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

作者&投稿:裔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郑燮的三真是什么~

三真:真气、真意、真趣

全是咱学校的,没创意了

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

郑板桥在谈画竹的体验时形象地提出了“三竹说”。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而“眼”“手”之间的胸中之竹,就是“言”“意”之间的“象”。但“象”也不是单纯的“象”,它具有三个层面:一是眼中的现实层面的“物象”,二是胸中的心理层面的“意象”,三是手中的符号层面的“语象”。前后二“象”都比较容易理解,只是心中之“意象”却深藏着许多的奥妙。
如果站在诗学的审美角度看,意象又分为创作主体审美意象和欣赏主体审美意象。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必然要由物象向创作审美意象转换。这个转换是超越了所面对的物象的,它不仅再现或替代了现实,而且创造出了审美化现实。由于这个过程使外在的物象在创造思维中得到分离、改造、重组和变形;创作的主体以自我的精神去接近物象这个客体,使创作的主客体的精神相互渗透,并重组客体的存在方式,至此人格化的自然就理所当然地取代了现实化的自然。正是由于审美主体凭借其内部语言,凝定主体与客体的审美体验,物象才得以转化为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象。
这个过程似乎已经完结,但且慢。当创作审美主体将其审美意象以语言(诗句或符号)凝定(完成作品)之后,还有一个接受主体——欣赏主体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欣赏主体面对的是,“手中之竹”这一审美意象了。这“手中之竹”就是创作主体呈现在欣赏主体面前的“语象”。欣赏主体对这一包含着创作审美意象的语象,必然有一个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进行梳理、重组、取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图象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欣赏主体也必然会在创作主体提供的审美意象中混合、溶解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受。因此,这个过程会产生欣赏者与创作者的审美意象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留给欣赏者的一个接受、想象和体验的迷蒙的空间。事实上,这是一个增值的过程,也是欣赏主体产生共鸣或愉悦的过程。

郑板桥论画竹的三种竹,一是自然之竹,二是胸中之竹,三是笔下之竹。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荡胸生曾云,绝眦入归鸟。

很全面了!!!


郑板桥的故事
老翁答:“没有好的,板桥先生字画,盛名已久,不知果真如何?”板桥笑着说:“鄙人郑板桥,给你画两张怎么样?”顷刻间就为老翁留下了许多书画。翌日,盐商设宴请客,并以此画炫耀,板桥得知,方知中了“狗肉计”。4、板桥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早期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

你是如何理解“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画竹.眼中之竹就是由观察得来的映象,胸中之竹是酝酿中的描写对象,而手中之竹才是实际创作出来的具体形象.我们对于感觉到的东西,往往是有所激动而缺乏深刻的理解,这需静观默察、纵横比较和冷静思考,把握其神貌和实质,郑板桥正是从各个不同角度,...

求几句郑板桥诗的意思,谢谢!
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这个是在说 螃蟹。 螃蟹八只脚,其中两个是蟹螯,螃蟹走路是横行的,一边走还一遍摇晃蟹螯,样子很张狂。螃蟹要在中秋前后吃,肚子里才有可吃的蟹黄,螃蟹也也只有肚子里的蟹黄值得一吃,其余部位没有多少肉,所以说腹内空空。尤其...

关于邓板桥的趣味故事
郑板桥的官场岁月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

郑板桥哪年去世的?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逝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

郑板桥临死前
”郑板桥吩咐儿子亲手做的那锅馒头及其那一派金玉遗言,远比十万元遗产珍贵得多。这个故事发人深省。一个古人,对子女的教育如此有远见,就是在临终前想到的也是教育孩子如何自强自立,立足社会……而我们现在一些做父母的是怎么想的?当前,有不少家长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理由”是自己这一代...

竹石清郑板桥古诗竹石清郑板桥古诗的意思
这个问题本站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对有韵律、有节奏的语言感兴趣,记忆力又好,那么如何利用这段黄金期,让孩子不仅能背诵古诗词,还可以理解古诗词,做到即可以流畅地输入,也...

郑板桥好联不打折的故事?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9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郑板桥为清代知名的书画家,诗词能力更佳,常有绝妙辞令人叹服。一位盐商为了巴结京里来的大官,心想:“若能请知名的郑板桥才子写副六尺大对联,必定光彩异常:”因此就当面向郑板桥提及此事,郑板桥开价一千两。盐...

郑板桥的材料写作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写郑板桥的作文 第一篇 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

郑板桥《吃亏是福》翻译
板桥郑燮题 译文 一开始,满的东西满到顶点就会开始损失;不满的东西就会慢慢的往满的方向发展。我这里有了损失,那么就会给对方带来益处。对外得不到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平衡但我的内心得到安宁。这样的平静和安宁的生活就是所说的福。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1) 10 12 ypx883173 采纳率:34%...

陇西县15030433852: 10)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 -
贲仪黄豆:[答案] 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郑板桥在谈画竹的体验时形象地提出了“三竹说”.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而“眼”“手”之间的胸中之竹,就是“言”“意”之间的“象”.但“象”也不是单纯的“象”,它具有三...

陇西县15030433852: 10)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 -
贲仪黄豆: 如何理解郑板桥的“三竹说”? 郑板桥在谈画竹的体验时形象地提出了“三竹说”.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而“眼”“手”之间的胸中之竹,就是“言”“意”之间的“象”.但“象”也不是单纯的“象”,它具有三个层面:...

陇西县15030433852: 郑板桥的三竹之说的论文 -
贲仪黄豆: 郑板桥在谈画竹的体验时形象地提出了“三竹说”.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而“眼”“手”之间的胸中之竹,就是“言”“意”之间的“象”.但“象”也不是单纯的“象”,它具有三个层面:一是眼中的现实层面的“物象”...

陇西县15030433852: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解读郑板桥“三竹说”(胸中有竹,眼中有竹,手中有竹),论述文学创作的局限性及文学欣 -
贲仪黄豆: 这是大部头的论证啊,简单的说,眼中有竹,说的是文学来源于生活,胸中有竹,则是提高篇,文学来源于生活 但是不等同生活,你得把见到的竹裁剪加工 削其形,挺其神,这样,你手中的竹子才会生动,植入读者的心中 然而,若始终只是一杆文字上的竹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之于其他传媒,就有局限性了.

陇西县15030433852: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的理解?郑板桥总结画竹的经验,明确提出画竹的创作过程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 -
贲仪黄豆:[答案] 眼中之竹: 你首先对于你画的东西你要去观察,看都没有看过,光想象的东西和实际还是有偏差的! 胸中之竹: 看到的东西,你要去消化去理解它.明天它的纹理等.在心中构想出你所要画出的东西的情况. 手中之竹: 看到,想到.但是你画不出来也是...

陇西县15030433852: 对中国画眼中之竹 -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一定论的总结 -
贲仪黄豆: 力度美,其特点是力度感强,在纸上形成有冲击力的笔痕,其力度、速度感给人具有艺术的威慑力和感染力.重力度美的“面皴”与柔美的“披麻皴”等形成了鲜明对比.“斧劈皴”、“乱柴皴”、“带水斧劈皴”等用线肯定、灵变,更着重力...

陇西县15030433852: 怎样理解郑板桥提出的胸有成竹的观点 -
贲仪黄豆: 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知”,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 自然之竹是客观存在的,画家看到眼里的竹已经和自然之竹有所区别了,然后要进行加工、主观处理,形成胸中道之竹,这就是所说的意在笔先,等落到纸上,转化为手中之竹,“手中之竹”说的是画家所创出的一个“第二自内然”,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都是眼中之竹的升华,概括说就是画家把眼睛看到的客观形象,经容过大脑的意象处理,最终经过技术加工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陇西县15030433852: 郑板桥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艺术转换理论. -
贲仪黄豆: 郑板桥用“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概念,对应了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观察、构思、实现.而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也正好体现出审美意象生成的三个阶段. 1、眼中之竹——审美意象的雏形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眼中之竹...

陇西县15030433852: 郑板桥提出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有何联系和区别,并请举例说明. -
贲仪黄豆: 这出于郑板桥,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陇西县15030433852: 三竹是指哪三竹?
贲仪黄豆: 即“眼中之作、“胸中之作、“手中之竹”为例(当然,更重要的是“园中之作,这是郑板桥三竹的物质前提).其中,眼中之竹是园中之竹在视觉中的映像,是人体器官对竹的“扫描”;胸中之竹是艺术家精神世界构思的竹,是“无形”之竹;手中之竹是“运用符号的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东西”(R•巴特:《符号学美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9页.),是构思在客观世界的投影,是胸中之竹的外在表现.惟有手中之竹这个“创造出来表现形式"(R•巴特:《符号学美学》,第18页.),才能为法律所规制,才是知识产权的对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