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背景

作者&投稿:况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微草堂笔记》作书的背景及原因~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可惜的是,这部传奇著作,因一些历史原因,发生了重大灾难,原稿遗失殆尽,纪昀凭借自己的记忆,重新来过,虽成《阅微草堂笔记》,但终有大量疏漏。这一灾难在我看来,算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的最惨痛的。《阅微草堂笔记》就目录来看,分为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数章。
[编辑本段]作者
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号青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谥文达。直隶河北献县人。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
[编辑本段]赏析
内文记述若真若假,似乎只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而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与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不过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在每则故事结尾处作者总是会来那么几句短语,以衡平的语气来评断其故事来龙去脉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达理之处地,此些评后语却也总是耐人寻味。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很高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每个人对自己的故乡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尤其在外漂泊的人,总会不时地流露出对乡情的怀想和对乡土的挚爱,甚至还流露出隐隐的乡愁。而产生这一情感的原因,乃是缘于距离与回味。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便蕴含着这种浓郁的乡恋情结。
纪晓岚出生在河间府献县崔尔庄,今属沧县人。他一生的80多年间,有55年左右的时间都是在外度过的,其中居京师求仕为官的时间长达40余年之久。而其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故乡度过的,其前后断续累计达26年。对人的一生来讲,也许记忆最深、最难忘怀的时光,并非事业蓬勃的壮年,也并非老成持重的暮年,而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活泼可爱的少年和裘马轻扬的青年。这一时期内所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人物、事件和地点,哪怕经历几十年的风雨洗磨,也会清晰地保留在记忆深处,历久不逝,常想弥新。而对纪晓岚这样一位鸥沉宦海几十年的人来讲,这一时段的生活更是难以忘怀。正因如此,他晚年所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才频频地谈到故乡的地名、人物和事件,即使在殁后,他依然归葬于生养他的热土,叶落归根。
《阅微草堂笔记》几乎是纪晓岚对自己近一生的总结,也是他坦诚的自白。在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其创作前后的10年间,纪晓岚并未回过故乡,但其乡情却始终萦绕其怀。这从他10年间所作奏疏书札墓志碑文中亦可窥见一斑。纪晓岚66岁时,曾上恭谢恩缓(保定河间府,属十四州县)积欠折子;67岁时曾作祭四叔母文;69岁曾奏言直隶河间等府二麦,歉收命赈灾民书;71岁时直隶水灾并上恭谢恩,免河间天津各属积欠折子;72岁时又上恭谢恩赈民免租等七折;73岁时撰伯兄晴湖公墓志铭等。从他为故乡所做的这些事情中,可见其深厚的亲乡、恋乡、思乡之情,而此情表现得最为深沉浓郁的,还当首推《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的乡恋情结主要是通过他对故乡的地名、人物、事件等描述表现出来的。首先,书中记述了沧州大量的地名。比如,在全书中,河间地名出现37次,东光出现20次,青县出现8次,南皮出现8次,交河(今泊头)出现24次,等等。而出现频率最高者,当首推纪晓岚故里——沧县,其中以景城崔庄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其次则是沧州市区及郊区和献县。纪晓岚儿时常留连于这些地方,因此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提到很多故乡中的人物。书中的人物多是故事的讲述者,但这些讲述者有的也是故事的主人公。在《阅微草堂笔记》涉及到的有关发生于沧州的420多则故事中,有名姓者达340余人。这些人物,既有纪晓岚的亲人、朋友、师长,又有地方上的贤达名士、恶少豪强,最多的则是那些生活于社会最下层的仆妇乳媪、僧尼老农、卖面妇、卖花媪等。这些人物出自三百六十行,以闪电式剪影式和浮雕式的形象,组成了
一幅青葱葳蕤的巨幅长卷,给我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这也正是他恋乡情结中最真挚、最深醇的情感。
纪晓岚所记述的这些人物,或善或恶,或庄或谐,但体现的基本都是他惩恶扬善、改变世道人心的良好愿望,也体现了他热爱乡土、系念乡土的情怀。这些人物所组成的绚烂画廊,给纪晓岚的记忆是深远的,这其中有他的亲情、友情,甚至也可以说有他那个时代特殊的爱情,而这一切又扭结在一起,形成了纪晓岚扯不断的故乡情结,构成了“思乡即是思人,思人即是思乡”的思念模式。这一思念模式是贯穿纪晓岚终生而至老弥显、至死弥坚的。 再次,作品中还记述了很多故乡的情事。虽然从整体上看,《阅微草堂笔记》旨在以神道设教证明神道之不诬,最根本的目的是救治社会的病态,解决社会问题,以整合社会。书中作品所记述有关沧州的故事中,虽不乏托狐鬼以抒己见的内容,但也有许多是反映故乡风土人情的小故事,正反互参,抑扬不一,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纪晓岚正是这样从众多的侧面反映了故乡的可爱,同时也将自己的浓郁的乡情体现在里边。
《阅微草堂笔记》中所记述纪晓岚故乡的情事林林总总,这些足以反映出他对这片土地的关注怀想,也足以体现他那份心系桑梓难以割舍的故乡情怀。尽管纪晓岚多年在仕途上打拼,但其自30余岁离开故乡沧州以后,却始终没有忘记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他的恋乡、思乡之情,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益发真切而深沉。这一心理在他晚年所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更是得到了集中的体现。通过对故乡地名、人物、事件的记述,纪晓岚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故乡浓郁的感情。

《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终于嘉庆三年(1789——1798),历时十年,约在纪昀66岁到76岁之间。
十七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大动荡、大斗争的社会条件瞬息万变,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纪昀在前辈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汉学的征实,鄙薄宋学的虚伪与空谈。在纪昀看来,这伙道学家满口的“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视人欲为罪恶,才是最大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纪昀开始用文字勾勒讽刺这些假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假道学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斥责与抨击。
同时,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所有写作模式已经成型,尤其是志怪小说,到清代已经形成完备的发展体系,纪昀在这种大背景下,一方面吸收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新模式,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产生了这部作品。



《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终于嘉庆三年(1789--1798),历时十年,约在纪昀66岁到76岁之间。
十七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大动荡、大斗争的社会条件瞬息万变,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纪昀在前辈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汉学的征实,鄙薄宋学的虚伪与空谈。在纪昀看来,这伙道学家满口的"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视人欲为罪恶,才是最大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纪昀开始用文字勾勒讽刺这些假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假道学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斥责与抨击。
同时,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所有写作模式已经成型,尤其是志怪小说,到清代已经形成完备的发展体系,纪昀在这种大背景下,一方面吸收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新模式,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产生了这部作品。


河中石兽是必背课文吗?
《河中石兽》创作背景:纪昀晚年,也即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清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层次清晰,其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庙里的和尚...

可怜.的古义是什么
1、值得怜悯。引证:唐·白居易 《卖炭翁》诗:“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译文: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2、指怜悯。引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从此里中父老,人人薄 许武 之所为,都可怜他两个兄弟。”...

河中石兽 所有的之的意思
3、沿河求之:代指石兽;4、一老河兵闻之:代指讲学家的话;5、当求之于上流:代指石头;6、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7、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8、求之下流:代指石兽;9、求之地中:代指石兽;10、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散文。节选...

七下的第二课《溪水》的作者简介
久而久之,她不仅能读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也能粗读文言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之类的书,整日埋头于书海,自得其乐。从此,一颗寂寞的心找到了新的寄托。后来,苏雪林的叔叔、哥哥们都先后进入上海新式中学或大学,每年寒暑假回家都要带回一些新旧图书和当时流行的报刊,苏雪林便...

有什么清朝的著作能体现清朝的法律状况的吗,包括红楼梦
短篇文言的笔记小说,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新齐谐》等,成就都不及前期的《聊斋志异》。嘉庆、道光时期的文学 乾隆后,期,政,治,上的腐,败,使,社,会,矛,盾,激,化起来。从嘉庆初年到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之前,社,会,矛,盾继续发展,更,加,尖,锐。清朝的“盛世”趋于没落,中国的封,建...

文学历史年表
118、《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晓岚的文言短篇笔记小说。 119、以方苞、姚鼐、刘大魁代表的桐城派是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提出“义法”的主张。 120、郑燮,人们常称郑板桥,他书法、绘画、写诗都很好。 121、《病梅馆记》是清代 龚自珍的散文,表现了他渴望精神解放的思想。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 一格降人才“是他...

传统语文不能丢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儒家释家,情伪日增,门径各别,可勿与辩也。”红楼梦的分旨是:类似于史记功能的《石头记》;类似于世情小说的《风月宝鉴》;类似于传奇的《金陵十二钗》;类似于见闻录的《情僧录》。多个旨意融于一书,一击两鸣,一笔多用,一言两味或者多味,在红楼梦里比比皆是。难度...

给一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简介
1风雨天 - 神话故事 有一天,小猴子在草地上玩,忽然天上飘来一块鸟云,一会又下起雨来。小猴子没带雨伞,正着急呢。小青蛙举着一个大荷叶起来了。他对小猴子说:“小猴子,你就把这个大荷叶顶在头上当伞吧。”小猴子说了声:“谢谢”,顶着荷叶往家跑。嘿!荷叶还真管用呢!小猴子正跑着,看见...

负之以归的以是什么意思
遂负之以归:就背着它回家去了。出处:清代蒲松龄《狼三则 其三》。原文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

螳螂捕蝉用一个成语故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春秋时,吴王欲伐楚,曰:“敢有谏者,死!”。此时,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轻,谏必无用,徒遭横死。惟日怀弹弓,游于后园,露沾其...

木垒蒙古自治州19574073102: 阅微草堂笔记(清朝纪昀创作的小说) - 搜狗百科
召湛双黄: 本书是模仿《聊斋志异》创作出来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能感觉到两者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蒲松龄和纪昀的身世造成的.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一...

木垒蒙古自治州19574073102: 《阅微草堂笔记》是谁的作品?作者是哪个朝代? -
召湛双黄: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於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

木垒蒙古自治州19574073102: 阅微草堂的来历 -
召湛双黄: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一部撷录中华文化史料的笔记,是纪晓岚在文津阁编修《四库全书》时从库藏的无数秘本珍籍以及禁毁书中抢救采撷下来的,有的还加上自己的评注.清代的文字狱是非常严酷的,稍有不慎便遭祸害,...

木垒蒙古自治州19574073102: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内容 -
召湛双黄: 原文如下: 去余家十余里,有瞽者姓卫,戊午除夕,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各与以食物,自负以归.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干,无应者.幸井底气温,又有饼饵可食,渴甚则咀水果,竟...

木垒蒙古自治州19574073102: 河中石兽写作背景 -
召湛双黄: 学识渊博.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自幼聪慧过人背景链接(介绍作者、历史,其作品涉猎文学、解题),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31 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 24 岁便中进士,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 作者简介、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 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木垒蒙古自治州19574073102: 《傅显迂缓》原文及翻译赏析 -
召湛双黄:《傅显迂缓》主要描述傅显的故事,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傅显迂缓》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学习! 【原文】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

木垒蒙古自治州19574073102: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记述 -
召湛双黄: 纪昀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木垒蒙古自治州19574073102: “阅微草堂笔记”是什么意思 -
召湛双黄: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