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作者&投稿:孔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前赤壁赋》。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原文选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前赤壁赋》。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原文选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是宋朝苏轼的著作。
全文如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者也。”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什么意思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意思是:知道(我向往的)这些东西是不能突然就得到的,于是将我的这份对古人的追随和敬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古人的敬仰与追慕,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人生理想和目标的追求无果,只能借助古人或他者的遗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知不可乎骤...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出自哪位诗人
结论:苏轼的《赤壁赋》中,那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物我永恒的哲思。该文通过月夜泛舟的场景,描绘了作者由愉悦到悲凉,再到超脱的情感变化,深入探讨了生命的短暂和宇宙的永恒。改写后:在苏轼的名篇《赤壁赋》中,"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句话,揭示...

“山间明月,江上清风”的全诗是什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悲风翻译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悲风翻译为知道这些想法不可能经常得到,只好将遗憾叹息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知不可乎骤得是一个主谓倒装句,即不可乎骤得知。意思是,不可能一次就得到。其中,不可表示否定,强调不可能或无法实现;骤得表示多次或频繁地获得。整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对无法实现的愿望或无法获得的知识...

有一首诗,诗意大致是:天地广阔,但人生却很短暂,最后只能报日月而残终...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语出《赤壁赋》【译文】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作者:苏 轼 ...

求苏轼的<前赤壁赋>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高一语文哪些需要背诵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大家谁有空,帮忙整理一下大学之前的诗词呗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5.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6. 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

各位高考哥姐们:我是山东的,今年9月上高一,不知道山东高中教育学的是...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

请帮我发下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啊!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

孙吴县18645544299: 赤壁赋 - 苏轼 -
敏贩溶芯:[答案]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赤壁赋》文徵明书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

孙吴县18645544299: 苏轼的赤壁赋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下两句是什么? -
敏贩溶芯:[答案]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

孙吴县18645544299: 苏轼的《赤壁赋》有哪些名句? -
敏贩溶芯:[答案] 名句多了 不过这些都考过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孙吴县18645544299: 苏轼《前赤壁赋》抱明月而长终前一句是 -
敏贩溶芯:[答案]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希望采纳,谢谢!

孙吴县18645544299: 托遗响于悲风的托遗什么意思? -
敏贩溶芯: 托遗响于悲风的托遗的意思为:托付,寄托. 出处:宋·苏轼《赤壁赋》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孙吴县18645544299: “知不可乎骤得”的意思? -
敏贩溶芯: “知不可乎骤得”中的“骤”应该解释为“骤然”、“猛然”,很多教材在此字的解释上有不妥. “知不可乎骤得”是什么意思,其中的“骤”字怎么讲,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这里'不可乎骤得'的,是时光、光景,而非其他....

孙吴县18645544299: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准确的原文和重点词注解,不要原文翻译. -
敏贩溶芯:[答案] 前赤壁赋 原文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

孙吴县18645544299: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出自那篇文章?作者是谁?介绍一下创作背景. -
敏贩溶芯:[答案] 出自前《前赤壁赋》.作者苏轼. 创作背景: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

孙吴县18645544299: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翻译 -
敏贩溶芯: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翻译 (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出自《前赤壁赋》 附原文以及翻译,如下: 前赤壁赋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译文对照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