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

作者&投稿:勇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
郑板桥在谈画竹的体验时形象地提出了“三竹说”.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而“眼”“手”之间的胸中之竹,就是“言”“意”之间的“象”.但“象”也不是单纯的“象”,它具有三个层面:一是眼中的现实层面的“物象”,二是胸中的心理层面的“意象”,三是手中的符号层面的“语象”.前后二“象”都比较容易理解,只是心中之“意象”却深藏着许多的奥妙.
如果站在诗学的审美角度看,意象又分为创作主体审美意象和欣赏主体审美意象.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必然要由物象向创作审美意象转换.这个转换是超越了所面对的物象的,它不仅再现或替代了现实,而且创造出了审美化现实.由于这个过程使外在的物象在创造思维中得到分离、改造、重组和变形;创作的主体以自我的精神去接近物象这个客体,使创作的主客体的精神相互渗透,并重组客体的存在方式,至此人格化的自然就理所当然地取代了现实化的自然.正是由于审美主体凭借其内部语言,凝定主体与客体的审美体验,物象才得以转化为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象.
这个过程似乎已经完结,但且慢.当创作审美主体将其审美意象以语言(诗句或符号)凝定(完成作品)之后,还有一个接受主体——欣赏主体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欣赏主体面对的是,“手中之竹”这一审美意象了.这“手中之竹”就是创作主体呈现在欣赏主体面前的“语象”.欣赏主体对这一包含着创作审美意象的语象,必然有一个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进行梳理、重组、取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图象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欣赏主体也必然会在创作主体提供的审美意象中混合、溶解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受.因此,这个过程会产生欣赏者与创作者的审美意象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留给欣赏者的一个接受、想象和体验的迷蒙的空间.事实上,这是一个增值的过程,也是欣赏主体产生共鸣或愉悦的过程.,4,很全面了!!!,2,郑板桥论画竹的三种竹,一是自然之竹,二是胸中之竹,三是笔下之竹。,2,


10)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
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郑板桥在谈画竹的体验时形象地提出了“三竹说”。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而“眼”“手”之间的胸中之竹,就是“言”“意”之间的“象”。但“象”也不是单纯的“象”,它具有三个层面:一是眼中的现实层面的“物象”,二是胸中的心理层面的“...

郑板桥的“师造化”创作精神如何理解?
郑板桥的三则题画,各具深意。首两则涉及艺术创作,强调师法自然与艺术过程的演变。第一则画竹论艺,他提倡"师造化",即艺术创作需以天地自然为师,通过用心观察和体验自然的生机,实现艺术源于生活、自然的现实主义精神。作者种竹、赏竹,以竹姿为灵感,已非简单模仿,而是融入了主观理解和人情。第二则...

郑板桥的生平简介
郑板桥任范县知县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5、晚年生活 乾隆十八年(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乾隆三十年...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

郑燮和郑板桥是一个人吗
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汉族,江苏兴化人别名: 郑燮 出生地: 江苏兴化 出生日期: 1693.11.22 逝世日期: 1765.01.22 主要成就: “扬州八怪”之一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3058.htm?fr=ala0_1#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

郑板桥的为人
这次求职的失败,对板桥是个巨大的打击,也迫使他全面反思自己的人生哲学。从此之后,郑板桥便开始频频巴结于达官权贵,巨富名流。由于当时的扬州处于江南的商业中心,不仅巨贾云集,而且高官极多,客观上为板桥的奉迎行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同大多数文人一样,郑板桥的奉迎方式当然也是四处献诗。如今,在...

如何理解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
不要过度执着于某件事物,拿得起放得下。咬太狠容易咯着牙。

如何理解「聪明难,糊涂难,聪明变愚蠢更难」?
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郑板桥所说,它表达了一种关于智慧和人生态度的思考。“聪明难”意味着获得真正的智慧和洞察力并不容易。聪明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和积累经验,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糊涂难”表示保持糊涂或不纠结于琐碎的事情也不容易。有时候,过于聪明和敏锐可能会导致过度分析和纠结,使得人们...

清代学者像传 郑板桥 翻译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南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这些不用翻译}(郑燮)做山东潍县知县,有好的政治声誉。在任上十二年,监狱囚犯没有人好几次。因为那年闹饥荒,他为民请命,要求赈灾,忤逆了上司,于是以生病为由请求归乡。离职那天,老百姓哭着挽留,家家画他的像来祀奉。郑板桥为人磊落洒脱,...

郑板桥的诗书画各有什么特点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尤擅画兰、竹、石。他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入画,粗笔细描,疏密得宜;淡妆浓抹,恰到好处;笔力劲峭,画面清奇;淡雅隽永,自成一家。 二、书之“绝”——书法独创“六分半书”,“乱石铺街”。 郑板桥的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人称其为“乱石铺街”。 板桥书法,融汇真、草、隶、...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3049557663: 10)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 -
驷海千乐:[答案] 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郑板桥在谈画竹的体验时形象地提出了“三竹说”.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而“眼”“手”之间的胸中之竹,就是“言”“意”之间的“象”.但“象”也不是单纯的“象”,它具有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3049557663: 10)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 -
驷海千乐: 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 郑板桥在谈画竹的体验时形象地提出了“三竹说”.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而“眼”“手”之间的胸中之竹,就是“言”“意”之间的“象”.但“象”也不是单纯的“象”,它具有三个层面:...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3049557663: 郑板桥的三竹之说的论文 -
驷海千乐: 郑板桥在谈画竹的体验时形象地提出了“三竹说”.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而“眼”“手”之间的胸中之竹,就是“言”“意”之间的“象”.但“象”也不是单纯的“象”,它具有三个层面:一是眼中的现实层面的“物象”...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3049557663: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解读郑板桥“三竹说”(胸中有竹,眼中有竹,手中有竹),论述文学创作的局限性及文学欣 -
驷海千乐: 这是大部头的论证啊,简单的说,眼中有竹,说的是文学来源于生活,胸中有竹,则是提高篇,文学来源于生活 但是不等同生活,你得把见到的竹裁剪加工 削其形,挺其神,这样,你手中的竹子才会生动,植入读者的心中 然而,若始终只是一杆文字上的竹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之于其他传媒,就有局限性了.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3049557663: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的理解?郑板桥总结画竹的经验,明确提出画竹的创作过程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 -
驷海千乐:[答案] 眼中之竹: 你首先对于你画的东西你要去观察,看都没有看过,光想象的东西和实际还是有偏差的! 胸中之竹: 看到的东西,你要去消化去理解它.明天它的纹理等.在心中构想出你所要画出的东西的情况. 手中之竹: 看到,想到.但是你画不出来也是...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3049557663: 对中国画眼中之竹 -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一定论的总结 -
驷海千乐: 力度美,其特点是力度感强,在纸上形成有冲击力的笔痕,其力度、速度感给人具有艺术的威慑力和感染力.重力度美的“面皴”与柔美的“披麻皴”等形成了鲜明对比.“斧劈皴”、“乱柴皴”、“带水斧劈皴”等用线肯定、灵变,更着重力...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3049557663: 怎样理解郑板桥提出的胸有成竹的观点 -
驷海千乐: 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知”,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 自然之竹是客观存在的,画家看到眼里的竹已经和自然之竹有所区别了,然后要进行加工、主观处理,形成胸中道之竹,这就是所说的意在笔先,等落到纸上,转化为手中之竹,“手中之竹”说的是画家所创出的一个“第二自内然”,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都是眼中之竹的升华,概括说就是画家把眼睛看到的客观形象,经容过大脑的意象处理,最终经过技术加工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3049557663: 郑板桥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艺术转换理论. -
驷海千乐: 郑板桥用“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概念,对应了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观察、构思、实现.而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也正好体现出审美意象生成的三个阶段. 1、眼中之竹——审美意象的雏形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眼中之竹...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3049557663: 郑板桥提出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有何联系和区别,并请举例说明. -
驷海千乐: 这出于郑板桥,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3049557663: 郑板桥的石竹表达了什么情感 -
驷海千乐: 郑板桥在这段文字中区分了三种竹子,一是眼中之竹,它是自然之竹;二是胸中之竹,它是心理的竹子;三是手中之竹,它是文化的竹子.这里我们要弄懂三种竹子的实质及相互关系. 显然,这三种竹子又都是相交叠或相互影响的,并决定了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