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为什么要上孟良崮

作者&投稿:车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张灵甫为什么会死在孟良崮~

孟良崮兵败还不是因为战前,刘汝瑰(国民党作战部次长)这位地下工作者向华野泄露了作战方案,再加上粟裕在作战区域频繁活动,导致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的错误判断。只要有点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孟良崮绝地一处,因为此处74师的美械装备无法发挥其战斗力,无论是炮兵作战,单兵作战还是群作战(这根本就不行,孟良崮全是石头,根本无法构建环形工事。)而且孟良崮没有水源,士兵都喝马尿了,美械水冷式马克沁机枪无法发挥其威力。张灵甫是被逼无奈上了孟良崮,因为外围还有40万国民党军,张灵甫想来个中间开花, 所以顽强的在孟良崮坚守了两天,但没想到陈毅、粟裕调配了10个纵队对74师进行攻击阻援,是张部5倍兵力,而且全是精锐,黄伯韬兵团的驰援显得不是很积极,而且阻力很大,又离张部比较远,但李天霞部距张部仅10里,但因俩人素有积怨(李天霞嫉妒张灵甫的战功,才华)他仅派出1个团,而且是刚刚组建,全是新兵,无作战经验,战斗力极弱,士气也比较低沉,而且只是团长率领一个小连队,冒充指挥部。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将军在孟良崮的山洞里,被共军击毙。

有这么三点吧:
(一)真正去做一件大事,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的话,计谋、战略、策划类层次东西,常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做"或"实行"的效率才是第一位的。
这里,并非否定计谋、战略、策划这一类高级智力活动及其成果的重要,相反,任何大的事业的成功,都要起始于计谋、战略、策划,都是离不开计谋、战略、策划。
之所以说它们常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有二层意思:
第一,一般来讲,真正想干大事的人,基本上都属于高智商群体。对于高智商的人来讲,基本都会拥有干某大事所需的有关文化与知识。因而,在高智商群体中,谁拥有这些有关文化与知识,并不能构成他的一种特别优势。因此,这些高智商的人们之间的较量、比斗、竟争,都不会是在来源于有关文化与知识的计谋、战略、策划等方面,而只会是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些计谋、战略、策划了。
当张灵甫将他的部队拉上孟良崮之际,不仅陈毅、粟裕顿时明白了张的战略意图,就是远在南京的蒋委员长也一下子懂得了此举的深谋大计。然而,决定胜负结局的却不是张灵甫"将计"而来的妙策。
当然,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弱智者,那么你的高智商派生出来的计谋、战略、策划,相当多的时侯则会起获胜的关健作用。不过,在能有成千百万的人(包括来自山沟里的青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今天,在知识的传播快得令人目不暇接、信息量也如海如洋之际,尤其在已进入市场竟争机制社会的今天,你最好是认为:没有人的智商会比你低!这才会使你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任何聪明的计谋、战略、策划、理论,都不能孤立地来评价其正确与否,而必须将它放到它所要发挥作用的整体范围中去考察,才能决定其高明与否。
有些计谋、战略、策划、理论在局部时、或在纯理论推断时、或在某一段时期时,是正确无比的。但若将它投放到某一个周期较长的很大的实践领域中,可能就显出了它的片面、甚至是错误。例如,高智力集中的电脑软件业的企业,常常能获得超常的暴利与超常的发展,这无疑是这些企业的CEO们,在其包括产品价格等企业决策上的正确。然而,这些CEO们的正确决策却绝不是可以照搬到所有企业、尤其是照搬到那些规模巨大的传统产业的企业中去的。若照搬,结果就只能是失败者为多。
前段,有些经济学家对深沪股市发表了很多指责性论述,仅从他们的论述本身来看,当然是正确无比。但,若想想中国目前的整体情况与深沪股市发展的历史,那么,他们的指责性论述是否正确,显然就得打上问号了。
(二)一个人的性格,的的确确是决定他能否做成一件大事(或也包括不大不小的事?)的关健。
"性格决定命运"一话是培根说的。说了几百年了,看来还真是颠补不破的大真理!
对有些事情,尤其是对人们较大的社会活动中的某些问题,如仅在理论层面上来争争议议,不是往往分不清高下,或就是常常让能说会道善写的人占了便宜。这,在古代已有纸上谈兵的赵括与当代的各种大学生辩论会,做了此理的根椐。
然而,事情若一进入到实践的层次,仅凭理论的武器,就往往会显出它的苍白与底气不足,而很大程度上会让"性格"高居行事的首位。很多的事,并非理论的错误,而实实在在是人们没有做好它。很多明明都懂得了的东西,在实践中,人们就是不能或不敢照"理论"行事。
因为,理论一进入实践,它就不再是孤立的一种"理论"了,而将有无数的其它因素伴随着它,去影响实施这种理论的人,从而使他会处于茫然之态,并再无纯执理论时的潇洒、坚定。
所谓性格,其实,就是人们的人生经验被锻炼、凝变后成为的某种下意识的习惯行事本能。
华东解放军总部及下属纵队的某些司令们,虽然都身经百战也各具特长,但是能象粟裕那样做到,面对泰山崩裂压顶而仍能沉着行事者,却不多有。连陈毅在战役结束后,都坦白地说:"打张灵甫这三天,我的脑子简直要被压碎了!以后儿子长大了,不能让他带兵,这不是人干的。"

楼上的有些就是网上乱看的吧.
张灵甫传里面可不是这么说的.
当时是国防部要求第一兵团第一纵队进攻坦埠,74师和25师开始是齐头并进的,可是后来25师却撤下阵地不打了,结果导致74师单兵深入了共军中.张灵甫多次要求后撤,可是国防部都不肯.并说会要求友军及时跟进,可是友军却迟迟没有来.后来发现侧翼被一纵和八纵穿插进来了,于是就不得不撤退,可是刚准备网垛庄方向撤,发现被六纵打了下来.就走投无路了.张灵甫当时选择了上孟良崮,然后蒋介石又发来电报,要他来个中心开花,所以张灵甫迟迟没有突围.最终友军也没有奋力的执行中心开花的指令,导致兵败孟良崮.

事物总是辩证的,想法和做法未必合拍。像张灵甫上孟良崮,做得好了,就是“中心开花”,做得不好,就是“瓮中之鳖”,实战效果看,无疑是后者,自陷死地了。

他准备用自己的部队做诱饵,让他的国军友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外围开有反包围,一举吃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东的主力部队.想法不错,有很高有战略价值.但国军各有各的小算盘,胜不相庆,败不相援.是张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另外,他对自己部队的作战能力过于高估.没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守住孟良崮.在他的王牌中的王牌的74师面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充分证明了自己是英雄中有英雄.作为军人,张有全局观念,有大局观,有激情,有热情,更有非凡的胆魄.但他没能看清蒋军的没落和全中国的时局,死了,作战想当然的指挥员只能是死,不是在孟良固也会死到别的什么固.做为一个抗日的英雄,张的一生可敬可叹可悲可怜.

因为他想中心开花啊

担任右翼进攻之第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相邻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企图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及整编第48师北攻沂水,策应整74师作战。
华东野战军原拟首先集中兵力,截歼孤立、暴露之国民党军右翼第7军及整48师,11日晚获悉处于中间战线之整74师冒进,便于就近集中主力加以割歼,当即改变决心,首先歼灭该师。第2、第3、第7、第10纵队分别钳制和阻击河阳、新泰、莱芜地区的国民党军第7军、整编第11师、第5军等部,使其不能向整74师靠拢,而集中主力第1、第4、第6、第8、第9纵队,实施中央突破和断其退路,歼灭整74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
至13日,整74师先后占领杨家寨、马牧池等地。当晚,华东野战军担任迂回穿插任务的第1、第8纵队,分由整74师的两翼寻隙向纵深楔进。第1纵队第3师攻占曹庄及其以北高地,构成对蒙阴整65师的正面阻击。该纵队主力则攻占黄斗顶山、天马山、界牌等要点,切断整74师与整25师的联系。第8纵队攻占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等要点,切断了整74师与整83师的联系,一部占领孟良崮东南之横山、老猫窝。与此同时,第4、第9纵队从正面发起攻击,占领黄鹿寨、佛山、马牧池、隋家店一线。第6纵队从鲁南铜石急速北进,于14日晨抵达观上、白埠地区。
整74师在其外围各要点失守后,仓促向孟良崮、垛庄收缩;华东野战军随即加速进攻。第4、第9纵队经彻夜猛攻,进至唐家峪子、赵家城子一线;第6纵队在第1纵队一部协同下,于15日拂晓攻占垛庄,切断整74师的退路;第8纵队攻占万泉山,同第1、第6纵队打通联系,形成对整74师的四面包围。
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在向南突围未遂后,即以第58旅扼守主峰、芦山、雕窝高地;以第5l旅扼守520与两个540高地;第57旅位于两旅之间的570(史称600)高地:师指挥所位于东540高地,企图凭险固守,并致电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求援。蒋介石认为此乃与华东野战军决战的良机,遂令张灵甫率部固守,并令空军空投粮弹,同时令整编第25、第83师等10个整编(军)向孟良崮增援。
因此,张灵甫下决心坚守孟良崮,意图达到中心开花,全歼山东解放军的目的。
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名钟麟,字灵甫,以字行,陕西省西安市城郊东大村人,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将。曾四次参与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后因杀妻获罪,被允许在抗战中“戴罪立功”,参与淞沪会战、南昌会战、常德会战等,立下战功。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的孟良崮战役中,其指挥的号称全副美式装备“王牌模范师”整编七十四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全歼,张灵甫1947年5月16日阵亡。终年44岁。
1947年3月底,蒋中正对解放军控制的山东和陕北张灵甫区域实施了重点进攻。国民政府以24个整编师,45万人,开始向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山东区域发起大规模进攻,整编第74师依命令由孟良崮渡汶河攻取坦埠。
5月11日,张灵甫指示整编74师进驻孟良崮山麓,主动让解放军队来包围自己,希图粘住解放军,让40多万国军包围华东野战军主力,孟良崮战役开始。共军9个纵队共二十万人将其困于孟良崮。五个纵队10多万兵力围攻74师,外线则由宋时轮和何以祥等4个纵队抵抗山东境内四十万国民革命军的反包围。由于曾经的内部职权问题导致李天霞率领的整83师消极援助,而第5军邱清泉部受宋时轮第10纵抵抗,迟迟未能攻入纵深,而25师黄百韬无法突破王必成6纵防线。孟良崮地形不利导致张灵甫部重型武器难以发挥威力,最终经过四天激战,74师在5月16日全军覆没。全部美式装备的整编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26000余人被歼,张灵甫阵亡。
张灵甫在战死前有遗书:“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趋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 灵甫绝笔 五月十六日 孟良崮”。


什么原因导致张灵甫上了孟良固
作为许多中国当代新人,可能只知道张灵甫及其74师(抗日战争期间称74军)在孟良崮战役中被陈毅、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这一国共内战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而对于张灵甫将军在此之前的其他生平事迹,尤其是张灵甫在抗战期间参与的许多和日寇军队正面进行的恶仗和硬仗却知之甚少。张灵甫所在的74军在解放战争前是一支抗日...

张灵甫为什么要上孟良崮
发现被六纵打了下来.就走投无路了.张灵甫当时选择了上孟良崮,然后蒋介石又发来电报,要他来个中心开花,所以张灵甫迟迟没有突围.最终友军也没有奋力的执行中心开花的指令,导致兵败孟良崮.

张灵甫为什么会败在孟良崮
过于自信,当时的国民党军阀思想根深蒂固做为将军人人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当张灵浦被困孟良固时没有一个人上来救他,而他的计谋是附近的哪个师来救援与其里外夹击将共军包围,不过他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智谋反而害死了自己。

电影《红日》和《南征北战》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么?
《红日》和《南征北战》都是以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为真实 历史 背景的,但《红日》更倾向于纪实,战役名称全用实名,敌方将领如李仙洲、张灵甫也用实名,更多地写出了双方指挥员的实际特征。而《南征北战》则更多地以虚构地名和人物艺术性体现了我军高超的战略战术,战斗、人物、战场都是将解放战争双方的许多特征集...

张灵甫带了3万多人打孟良崮战役,为何3天就被灭了?
主要是低估了对方的实力,觉得74师足够歼灭他们了,这是政府对敌情的不了解,最后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伤亡惨重,据说当时伤亡足足有一万五千人,政府的整编74师被彻底歼灭,这支部队一直都是骁勇善战的,可惜所有人都死在了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师长也死在了战场上,...

打仗从来都是很残忍的,你知道历史上最艰难的战役是哪一场?
事实上,张灵甫一带兵到孟良固,双方领导人就突然意识到,这场运动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蒋介石立刻明白了张灵甫的意图,看到了歼灭陈一素玉率领的华东人民解放军的机会。(在决战中,中国军队通常找不到人民解放军的主力。)他飞往徐州,顾祝同本人敦促所有军队前往孟良固反围剿人民解放军。那陈怡和苏玉呢...

孟良崮战役74师被全歼是因为张灵甫指挥失误吗
尽管张灵甫并没有要在孟良崮和解放军决战的打算,但是上了孟良崮要再想下来,就由不得他了。因为在接到他占领孟良崮的电报后,国民党军统帅机关认为,74师占据着制高点,握有地利之优,加上其强劲的战斗力,附近又有兵力雄厚的外围部队,正是与华东解放军主力决战的大好时机。于是蒋介石亲自下令74师坚决固守孟良崮,吸引...

孟良固战役
这使张灵甫产生了错觉,认为左右两翼均有部队。在接到解放军大规模集结的情报后,三个师作出了不同的表现,左翼黄百韬迅速后撤,暴漏了七十四师左翼,李天霞更利索撤得更远暴漏了七十四师右翼,七十四师成了退潮的礁石,暴漏在解放军面前。张军长(师长)不论出于什么原因终于上了孟良崮(对于上孟良崮...

张灵甫74师那么牛B怎么会败
张灵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失败的,在最后的一场战役里,张灵甫本来是想利用自己把共产党的军队吸引住,然后,国民党的军队在共产党的军队外面实行大包围,这样他们就可以里外结合,把共产党的军队灭掉,可是,张灵甫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成功的吸引到共产党的军队的时候,其他的军阀并没有过来围攻,而是...

张灵甫的副司令叫什么名字?
国民党整编74师张灵甫的副师长是少将师长蔡仁杰。孟良固战时自杀身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