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课文中提到"教学相长"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看

作者&投稿:星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虽有佳肴中体到的"教学相长",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比如在学习中,我会的题目会讲给不会的同学,通过这个过程,他学习了我也复习了,这就是教学相长

5. (1)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 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 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2) 教师和学生,学 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即使错了,也要敢于承认,使言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解析: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如今所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正义.虽有佳肴.教学相长也》八下语文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运用了什么手法引出阐述的观点即哪句话?
《虽有嘉肴》:课文开篇作用了类比推理的写法,引出阐述的观点,即: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说课稿
我们使用的这套语文教材,注重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多样性和阶段性,初一年级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排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

虽有嘉肴这篇课文里的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什么
是: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的原文翻译。一共包括五个小段。网上找不全,请看图,是繁体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1、2 【学习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 《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一开头就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

七年级虽有嘉肴课文中为什么说学学半就是教学相长的道理
相同.讲的都是有关与学习的.不同.一个是讲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另一个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初一语文上册《虽有嘉肴》教学反思
在结尾部分引用《尚书》中《兑命》篇中的话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问我,为什么“虽有嘉肴”的“嘉”和“美味佳肴”的“佳”不是同一个字?这个问题难住了我。首先,我想到可能是通假字,但是书下注释中没有出现,我又想是不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但是也查不到相关的资料。后...

把“虽有嘉肴”课文翻意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

虽有嘉肴中课文为什么要引用《尚书》中的句子?
相同.讲的都是有关与学习的.不同.一个是讲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另一个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鸡泽县19792145420: 《虽有嘉肴》课后练习:课文中为什么说"学学半"说的就是"教学相长"的道理呢? -
法志芬司:[答案] “学学半”包含着如下几层意思:一是要因“学”而“教”,要求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切实从学生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做到“水涨船高”,能游刃有余地运作教学过程;三是以“学”论“教”,评价教师“教...

鸡泽县19792145420: 课文虽有嘉肴中“教”与“学”这二者是什么关系,用文中的话概括 -
法志芬司: 故曰:“教学相长也.”

鸡泽县19792145420: 《虽有嘉肴》中,作者是怎么论述“教学相长”?这个观点的 -
法志芬司: 首先由“佳肴”类比“至道”,从反面说理强调要注重学习,注重实践;接着从正面推论出“学”和“教”的实践作用(可以“知不足”和“知困”),再进一步论证其效果(能“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论点“教学相长”,并且引用《说命》中的话,印证“教学相长”论点的正确性.

鸡泽县19792145420: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 -
法志芬司:[答案] A.(虽)有嘉肴.即使|(虽)败尤荣. 即使 B.虽有(至)道.最好的|(至)理名言. 最正确的 C.不知其(善)也.好处|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 擅长 D.古曰教学(相)长也 互相.|吉人天(相) 命相 AB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比喻论证

鸡泽县19792145420: 虽有嘉肴中的教学相长也的长是什么意思 -
法志芬司: 佳(嘉(jiā))肴:美味的菜肴.肴,熟肉食. 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 是故:因此. 困:(受到)阻碍,不通. 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己反省. 自强(qiǎng):自己督促自己.强,勉力,勉强.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①. 嘉肴:美好的菜肴. 肴:熟的鱼肉等. ②. 旨:味道美. ③. 虽:即使. ④. 究:深.

鸡泽县19792145420: 虽有嘉肴在论述时先以什么作比继而引入什么进而又以教学与学 -
法志芬司: 虽有佳肴选文中在论述时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俩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鸡泽县19792145420: 虽有嘉肴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 -
法志芬司:[答案]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 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 学习是无止尽的,只有深入思考,反复实践人们才能明白...

鸡泽县19792145420: 怎样看待《虽有嘉肴》中“教学相长”的道理 -
法志芬司:[答案] 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教的人在教的过程中与学生交流也能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见解,教与学两者都能得到利益,促进自身的成长

鸡泽县19792145420: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强调了什么问题 -
法志芬司: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强调了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鸡泽县19792145420: 虽有嘉肴文中总结教育学有关系的句子有哪 -
法志芬司: 《虽有嘉肴》文中总结教育学有关系的句子: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