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选官制是什么?

作者&投稿:栾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采取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





中正九品制一般是指各州县对大中正义的选拔,选拔大中正义必须是德高望重的中央官员。大中型企业又开始生产中小型企业。中正是鉴定人才的正式称号。





大中小学出现后,中央政府将发放人才问卷,将人才分为上、上、下、上、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下、中、下九个年级。





这是一张来自世界各地的流亡者的名单,不管他们是否要离开办公室。该列表中记录了该年的详细信息,并添加了注释。小中正协助大中正在考试结束后将表格交给正式部门。官方部门根据表格对官员进行提拔和罢免。

扩展资料

隋唐科举制度继承了汉代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官制之一。实际上,这是汉代科举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或是科举制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系统在九种产品中的积极作用:





1、在人才选拔中发挥作用,兼顾家庭和道德的选拔标准;





2、九级制的实行,也剥夺了郡县建立自己官僚机构的权力,把官员的任免权带回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参考材料:百度百科-九品中正制

秦朝的选官主要是: 世袭, 军功, 举荐, 门生大概这些.
汉朝出现的察举征辟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是九品中正制
隋唐之后就都是科举制度了

魏晋南北朝

中央官制:三省体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看门弟)

地方官制:刺史制

(一)中央官职——三省的产生与发展
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是皇权的衰微时期,且三公九卿制度的结束和三省六部的创建。
从权力关系演变讲,三省的发展顺序大致是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南北朝政归门下。(《历代》P97)这是我们学习三省必须首先掌握的,不过界限并非依朝代如此明确。这种权力中心的替代是符合中国古代官制的趋势之一——内官转化为外官。
1.权力的获得和转化
从官职渊源讲,尚书于秦朝即有,隶属于九卿之少府;中书于西汉武帝有,称中尚书(可否理解成宦官做尚书者是中书?),隶属尚书;门下于西晋方称为门下,原称侍中,于秦朝即有,隶属于九卿之少府。
尚书:尚书权起于汉武帝,后东汉光武帝时以尚书台代替相府。作为一个官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官署机构,也就意味着其权力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东汉开始至魏晋,尚书台(后改为尚书省)一步步的侵蚀着三公和九卿的权力,侵蚀三公则意味着拥有最高决策权,同时尚书台的属僚处理着日常行政工作,也就侵蚀着九卿的权力,于是三公徒有虚名(至西晋三公完全退出了权力核心《古代》P69),诸卿无事可做,意味着三公九卿制度渐渐淡出历史舞台。魏晋时期,尚书省的决策权力被中书省所代替,只是个行政机构,权力下降了。
中书:中书令最有名的当属司马迁了。中书原属于尚书,当尚书权力日上后,中书则顶替了原先属于尚书的职权——起草诏书,也就意味着尚书权力开始削弱,中书开始重复走尚书走过的轨迹,即尚书由内朝转变为了外朝。
门下:西晋时侍中改为门下,侍中寺则发展为门下省,原因是为了限制日益强大的中书省的力量。侍中原是掌往来奏事和侍从皇帝的,作为顾问性质常常切问进对、拾遗补阙,至东晋发展为对皇帝所下诏书进行审核,成为权力中心之一。
黄仁宇先生说过,我们的帝国管理方法则依靠文牍。所以在权力的争夺中,对诏书的掌控能力成为了重要的标志。上行文书的程序为:*--尚书—门下—皇帝,下行诏书:皇帝—中书—门下—皇帝—尚书--*,形成了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行政的合作制约制度。
可见以“丞相”为名称的官职基本消失,代之于具有最高权力象征意义的宰相。最高权力的变化由秦汉的独相制发展到了群相制,体现了政治制度发展的完善和成熟。
2.权力转化的原因
一般而言,都谓是皇权专制加强而采取的削弱和限制相权的结果。不过《古代》一书中的观点我表示赞同:(P68)每一次变化,并不都是由君相矛盾所致,许多变化都是出于统治的需要。所谓统治的需要,其实就是指制度本身演变的内在的理路或者说是其本身具有的发展规律。

(二)地方官职
从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看,同东汉后期为州、郡、县三级制度。混乱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所以地方官制也在一片混乱中。但乱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军权在地方行政中的地位
战乱的常态造就了军权的重要。尤其在州一级出现了政府与军府并置的局面,军府渐有取代政府行政的趋势。(《古代》P62)魏晋时期实行都督制,即由中央选派人员对驻屯于外地的军队进行统领。最初不得兼任刺史,但到西晋末年都督兼任刺史已成通例,刺史加将军号也是普遍现象,二者合一了。
2.侨州郡县制度
这又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和制度。中原连续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南迁成就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但也造成户籍的混乱和管理的无序。《历代》P113记载:晋永嘉至刘宋南渡约90万,占当时政府统计的1/6,还不包括荫户和曲部。由于南渡多有世家大族,往往寻至一恰当之地则聚族而居,形成相对集中的聚集区,于是既是安抚承认他们的大族地位,又为便于管理,于是将其新居之名与原居之名对应,称为“侨州、侨郡、侨县”。这种因战乱而设的以安抚为目的的植生于其他行政区域的怪胎,只能导致更多的混乱。

二、选官制度
此时的选官制度沿袭了汉朝的制度,如察举制、考试制、征辟制、学校入仕等,当然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九品中正制。
1.产生
(1)九品中正制是战乱的产物。战乱使得人员的流动性增强,也使得基层的行政机构遭到破坏,出现无举荐人,无人被举荐的局面,这使得选官的主要手段察举制已经无法正常运作,新的选官方式应运而生。
(2)察举制本身弊端的暴露。东汉政治最大特点之一是豪强地主的无限膨胀,选官也必然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举荐人和被举荐人均不出豪强之手,使得所谓的“德贤才能者”事实上是以豪强的决定为标准,察举制失去了本身的价值。所以曹操提出“唯才是举”,通过中正评定九等选任官员,使得人才云集,发展最迅。
(3)是皇权与世家大族妥协的产物。换句话说,从被大族控制的察举制最后变成了仍被大族所控制的九品中正制,主体未变,名称变化而已,可谓之换汤不换药。《历代》P118说的好:九品中正制的实质,就是重新将选官权交还给士族门阀,由此可以说,曹氏交出了用人权,换来了皇帝的位置。220年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实施九品中正制。
2.定品
(1)中正官,多为本郡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其所属于官吏为“访问”。
(2)依据:家世和状。家世指的是出生,不仅拼爹还拼祖宗。状指才与德的综合评价。
(3)定品:品即等级,依据最终只在于家世。

一、中央官制
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是皇权的衰微时期,且三公九卿制度的结束和三省六部的创建。
从权力关系演变讲,三省的发展顺序大致是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南北朝政归门下。(《历代》P97)这是我们学习三省必须首先掌握的,不过界限并非依朝代如此明确。这种权力中心的替代是符合中国古代官制的趋势之一——内官转化为外官
二、地方官制
从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看,同东汉后期为州、郡、县三级制度。混乱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所以地方官制也在一片混乱中。
三、选官制度
此时的选官制度沿袭了汉朝的制度,如察举制、考试制、征辟制、学校入仕等,当然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九品中正制。

简单一点说,中央是三公九卿制,或向三省六部制过渡;地方为州、郡、县三级制度;选官为九品中正制。但两晋南北朝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和战争的状态,各个王朝的职官设置很混乱,主流还是与秦汉一脉相承的。

宰相集权、地方。。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选官制是什么?
中央官制:三省体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看门弟)地方官制:刺史制 (一)中央官职——三省的产生与发展 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是皇权的衰微时期,且三公九卿制度的结束和三省六部的创建。从权力关系演变讲,三省的发展顺序大致是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南北朝政归门...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最高行政管理部门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最高行政管理部门是尚书省。魏晋南北朝官制,从三公九卿制向更高级的三省六部制演进的过渡时期,尚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管理部门,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

魏晋南北朝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选官制是什么?
一、中央官制 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是皇权的衰微时期,且三公九卿制度的结束和三省六部的创建。从权力关系演变讲,三省的发展顺序大致是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南北朝政归门下。(《历代》P97)这是我们学习三省必须首先掌握的,不过界限并非依朝代如此明确。这种权力中心的替代是符合中国古代官制的...

魏晋南北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魏晋南北朝在分别采取什么措施:1、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央设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为长官,行使宰相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内史省和门下省是机要之司,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2、...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官员制度。不是选官制度!我只想知道有哪些官职,所...
中央官制 自西晋至南朝,或设丞相,或设司徒,废置不一,但若要总揽朝政大权,必须加有“录尚书事”的头衔才行,否则只是赠官,并无实权。朝廷又有“八公”,即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它们是为了尊崇士族望重之人的荣宠性虚衔。此外又有“位从公”。凡骠骑、车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采取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中正九品制一般是指各州县对大中正义的选拔,选拔大中正义必须是德高望重的中央官员。大中型企业又开始生产中小型企业。中正是鉴定人才的正式称号。大中小学出现后,中央政府将发放...

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八品是什么官职
两晋官制 两晋官制方面设有三省、一台、五监、州郡县等府衙。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掌管秘记奉章、奏报正事、选举人才、赏罚百官及将皇帝诏示宣告内外、出纳皇命。由尚书令、左右仆射、列曹尚书、左右丞官员组成。中书省负责修史、枢密机要、记录皇帝、皇族子弟日常活动及朝庭议事、

中国各朝代选官制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中正官的设置,既保留了汉代乡闾评议的传统,又改变了汉末名士请议左右乡议和地方大族操纵选举的局面,把品评与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这对杜绝朋党,破除门阀起了一定的作用。特别在实行初期,对加强曹魏政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采取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中正九品制一般是指各州县对大中正义的选拔,选拔大中正义必须是德高望重的中央官员。大中型企业又开始生产中小型企业。中正是鉴定人才的正式称号。大中小学出现后,中央政府将发放...

从汉至清中央官制的演变是什么?
分封制与政治上的高度中央集权 丞相的废和立等

筠连县19149442005: 魏晋南北朝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选官制是什么?
毓邹排毒: 一、中央官制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是皇权的衰微时期,且三公九卿制度的结束和三省六部的创建.从权力关系演变讲,三省的发展顺序大致是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南北朝政归门下.(《历代》P97)这是我们学习三省必须首先掌握的,不过界限并非依朝代如此明确.这种权力中心的替代是符合中国古代官制的趋势之一——内官转化为外官二、地方官制从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看,同东汉后期为州、郡、县三级制度.混乱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所以地方官制也在一片混乱中.三、选官制度此时的选官制度沿袭了汉朝的制度,如察举制、考试制、征辟制、学校入仕等,当然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九品中正制.

筠连县1914944200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
毓邹排毒:[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沿用了汉代的选官制度,以察举、辟署、征召为主,辅之以任子等其他形式,并以九品中正制为选官之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察举孝廉、秀才,须经朝廷考试.孝廉试经;秀才试策.有时地方也考试孝廉、秀才,但不作为定制.主要的...

筠连县19149442005: 中国古代官制和地方官制有哪些其概况如何?(名称,职能,演变,作用?) -
毓邹排毒:[答案]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的铨选和管理制度.铨选主要解决官吏的来源,职官的管理包括对官吏的任用、考绩、奖惩... 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 制”的施行,表明其走向衰败. 察举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

筠连县19149442005: 从汉至清中央官制的演变是什么?我要简述. -
毓邹排毒:[答案] 官制-中央官制 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革、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先秦是中央官制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 2.秦汉史中央官制的变革阶段——三公九卿 3.东汉即魏晋南北朝,三公失权,尚书台、中书、门下省相继登台掌权. 4.隋唐至明清是中央官制...

筠连县1914944200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
毓邹排毒: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延续了汉时的一些选官制度,但其主要以九品中正制为主,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 魏晋初期,选官制度未能完全摆脱汉代时期的选官制度,尤其是选官时依旧有沿用汉时的察举、辟署、征召、任子等选官制度...

筠连县19149442005: 中国古代在中央官制、选官制、监察制等方面演变的史实? -
毓邹排毒:[答案] 中央管制:主线,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一省一台一院制——明清废丞相,皇帝亲掌六部.选官制:两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到清科举制监察制:西汉...

筠连县19149442005: 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世官制(夏商周)→军功授爵制(秦朝)→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 -
毓邹排毒:[选项] A. 血缘→军功→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 血缘→军功→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D. 血缘→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筠连县19149442005: 概括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中国地方官制并评价其作用 -
毓邹排毒:[答案] 秦朝地方官制 ,自战国以来,各国相继设置郡县.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商鞅合并了全国的乡村聚落,分设为县,置县令.惠文王十年(前328年),魏国割交上郡,后十三年(前315年),秦又置汉中郡.从此以后,郡县制逐渐在秦境内推...

筠连县19149442005: 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 -
毓邹排毒: 名义上,九品中正制的意思是,在各州设大中正官,各郡设小中正官.各以本州本郡的高级官员担任,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本郡本州士子的等级评定,按照家世,本身的德,才划分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筠连县19149442005: 求中国古代各朝代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有表最好) -
毓邹排毒:[答案] 夏以前 禅让制 夏商 世袭制 西周 分封,宗法制 秦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西汉 推恩令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设三省,九品中正制 唐 设节度使,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宋 设中书门下,后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元 行省制 明 废丞相,设内阁 清 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