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的经律论三藏

作者&投稿:弋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经三藏十二部说的到底是什么?~

三藏十二部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是说戒学;论藏是说慧学。释迦牟尼佛入涅盘之后,大迦叶尊者率领五百证果罗汉在七叶窟结集三藏。阿难尊者将佛一生所说的法,记录成为经藏。优波离尊者将佛所规定的戒律,整顿成为律藏。大迦叶尊者将佛弟子读经研律的心得,收集成为论藏。

十二部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有偈云:“长行重颂并孤起,譬喻因缘与自说,本事本生未曾有,方广论议及授记。”

①长行:就是经文一行一行的长文。
②重颂:将长行的义理,用偈颂方式重新说一遍。
③孤起:单孤的偈颂,与前后经文没有关系。
④譬喻:用比方来说明经文的义理。
⑤因缘:叙述某种事发生的因缘。
⑥自说:平时有人请法,佛才说法,唯独阿弥陀经,无人请法,而佛自说。
⑦本生:佛说过去弘法利生的经历。
⑧本事:菩萨罗汉在因地所行的事迹。
⑨未曾有:从来没有见过的神通变化。
⑩方广:就是方正广大的经,有圆融无碍的境界。
⑾论议:佛弟子研究经律的报告,或者佛与弟子讨论的记录。
⑿授记:佛给菩萨授记,何时成佛、在何净土等等的预言。今将三藏十二部,简单介绍,教你们先有个印象。希望你们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载《宣化上人开示录》】

十二部经,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经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十二部经,是指流传下来的经书可按三藏十二部分。
三藏即经(佛亲说)、律(佛说关于戒律)、论(菩萨等说),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十二部经,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经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一、修多罗、素怛缆,此译为经或契经,如《四阿含》、诸大乘经、戒经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经典,皆名契经。但此处所说的契经,是单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故又称长行经。

二、只夜,此译重颂或应颂,颂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为一颂不定。凡经中偈颂,以偈颂体裁重颂前经长行经文之义,此类颂经,名“重颂经”。

三、和伽罗那,此译授记,凡经中佛于菩萨授当来必当成佛之记,于缘觉后世当得道,于声闻人今后世得道,记余六道众生后世所受果报之处,即名“授记经”。

四、伽陀,此译讽诵,或孤起颂,不依长行,直以偈颂显示诸法的经,如《法句经》等,名“讽诵经”。

五、优陀那,此译自说或无问自说经,凡无请问者佛自宣说之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

六、尼陀那,此译因缘经或缘起经,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故名“因缘经”。

七、阿波陀那,此译譬喻,凡经律中所说譬喻,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故名“譬喻经”。

八、伊帝目多伽,此译本事,或如是语经,即经中讲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行业事历之经文,及教令精进求道解脱因缘之处,即名“本事经”。

九、阇陀伽,此为本生经,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

十、毗佛略,此译方广,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辩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十一、阿浮陀达摩,此译未曾有,即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十二、优波提舍,此译论议,即佛所说诸经,若作论议问答辩理,分别广说之经文,即名“论议经”。

1、概念不同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但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
2、称呼不同
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
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
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
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

扩展资料
佛经基本分类
佛教典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这样可分为三种,即经、律、论。
佛教典籍主要有如下几种分类:
一、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可以分为经、律、论三种。这三种
大藏经
合称为三藏,也叫大藏经。唐僧玄奘又被称为“唐三藏”,就是因为他熟知佛教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而对他的一种尊称。
二、按照佛教的派别来分类,可以分为小乘佛教三藏、大乘佛教三藏和密宗三藏。
三、按照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不同来分类,可以分为汉文大藏经、蒙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日文大藏经、巴利文大藏经等。但现存佛教大藏经中比较成系统和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三大类,即巴利文大藏经、汉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
四、按照制作技术的不同来分类,又可以分为手抄大藏经、刻版印刷大藏经、石刻大藏经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经

佛教典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这样可分为三种,即经、律、论。
佛教典籍主要有如下几种分类:
一.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可以分为经、律、论三种。这三种合称为三藏,也叫大藏经。唐僧玄奘 又被称为“唐三藏”,就是因为他熟知佛教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而对他的一种尊称。
二.按照佛教的派别来分类,可以分为小乘佛教三藏、大乘佛教三藏和密宗三藏。
三.按照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不同来分类,可以分为汉文大藏经 、蒙文大藏经 、藏文大藏经 、日文大藏经 、巴利文大藏经 等。但现存佛教大藏经中比较成系统和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三大类,即巴利文大藏经、汉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
四.按照制作技术的不同来分类,又可以分为手抄大藏经、刻版印刷大藏经、石刻大藏经等等。 佛经的形成过程是与佛教的发展相始终的,按照佛教发展的时间顺序,最早形成的是小乘佛教三藏,之后形成的是大乘佛教三藏,最后形成的是密宗三藏。
小乘佛教三藏的形成
根据小乘佛教典籍的记载,印度佛教史上共举行过四次有名的结集。所谓结集,是指释迦牟尼 入灭之后,由佛教徒所举行的回忆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言论,并加以谈论、核实的会议。经过这四次结集,小乘佛教三藏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1.小乘佛教的第一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90天后,为了防止僧团中出现更多的比丘破坏戒律,大迦叶尊者 召集500位阿罗汉在七叶窟举行佛经的第一次结集。
结集首先由优波离尊者 背诵了佛家戒律,形成《律藏》 ,全名为《八十诵律大毗尼藏》,由于书中每条戒律都是经过大众的询问和解答而确定的,所以被视为佛陀所亲制的戒律,为一切戒律的根本。之后由阿难回忆佛陀的教法,形成《阿含经》 ,这是释迦牟尼成道后,最初对五比丘所授之法,其中包含了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教最根本的教义,被认为是最接近原始佛学的佛典。
2.小乘佛教的第二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110年后,以耶舍长老 为首的700名僧众,在毗舍离进行第二次结集。此次结集就毗舍离比丘提出的十条戒律(即十事)展开讨论,集会上少数有地位的长老判定十事为非法。对于这次结集的决定,毗舍离的僧侣颇不信服,于是另举行约有万人参加的会议,并判定上述十事为合法,就此形成了大众部和上座部。
3.小乘佛教的第三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226年后,在阿育王统治时期,由于阿育王推崇佛教,每天在鸡园寺中供养上万名出家人,其中也有许多外道,因而经常引起争端。于是,目犍连子帝须 召集1000名僧众,在华氏城(即波多厘子城)进行了第三次结集,重新整理了《阿含经》。会后,目犍连子帝须将各派不同的论点整理出来,形成《论事》,这是佛教史上第一部论著,对佛教文献的丰富起了重要作用。
4.小乘佛教的第四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674年后,在迦腻色迦王统治时期,500名比丘以世友尊者为上座,在迦湿弥罗 (今克什米尔)举行了第四次结集,会上对以前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进行了总结,并对三藏作了注释。在前两种注释已经失传,只有后一种注释保存下来,形成《大毗婆沙论》 ,至此小乘佛教的三藏基本成型。 大乘佛教三藏的形成
在印度佛教史上,相传大乘佛教经典的出现与龙树菩萨有关。根据龙树菩萨的传记 ,龙树在出家受戒后,不到三个月就已经读完了小乘佛教全部典籍。后来,当他有一次路过雪山,在雪山的塔中遇见了一位老比丘,并从比丘那里得到了《摩诃衍经》 。虽然他仔细阅读了《摩诃衍经》,仍未参悟佛法的奥义,因此他就在水晶房中静坐深思,冥想佛法的玄妙。这时大龙菩萨怜悯他的处境,就带他到海中的龙宫,并将诸部深奥的方等经典传授给他。后来,龙树菩萨在参悟了《摩诃衍经》和诸部方等经典后,创建了中观学派,大乘佛教理论完全建立。
我们将大乘佛教经典根据时间划分为早期大乘经和续出的大乘经,早期大乘经主要是由方等经发展出的《般若经》 、《华严经》 、《法华经》 等佛教经典,而续出的大乘经主要是公元4~5世纪左右出现的《涅槃经》 、《胜鬟经》、《解深密经》 、《楞伽经》 佛教经典等......
密宗三藏的的形成
密宗是印度佛教的最后形态,以《大日经》 和《金刚顶经》 为主要经藏。
《大日经》形成于公元7世纪的中印度,相传是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手秘密宣说的佛经。此经主要为众生开示了本有本觉曼荼罗,即众生本有的净菩提心,并宣讲了身、语、意三密方便等密宗基本教义,另外还介绍了曼荼罗、灌顶、护摩、印契、真言等密宗修行方法。
《金刚顶经》是密宗金刚界的根本大经,相传共有10万颂。此经阐述了大圣释迦牟尼佛祖的终极善性理念,显示了宇宙真实的密法和密宗修行者的粗、细、微、精、妙诸脉,也阐明了即身成就、生命永恒的密宗要义。 汉文佛经的翻译有四个时期:东汉,初创翻译时期;东晋、隋代,官方翻译时期;唐代,全盛翻译时期;宋代以后,刻本翻译时期。
汉文佛经的翻译
东汉明帝年间,朝廷派遣使者从西域请来了摄摩腾 和竺法兰 两位僧人,这两位僧人不仅从西域带来了佛像,还带来了佛经。由于这些佛经是从印度传人的梵文经书,为了便于传教,摄摩腾和竺法兰将佛经翻译成了汉文。自此以后,中印两国的僧人来往不断,更多的佛经传入中国,经过200多位译师10个世纪的辛勤努力,由梵文翻译过来的汉文三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佛教的声闻乘、性、相、显、密各部学说都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从而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巨大宝藏。
根据汉文佛经翻译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东汉,初创翻译时期。
我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是《四十二章经》 ,相传为摄摩腾和竺法兰所译,这是我国翻译梵文佛经的开始。
东汉时期,大多数译经僧来自西域,其中以来自安息的安世高王子和来自西域大月氏的支娄迦谶最为著名。这个时期,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还处于初创时期,还不能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翻译,所译的经书很少是全译本,翻译的经书也有很多问题,这时所译的经书大小乘并行,佛教在中国思想界已占据了一席之地。
东晋、隋代,官方翻译时期。
从东晋至隋代,梵文佛经大量传入中国。这一时期,佛教得到了统治者的信奉,佛教翻译也得到了官方的支持,由私人翻译佛经转为官方翻译佛经。前秦初年,开始了官方组织的集体翻译工作,由僧人道安主持译场翻译佛经,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佛经翻译场。20多年后,西域人鸠摩罗什 在长安组织了官方译场,集中了800名高僧共同翻译佛经。继鸠摩罗什之后,外国译师来者相继,主要经论不断被翻译出来,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第一个译经高潮。
唐代,全盛翻译时期。
在唐代,梵文佛经得以全面系统地翻译,由官方组织的译经场规模更加宏大,组织更为完备。这时,以玄奘组织的译场最为著名,他系统的翻译规模、严谨的翻译作风和丰富的翻译成果,在中国翻译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典范。
这个时期,中国佛教形成八大宗派,标志着中国佛教理论的成熟,不但各大宗派都有自己的经典和著述,而且还产生中国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佛典,即禅宗的《坛经》 ,汉文佛经的数量日益增加。
宋代以后,刻本翻译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重新组织译场,恢复了自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中断了100余年的佛经翻译事业。
自宋以后,佛经翻译逐渐减少,但由于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佛经的印刷和流通速度得以加快。北宋开宝年间,宋朝官方主持完成了《开宝藏》 ,这是中国第一部刻本佛教大藏经。




三藏十二部经指哪些?
三藏十二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金刚经》、《心经》、《首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所说经》、《六祖坛经》、《法华经》、《华严经》。三藏指的是经藏、律藏、论藏这三类。十二部全名是十二部经,也叫做十二分教。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

佛经的经律论三藏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这样可分为三种,即经、律、论。佛教典籍主要有如下几种分类:一.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可以分为经、律、论三种。这三种合称为三藏,也叫大藏经。唐僧玄奘 又被称为“唐三藏”,就是因为他熟知佛教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而对他的一种尊称。二.按照佛教的派别来分类,可以...

经律论都是什么
经律论都是什么 解答:经律论就是三藏,经藏是佛亲口宣说阿难复述的佛法.律藏是佛制定的戒律.论藏是僧人或菩萨对佛法的论述.

佛经分多少种类?
广义佛经:经律论三藏是佛典的总称,佛陀一生所说的教法,后来弟子分类结集为三大部类,故称三藏。精通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经藏,梵语音译修多罗、或素怛缆藏;律藏,梵语音译毗尼或毗奈耶律;论藏,梵语音译阿毗昙、毗昙或阿毗达摩藏。此即通称经律论三藏。经、有綖贯佛法,令不散失之义,藏有...

佛教经律论是什么?
“经律论”是《大藏经》的三个组成部分。“经律论”取自佛教经典总集《大藏经》,总而言之:经是佛所说之经契,律是戒律本,论是菩萨依经阐发自己观点而造的论。1、“经”即“经典”之意,是佛一生所说的言教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

三藏是佛教典籍的三种形态,分别是经藏、律藏和什么?
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是说戒学;论藏是说慧学。释迦牟尼佛入涅盘之后,大迦叶尊者率领五百证果罗汉在七叶窟结集三藏。阿难尊者将佛一生所说的法,记录成为经藏。优波离尊者将佛所规定的戒律,整顿成为律藏。大迦叶尊者将佛弟子读经研律的心得,收集成为论藏。希望对您能有帮助!~阿弥陀佛!~...

<西游记>中唐僧取的什么经?为什么要称作为"唐三藏"?
按内容区别,“藏”分三类:一、素怛缆藏,意译为经藏,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说教。二、毗杀耶藏,意译为律藏,指佛门戒律。三、阿毗达摩藏,意译为论藏,指释迦牟尼弟子对于佛教学说的论述和注解。因“藏”分经、律、论三藏,所以惯称“三藏”。唐僧经九死一生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佛教发源地古印度...

如何划分经律论三藏的开示
广义的佛经,包括经藏、律藏、论藏。狭义的佛经,专指经藏中的契经(sutra,修多罗)。契经原先包括经藏和律藏,後世则专指经藏。若查阅大藏经,则三藏的划分是很清楚的。以CBETA大藏经为例,经藏在前,律藏居中,论藏在後。较简单的说法,佛所说的法,是经藏。佛所说僧侣应遵守的戒律,在律藏...

阿弥陀佛!各位同修,佛教中的三藏十二部怎么解释?
又此十二部究摄于经律论三藏之何种藏中,古往今来亦有不同的说法。 为了方便后人记忆这十二部经的名称,古人将十二部经编成了一首偈颂: 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详如大论三十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底叉尊桌...

小乘三藏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经律论三藏通常有大小乘之别,据大智度论卷一○○之说,小乘三藏即:(一)小乘经藏,指四部之阿含经等,唯谈真空寂灭之理,诠示声闻、缘觉修行证果之法。(二)小乘律藏,指四分、五分、十诵律等,为小乘(声闻、缘觉)人所持之戒。(三)小乘论藏,俱舍、六足、发智论等,抉择诠辩小乘声闻、...

胶州市15144063828: 古代的经、律、论指的是什么? -
驷军珍芪: 佛教的经典 佛教的经典统称三藏.藏,本意为筐箧等容纳物件的用具.三藏,指佛经中的经、律、论三个部分.经是佛陀本人的言教;律是佛陀针对僧团集体因时因地所作的纪律规定;论则是就经、律中要点进行的阐释解说.

胶州市15144063828: 佛教里的三藏是什么? -
驷军珍芪: 是佛教的经典:经藏、论藏、律藏的统称!

胶州市15144063828: 佛经中的经丶律,论称作? -
驷军珍芪: 经是佛说亲说.弟子后来所记.律论而是弟子自己所写,则未必全部正确.即使是经中,菩萨所说,也未必全部正确,故有时佛也否定他们的说法.只有在得到佛的肯定之时,菩萨的话,才比较可信.因为菩萨,只是修行者,不一定都是成就者.所以佛说四不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义不依语;第三、依智不依识;第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胶州市15144063828: 佛家三藏指的是什么? -
驷军珍芪: 指经藏、律藏、论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 三藏法师就是指这位法师可以通晓三藏!

胶州市15144063828: 佛经一共有什么经 -
驷军珍芪: 三藏十二部经 “三藏”是指经藏、律藏、论藏,是佛陀的教法,是佛教的教义,是佛弟子依之修行的指南: 经藏:梵语音译“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凡所有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根机的佛陀教法,都属经藏. 律藏:梵语音译“毗奈...

胶州市15144063828: 佛教的经典 -
驷军珍芪: 佛教经典:统称;藏经,俗称;佛经,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 楼主可以先看一些佛学视频讲解,比如心经、金刚经之类的经典.

胶州市15144063828: 佛教经书有哪几类? -
驷军珍芪: 佛教经典一般分经、律、论三类,内容侧重有所不同,总称三藏经典.下面是三藏经典的简介: 三藏经典是结集了佛陀弘法四十五年的教义,以巴利文记录的佛教经典. 其中包括:律藏、经藏和论藏.佛教的三藏经典是由亲耳听闻佛陀言说的...

胶州市15144063828: 藏传佛教的经典是什么? -
驷军珍芪: 佛教的经典总分三藏十二部经典分别是:「经」「律」「论」统称为《大藏经》大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古时也叫作「一切经」,又略称「藏经」.其内容主要是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又称为「三藏经」,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经是佛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律是佛为他的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论是佛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著述.「藏」有容纳收藏的意义. 佛教三藏的分类,起源很早.相传佛灭不久,他的弟子们为了永久保存佛所说的教法,开始进行了遗教的结集,即通过会议的方式,把佛说的话加以统一固定下来.佛教的经藏是经过几次结集(编纂)会议才形成的.

胶州市15144063828: 唐三藏的“三藏”分别指代什么? -
驷军珍芪: 梵语tri^n!i pit!aka^ni,巴利语 ti^n!i pit!aka^ni.又作三法藏.藏,梵语pit!aka,意谓容器、谷仓、笼等.(一)指经藏、律藏、论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载,藏,'摄'之义,即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若依...

胶州市15144063828: 佛家讲三藏,何为三藏?谁是我国历史的三藏法师? -
驷军珍芪: 佛家讲的三藏是《律藏》、《经藏》和《论藏》,我国历史上的三藏法师是玄奘法师、鸠摩罗什法师、实叉难陀法师、求那跋陀法师、大广智不空法师、菩提灯法师和安世高法师. 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约前273—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