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骨胡的与二胡之异同

作者&投稿:爨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骨胡和二胡,琵琶和柳琴,很象呢?有什么区别吗?特别是在演奏上~

马骨胡和二胡,琵琶和柳琴,你问的都是一个大一个小的啊...
如果从专业的演奏者的眼光看,区别太大了.首先小的乐器弦短,运指的把位肯定比大的要近,所以在指法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其次一般来说弦短的乐器音域要比弦长的略微窄一些,当然现在也研发出了音域达四个八度的柳琴,和琵琶的音域差不太多,音域窄的演奏时的跨度,转调,张力,灵活性,丰富性等都会受到一些限制.关键乐器的音色还有表现风格不同,比如马骨胡的清丽音色和二胡的风格就不是一个路数的...而实际的演奏中的具体情况更是千变万化,所以尽管看起来很像,不过万无相互替代之理

  不是

  京二胡又称“瓮子”。在二胡的基础上,为适应京剧音乐的需要而创制的中音乐器。音色圆润、浑厚,音量宽大,主要用于京剧伴奏,是文场乐队的配奏乐器,与京胡和月琴一起合称三大件。

  最早,为京剧伴奏的拉弦乐器只有京胡一种。20世纪20年代末,梅兰芳与王凤卿在上海合演《五湖船》(又称《荡湖船》),感到伴奏的音乐枯燥单调,缺少一种有厚度的中音乐器的衬托。京剧二胡或京二胡是指京剧使用的二胡。京二胡和民乐的二胡区别在于:琴筒比较小,音色和民乐二胡颇有差异,演奏技术和手法比较接近京剧胡琴(京胡),而和民乐二胡有所区别。

  早期常用蚕丝弦,1960年代以后逐渐改用钢弦。

  原本京剧的场面(京剧称乐队为“场面”)没有简称京二胡的京剧二胡这种乐器,直到1924年,才由梅兰芳的琴师王少卿仿民乐二胡创制出京剧二胡这种乐器,搭配京剧胡琴(京胡)演奏,最早只用于梅兰芳剧团的演出伴奏,后来成为青衣行当的伴奏乐器,逐渐又扩展到小生等各行当,现在已经是京剧不可或缺的重要伴奏乐器了。


  二胡,中国传统的擦奏弦鸣乐器。因张两条弦,故名。又称胡琴、二弦、嗡子、胡胡等。其前身可能是中国唐代的奚琴,为唐末北方民族西奚的一种乐器。在宋代又称稽琴、二弦。唐宋之际,奚琴(稽琴)有拉奏和弹拨两种演奏方式。拉奏时以竹片在两弦之间摩擦发音。北宋时才出现以马尾弓拉弦的胡琴,并逐渐替代了以竹片擦弦的稽琴。经过元、明两代的发展,清代除原有的二弦胡琴外,又出现四胡、京胡和板胡。为适应民间其他地方戏曲和器乐的需要,出现了形制各异的胡琴类拉弦乐器,如广东的粤胡、湖南的大筒、河南的坠胡、壮族的马骨胡等等。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补充 —— 据《中国文化史三百题》提供资料,宋代是外来乐器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勾栏”“瓦舍”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颖的胡琴。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走向成熟。后来,由于地方戏唱腔风格需要,胡琴又逐渐分化,出现配合秦腔、豫剧需要的板胡,京剧、汉剧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坠子需要的坠胡,广东粤剧需要的高胡,潮剧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说唱用的四胡,川剧用的盖板子,河南越调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戏用的枕头琴,侗戏用的牛腿琴,壮剧用的马骨琴,晋剧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乐器。所以,二胡实际上是这众多的弓弦乐器中的一种,它的得名远远后于胡琴。所以说“二胡”始于唐朝是不准确的,应该说“胡琴”始于唐朝。

二胡与马骨胡,同属中国的民族弓弦乐器,虽然它们出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渊源,各自也有着不同的传播方式。但是,由于文化的相互渗透,它们的演奏方法、演奏技能,都有着共同之处,然而,马骨胡在演奏风格方面,与二胡又有着一定的差别,真所谓有异有同。研者通过论述与比较,把其异同当作文化现象,从民族史学的角度去认识,期望能弦内道出些本色渊源,弦外带出些和谐之韵,此为所论之目的。 二胡,又称胡琴 ,古代曾冠有“奚琴”“嵇琴”之名。那么,两根弦演奏的弓弦乐器又何以冠之“胡”?这恐怕与其历史关系密切,古代“胡”字代表北方民族或西域的来由已久,远在春秋时期,“胡”字就已经在汉族人民的语言文字中被运用出来。如白居易诗中的“满面胡沙满面风”说的是自然景色,而李白诗中的“洛阳三月飞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等句,则是指安使之乱的胡人而言,宋代陈阳《乐书》记载:奚琴本胡乐也……所以,顾名思义,品二胡之名就显其源与本,“二”乃只限两根弦完成音律过程之量定,“胡”乃古代北方民族“胡鲁”之乡(相对匈奴而言),胡琴这种命名,是同以上于语言隔阂或民族矛盾中形成的不谐和与特定历史原因所产生的乐器符号。因此,二胡当释为北人胡鲁民族用二根弦与绷紧的马尾磨擦而发出乐音的乐器。它的生命力是在矛盾中接受与传播,在当时汉民族眼里,“胡”字多少带有敌意和贬意,然而“琴”这种东西又能发出超出民族界线的悦耳之音,从人类的文明与创造而言,二胡最早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制造了它,并常为北方游牧人或买卖人聊以填补单调枯燥的娱乐工具,这是二胡产生的渊源。二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民族器乐中的主流乐器,并享誉世界,这完全是它的文化魅力所在。
中华民族是个向往生活又富有情感的民族,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它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马骨胡为壮民族的乐器,它产生的背景也颇有传奇色彩,耐人寻味。相传古代骆越部族间的争斗时有发生,壮人祖先为庆祝胜利,砍下马腿骨做成胡琴,拉奏起欢快的乐曲,以宣泄胜利后的情绪。还有一种传说,古代一个壮族青年为了寻找离散的恋人,用马骨做成胡琴,边拉奏边寻找心上人。无论源于哪种历史渊源,它都出于当地民族对生活的热爱,成为生活中心灵主体情绪的另一种语言,于是乎,马骨胡便是名副其实的以马骨制成的一种能悦人心境的南疆特有弓弦乐器,这是马骨胡产生的文化渊源。
拉弦乐器的共鸣箱多为筒状、其发音原理都是通过弓毛来回运动对琴弦磨擦,通过音桥(琴码)为传感,直接对绷在琴筒上的蟒皮产生震动,并借琴筒的共鸣而生发出极富娓婉的乐音。由此可见,共鸣箱当为弓弦乐器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这是二胡与胡骨共同的发音原理。但是,二胡的共鸣箱为木质结构,马骨胡则是骨质结构,二胡的共呜箱多为拼筒体,而马骨胡是自然的单筒体,这是两种乐器主要部件上的最大区别。
那为什么马腿骨做成的乐器也称之为“胡”,而不称为“骨悦琴”或“马骨筒”呢,这恐怕与前面所述的北方 “胡”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有着一定的关系。 二胡作为遍及神州乃至名贯海外的中华乐魂,究其根本,它的传播与中国古代战争似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战争中的军队生活是很枯燥的,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猎奇般地注意当地的文化特点,准确些说应为搜寻当地的娱乐形式和娱乐工具,用以调整斗士的情绪,充实枯乏的军旅生活,随着战争的大量运动,军队就把各地的文化方式和娱乐工具带向了其他地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交叉渗透的作用。就像我们看到的相声一样,其前身应为古代军队中的“参军”演变而来。二胡的传播途径,无不与其大有相同之处。北人为了疆土的安危,常常受朝廷之命奔赴南疆屯扎,随之而来的文化必然也对南方文化的影响与融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马骨“胡”之统称,当与“胡”文化的渗透有关。
尽管马骨胡受“胡”文化的渗透而冠名,传播之度也没有二胡那么深广,应用范围也没有二胡那么普遍,但是在广南西路的左右江一带却是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传播方式,也与二胡大有不同之处。
马胡骨的传播与南方贸易有关。马骨胡早先为马帮的随身娱乐工具,赶圩的马帮半路小息的时候,他们把马鞍取下来当凳坐,但是,南方多为山地,运输不宜高头大马,环境造就了马矮马鞍必然也小,坐得太矮又不好操作胡琴,于是,浪漫的赶马人便叠腿交脚,将马骨胡放在弯成S形的脚面上拉奏,借以驱走一路的疲劳,这是赶马人唯一的精神依托。自古以来,赶圩是我国南方山地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为了招揽生意,赶马的商贾就拉起马骨胡以“广而告之”,随着马帮长年不断的运动,就成了这一乐器传播的主要手段,后来就成了壮族人民工余饭后的娱乐工具,最后演变成了戏台上的主要伴奏工具,这是马骨胡与二胡传播方式的区别。 这里所指的“外”是就外观造型而言,“内”则是指定弦而论。二胡的共鸣箱大于马骨胡,其蟒面直径若为9.5cm,琴杆总长度(从琴托到琴头)若为83 cm,二胡定弦为D—A(有些特殊风格的乐曲定弦可低于D—A),中音二胡的共鸣箱比常规二胡较大,琴杆也较长,琴弦较粗,其定弦为G—D,整整比常规二胡低了一个纯五度,它是介于高音乐器与低音乐器的桥梁。虽然常规二胡属高音乐器,但是,由于共鸣箱为木质结构,其性柔仞而不绵,结实而不硬,既产生哄鸣,又不至于生发刺耳的噪响,因此,其音质非常圆润悦耳,其频率近似人声,极富歌唱性,是区别于弹拨乐器和吹打乐器的基本特点,这无论在合奏或伴奏中,都是其他乐器无法替代的最富情感张力的乐器。由于诸多优点,所以二胡在中国民族乐坛上既是可自成一体的独奏乐器,又可成为群体乐器,不管在大中小的民族管弦乐队里,都少不了二胡的介入,因此,其应用范围特别广泛,而成为中国弓弦乐器之首。
马骨胡的操作和发音原理与二胡相同,但音色差别甚大。众所周知,北方平原多为高头大马,而南方山地的马多为运输所用小马,所以,高音马骨胡琴筒直径一般以马骨自然径体5—6cm左右为主,造胡时往往带有相当宽松的随意性,蟒面直径为5—6cm不等,有的甚至比京胡的竹质共鸣箱还要小得多,因此,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马骨胡的共鸣箱可算得上弓弦乐器类的小型之最。高音马骨胡多为单筒体,其琴筒长10——12cm,定弦为A—E,由于共呜箱骨质脆硬直径小,它的声音音质明亮、清脆,极富穿透力,在数十人的乐队中皆能清晰悦耳。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工艺的进步,一些地方戏曲团体为丰满其音乐的表现力,出现了中音马骨胡。既为中音,其共鸣箱必然要比高音马骨胡大得多,由于马腿骨的生态直径没有那么大的筒骨,所以就出现了拼筒的骨质共鸣箱——中音马骨胡,中音马骨胡琴筒直径约8cm左右,筒身长度与二胡大致相同,杆的总长度(由琴头到琴托)约为73cm左右。虽名为中音马骨胡,其实并非中胡(中音二胡)的概念,也没有中胡低沉浑厚的音质。首先,中胡的定音为G—D,而中音马骨胡的定音却是D—A,整整比中胡(中音二胡)高了五度,实际却为常规二胡的音高。由于骨质共鸣箱坚硬的原故,其音壁吸音度较低,在音色上比木质共鸣箱显得薄,虽为中音性乐器,其实还是高音乐器的频率,所以,中音马骨胡之所谓“中”性的界定,只能就其马骨胡糸列而言。这是马骨胡与二胡从概念到音色上最大的差异。
也许是由于以上原因,在应用方面来说,一般的常规乐队很少有马骨胡的介入,除非作为特色乐器出现,或且特定的剧种专用。但是它那介于京胡和高胡之间的特有音色,确是弦外有音,因此而派生出了好些颇为成熟的独奏曲和齐奏曲,也许该乐器的产生与地域环境的缘故,诸如《壮乡春早》 《右江河畔好风光》《马驮进壮乡》等器乐曲,都与自然景色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马骨胡的这一音乐风格和特点,也成为其山地韵味的一大音乐特色。 近两千年的二胡不仅没有随时间的流逝或因历史、政治的原因而消失,它反而在时间的进程中越变越完整,工艺越变越精致,甚至越来越广地被海内外音乐爱好者所接受,其主要原因是该乐器的音色美,极富歌唱性,并且表现的张力很大,特别从刘天华先生的十首传世之作中,把古代两个把位提到五个把位的探索和创造之后,大大地提高了二胡的表现力,就二胡的弓法而言,就有拉、推、连、顿、跳,抽、送、抛、击,搓、断、飞、颤、提等弓之分;指法方面就有自然泛音、人工泛音、垫指、同音换指、同指换音、上回滑音、下回滑音、飞指、勾弦拨弦、绝弦等技巧;在音乐风格方面,无论是内蒙大草原的开放与宽广,还是带有西域风韵的密集式的天山音乐,无论是岭南粤调的花指滑奏,还是小桥流水的江南丝竹风格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在演奏曲子方面,无论慢如行云流水,还是快似万马奔腾,无论是情绪欢快,还是扣人心弦的悲绝音韵,都无不尽悦人耳,其表现力之丰富,是其他乐器所不能及的。因此,二胡无论是独奏还是群体展示,都不愧为中国民族乐器之首。
马骨胡作为弓弦乐器的种类,它所演奏的弓法、指法,技巧,大多与二胡相同,但是,在一些乐曲的处理方面,它却与二胡的节奏风格迥然不同。比如:马骨胡器乐曲《壮乡春早》,引子之后,A段体的欢快部分为四二拍节奏,按照音乐的强弱规律,应为前强后弱,前半拍稍强,后半拍稍弱,除非乐曲的特殊要求,否则,不要打破它规律性,这样才不悖于音乐的节奏逻辑。然而,马骨胡演奏对欢快节奏的处理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将四二拍中节奏规律处理为:| 弱强 弱强 | 弱强 弱强 |,这一独特的演奏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节奏规律,将强弱顺序反之行进,却又令人耳目一新。
这一奇特的节奏的形成,是与其生活的地域和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糸。山地民族的环境多为崎岖山路,纵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也难施其能,为了生活,山地人民跨沟过坎去劳作,翻岗越梁去贸易,非是马驮人扛,就是篓背肩挑,这样的运动节奏形成了极富跳跃的生活节奏。比如挑担行走,跨第一步的时候,扁担两头必然因负重而往下坠压,第二下的时候,扁担两头是往上抛的,其吱呀欲折的声音也是先弱后强的节奏效果。与二胡这一迥然不同的节奏特点,不但充分体现了该乐器的特有风格,也往往折射出该民族的浪漫与风趣,品之更觉其民族的可爱。
二胡与马骨胡,一个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一个则出自祖国南疆的山地民族,虽然从文化背景、传播方式、造型效果、演奏风格方面大有不同,但是,二胡和马骨胡都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从大自然中摘取的音律,它们的构件无需经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来完成造型过种。就好像大自然身上掉下来的音律,形成了生态母体派生文化的一大派系。
二胡与马骨胡应当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和演奏技能的不断丰富,它们将会有更为出色的声望与辉煌。




马骨胡与二胡之异同
中国的民族弓弦乐器马骨胡与二胡,虽然分别源于不同地域和民族,但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二胡,古称胡琴,名字中的“胡”源于古代对北方民族或西域的称呼,其命名反映了历史上的民族隔阂。它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娱乐工具,后来逐渐成为主流民族乐器,展示了其强大的文化魅力。马骨胡,壮民族的乐器,其...

马骨胡的与二胡之异同
但是,二胡的共鸣箱为木质结构,马骨胡则是骨质结构,二胡的共呜箱多为拼筒体,而马骨胡是自然的单筒体,这是两种乐器主要部件上的最大区别。那为什么马腿骨做成的乐器也称之为“胡”,而不称为“骨悦琴”或“马骨筒”呢,这恐怕与前面所述的北方 “胡”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有着一定的关系。 二胡作为遍及神州乃至名...

高胡与二胡音色差别
高胡属于高音拉弦乐器,所以音色清脆,明亮,擅长表现抒情,欢快,华丽的旋律。而二胡更适合表演悲伤的旋律,低音最好用二胡,二胡音色较柔美,总体来说:高胡的声音尖锐一点,二胡的声音鸿厚一点,高胡音色较二胡来说较高一些,且高胡富有浓郁的广东音乐的特色。高胡图片:二胡图片:...

马骨胡和二胡,琵琶和柳琴,很象呢?有什么区别吗?特别是在演奏上_百度知...
马骨胡和二胡,琵琶和柳琴,你问的都是一个大一个小的啊...如果从专业的演奏者的眼光看,区别太大了.首先小的乐器弦短,运指的把位肯定比大的要近,所以在指法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其次一般来说弦短的乐器音域要比弦长的略微窄一些,当然现在也研发出了音域达四个八度的柳琴,和琵琶的音域差不太多,音域...

壮族特有的壮族马骨胡音乐文化
马骨胡,别称“骨胡”,是壮族传统的弦鸣乐器,属于擦弦类。壮语称之为“冉督”,又称“冉列”和“冉森”,“冉”在壮语中意为“胡”,“督”指的是骨头,因此得名。“列”、“森”系壮语,意为“体小音高”。马骨胡外形美观,琴声悠扬清脆,演奏起来如珠落玉盘般悦耳;又如山溪流淌,委婉...

马骨胡发展
90年代初期,彭民雄和满瑞兴两位艺术家合作,创造了新一代的高音、中音马骨胡。他们采用马骨和红木拼接的工艺,对内腔进行优化处理,使得音质更加圆润柔美,下把位的高音甚至超越了二胡,有望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占据高音拉弦乐组的重要位置。这一创新成果在1993年荣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国的古乐器里面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最伤感。。。
一、二胡 二胡的音色凄美,当它拉响时,能够深深触动人心,让人不禁感到悲伤,甚至流泪。二、小提琴 小提琴的音色悠扬,能够在人们失意时给予慰藉,它的旋律如同催人泪下,让人感到哽咽。三、马骨胡 马骨胡的音色深情,它能够在你苦涩的笑声中,引发那一夜泪水升腾,横飞四溅。

马骨胡的发展
又共同研制成第三代高音、中音马骨胡。它们的琴筒是用剖开的马骨与红木拼合粘接而成,筒的内腔做了一些巧妙的处理,使发出的音响柔美而圆润,下把位的高音优于二胡,成为较理想的独奏乐器,很有希望在民族管弦乐队的高音拉弦乐组占有一席之地。这项成果获得1993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马骨胡的简介
马骨胡在壮语中称“冉督”、“冉列”。“冉”为胡琴统称,督,为骨头,意即用马、骡、牛的骨头制成的胡琴。故通常称之为马骨胡或骨胡。壮语又称“冉列”、“冉森”。“列”、“森”兼有体积小、发音高而尖之意。“冉列”又是由传说中一对青年男女的名字所组成。形制与奚琴类型的乐器相似,...

马骨胡结构
现在,马骨胡定弦为d1、a1,音域涵盖d1到e3,拥有两个多八度的音域。其音色清脆明亮,既与京胡相似又带有一种柔美的特质,已成为壮族音乐中的主要独奏和齐奏乐器,尤其在北路壮剧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丰富音乐表现,还有一种中音马骨胡与之相配,共同创造出优美动听的壮剧音乐。

哈尔滨市18142694483: 马骨胡和二胡,琵琶和柳琴,很象呢?有什么区别吗?特别是在演奏上 -
昌祝科素: 马骨胡和二胡,琵琶和柳琴,你问的都是一个大一个小的啊... 如果从专业的演奏者的眼光看,区别太大了.首先小的乐器弦短,运指的把位肯定比大的要近,所以在指法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其次一般来说弦短的乐器音域要比弦长的略微窄一些,当然现在也研发出了音域达四个八度的柳琴,和琵琶的音域差不太多,音域窄的演奏时的跨度,转调,张力,灵活性,丰富性等都会受到一些限制.关键乐器的音色还有表现风格不同,比如马骨胡的清丽音色和二胡的风格就不是一个路数的...而实际的演奏中的具体情况更是千变万化,所以尽管看起来很像,不过万无相互替代之理

哈尔滨市18142694483: 马头琴跟二胡有什么区别 -
昌祝科素: 1. 外形: 与西洋的提琴类乐器相比较,马头琴与二胡都有较为细长的琴杆(占到琴全长的60%以上),二胡尤为细长.二者共鸣箱都较小.这是由于中国传统造型和音乐审美取向造成的.中国的民族乐器结构,其构造的科学性从前不在乐器制...

哈尔滨市18142694483: 马头琴和二胡有什么区别 -
昌祝科素: ①外形不同,马头琴琴箱是盒状的,二胡是筒状的 ②演奏方法不同,马头琴琴弓与弦是分离的,二胡琴弓是夹在2弦之间 ③定音不同,马头琴定音为正4度d1~a,正5度d1~g(粗弦在外,细弦在内),反4度a~d1;二胡定音通常为内弦d1, 外弦a1

哈尔滨市18142694483: 中国民族弦乐器有哪些 -
昌祝科素: 二弦:二胡,京胡,板胡,高胡,中胡,革胡,马头琴,根卡,呼胡,芦胡,葫芦琴,南音二弦,奚琴,椰胡,低胡(也有四弦),纳西胡琴,马骨胡,雷琴,京二胡,胡尔,坠琴(又称坠子,坠弦),天琴.三弦:多郎艾捷克,萨它尔.四弦:阮,四胡(曾称为提琴),琵琶,月琴,柳琴(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也有二弦,三弦的).其他:瓦琴(即“七弦琴”),轧琴(11或12弦),筝(古为13或16弦,现为25弦),瑟(又称“五十弦”),扬琴(弦数应型号而定),箜篌(最少5弦,最多25弦), 彝族月琴(彝语称弦子,库竹或四弦.张二、三、四弦不等).注:以上仅为个人所查得内容,并非专业资料,仅供参考.担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哈尔滨市18142694483: 弓弦乐器的发展历程 -
昌祝科素: 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主要组成份子包括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低音提琴(Double Bass)等提琴家族的四大成员.另外今天人们称之为古提琴的维奥...

哈尔滨市18142694483: 中国都有哪些传统乐器 -
昌祝科素: -[音乐知识]民族乐器民族乐器 民族乐器分为四类: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还有弦鸣乐器.一、体鸣乐器:(1)敲击体鸣乐器:叮咚、木棍琴、韵板、基诺竹筒、竹筒琴、锣、铛铛、单打、铓、铜鼓,等等.(2)互击体鸣乐器:棒...

哈尔滨市18142694483: 京二胡的起源 -
昌祝科素: 京二胡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世纪20年代末由王少卿和洪广元研制,是京剧的中音伴奏乐器. 京二胡,又称“瓮子”.在二胡的基础上,为适应京剧音乐的需要而创制的中音乐器.音色圆润、浑厚,音量宽大,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最...

哈尔滨市18142694483: 中国乐器和西方乐器的区别 -
昌祝科素: 你这个问得很广泛啊,也很偏!我先把各种乐器告诉你 民乐:1.吹奏类:木叶、纸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壮族) 、招军(汉族) 、吐良(景颇族) 、斯布斯、额(哈萨克族) 、口笛(汉族) 、树皮拉管(苗族) 、竹号(怒族) 、...

哈尔滨市18142694483: 两根弦的乐器是 -
昌祝科素: 二胡,大二胡,板胡,京胡,高胡,坠胡,马骨胡,牛角胡,马头琴等等 中国的拉弦乐曲有很多有两根线的乐器的. 不过哪位朋友说的“胡琴好像都是”是错的,还有什么四胡啊等等胡琴不是两根弦的 断了弦的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

哈尔滨市18142694483: 二胡是什么材料做的 -
昌祝科素: 二胡由琴筒、琴皮、琴杆、琴头、琴轴、千斤、琴马、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另外还有松香等其他附属物. 琴筒是二胡的共鸣筒,多用红木、紫檀或乌木制成,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并开始使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压成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