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土地政策中,北魏孝文帝颁行是什么政策?

作者&投稿:人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土地政策中,北魏孝文帝颁行的是什么?~

古代土地政策中,北魏孝文帝颁行的是均田制。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间冲突和斗争达百年之久。在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中,先秦势力强大,一度统一了北方但在与东晋的决战——淝水之战中大败并迅速解体,北方又陷入了分裂状态。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不断壮大,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

战乱给各种人民带来的苦难,但在数百年的冲突和交往中,民族融合,渐渐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支持下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推进改革。孝文帝亲政后又迁都洛阳改革鲜卑旧习,将改革推进一个新的阶段。孝文帝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鲜卑族的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孝文帝颁布了均田制,是把国家掌握的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获得稳定赋税。太和改制的一项就是恢复了中原实行的百官俸禄制,使得汉族官僚物质待遇得到了提高。

均田制的推行,说明从草原游牧走向中原农耕过程中,北魏政权认识到,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改变过去他们靠游牧业,靠抢劫的生存方式。

总体而言,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但从另一方面,孝文帝的改革也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这种民族融合的推进既显示出了汉文化的优越性,同时又有着海纳百川的胸襟,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为强唐的万国来朝、大国风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标杆。而汉民族也从中学到了鲜卑文化的精髓,并更为完善。出现了孝文中兴的局面。也实现了“交融互通,共同进步。”


均田

孝文帝推行的土地制度是均田制。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太和九年(485年),北魏政府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以出卖多余的部分,买进不足的部分。还规定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
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均田制的实施,和与之相联系的新的租调量较前有所减轻以及实行三长制,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均田制是一种封建的土地私有制与封建的土地国有制相结合的制度
均田制是官府把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土地,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授予直接生产者耕种,然后按授予土地的法定数量向生产者课取租、调、力役的国有土地制度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均田制下的露田是国有土地,由国家控制授受,桑田是私有土地,只给初受田者,不在还授之限内,实为私有土地的代名词
土地问题一直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一大动力,无论是哪个时代土地问题都受到统治者们的高度重视,土地制度从古至今经历很多次的变化,从最初的奴隶制土地所有制(奴隶主所有)到后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所有)持续了近2000多年,1931土地革命路线时期的农民土地所有制但是只是局部的,解放时期的土地改革确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直到三大改造土地私有确立为公有
均田制,封建社会,土地都在地主阶级手中。农民没有土地,只是向地主阶级租赁土地,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
推行均田制: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

引言:在我国古代,统治者往往会采取一些有效的土地政策来助力于农业发展,因为农业是当时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对国家财富有着直接的作用,农业发展的越旺盛,国家也就更加强盛。所以在不同的朝代,统治者都会制定一些是利于自己国家的一些土地政策,那么有不少网友表示在北魏孝文帝时期,所制定的土地政策有哪些呢?

一、制定背景

中国古代一些统治者在制定一些政策时,都会根据自己的时代背景,然后再加以调整,或者是制定一些专属的政策。那么在北魏孝文帝统治的时期,北方民族都纷纷建立了政权,民族间的斗争与冲突长达了百年之久,所以在这些时期,鲜卑拓跋部所建立的北方政权也就不断壮大,而且还统一了黄河流域。虽然这场战乱持续时间久,给人们也带来了苦难,但是民族融合也成为了历史的趋势。在此之下,北魏孝文帝就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进行汉化。

二、关于均田制

北魏孝文帝为了使经历战乱后的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就颁布了均田制,把一些荒地都分给农民,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而且不同的性别和身份所拥有的土地也是不同的。从而也就可以获得一些稳定的赋税,颁布这样的一项政策,不仅使农民能够有一定保障,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的收入,而且这一政策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以往靠游牧以及抢掠的生存方式。

三、积极影响

使战后的农民自己有土地耕种,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农民的劳动力。在当时的农业社会中,推行这样的政策,也可以为国家提供重要的经济来源。这一改革的政策也使北魏的政治、经济发展进一步汉化,从另一方面上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也稳固了当时的政权,巩固了封建的统治,显示了汉文化的先进性以及优越性,对民族融合有着巨大的作用,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和谐以及海纳百川的胸襟。



在古代土地政策中,北魏孝文帝颁行均田制,均田制减少了田产纠纷。

孝文帝推行的土地制度是均田制。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北魏孝文帝在土地政策中颁发的是均田制,因为这种制度会让所有的农民都有土地证,也会提高农民的收入,会让农民过得更好。


古代土地政策中,北魏孝文帝颁行的是什么?
古代土地政策中,北魏孝文帝颁行的是均田制。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间冲突和斗争达百年之久。在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中,先秦势力强大,一度统一了北方但在与东晋的决战——淝水之战中大败并迅速解体,北方又陷入了分裂状态。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不断壮大,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

在古代土地政策中,北魏孝文帝颁行是什么政策?
孝文帝推行的土地制度是均田制。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太和九年(485年),北魏政府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

在古代土地政策中,北魏孝文帝颁行是什么政策
二、关于均田制北魏孝文帝为了使经历战乱后的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就颁布了均田制,把一些荒地都分给农民,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而且不同的性别和身份所拥有的土地也是不同的。从而也就可以获得一些稳定的赋税,颁布这样的一项政策,不仅使农民能够有一定保障,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的收入,而且这...

南北朝时期为什么是北方统一南方?南北方政权有何区别?
北魏一直到北周,土地政策大都以均田制为主,这对于农民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所以也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热情,对于当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观南方的土地政策,一直奉行着土地私有化的政策,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土地豪族,农民失去了土地破产,这对发展农业极为不利。南北政府在刺激农业方面的手段也各有差异,...

商鞅变法中有关土地的政策与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性质一样吗
不一样 商鞅变法中规定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而均田制的实质是限制土地买卖,限制土地兼并现象

我国从古至今的土地政策
五、北魏隋唐时期的土地制度 均田制是唐朝前期最主要的土地制度。它包括:(1)对百姓受田的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笃疾、废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这些人如果为户主,每人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是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君主既是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井田制,井田制起于商朝,盛于西周。古代井田制的主要特点是把土地划分成九块,每块百亩,其中八块为私田,中间一块为公田,形状如“井”字,故曰“井田”。农奴首先要在公田上...

中国历代土地的政策
秦,土地私有制 后世基本延续秦的土地政策。曹魏采取过屯田制;北魏采取均田制,后世基本采用。唐朝中期,均田制瓦解,所以相对应的赋税由原来的租庸调制不能继续,而是两税法;宋,实行过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明,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商品经济发展,采用了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民国时期,孙中山颁布了...

中国历史土地问题
中国古代的土地问题 1.古代的土地制度主要有:①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②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③王莽实行王田制;④曹魏实行屯田制;⑤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⑥清实行更名田。2.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3.古代的赋税制度 ①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如西汉的编户制度、北魏...

中国历史上涉及土地问题的史实有哪些?
古代的土地制度主要有:①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②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③王莽实行王田制;④曹魏实行屯田制;⑤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⑥清实行更名田。

正镶白旗14772423799: 北魏孝文帝对农业颁布了什么政策?北魏孝文帝对农业颁布了什么政策?
兀有严布洛: 2.颁布均田令(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向政府交税,同时承担一定的兵役和徭役)3,迁都洛阳(原来北魏都城平城不利于对于全国广大地区的统一控制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孝文帝不顾保守派大臣反对,于494年将都城迁到洛阳)4.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正镶白旗14772423799: 历史上哪几个朝代实行过“均田制”?
兀有严布洛: 北魏.隋.唐都实行过“均田制”. 北魏孝文帝在此形势下,颁布了均田令.均田制实际上只是把荒地、无主地以及所有权不确定的土地作为均田授受之用.授受之田有桑...

正镶白旗14772423799: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农民成为国家编户齐民的措施是三长制,还是租调制? -
兀有严布洛:[答案] 1、当然是三长制. 2、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实行三长制,三长直属州郡,原荫附于豪强的荫户成为国家的编户.租调制是根据编户规定征...

正镶白旗14772423799: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什么(你知道吗)
兀有严布洛: 1、文帝改革的内容包括:2、(1)实行均田制,分配土地,让收到土地的农民担任徭役和兵役.3、(2)迁都洛阳,整顿吏治,实行“三头制”.4、(3)提倡学习汉文化,与汉族通婚,使用汉姓,穿汉服,说汉语.5、具体内容:6、(1)在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即国家将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但农民需要向国家缴纳地租,土地不可买卖.这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保证了国民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7、(2)政治上,迁都洛阳加强了中原的统一管理.实行“三制”更有利于国家对地区的控制和兵役税的征收.加强了国家对人民的管理.8、(3)在文化方面,与汉族通婚的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两个民族的文化融合,使政权向汉朝的统治模式转变.

正镶白旗14772423799: 北孝文帝改革制度中的三长制、均田制、俸禄制分别是什么? -
兀有严布洛: 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士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长制:这是北魏基层的行政组织,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徨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的推行健全了地方基层政权,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推行“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露田)分配给农民,成年男子每人四十亩,妇女每人二十亩,让他们种植谷物,另外还分给桑地.农民必须向官府交租、服役.农民死了,除桑田外,都要归还官府.这样一来,开垦的田地多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北魏政权的收入也增加了. 官吏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官吏自筹

正镶白旗14772423799: 北魏推行均田制的原因是什么? -
兀有严布洛: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十年颁布的均田令,是研究北魏均田制的基础,也是考察北齐,北周,隋均田制变化发展的依据. 首先,它是一种封建的国有土地的特殊形式.它的露田,倍田与再倍田.所有权都属于封建国家.凡被授予露...

正镶白旗14772423799: 商鞅变法对土地制度做了怎样的改革 -
兀有严布洛: 商鞅变法对土地的政策是“废井田,开阡陌”,孝文帝改革对土地的政策是实行均田制.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正镶白旗14772423799: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
兀有严布洛: 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永业田),部分土地在身死后还给官府(口分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