号就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字,而是包含着地域、人文、历史传承的复杂综合体。即使这个字具体代表的部族已被取代,国家已被消灭,这个字的意义仍然在,并且将一直传承下去。春秋战国以后,这些字被新兴的国家和朝代一次又一次沿用,根源正在这里。这种传承,甚至直到今天。

今天的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而“燕赵子弟”“齐鲁大地”“惟楚有才”等一系列的词语,至今仍时常见到。所以当秦完成统一,建立帝国,国号定为“秦”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几乎也就在同时,天下出现一个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时的楚国,作为国家概念已经被灭了。但楚地仍在,楚人仍在,楚国的贵族们仍在。

在他们的内心里,并不认为秦统一了天下,他们就自然转变为秦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起兵抗秦,就以“楚”字号召天下,并找到以前楚国王族的后裔,牧羊人熊心,立其为楚怀王,后尊为义帝,自称西楚霸王,牢牢地扣住“楚”字。然而项羽没想到,他最大的敌人既不是秦始皇,也不是天下名将,而是一个起初不但扯不上任何字号,甚至连画风都不一样的无名之辈刘邦。

以刘邦的身份,不管怎么够,他也够不着这些动辄传承数百年的高贵的国号。他只能靠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打出基业。拿下沛县,自立为沛公。打下巴、蜀、汉中,被封为汉王。刘邦称帝以后,他的王朝叫作汉朝,即由此而来。如果项羽最终胜利,建立王朝,他的王朝几乎一定以“楚”为号。而刘邦这个“汉”则是偶然事件。当时他要被封为别的什么王,国号也就跟着跑了。好在汉朝虽然没什么历史渊源,但足够强大和长久。放眼中国历史,汉朝也是最强大最有凝聚力的朝代之一。

以至于今天我们的汉族,用的也还是这个“汉”字。刘邦即位之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潜在影响尚在。除了项羽家族是楚国贵族,张良是韩国贵族,魏豹、魏咎弟兄是魏国贵族,田憺、田横兄弟是齐国贵族。但西汉王朝绵延两百余年,到了西汉末年,各诸侯国的影响已微乎其微。这个时候,游戏规则再次变化。以后的王朝国号由来,大致有两个渠道。

比方刘秀是汉王室的后裔,他打败王莽,重新建立的王朝仍然叫汉朝。同样,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王朝,国号也叫汉。直到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刘渊建立的王朝,起初也叫汉。因为刘渊认为他和汉朝和过亲,有继承汉朝国号的权利。

第二是源于封邑和爵位。比方曹操被汉朝封为魏王,以后他子孙建立的王朝因此沿袭为魏国。孙权被曹丕封为吴王,以后孙权自立,国号也就是吴。司马昭被魏帝封为晋王,司马炎所建立的王朝因此称为晋朝。虽然都是升格,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继承。


《古帝王图》( 局部),唐,阎立本,绢本设色,纵51.3 厘米,横531 厘米,现藏波士顿美术馆。从左至右依次为汉光武帝刘秀、晋武帝司马炎和吴主孙权。但还有第三,就是不按套路。比方王莽的新朝。所谓“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话可以这么说,问题是立新是不是就要代表国号叫作“新”。魏之代汉,晋之代魏,都有一个相当漫长的建立合法性的阶段。直到失败,王莽也没想清楚,他之前执政的合法性恰恰是剽窃自被他取代的汉朝,而取代汉朝之后巨大的反震,不是他这个仓促而成的“新”朝顶得住的。

王莽像。公元9年,王莽“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自立新朝,直到23年政权失败,王莽也没想清楚,他之前执政的合法性恰恰是剽窃自被他取代的汉朝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禅代,国号变迁,如过江之鲫。但大体上仍然延续我们所说的两条规则。刘裕祖籍彭城,春秋时属于宋国。晋室封其为宋王,他建立的王朝即为宋,萧道成是刘宋王朝的齐王,萧衍是南齐的梁王,陈霸先是南梁的陈王。

至于陈霸先自己也姓陈,则纯属巧合。北魏拓跋珪祖上是晋朝册封的代王,拓跋珪以自己的地盘在春秋时属于魏国,而自称魏公,后来建立魏朝。东魏和西魏由北魏分裂而成,都是对北魏的继承。北齐文宣帝高洋是东魏的齐王,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是西魏的周公。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隋唐。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魏的随国公,因为“随”字不大吉利,于是改为隋。而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唐国公。

《唐高祖立像》,绢本设色,纵270.5 厘米,横127.6 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是西魏唐国公,唐朝的国号,溯源于此然后,规则再次改变。

一个更不讲理的阶段

一般认为,中国的贵族门阀政治,始于两汉,兴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始衰,在唐末基本消失。这个趋势反映在国号上,就是唐朝以前,王朝的合法性尚可以由禅让和继承取得,以后则更加看重个人功绩。唐以前的王朝建立者多沿袭数代的权臣贵族,即使像刘裕这样的草根皇帝,祖上也能扯到汉朝宗室。唐以后的王朝,则多以武力强行攻取。之前所注重的传承,传承所衍生的繁文缛节,已被实力所取代。南北朝虽乱,前后还有160多年。而五代五个朝代纷纭轮转,总共不到60年。

五代后梁的朱温的梁字,得自唐末梁王的封号。这还是基本按规矩。后唐李存勖,因为他们和唐朝同姓,自认为是唐朝的继承者。尽管他们是沙陀人,嗯,你喜欢就好。后晋石敬瑭,根据地山西,是古晋地。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封其为大晋皇帝。后汉刘知远。嗯,姓刘,国号叫汉,有什么问题?后周郭威——在他之前就没有姓郭的皇帝。

所以他要一直捯到周朝贵族虢叔,于是国号为周——说你碰瓷你服吗?到了这,从春秋战国以降,这些国号中蕴含的法理和正统性就已经微乎其微。五代的皇帝们已经不错了,还知道往上捯一捯,沿用一些传统字眼。毕竟同时期,辽国已经出现了。辽国的国号从契丹到辽变了若干次。说法也种种不一,有说契丹乃镔铁之意,有说乃部族之号,有说辽乃辽水之意,有说乃辽远之意。

总而言之,人家高兴自成一派,不往春秋战国寻根也是情有可原。毕竟人家是少数民族,说实话,找也找不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沿用传统国号的大一统王朝。宋太祖赵匡胤号称历代帝王武功第一。他这个“宋”字,源于曾任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宋州。这也是最后一个以封邑为国号的王朝。虽然已经很勉强,但至少知道从何而来。

《宋太祖坐像》,绢本设色,纵191厘米,横169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金国的国号是金,黄金的金。因为据说辽的意思是镔铁,而黄金比镔铁贵重,且不易腐蚀。元朝的国号是大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这名字虽然不按套路,然而出自经典,毕竟煌煌正大。

一般情况还真不好克它。元末义军首领徐寿辉别出蹊径,把自己的国号定为“天完”,两个字各压大元一头,思路十分清奇。明朝国号大明,清朝国号大清。这两个国号和大元加起来,又引发出一个关键问题。因为按惯例,我们把这三个朝代分别称为元、明和清,而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大元、大明和大清才是它们的正式国号,大字不能省。由此引发的讨论还很激烈。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一点,国号前加“大”字,绝非从大元起始。有资格被我们在本文中提到的王朝,几乎都有过国号加“大”的史册记录。比方大楚、大汉、大魏、大晋、大吴、大宋、大齐、大梁、大陈⋯⋯大元、大明、大清的用法并未比它们更特殊。其次,特定王朝自身的称谓,和我们按惯例的称谓,本来就是有区别的。最为典型的即为刘备的蜀汉。

都知道三分天下魏蜀吴。但刘备所建立的王朝,国号明确是汉而非蜀。但这不影响我们称其为蜀。其他比方南北朝、十六国各种以前、后、左、右区分的王朝,五代五个朝代,本来都是单字。我们加上各种前缀,只是为了便于区分。假如时空能穿越,我们随便抓个后汉人来,跟他说他是后汉的,他只会摇头认为自己是汉或大汉人。既然大元、大明和大清王朝内部都可以接受其他称谓,我们又何必较这个真?

说到底,任何一个王朝想要长久,终究是要凭执政者的能力,国号叫什么,并不重要。历史已经证明,再吉祥的国号,一旦失道寡助,出问题是迟早的。晚清有位大臣徐桐,是著名的保守派。其时西学东渐,开风气之新。但这位打死不信世界上会有叫“西班牙”“葡萄牙”的国家。所谓“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而同时他又对“美利坚”“德意志”等国名嗤之以鼻,认为美化了洋人。徐桐死于1900年,千年变局的前夜。




名称权和姓名权区别
享有的主体不同,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这里的非法人组织指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等。使用属性不同,名称权在登记范围内具有专用性,姓名权无专用性,比如自然人有重名的现象,名称原则上只能有一个,姓名则可以有多个。使用限定不同:名称权可依法转让,姓名权不可以转让。自然...

姓名权包含哪些内容2024
姓名使用权是一种专有的使用权,他人不得故意使用别人的姓名。在现实中有重名的现象,并不是侵权行为。重名也叫姓名的平行,即数人合法取得同一姓名。在这样的情形下,各人都有权使用自己的姓名,也都是正当行使权利,但是故意混同的除外。姓名也可以转让他人使用。通常情况下,名人的姓名往往蕴涵着巨大...

汉末三国时期为什么会有单名为贵双名为贱的风气?
二名非礼",但确实便于避讳,加上王莽时期的影响力,也就一直流传到了汉末三国时期。但是单名很容易出现重名的情况,而且在乱世当中传统儒家的思想和儒家作为主导思想的地位遭受冲击,在南北朝时期更是有很多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于是单名为贵、双名为贱的情况就被历史长河所淘汰了。

有几个人的名字叫杨霸权。中国有几个人的名字叫杨万全权?
这个同名同姓的人在中国可是太多了,具体多少人只有公安系统知道,我觉得可以有几万人

姓名权是什么权力2024
2、使用权 姓名使用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自然人在民事活动中,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可以使用本名,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笔名、艺名、化名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强迫自然人使用或者不使用某一姓名。姓名权是一种专有使用权,他人不得故意使用别人的名字,但现实生活中有重名的行为并不是侵权行为...

姓名权是法定权利吗
使用自己的姓名是自然人姓名权的重要内容,自然人在民事活动中,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可以使用本名,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笔名、艺名或化名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得强迫自然人使用或不使用某一姓名。 姓名使用权是一种专有的使用权,他人不得故意使用别人的姓名。在现实中有重名的现象,并不是 侵权 行为。...

初中政治 姓名权
姓名使用权是一种专有的使用权,他人不得故意使用别人的姓名。在现实中有重名的现象,并不是侵权行为。重名也叫姓名的平行,即数人合法取得同一姓名。在这样的情形下,各人都有权使用自己的姓名,也都是正当行使权利,但是故意混同的除外。姓名也可以转让他人使用。通常情况下,名人的姓名往往蕴涵着巨大...

现在有很多重名的人,为何我国不禁止人名重复?
这样一对比下来就可以发现,如果我们的人名存在不重复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不运用生僻字的,如果用生僻的,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名字也将会出现千奇百怪的形式。不过现在的身份证制度已经相当有效地解决了重名问题,每人一个身份证号码,极少会重复,只要需要,在...

软件著作权可以重名吗
软件著作权可以重名吗 法律分析:《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没有将软件名称纳入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因此可以重名。法律依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计算机软件(以下简称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

从法律条文上理解姓名权与什么法有关?
使用自己的姓名是自然人姓名权的重要内容,自然人在民事活动中,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可以使用本名,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笔名、艺名或化名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得强迫自然人使用或不使用某一姓名。姓名使用权是一种专有的使用权,他人不得故意使用别人的姓名。在现实中有重名的现象,并不是侵权行为。重名也...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412603082: 历史上为什么重复国名 -
夫喻复方: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代的创建者要首先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朝代从此诞生.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1、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2、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3、源於创建者原始所有或政权统治的区域;4、源於宗族关系;5、寓意吉祥.如:战国魏——三国魏,战国吴——三国吴,周——唐周,春秋晋——晋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412603082: 在古代,国号名称的主要来由是什么呀? -
夫喻复方: 每一政权国号名虽然是人命名的,但取名总是有某种依据.中国历史上国号名称的来由主要有十种.1.根据原来的部族名定国名如商、周(武王)、秦.2.根据发迹地定国名如汉(刘邦从汉中起兵战胜项羽建立西汉政权).3.根据封爵定国名如...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412603082: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东汉西汉,南宋北宋?为什么不叫,前汉后汉,早宋后
夫喻复方: 西都长安 东都洛阳 西汉都城在长安所以叫西汉 也叫前汉 王莽改制天下大乱 光武帝刘锈平息纷争 把首都定在洛阳所以叫东汉 也叫后汉 因为刘绣是刘邦后裔,所以国号仍然延续用汉,只是都城不同 北宋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仍然占据着北方大片领土都城开封,开封是中原重镇, 直到北宋灭亡.北方领土大片沦陷,这时赵钩在长江下游建立南宋政权占据着长江下游 所以称南宋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412603082: 古代有没有张国? -
夫喻复方: 没有.古代封建政权的国号往往遵循四条原则:一、是根据发迹的地方定国号,比如汉朝,是由于刘邦在秦灭亡之后在汉中为王而得名的;二、是根据所封爵名定国号,隋朝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曾经承袭其父杨忠的随国公爵位;三、是根据...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412603082: 为什么北周,隋,唐,五代,两宋,都把北魏这个王朝,称为〖后魏〗. 而辽,金,元,这三个政权,却把北 -
夫喻复方: 北魏(386年—557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北魏以“魏”为国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含有延续曹魏,对抗东晋政权的意思.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412603082: 三个别号,帝号、庙号、年号有何区别? -
夫喻复方: 庙号与谥号都是在帝王死后才有的.我国古代帝王死后,往往要在太庙里立一个庙室,供后人祭祀,并给每个庙室取一个名号,这就是庙号.庙号起源于商代,秦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秦始皇死后还没有来得及立庙室,秦王朝就灭亡了,秦朝...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412603082: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是什么? -
夫喻复方: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