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泛湘江的作品赏析

作者&投稿:勤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水调歌头泛湘江此词引用了众多典故,并化用了屈原的诗句,这有什么作用~

要是你的心本来就在燃烧.那么一旦需要.掏出来就可以当火把。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此事在表面上指“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实际上是指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如意。

湖南湘江与伟大诗人屈原有着不解之缘。屈原因谗言而窜逐,往来无沅水、湘水流域,后又自投于汨罗江,但他留下“与日月争光”的诗篇激烈地扣动着无数人的心扉。虽然世殊事异,仍能激发起人们不同的审美感。初唐杜审言在遭贬流放途中,面对滔滔湘江,抒写了《渡湘江》“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的深沉感慨。张孝祥同样也是被谗落职,从桂林北归途中,泛舟湘江而作此词。但这首词的艺术视角不同,词人以运化《楚辞》语意的手法,既赞美屈原的高洁情怀,又展现自己的怨愤不平心态。
词的开头“濯足”二句即用屈原作品的词语,又非常切合舟行途中情景。首句见《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次句见《楚辞·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但“北风凉”出自《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从濯足到晞发的意象,显示出词人胸怀的高洁脱俗。如果说起二句着笔于外在的形态的话,那么“吴山”二句承上则抒发词人渴望到潇湘的心愿。“买得扁舟”三句,进一步展示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美好机遇。“沧浪”,水名。《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这里“六月下沧浪”,既点明了时间,又借指湘江并与上文潇湘呼应。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词人转换视角,采用两个不同层次景色来展现蕴含着的奥秘。前句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的,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后者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水云乡为隐者所居。这种多视角的审美情趣既是对屈原身处浊世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的赞美,又是借以自喻而显露出豁达自适的心情。
下阕“制荷衣”三句,承上启下,虽然词人运用《楚辞》成语,但思维意识已超越时空而带有飘飘欲仙的幻觉。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又云:“纫秋兰以为佩。”《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词人丰富的想象不仅在于《楚辞》的启迪,用荷叶编织成衣服,把兰草贯串起来作佩带,手握着美丽的花草,更在于把湘水之神写得栩栩如生。湘妃虽然微笑着起舞,但弹奏的却是一曲音调悲凉的民间乐曲。“紧接着”唤起“三句以崇敬的心情颂扬屈原的伟大品格及其作品不朽的艺术价值。”三闾“,屈原做过三闾大夫,后人以三闾称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正道直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结末”莫遣“二句用典。《世说新语。言语》记王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未渠央谓未遽尽。这里词人从幻想的画面中返回到现实的境界,寓怨愤于欢乐中,余韵不尽。
这首词作虽用了《楚辞》和《史记》中的一些语句和典故,但由于匠心独运,下笔自然灵活,不仅把六月下湘江的现实景象与湘妃起舞的超凡的虚幻之境组合成一幅清旷优美的奇特画面,富有浪漫色彩,而且表达宛转曲折,缠绵情深,读来令人真切地感触到作者满腔忠愤和高洁的情怀。 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被谗落职,从桂林北归。他驾舟泛于湘江之上,心绪翻腾,想起伟大诗人屈原自沉于汨罗江的历史事迹,情不自禁地抒写了这首隐括《楚辞》语意的词作。
词的开头“濯足”二句即运用屈原作品的词语,但又切合舟行途中的情景。“濯足”,即洗脚。“晞发”,指晒干头发。首句见《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后一句见《楚辞·少司命》:“晞女(汝)发兮阳之阿。”“北风凉”,见《诗经·邶风》。晋陆云《九愍·纡思》中有“朝弹冠以晞发,夕振裳而濯足。”这种朝晞发而夕濯足的意象,显示出词人高洁的情怀。
“吴山”二句承上抒发词人深藏内心的渴望舟行到潇湘的意愿。“买得”三句进一层揭出此次北归,六月下湘江的美好机遇。“蝉蜕”二句,词人转换艺术视角,运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既对屈原身处浊世而不同流合污的人品赞美,又借以自喻。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水云乡,古代指隐者所居。这样从两个不同层次透视词人的心灵,既是清高脱俗的,又是旷达自适的。换头,“制荷衣”三句都是用了屈原的成句。《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纫兰佩,是把兰草贯联起来的佩带。《楚辞·离骚》:“扈江离与僻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把琼芳,见《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这三句承上转下,而屈原的伟大人格和作品,浮现在词人的脑海里,倾注到笔底下。“湘妃”二句是化用《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两篇的诗意。湘妃是湘水之神。《水经注·湘水注》:“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水,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屈原的《九歌》是祭神的乐歌,并用原始舞蹈。清商是清商曲,音调短促悲哀。“唤起”三句,以无比敬仰的心情赞颂屈原其人及作品的不朽价值。三闾,即三闾大夫,屈原做过楚国的三闾大夫,后指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结末“莫遣”二句用典,而把超越时空的思维意识回归到现实中清幽的自然画景,显示出无穷的乐趣。“儿辈觉”,用《晋书·王羲之传》:“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苏轼《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人生此乐须天赋,莫遣儿郎取次知”。未渠央,即未遽央。央,尽。《诗经·小雅·庭?》:“夜如何其,夜未央。”郑玄笺:“夜未央,犹言夜未渠央也。”
这首抒写泛舟湘江的词作,虽然隐括了《楚辞》和《史记》中的一些词语,但是由于词人面临清幽的自然景色,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又能领悟到屈原作品的真正价值,因此下笔自然灵活,并且透露出作者对屈原忠愤被谤而心地高洁的情操,是那样心心相印的。




张孝祥《水调歌头·泛湘江》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是大曲开始的第一章。湘(xiāng)江:即湘水,今湖南省的一条大江。濯(zhuó)足:洗脚。晞(xī)发:晾干头发。吴山楚泽(zé):泛指南方的山水。潇(xiāo)湘:湘水与潇水合流处称为潇湘,这里指湘江。扁(piān...

水调歌头·泛湘江的作品赏析
初唐杜审言在遭贬流放途中,面对滔滔湘江,抒写了《渡湘江》“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的深沉感慨。张孝祥同样也是被谗落职,从桂林北归途中,泛舟湘江而作此词。但这首词的艺术视角不同,词人以运化《楚辞》语意的手法,既赞美屈原的高洁情怀,又展现自己的怨愤不平心态。词的开头“濯足”二...

水调歌头·泛湘江的作者简介
在建康任上所作《六州歌头》,慷慨激昂,力主抗金的大臣张浚为之感动罢席。有《于湖居士文集》。

求水调歌头原文,注释,赏析,谢谢~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是大曲开始的第一章。湘(xiāng)江:即湘水,今湖南省的一条大江。濯(zhuó)足:洗脚。晞(xī)发:晾干头发。吴山楚泽(zé):泛指南方的山水。潇(xiāo)湘:湘水与潇水合流处称为潇湘,这里指湘江。扁(piān)舟:小船。付:给予,赐予。沧浪:水名,这里指...

张孝祥最著名的词十首
水调歌头·泛湘江》、《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1、《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张孝祥的诗
水调歌头·泛湘江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 吴山楚泽行徧,只欠到潇湘。 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 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 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水调歌头 隆中三顾客,圮上一编书。

张孝祥的个人作品
作品名称词《六州歌头》《水调歌头· 闻采石矶战胜》《念奴娇·过洞庭》《浣溪沙》《西江月》《西江月·阻风山峰下》《蝶恋花·怀于湖》《卜算子》《念奴娇》《多丽》《二郎神》《天仙子》《木兰花慢》《水龙吟》《水龙吟·过浯溪》《水调歌头·泛湘江》《水调歌头》《水调歌头·金山观月》散文《观月记》...

张孝祥的一生历史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时举家迁居芜湖。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

关于蝴蝶的爱情诗句
[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张孝祥 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思佳客] (宋)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寒香深闭小庭心。 《晚日后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 岸柳垂长叶,窗桃落细跗。花留蛱蝶粉,竹翳蜻蜓珠。 《答外》刘令娴(女) 鸣鹂叶中响,戏蝶花间鹜。《满江红·点火樱桃》(...

赞美蝶的经典诗句
[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张孝祥 此事天公付我, 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 蝶梦水云乡。 [思佳客] (宋)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 寒香深闭小庭心。 《晚日后堂》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 岸柳垂长叶, 窗桃落细跗。 花留蛱蝶粉, 竹翳蜻蜓珠。 《答外》 刘令娴(女) 鸣鹂叶中响,戏蝶花间鹜。 《...

平房区19662192401: 水调歌头·泛湘江 - 搜狗百科
汝雷利其: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片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片对月怀人,阐发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胸襟.表达出作者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达到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留给后人无尽温暖与美好.

平房区19662192401: 水调歌头 苏轼 赏析 100字左右 -
汝雷利其: 这首词作于1076年'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他于弟弟苏辙阔别七年'政治上不顺心'叉赶上过中秋节'于是对月思人'尽抒情怀'乘醉而歌'写出了千古绝句-------水调歌头-------花园矿王林安

平房区19662192401: 水调歌头的赏析 -
汝雷利其: 这首词表达作者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对现实不满,幻想出世,但却又留恋人间.他写这首词时正处于政治失意的时候,反映了他心中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高然飘举的奇想

平房区19662192401: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
汝雷利其: 本词开篇,豪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入,似乎潇洒的带走了一些作者的郁愤.“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对比,突出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词人不满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但天上恰如人间,同样不能圆满,同样一种缺陷的美好.苏轼遥望月宫,似与嫦娥共舞,身处瑶池仙境,起舞弄影的飘逸中带着几分酒后的轻狂. 随着月光的移动,低照在门窗上,照的屋里的词人难以入眠.无眠的孤清与亲人分离的悲凉只能唯圆月是问.但作者知道人之离合与月之圆却是自右而然.既知此理便“不应有恨”,从而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旷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达了作者乐观的态度:既只要人常在,纵然千里阻隔,也能同赏一轮明月,恍如咫尺相依.

平房区19662192401: 水调调歌头的赏析(300字) -
汝雷利其: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府. 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苏轼想起了分别七年的苏辙.词人举杯望月,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张若虚痴情的追问,在苏...

平房区19662192401: 水调歌头赏析50字 -
汝雷利其: 《水调歌头》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平房区19662192401: 诗歌鉴赏水调歌头 -
汝雷利其: 《水调歌头》赏析 本篇属于长调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日.作这首词时苏轼正任密州(今山东诸城) 知州.从题序来看,这首词为醉后抒情,为怀念兄弟(子由)所作.本篇除具苏词一般共有的豪迈清雄特色之...

平房区19662192401: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通俗易懂 -
汝雷利其: 本词通篇咏月,构思奇拔,畦径独辟,它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

平房区19662192401: 《水调歌头》试分析这首词传流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
汝雷利其: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