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时期出现了一股拍摄电视剧的热潮?

作者&投稿:公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上世纪80.90年代这一时期,出现了一股拍摄电视剧的热潮。

不过,尽管单本剧在这一时期逐渐被边缘化,但由于其拍摄周期短、制作成本低,因而仍然在数量上占据着优势。也有一些单本剧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如1985年的《新闻启示录》(上、下两集)尽管被人们认为"更像电影""与电影没什么差别",但其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中,却以带有强烈的抽象性与写意性的拼贴风格和锋芒毕露的政论色彩而成为电视领域的"先锋文化",甚至得到了"一向不大瞧得起电视的电影专家的由衷赞许"。

连续剧对电视剧主体地位的占据,使得单本剧反而进一步在形式和气质上与电影靠近,这一时期影响力较大的其他单本剧也大多带有一定程度的"前卫"色彩,如1986年的《公共汽车咏叹调》(蔡晓晴执导)采用非专业演员出演剧中角色以追求本真性,同年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潘小杨执导)

则将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置于古希腊式的伦理困境与道德悲剧的框架中加以冷峻的解剖,《丹姨》《巴桑和她的弟妹们》《太阳从这里升起》等剧也带有鲜明的反思文学与启蒙文学色彩。不过这些剧基本上"都受到了观众不应有的冷落"。

由于看电视剧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休闲娱乐方式,电视剧是地方电视台最热衷于播放的节目类型,所以这一时期出现了一股拍摄电视剧的热潮——不但各电视台积极参与电视剧的创作活动中,很多民间力量,如企事业单位、地方文艺团体等,也纷纷试水电视剧,试图"分一杯羹"。

至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范围内已有专门的电视剧制作机构250余家,这还不包括那些机制不健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草台班子"。数据显示,中央电视台1985年总计播出了825部(集)电视剧;1986年总共收到全国239个单位选送的670部1510集电视剧,最终播出了493部946集;1989年则收到235个单位选送的715部2035集电视剧,最终播出了651部1839集。

这一数据统计的仅仅是中央电视台收到和播出的电视剧数量。由于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在80年代仍执行得较为混乱,所以在此期间全国范围内每年究竟拍摄了多少部多少集电视剧,实在难以准确获知。不过中央电视台的数据已经可以充分表明,从产量上看,电视剧这种节目类型已经从80年代初期的严重匮乏转变为供应的盈余乃至过剩,制作水准的参差不齐取代产能的羸弱成为这一时期电视剧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无论电视业的管理决策者,还是知识分子、普通观众,均普遍对当下的电视剧质量表示不满。广电部部长艾知生曾在多个场合批评电视剧质量不高,"质量比较好的占的比例不够大,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质量较差、粗制滥造的"。电视剧艺委会副主任曹惠则指出,正常的文艺作品的质量状况应该是"枣核形"的,即"两头小,中间大,好的和差的是少数,中等水平的是多数",而电视剧的质量则呈现为"金字塔形","好的、拔尖儿的是少数,比较好的也不多,大量是平庸之作"。

1986年前后,全国范围内很多报章杂志都对电视剧的质量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讨论和批评,各流行电视杂志上刊登的观众来信中,对电视剧里出现的粗糙和错漏问题的批评比比皆是。人们在总结原因时大多归于如下三点:创作人员业务素养不足,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影响了艺术品质,国家有关部门未能尽到应有的管理和引导之责。

对于20世纪80年代电视从业者的构成以及电视业的加速产业化态势,我们在前文已经有过分析,此处不再赘述。至于国家这一时期对电视剧生产的管理和调控,则主要通过一年一度的"电视剧题材规划会"来完成。通过对各制作单位上报的电视剧选题进行筛选和审批,广电部得以对来年的电视剧生产状况有大致的控制与把握,并确保全国电视剧的创作方向符合国家的政策意图。但由于这种松散的规划机制终究缺乏法律的权威性,亦没有强大的财政补贴支持,所以最终的执行情况还是要倚赖制作方的"自律"。

在这个经济利益已经于社会价值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时代,管理者显然已经不能仅靠革命话语的精神与道德的权威来控制局面。广电部副部长王枫就曾对此忧心忡忡:(对于规划)总体上完成得不好……(各制作机构)所报规划的数字过大,水分过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跑马占荒"性质的,主要为了抢占选题,没有条件,甚至根本就没打算兑现……由于经费不足没有完成拍摄计划的,这种情况也不少……而对于重大题材和重点剧目……由于我们缺乏政策上引导、经济上保证和必要的组织协调,完成规划的情况不好。

另外,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审美趣味对电视剧制作方的选题过程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各电视台纷纷申报投资规模巨大的历史题材或名著改编剧,《三国演义》《水浒传》《官场现形记》《三言二拍》《楚霸王》《封神榜》等选题均有多个制作机构抢拍。如福建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在1988年均曾筹拍《三国演义》,起初广电部将拍摄权给了福建台,但在种种客观原因的制约下,最终拍摄权还是落在了中央电视台。

可见在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广电部不但对这种"撞车"现象难以协调,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其做出的规划也因种种客观条件掣肘而无法完成。除质量的普遍低下外,人们对电视剧体现出的创作态度不严肃、不端正,乃至低级趣味的倾向,也时刻保持着警惕。

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就曾严厉批评当下电视剧创作的"格调"问题:有的把历史题材胡诌乱造,这对青少年会起到混淆视听的不良社会效果,有的电视剧创作极不严肃,追求所谓的"时代感",拼凑碰杯、跳舞、服装展览、旅游风光、高楼、汽车,说几句洋话,群众称之为"时髦片"。另一种是商业化渗透到艺术创作,广告色彩很明显,皮包公司为了赚钱而拍电视剧,有的还生硬地曲解政策,低劣的精神产品给社会造成极不好的影响。

洪的发言当然是一种典型的精英话语,但他所揭示的问题的确在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中普遍存在,那就是很多不正规的制片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罔顾艺术品质,不但在制作上粗制滥造,而且在趣味上也流于低俗,最大限度地迎合观众的娱乐需求。甚至有电视台在1988年计划将古典情色小说《金瓶梅》搬上荧幕,引发舆论哗然,最后未能成功。

在今天看来,将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质量的普遍欠佳完全归咎于创作者不尊重艺术或管理上的混乱,显然是不公平的。事实证明,电视剧——尤其是电视连续剧——作为一种成本高昂、生产耗时的文化产品,若要实现迅速而健康的成长,必须托庇于较为成熟的市场机制:

一方面,电视剧的制作应充分利用社会资金而不仅仅依赖财政拨款,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地方政府(各级电视台的管理部门)出于某些暂时、局部的利益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造成王枫所说的大量"跑马占荒"工程以及重复投资的浪费;

另一方面,也应当使电视剧作为文化商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而不是在行政命令下进行不科学的"物物交换",只有通过价格机制促进电视剧领域的优胜劣汰,才能避免在行政力量的作用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至于作为全国电视剧制播管理机构的广电部,则应当尽早建立完善的立项、许可、审查和追惩制度,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地做好对整个行业的调控工作。这实际上也是90年代渐趋完善的电视剧管理制度和制播分离理念的基本内容。



在杨幂的宫大火之后,疯狂出现了穿越剧的出现,因为当时杨幂凭借这部剧一炮而红,并且发现这个形式很多人喜欢,就疯狂出现这个类型的。

2000年到2010年这一段时期出现了拍摄电视剧的热潮。因为这段时期电视机的广泛普及,电视剧很有市场。

我觉得21世纪前后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好剧,比如西游记后传、少年包青天、春光灿烂猪八戒等等,那时候的剧剧本都比较有逻辑,节奏也挺快。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看电视剧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各地方台也热衷于播放此类节目,所以出现了一股拍电视剧的热潮。


哪个时期出现了一股拍摄电视剧的热潮?
上世纪80.90年代这一时期,出现了一股拍摄电视剧的热潮。 不过,尽管单本剧在这一时期逐渐被边缘化,但由于其拍摄周期短、制作成本低,因而仍然在数量上占据着优势。也有一些单本剧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如1985年的《新闻启示录》(上、下两集)尽管被人们认为"更像电影""与电影没什么差别",但其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中...

发哥和华仔不同时代?详细讲讲电影
他于本世纪初重返华语影坛,经历着演艺生涯又一个全新挑战。周润发的电视剧成就主要是1980年《上海滩》中的许文强一角,该片堪称是中国电视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剧集,不仅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还带出一股拍 摄民国剧热潮。主演周润发与赵雅芝成为华人世界中最红的明星,许文强这个角色也变成家喻户晓的名...

周润发什么电影最好看
1984年,周润发在学院派导演梁普智的《等待黎明》中出演叶剑飞一角,荣膺亚太影展和台湾金马奖双料影帝,且凭该角色和1985年主演的《女人心》两次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这个时期,周润发拍的电影叫好不叫座,票房成绩与银幕表现不成正比,一度被冠以“票房毒药”的恶名。1986年《英雄本色》出现,《英雄...

古典造句-用古典造句
24、梦也许在现实中不是一种生产力,不能带来一种物质的结果,它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对自己灵魂上的一种开掘。今天的我们不仅仅是远离了一个 古典 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种悲悯的情怀和从容做梦的心境。 25、凡尔赛宫的园林在宫殿两侧。这座园林分为三部分,以水池为中心,南北两端皆为花坛。跑马道、水池、喷泉...

江洲区19132552906: 哪个时期出现了一股拍摄电视剧的热潮? -
却眨怡安: 在杨幂的宫大火之后,疯狂出现了穿越剧的出现,因为当时杨幂凭借这部剧一炮而红,并且发现这个形式很多人喜欢,就疯狂出现这个类型的.

江洲区1913255290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四大名著被拍成了电视剧,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但从90年代未至今,又出现了重 -
却眨怡安: 一个是为了追求艺术完美再现,后续都为了挣钱;一个拍几年,后续拍几个月...

江洲区19132552906: 1 [单选题] 改编古龙小说为电影最多的导演是(). -
却眨怡安: 我觉得改编古龙小说为电影最多的导演应该是楚原.楚原,原名张宝坚 ,1934年生于广州,曾在中山大学化学系读了三年.其父张活游是著名粤剧与电影演员,其妻南红亦是著名的粤语片明星.1956年楚原在父亲影响下,对电影制作发生兴趣,投身粤语电影编剧工作,之后开始执导拍摄近百部粤语电影,是粤语片时期的著名导演.1976年开始拍摄武侠电影,是第一武侠导演,在港台影坛掀起一股奇情武侠热潮,最卖座电影是英雄无泪,打破票房记录,楚原是拍摄古龙电影最多的导演.当时有句俚语,没演过楚原武侠电影的,都不算电影演员.

江洲区19132552906: 末路天堂什么时候拍的??? -
却眨怡安: 《末路天堂》开播 被指完全模仿美剧《迷失》 《越狱》、《超能英雄》、《迷失》、《4400》……一拨接着一拨的美剧袭击了中国影视剧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本地市场上也形成了一股模仿美剧题材和拍摄手法的翻拍热潮,1月将登陆江苏...

江洲区19132552906: 中国的电视在90年代发生的变化? -
却眨怡安: 节目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1.进入90年代后,电视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中加快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电视传播向新闻领域不断拓展.1992.8.31.创办的经济信息联播强调适用性、时效性、国际性、服务性与权威性,成为生产者的参谋,...

江洲区19132552906: 阅读材料,问题: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一股“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热潮,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材料二... -
却眨怡安:[答案] (1)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一股“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热潮,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材料二“1898年6月11...

江洲区19132552906: 电影的发展史 -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却眨怡安: 摘 要:通过武术和电影文献资料研究以及社会调查,分析了我国电影百年发展史的三... 20世纪70年代,功夫巨星李小龙使世界认识了中国武术,形成了一个中国功夫的热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