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诸葛亮是愚忠的?用具体事例证明

作者&投稿:敛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给些证明诸葛亮是愚忠的证据~~

抓住一点所谓愚忠,就是对不值得去效忠的人效忠,正史中怎么回事
我不知道,演义里诸葛亮六出祁山其中一次局势大好,魏国只好使反间计。而刘禅中计怀疑诸葛亮的忠心,怕他统兵在外造反,下圣旨召回诸葛亮,诸葛亮回来以为有什么大事。刘禅不好意思说我担心你谋反,就说相父咱俩有段时间没见了,十分想念。差点没把诸葛亮气死。因为自己的疑心,使北伐大计前功尽弃
实在欠揍。这种人你对他忠心,你都欠揍。当然这是三国演义里的正史中有没有我不知道

诸葛亮不是愚忠,首先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他,可看出他本来是要隐居山林怡然自得的,并没有政治抱负,况且三国鼎立,只有刘备还算正统皇室,可以看出诸葛亮并非对人,更多的也是对事,如果他去帮助其他的主公,岂不是助长大逆不道之事了,后来阿斗上位,三番五次被奸臣阻挠,导致几次出战未能全胜,此时他也并不是效忠阿斗,而是报效刘备,毕竟待他这么多年,不能说鞠躬尽瘁是效忠刘备,此时更是仁义驱使

那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怎样处理与其君主刘备、刘禅父子的关系呢?认真阅读作品就可以看到:诸葛亮确实忠于刘蜀集团;但这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愚忠”,而是以帝王师的身份,忠于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自有其积极意义。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通过刘备“三顾”之诚和“先生不出,如苍生何”的含泪恳请,才同意出山的。罗贯中把诸葛亮写成一开始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在握,指挥一切的统帅,竭力突出他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他既是刘备的主要辅佐,又是刘备的精神导师:“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第38回)“玄德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第39回)他出山不久,曹操大将夏侯敦便率领十万大军杀奔新野。在这初出茅庐第一仗中,刘备将指挥权完全交给诸葛亮;诸葛亮胸有成竹,一一调遣众将,甚至连刘备也要接受他的安排。火烧博望后,诸葛亮在刘蜀集团的指挥权牢不可破,从未受到过质疑。每遇大事,刘备总是对他言听计从,文武众官也总是心悦诚服地执行他的命令。赤壁大战期间,他出使东吴达数月之久,刘备方面积极备战,一切准备就绪后,仍然要等待他赶回去指挥调度: 且说刘玄德在夏口专候孔明回来……须臾船到,孔明、子龙登岸,玄德大喜。问候毕,孔明曰:“且无暇告诉别事。前者所约军马战船,皆已办否?”玄德曰:“收拾久矣,只候军师调用。”孔明便与玄德、刘琦升帐坐定……(第49回) 诸葛亮的命令,谁也不能违抗。就连身份特殊的头号大将关羽,由于违背军令私放曹操,诸葛亮也要下令将他斩首;只是由于刘备出面说情,希望容许关羽将功赎罪,“孔明方才饶了”(第50回~51回)。这些描写,大大超越了历史记载,使诸葛亮始终处于刘蜀集团的核心。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前屡遭挫折,而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后则节节胜利,两相对照,读者不由得深深感到:刘蜀集团的成败安危,不是系于刘备,而是系于诸葛亮。 在刘备面前,诸葛亮总是直抒己见;如刘备言行不当,或正色批评,或直言劝戒,刘备则总是虚心听从,甚至道歉认错(惟拒谏伐吴是一例外,但随后便“吃亏在眼前”,刘备自己也承认:“朕早听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败!”)。在过江招亲这类大事上,他干脆代刘备作主,刘备尽管心存疑虑,也一一照办。如此举止,正反映了其“帝王师”心态,哪有一点畏畏缩缩的猥琐?哪有一点“愚忠”者的卑微? 刘备临终,慨然托孤于诸葛亮,并遗诏训诫太子刘禅:“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即位后,谨遵父亲遗命,对诸葛亮极为敬重,充分信任,“凡一应朝廷选法、钱粮、词讼等事,皆听诸葛丞相裁处。”(第85回)此后的十二年间,尽管他早已成年,完全可以自作主张,却一直把军政大权都交给诸葛亮,十分放心。诸葛亮治理蜀中,发展经济,与吴国恢复同盟关系,他总是乐观其成,从不干预;诸葛亮亲自南征,几度北伐,他总是予以支持,从不掣肘(《三国演义》第100回写诸葛亮气死曹真,打败司马懿,后主却听信宦官传奏的流言,下诏宣诸葛亮班师回朝,纯属虚构)。如此放手让辅政大臣行使职权,不疑心,不捣乱,不横加干涉,在整个封建时代实不多见。当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时,他派尚书仆射李福前去探望,并咨询国家大计;诸葛亮推荐蒋琬、费祎为接班人,他又虚心采纳,先后任命蒋琬、费祎为执政大臣。当诸葛亮逝世的噩耗传来,“后主闻言,大哭曰:‘天丧我也!’哭倒于龙床之上。”(第105回)诸葛亮的灵柩回到成都,“后主引文武官僚,尽皆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后主放声大哭。”(同上)不仅如此,刘禅对诸葛亮始终追思不已。诸葛亮逝世九年之后,他又招其子诸葛瞻为驸马,后来还下诏为诸葛亮立庙于沔阳(今陕西勉县定军山前)。这证明他确实是真心诚意地崇敬诸葛亮。比之许多薄情寡义,功臣一死(甚至还没死)便翻脸不认人的统治者,这也是非常难得的。诸葛亮呢?也一直恪守“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诺言,既是支撑蜀汉政局的擎天栋梁,又是拥有“相父”之尊的刘禅的精神靠山。首次北伐前,他上《出师表》,谆谆叮嘱刘禅:“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第91回)而在《演义》虚构的那个刘禅听信流言,下诏宣诸葛亮班师回朝的情节里,诸葛亮面见刘禅后,先是戳穿“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的托词,指出:“必有奸臣谗谮,言臣有异志也。”接着不无愤慨地质问:“今若内有奸邪,臣安能讨贼乎?”对此,刘禅始则“默然无语”,继而赶快认错:“朕因过听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今日茅塞方开,悔之不及矣!”最后,“孔明将妄奏的宦官诛戮,余皆废出宫外……拜辞后主,复到汉中……再议出师。”刘禅则恭恭敬敬地完全听其处置(第101回)。在这里,刘禅没有君主的威风和霸道,诸葛亮则有辅臣的自尊和“恨铁不成钢”的遗憾,这哪里像“愚忠”者在君主面前的乞哀告怜呢? 诚然,诸葛亮最终为蜀汉献出了全部智慧和心血,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里当然有报答刘备知遇之恩的心愿,但决非不问是非的片面忠于刘备父子,其中更有兴复汉室,拯救黎庶,重新统一全国的宏图大志。正因为这样,千百年来,诸葛亮的忠贞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肯定和崇敬。综观他与刘备的关系,既有“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史实依据,又经过罗贯中的浪漫主义改造,寄托了历代志向远大的士大夫对“君臣遇合,谊兼师友”的理想关系和“帝王师”的人格定位的向往和追求。这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对“君尊臣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奴关系的否定和批判,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由此可见, “愚忠”二字,是扣不到诸葛亮头上的。

从始至终都是忠贞不二的 很多人以为后期扶佐阿斗是愚忠,我看不然,各位太低估古人的智商和情操了 诸葛亮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内有各官僚排挤,外有两大强国虎视眈眈,其本人能够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没有被打倒,实在是从学问,做人,行事方面无可挑剔。 至于为何孔明先生不去孙吴,不去曹魏,偏偏要和实力最弱的刘老师合拧一股绳,那其中自有一番道理,我这就不废话了,连正史都不用看,多看几遍演义应该也能看出来了。 我们年轻的一代,自认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自满,骄傲,很多中华民族好的特点被我们丢弃,相反,去拾起西方人换了个名称转手卖给我们的自己的东西,悲哀! 孔明先生,我之所以说他是忠贞不二,和各位的出发点不一样,很多人,特别是像我这一代人,只会以自己所在的时代,用现有的可笑的社会观,价值观去评论古人,这本身就是非常可讥的一件事。放眼望社会,有几个人是真读懂书了,基本上是学会了很多知识,但做人,行事,特别是做大事,还不行。 我只是从一个侧面引导一下大家,看古人行事,不要以你现有的价值观,世界观去看,那基本上是错误的,读史,要从中体会道理,明白人和事之后的道理,从之中而能悟得一二分心得体会,对人生是有大益处的 孔明先生,绝对有资格作为我们现在浮燥的一代人学习的目标。 抛我这块臭砖,希望能引青松
采纳哦

在《止战疏》中,华歆认为:“战争是在不得已时才发动的,不可以轻启战端,要等待时机的成熟。”(原文为:“夫兵,不得已而为之,故戢(收藏、收殓、止息不用)而时动。”)。 诸葛亮的《出师表》发动北伐战争的原因是,刘备曾“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所以要报恩于刘禅。表现出的是一种愚忠。 《止战疏》中,华歆认识到三国鼎立已成定局,极力主张积蓄国力:“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治二王之业。”即以周成王、周康王作为榜样,先治理好曹操、曹丕留下的基业,成就一个太平盛世。同时提出了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它强烈地反映了华歆民本思想和止戈为武的战争观。 谈到用《止战疏》替换《出师表》的实际意义,胡觉照认为,《出师表》作为范文被选入初中课本,对于没有完全辨别能力的初中生来讲,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于形成科学的军事观,甚至不利于形成“止战息兵”的观念。

一、佤族归顺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二、六个少数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

反正,我觉得诸葛亮绝对不是愚忠, 那是丑人多做怪,非要找他的麻烦


诸葛亮属于愚忠吗?为什么呢?
不忠、不孝、无礼的豫让,完全就是愚忠的典范。所以,人们对“愚忠”的定义就是:愚昧地固执于自己狭隘的“忠心”思想,不管原因、不计后果地去实施所谓的“义”。运筹帷幄的诸葛亮 剧照 那么,诸葛亮属于愚忠吗?我们就根据上面的定义来分析分析吧。首先,诸葛亮的&rd...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愚忠的?用具体事例证明
认真阅读作品就可以看到:诸葛亮确实忠于刘蜀集团;但这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愚忠”,而是以帝王师的身份,忠于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自有其积极意义。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通过刘备“三顾”之诚和“先生不出,如苍生何”的含泪恳请,才同意出山的。罗贯中把诸葛亮写成一开始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

诸葛亮是真忠还是愚忠!!
所以诸葛亮并不是一味报答而顽固作战的愚忠,他有自己的考量

为什么我老是说诸葛亮的缺点是愚忠
但是诸葛亮没有放弃辅佐刘邦儿子 和取代他 而是任其发展 一味的进言却不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所以 诸葛亮是愚忠的

怎么能说诸葛亮是愚忠?
面对这种局面,诸葛亮完全可以取而代之,更何况刘备临终前也有此交代。他为什么不呢?是因为他的忠,而不是愚忠。古时候的人讲义气,忠心,孝心。早年他愿意随刘备出山,从那一刻起,他的心就在蜀,无论蜀国多么的不成气候,他的主公有多么的不中用,但他的整个命运和意志全被蜀国主宰,他的生命里...

三国演义里,谁是愚忠的代表人物呢?
三国中愚忠的人物人物也有不少,我觉得三国人物中最可以称得上愚忠的便是作为智多星代表的诸葛丞相——诸葛亮。一、诸葛亮的发迹诸葛亮早年之时在南阳生活,师从冰镜先生司马徽。后来又隐居于隆中的山中,自称卧龙先生,怀有匡扶天下的志向,虽身在山中并未入世,却准确掌握天下的局势。在诸葛...

诸葛亮对周瑜是愚忠吗?为什么?
诸葛亮对汉室是愚忠的。隆中对的八年之前,鲁肃就跟孙权说:汉室不可复兴!可八年后诸葛亮还在跟刘备讨论复兴汉室的事!后来,曹操把他复兴汉室的理想忘了,刘备把他复兴汉室的理想忘了,全天下只有诸葛亮一个人想复兴汉室了,那还怎么可能成功?!可诸葛亮还在为了复兴汉室而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

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没有取而代之:是愚忠还是精明?
真是书上说的那诸葛亮愚忠、尽忠尽孝吗?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是诸葛亮太过精明,打着自己的精明算盘,其精明表现在三个方面。刘备让诸葛亮“取而代之”是假,探视诸葛亮是否“别有用心”是真,是在考验诸葛亮的忠心。世袭禅让,子承父业,数千年的传统了,谁愿意将自己好不容易打来的江山拱手相让...

有人说诸葛亮属于愚忠,有人认为并非愚忠,你有什么不同看法?
诸葛亮深知,所有人都在顺势而为的时候,能逆天改命的就是天下第一号谋臣。所以,在报恩的同时,他其实还在挑战炼狱难度的副本。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敢这么冒险,我不觉得他是愚忠,三分天下可能换个人,他也能搞成。像诸葛亮这种人,人情世故的愚忠,说实话是圈禁不了他的。可以有曹操、司马懿的路...

诸葛亮是忠臣还是愚忠
其实诸葛亮是属于愚忠的,因为诸葛亮到最后其实是被累死的,如果不是刘备托孤,诸葛亮可能还能多活几年,就是为了蜀国可以有一个长久的未来。

红星区18975408899: 关于诸葛亮的愚忠作文[100~200之间的字数] -
伯婷唑来: 诸葛亮身为刘备臣子应该为蜀国尽自己的爱国义务,他对蜀忠诚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注重义,对刘备的知遇之恩感激之至,所以一生誓死为两代主子尽忠并为此付诸一生.诸葛亮有没有忧国忧君忧民呢?他爱的不是现有意义上的国家,更不是整个中华文明,而是刘备一家的天下!为了实现一统天下于刘姓的理想,他一再发动战争,以忠君爱国的名义劳民伤灾,最终失败了.他置人民利益于不顾,是对刘备的愚忠.

红星区18975408899: 诸葛亮的“忠”是愚忠还是真心的忠诚? -
伯婷唑来: 诸葛亮觉得刘备是值得托付的明君,而古代又特别重视···所以,对刘禅也就继续了. 那是一种明智的忠诚,只是,可以说是倒霉,也可以说是天不助孔明,孔明大致为筹. 三国时期,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抢先一步取得了“天时”,所以...

红星区18975408899: 诸葛亮对周瑜是愚忠吗?为什么? -
伯婷唑来: 诸葛亮对汉室是愚忠的.隆中对的八年之前,鲁肃就跟孙权说:汉室不可复兴!可八年后诸葛亮还在跟刘备讨论复兴汉室的事!后来,曹操把他复兴汉室的理想忘了,刘备把他复兴汉室的理想忘了,全天下只有诸葛亮一个人想复兴汉室了,那还怎么可能成功?!可诸葛亮还在为了复兴汉室而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

红星区18975408899: 怎样评价诸葛亮?人们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评价诸葛亮的一生,但有人也说诸葛亮的“忠”是“愚忠”,你是怎样认为的,谈谈你的看法 -
伯婷唑来:[答案] 《三国志》中一段话写诸葛亮: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

红星区18975408899: 如何看待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心急啊、、 谢啦额... 在出师表中、可以从许多地方看出他的忠心、那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忠心?、 -
伯婷唑来:[答案] 操:亮,来吧,吃好的! 亮:不干!我有忠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一身鲜明的写照! 忠有很多种,诸葛亮对刘备尽忠无可厚非,因为诸葛亮曾说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红星区18975408899: 诸葛亮是忠还是愚?750字作文 -
伯婷唑来: 按照当时人们的评判标准来说,诸葛亮是忠臣!而按照现在某些“自以为是”的人(仅仅是部分人)的标准,诸葛亮是愚忠!不仅仅是诸葛亮,包括岳飞也被它们称之为愚忠!

红星区18975408899: 有人认为诸葛亮的精神是愚忠,已经过时了,你怎么认为? -
伯婷唑来: 诸葛亮吗,呵呵,其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诸葛亮的确有点愚忠,自己明明拥有满腹的才华,却不懂得变通,把一生都放在所谓的复兴汉室上来,最后却落得那个下场,自己苦心建立起的蜀国最终难逃被灭的命运,但是在诸葛亮的心里自己想着...

红星区18975408899: 诸葛亮忠于刘氏父子是不是愚忠? -
伯婷唑来: 刘氏父子要分开而论: 忠于玄德不是愚忠,因为刘备也算是一代枭雄,虽不算英主,但也算颇有抱负:而忠于刘禅那个昏君就是愚忠,孔明六出祁山最起码有2次是他听信谗言,以致前功尽弃!

红星区18975408899: 有哪些事例可以体现诸葛亮的忠诚?具体一些 -
伯婷唑来:[答案] 1、白帝城托孤不好说,因为当时是皇帝在和诸葛亮说话,说什么取而代之,不知道是真心话还是试探,所以诸葛亮肯定得保持谦逊. 2、可诸葛亮在后期大权独揽之后还能保持这种君臣之分,尽心办事辅佐刘禅就能表现出他的忠诚,他没有像曹操似...

红星区18975408899: 《三国演义》中的丞相诸葛亮是否是愚忠?
伯婷唑来: 首先肯定不是!!因为刘备是汉代之后,而诸葛亮辅佐他则是顺理成章的,如果当初刘备开始的时候听诸葛亮的话,趁刘景生病危夺取荆州,则结局会大为改变;关羽死的时候,刘备如果听诸葛亮的话(那时候东吴已经求和,并许诺送还孙夫人及荆州)可以罢休,与东吴联手共灭曹魏,这情况又大为不同.诸葛亮不愚,刘备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