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的结果

作者&投稿:赤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贞观之治的统治结果怎么样~

 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太宗在位20多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万人之上的君主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唐太宗不愧是一位开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强盛王朝,强盛的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和民丰物阜,在深层文明(主要指制度和文化遗产)上作出突出建树的有贞观王朝。正因为有了贞观之治的基础,武则天才能做到“政启开元”,从而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开元盛世的富庶有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为证。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适应,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对外战争取得连绵的胜利,连续百余年保持连续不断的进攻态势,疆土极度扩张,朝鲜、漠北、西域的辽阔疆土相继并入中国的版图,西部疆土直达咸海东岸的石国(中亚细亚塔什干城)。除了这些人所共知的丰硕成果外,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下面几条文明成果使大汉民族成为当时已知世界最最优秀的民族。
  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第一,唐太宗君臣论治.唐太宗与大臣们经常议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对人民的剥削压迫要有所节制.
第二,选贤任能,兼听纳谏.唐太宗坚持任人唯贤,不因血缘、地域甚至是政敌而舍贤才.因此能够从各阶层搜罗许多杰出人才.并注意对地方官吏的任用和考察.他能够兼听众议,注意纳谏.其臣下敢于犯颜直谏,形成了封建社会中少有的良好政治风气.
第三,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第四,布德怀柔,民族关系密切.对于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变其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尊重其习俗,任命各族首领以统辖本部.还通过"和亲"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1.奠定国基(对当世影响)

贞观年间,太宗的各项善政,使官吏廉能,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解决温饱,经济发展迅速,造成中兴局面,奠定了唐代274年的基业。

2.确立制度(对后世影响)

贞观年间,经太宗的苦心经营,延续了隋代的多种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常平仓制等,堪称完备,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3.政风沿袭(对后世影响)

太宗施政有方,选贤问廉能,克己纳谏,成为一种良好的政治风气。历代有为的治国者,皆追慕「贞观政风」而力图仿效。

4.用人唯才(对当世影响)

太宗用人唯才,不问出身,且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世胄,科举代门第,逐渐改变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门第的风气,世家豪族轮流掌政的恶习,广开平民高仕的机会,清除旧社会的观念,缓和了社会矛盾。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古代集权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折叠不足

贞观时期的初唐处于帝国的上升阶段,贞观之治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唐太宗本人施政的问题上。

按照儒家经典教义来改造皇帝,自王莽死于乱刃之中以后,就成了儒家知识分子们退而求其次的理想。明君唐太宗,正是这种理想的产物。这种改造与被改造,其实是从玄武门事变后开始的。事变后的太宗急于获得社会舆论的认可,自然就和怀有"内圣外王"理想的儒家知识分子们一拍即合。这种结合,一开始就有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特征。
十渐不克终疏
十渐不克终疏

在贞观年间漫长的进谏与纳谏游戏中,唐太宗与他的臣僚们正变得越来越形式主义。大臣们极力想要压抑太宗的私欲,将他纳入"内圣外王"的正确轨道,所以频繁进谏。太宗则几乎逢谏必纳,对进谏者无不大加赏赐,但在行动上却几乎没有什么改观:奖赏过谏臣之后,想去游猎仍然会去;想修筑新的别宫仍然会修。所以,改造唐太宗的活动,最终演变成了单纯的进谏和纳谏活动,而且完全流于形式主义。

贞观八年,一个小官僚皇甫德参进谏说:"陛下往日修筑洛阳宫,耗费民力;收取地租,则过分征敛;民间女子都喜欢梳高髻,也是向宫里学的。"太宗听后大怒:"这个皇甫德参,是不是国家不征用一个劳动力,一斗地租都不收取,然后朕的宫女们都剃着光头,他才满意?"至于他对着长孙皇后说要找机会杀了魏征这个"田舍汉",自然更有名。也正是在这一年,魏征敏感地觉察出了太宗心理上的微妙变化,他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如今不再喜欢直言了。虽然还勉强接受,但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豁达。"同样是在这段时间,魏征开始以自己的"目疾"为借口,屡屡"求为散官"。

贞观十三年(639年),魏征有一篇系统批评贞观之治走下坡路的奏章,后人题为《十渐不克终疏》,其中说道:"顷年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顷年以来,疲于徭役,关中之人,劳弊尤甚。"还揭露唐太宗说过"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在用人方面,"近岁以来,由心好恶,或众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信之,或一朝疑而远之……"

魏征所说是贞观中期的情况,魏征之后,这样正直的声音就少多了。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充容徐氏上疏批评时政:"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丘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等等。这些批评的存在,是全面了解贞观时代的重要参考。

一方面因为李世民晚年逐渐有些好大喜功,3次对高丽发动战争,及对其他国家作战!一方面他只或到了50多岁,已经没有时间再来一次他的贞观之治!




为什么说大唐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最大气时代?
国盛而民强,民强而信足,信足而具有强烈的安全感与容纳性。(贞观之治文治武功)依靠李世民功业,帝国皇宫在安全感与容纳性上,同样呈现出空前绝后的姿态。这就是唐代雄风,贞观之治的胜景。在君臣努力下,“贞观之治”成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大平盛世。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的政策!一、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暴政表现:隋炀帝继位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大业。 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暴政结果:农民背井离乡,大量田地荒芜,...

贞观之治是由唐朝的那个皇帝开创的?
从这个角度看,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是应当基本予以肯定的。贞观治世,不仅是唐太宗和他的大臣们造成的,更应看到,它的出现是隋末农民起义推动的结果。农民战争打击和教训了封建统治阶级,使唐太宗及其辅佐在制定政策时,不能不对农民的要求有所考虑,以至在其中有所反映。如轻徭薄赋就是农民战争反对...

唐太宗的成就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

贞观之治的何以叫贞观?为何叫这个年号?谢谢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共23年,李世民的英明执政也叫贞观之治。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大臣尉迟、敬德、段志玄、长孙无忌等人的帮助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与自己对立的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进而迫使其父李渊退位。同年八月,秦王李世民在大多数朝臣武将...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政策使得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总的来说,贞观之治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善于纳谏、任人唯贤、虚怀纳谏、厉行节约、休养生息以及政治清明等举措都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唐朝进入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即贞观之治。

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晚年的他到底有多昏庸?
一年后和尚炼成了药丹,谎称可以使人长寿,李世民信以为真,毫不迟疑地吞下,结果中毒暴亡,仅仅52岁!他也成了第一个被长生不老药毒死的皇帝!当然,李世民的以上种种行为,历史上那些荒淫无道的帝王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如果李世民再多活二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子,恐怕比起晚年的唐玄宗有过之而...

为什么很多人说李建成比李世民强
李世民在此次大败中,不管他是真病假病,骄兵致败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的。.再说,以李世民治军之严,刘文静又长期做他副手,岂有不听将令而擅自出兵之理? 李世民大肆吹嘘的河东道打败刘武周、宋金刚,其实都是高祖李渊亲征的结果。当时李世民不但没有功绩还打了败仗,被撤去太尉之职。李世民纵兵四出抄掠血腥屠城使他名声...

是不是可以说,没有魏征就没有贞观之治
当然不是。魏征只是李世民用来向世人表明自己虚怀若谷的一个的工具而已,加上李家史官的渲染就成了故事,贞观之治完全就是皇帝个人的作为的结果,如果唐太宗本人不想有那样的局面,贞观之治绝不会出现。

李世民的功与过
唐太宗李世民的功:1.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2.开放国境 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

萧县19626959750: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统治下的唐朝治世) - 搜狗百科
木空辰欣: 【贞观之治】李世民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广开 言路、虚心纳谏,开放媒体批评监督自己.韬 光养晦、居安思危,鼓励臣下直言极谏,“兼 听则明,偏听则暗”,由于唐太宗能求谏纳 谏,侍臣才敢于直谏,使一些有益的政令措施 得以贯彻执行;任用贤才、“房谋杜断”.②重 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 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宽刑减法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萧县19626959750: 贞观之治的影响? -
木空辰欣:[答案]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

萧县19626959750: “贞观之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它到底指什么? -
木空辰欣:[答案]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

萧县19626959750: 贞观之治采取了哪些政策?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果?你如何评价贞观之治? -
木空辰欣: :因为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唐朝沿用三省六部制,确立新的宰相制度,要求三省官员各尽其责,真正起到互相检查的作用,充分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发展科举制度,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径,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使唐朝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萧县19626959750: “贞观之治”的政绩重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木空辰欣: 李世民在位的23年(627~649)中,不断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 经验教训,虚心听取... 使一些好的政令措施得以贯彻.谏浄之风是“贞观之治”的重要体现.

萧县19626959750: 贞观之治的局面是什么 -
木空辰欣: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朝初期、唐太宗在位时出现的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萧县19626959750: 唐太宗的统治结果出现了什么
木空辰欣: 贞观之治.

萧县19626959750: 唐太宗执政后,为了缓和君民的关系,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生成了什么局面? -
木空辰欣: 1、轻徭薄赋,劝课农桑.2、税收上:实行租庸调制,使农民生产时间有了保障,负担也相对减轻.3、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贞观埋藏人才济济 结果: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萧县19626959750: 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什么结果 -
木空辰欣: 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