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三国人物多早逝

作者&投稿:危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何三国人物多早逝~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啊,在短暂的不到百年的三国历史里,有许多风云人物如孙策、周瑜、庞统、郭嘉……因为各种原因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让人为之扼腕痛惜。在三国这段短暂的历史时期里,不到五十岁就谢世的人物前后不下百人,除去如吕布被俘而杀、孙策被毒杀、庞统出征时中箭而亡等等这些诸如和征战或是被人故意绞杀的,英年早逝的人物数量也不是少数。姑且不考虑如关兴、张苞等等后辈之人和后期人物,就是那三国的初期与形成阶段中英年早逝人物也不在少数。 在曹操庞大的谋臣集团中,郭嘉无疑属于最出类拔萃的一个。其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他的“十胜十败论”把曹操和袁绍双方实力分析的精辟合理,入木三分。在其从征的十一年里,“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为曹操屡献奇谋,曹操对他的评价是“唯奉孝为能知孤意”。操有此人,袁绍安能敌乎?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然而“遗计定江东”那一出绝唱,更让人为他的英年早逝不禁发出“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 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因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膂力过人,武艺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一年,封为鄢陵侯。两年后,代北乌桓无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大捷而归。后来曹彰奉命往汉中助曹操攻刘备,然而到了长安的时候,曹操已引军回来。于是曹彰行越骑将军,便留守于长安。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彰入京都朝觐,却忽然暴毙于府邸中,虽然很难考证曹彰的出生年,但从他的兄长曹丕(出生于187年)、弟弟曹植(出生于192年)来分析,曹彰死时不到三十六岁。 李典(174-209):曹操军中的主要将领李典年少好学,博览群书,有才华。其父李乾被人所杀后李整继之,李整死后李典成为了其所率领的数千部曲的领袖。李典后跟随曹操平定兖州有功,任中郎将,离狐太守。三国志是这样评价他的“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这就是李典,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一个人只有三十六岁就被部下称为长者,他的品德和为人是可想而知了。而且他不与诸将争功,这也许就是他一直职位都不算太高的原因,但这有什么呢,他的智谋可以看出并不逊色于曹魏的大部分将领,假以时日必定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就,通过他的好搭档乐进就可以看出。然而可惜的是公元209年,这样的将才却英年早逝年三十六。曹芳做皇帝的时候在曹操的宗庙里面留了一个位置给李典,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绩,这也算是对他的一个交待了吧。 “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这是周瑜和孙策兄弟关系的真实写照。20岁不到就和孙策一同平定江东半壁江山,少年俊杰的他又精音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赤壁一战,更加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然而不幸的是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周瑜病故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 太史慈,三国时东吴名将。以孝、信、义见称。其时黄巾贼管亥围困北海,太史慈助北海相孔融对抗暴寇,善用勇略,为孔融联结平原相刘备,击溃贼众,声名大噪。其后归同郡扬州刺史刘繇,于神亭独领一将向斗孙策等十三骑,更支身与孙策大战,奋勇莫当。后刘繇败死,孙策擒获太史慈,策慕其高义,求为其将,慈慨然许诺。太史慈更替孙策招谕刘繇残军归顺,守言应诺,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弭息诽论。自此太史慈便成为孙家大将,孙策在时,太史慈助其扫荡江东;后孙权领事,同样重视慈。“群英会”上,周瑜付剑与慈为监酒;赤壁战中,孙权用慈为大将先锋。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三国演义》里写的是合肥城中中伏,为魏将张辽所遣弓弩兵射至重伤,回营发遗世之言,不治身亡。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马超,潼关一战杀的曹操割须弃袍落单而逃,要不是曹洪舍命相救,这个曹操恐怕就要报销了。潼关战后,操曰“马儿(马超)不死,吾无葬地矣”。可见操畏超如虎。后因曹操离间韩遂而失败,投奔张鲁,后又归顺刘备,迫使刘璋投降刘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刘备称帝后拜马超为骠骑将军,兼凉州牧。章武二年(公元222),西凉锦马超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余无复言”(大仇未报,孟起死不瞑目啊)。 在三国里高寿者也不乏少数,如赵云、黄忠等辈皆是七十以上者,当然也有更甚者。在这个时期的平均年龄在60岁并不算高。那么看看以上这几个人,哪个不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响当当的人物?然而为何却英年早逝?当时的医疗水平有着很重要的原因。看看这几个人几乎是清一色的因病而亡。如太史慈在三国里被描写成被射成重伤外,其他人都是正值壮年,一场病就能夺去性命了?或者是早有隐疾,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罢了,那还不是医疗水平相对较低而造成的吗?像现代身体有恙,只要去医院来个全套的检查,除非是绝症或者无法根治的慢性病以为,只要肯花钱几乎是没有治不好的,虽然是有些医疗纠纷的问题出现,但不过是个例罢?看看这几人,位高权重,难道是缺钱吗?又是各国的栋梁之材,得病后能不设法聘请名医诊治的吗?但仍旧无法改变他们英年早逝的结果。这不正是当时医疗水平相对低下造成的吗? 再看看这些人,几乎都是少年成名。年少有志啊!几乎都是二十岁不到就会坐镇一方,成为其阵营的中流砥柱。然而正因为这一点,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了其日后英年早逝的结局。毕竟长期的军旅生涯,食宿各方面自然比不上大后方的吧?同样是戎马一生的赵云、黄忠等人均是高寿,但我们有没有发现?如赵云大部分时间如贴身侍卫一般,在最高统帅层的身边,单独统兵作战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后期以沙场退敌为主要任务而不是统帅全军;黄忠一类虽然有统帅军队,但大部分时间是以驻扎郡县为多,主要是负责一城一郭的安危,以郡县为根基自然比远征的要好的多的吧?除非是被困多日或者粮食歉收,否则至少在粮草问题上不会有太多的顾虑。而征战他方,尤其是劳师远袭,粮草则是军队的头等大问题之一!这个粮草都成问题了,那更不要提能如大后方那般衣食无忧的罢?一次两次或许没什么,但长此以往,只能透支青春了的。 长期的军旅生涯,戎马一生的他们也是位高权重或被依赖,统帅一方的他们自然所担忧的不仅仅是局限于一场战争的胜负,而是考虑的是全部的部署,稍有不慎便功亏一篑,长此以往自然是积劳成忧,难免对自身造成损伤。加上饮食、医疗水平低下等因素,自然他们英年早逝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了罢。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啊,在短暂的不到百年的三国历史里,有许多风云人物如孙策、周瑜、庞统、郭嘉……因为各种原因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让人为之扼腕痛惜。在三国这段短暂的历史时期里,不到五十岁就谢世的人物前后不下百人,除去如吕布被俘而杀、孙策被毒杀、庞统出征时中箭而亡等等这些诸如和征战或是被人故意绞杀的,英年早逝的人物数量也不是少数。姑且不考虑如关兴、张苞等等后辈之人和后期人物,就是那三国的初期与形成阶段中英年早逝人物也不在少数。 在曹操庞大的谋臣集团中,郭嘉无疑属于最出类拔萃的一个。其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他的“十胜十败论”把曹操和袁绍双方实力分析的精辟合理,入木三分。在其从征的十一年里,“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为曹操屡献奇谋,曹操对他的评价是“唯奉孝为能知孤意”。操有此人,袁绍安能敌乎?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然而“遗计定江东”那一出绝唱,更让人为他的英年早逝不禁发出“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 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因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膂力过人,武艺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一年,封为鄢陵侯。两年后,代北乌桓无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大捷而归。后来曹彰奉命往汉中助曹操攻刘备,然而到了长安的时候,曹操已引军回来。于是曹彰行越骑将军,便留守于长安。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彰入京都朝觐,却忽然暴毙于府邸中,虽然很难考证曹彰的出生年,但从他的兄长曹丕(出生于187年)、弟弟曹植(出生于192年)来分析,曹彰死时不到三十六岁。 李典(174-209):曹操军中的主要将领李典年少好学,博览群书,有才华。其父李乾被人所杀后李整继之,李整死后李典成为了其所率领的数千部曲的领袖。李典后跟随曹操平定兖州有功,任中郎将,离狐太守。三国志是这样评价他的“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这就是李典,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一个人只有三十六岁就被部下称为长者,他的品德和为人是可想而知了。而且他不与诸将争功,这也许就是他一直职位都不算太高的原因,但这有什么呢,他的智谋可以看出并不逊色于曹魏的大部分将领,假以时日必定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就,通过他的好搭档乐进就可以看出。然而可惜的是公元209年,这样的将才却英年早逝年三十六。曹芳做皇帝的时候在曹操的宗庙里面留了一个位置给李典,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绩,这也算是对他的一个交待了吧。 “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这是周瑜和孙策兄弟关系的真实写照。20岁不到就和孙策一同平定江东半壁江山,少年俊杰的他又精音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赤壁一战,更加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然而不幸的是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周瑜病故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 太史慈,三国时东吴名将。以孝、信、义见称。其时黄巾贼管亥围困北海,太史慈助北海相孔融对抗暴寇,善用勇略,为孔融联结平原相刘备,击溃贼众,声名大噪。其后归同郡扬州刺史刘繇,于神亭独领一将向斗孙策等十三骑,更支身与孙策大战,奋勇莫当。后刘繇败死,孙策擒获太史慈,策慕其高义,求为其将,慈慨然许诺。太史慈更替孙策招谕刘繇残军归顺,守言应诺,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弭息诽论。自此太史慈便成为孙家大将,孙策在时,太史慈助其扫荡江东;后孙权领事,同样重视慈。“群英会”上,周瑜付剑与慈为监酒;赤壁战中,孙权用慈为大将先锋。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三国演义》里写的是合肥城中中伏,为魏将张辽所遣弓弩兵射至重伤,回营发遗世之言,不治身亡。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马超,潼关一战杀的曹操割须弃袍落单而逃,要不是曹洪舍命相救,这个曹操恐怕就要报销了。潼关战后,操曰“马儿(马超)不死,吾无葬地矣”。可见操畏超如虎。后因曹操离间韩遂而失败,投奔张鲁,后又归顺刘备,迫使刘璋投降刘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刘备称帝后拜马超为骠骑将军,兼凉州牧。章武二年(公元222),西凉锦马超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余无复言”(大仇未报,孟起死不瞑目啊)。 在三国里高寿者也不乏少数,如赵云、黄忠等辈皆是七十以上者,当然也有更甚者。在这个时期的平均年龄在60岁并不算高。那么看看以上这几个人,哪个不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响当当的人物?然而为何却英年早逝?当时的医疗水平有着很重要的原因。看看这几个人几乎是清一色的因病而亡。如太史慈在三国里被描写成被射成重伤外,其他人都是正值壮年,一场病就能夺去性命了?或者是早有隐疾,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罢了,那还不是医疗水平相对较低而造成的吗?像现代身体有恙,只要去医院来个全套的检查,除非是绝症或者无法根治的慢性病以为,只要肯花钱几乎是没有治不好的,虽然是有些医疗纠纷的问题出现,但不过是个例罢?看看这几人,位高权重,难道是缺钱吗?又是各国的栋梁之材,得病后能不设法聘请名医诊治的吗?但仍旧无法改变他们英年早逝的结果。这不正是当时医疗水平相对低下造成的吗? 再看看这些人,几乎都是少年成名。年少有志啊!几乎都是二十岁不到就会坐镇一方,成为其阵营的中流砥柱。然而正因为这一点,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了其日后英年早逝的结局。毕竟长期的军旅生涯,食宿各方面自然比不上大后方的吧?同样是戎马一生的赵云、黄忠等人均是高寿,但我们有没有发现?如赵云大部分时间如贴身侍卫一般,在最高统帅层的身边,单独统兵作战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后期以沙场退敌为主要任务而不是统帅全军;黄忠一类虽然有统帅军队,但大部分时间是以驻扎郡县为多,主要是负责一城一郭的安危,以郡县为根基自然比远征的要好的多的吧?除非是被困多日或者粮食歉收,否则至少在粮草问题上不会有太多的顾虑。而征战他方,尤其是劳师远袭,粮草则是军队的头等大问题之一!这个粮草都成问题了,那更不要提能如大后方那般衣食无忧的罢?一次两次或许没什么,但长此以往,只能透支青春了的。 长期的军旅生涯,戎马一生的他们也是位高权重或被依赖,统帅一方的他们自然所担忧的不仅仅是局限于一场战争的胜负,而是考虑的是全部的部署,稍有不慎便功亏一篑,长此以往自然是积劳成忧,难免对自身造成损伤。加上饮食、医疗水平低下等因素,自然他们英年早逝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了罢。


为何三国人物多早逝
在三国这段短暂的历史时期里,不到五十岁就谢世的人物前后不下百人,除去如吕布被俘而杀、孙策被毒杀、庞统出征时中箭而亡等等这些诸如和征战或是被人故意绞杀的,英年早逝的人物数量也不是少数。姑且不考虑如关兴、张苞等等后辈之人和后期人物,就是那三国的初期与形成阶段中英年早逝人物也不在少数。

为何三国人物多早逝
在三国这段短暂的历史时期里,不到五十岁就谢世的人物前后不下百人,除去如吕布被俘而杀、孙策被毒杀、庞统出征时中箭而亡等等这些诸如和征战或是被人故意绞杀的,英年早逝的人物数量也不是少数。姑且不考虑如关兴、张苞等等后辈之人和后期人物,就是那三国的初期与形成阶段中英年早逝人物也不在少数。 在曹操庞大的谋...

三国英年早逝的名人有哪些
1、郭嘉(170-207):在曹操庞大的谋臣集团中,郭嘉无疑属于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从征11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为曹操屡献奇谋,曹操对他的评价是“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尤其是“遗计定江东”的那一出绝唱,更让人为他的英年早逝不禁发出“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2、周瑜(...

三国演义英年早逝的有哪几个?
三国演义中,许多英勇的人物未能长寿,他们的英年早逝令人叹息。以下是几位早逝的英雄:1. 孙策:孙策,孙权之兄,孙坚之子,被誉为“小霸王”。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勇猛无比,却在狩猎时遭遇刺客,不幸身亡,年仅26岁。2. 太史慈:太史慈亦是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名言“人之将死,其言也...

三国有哪些英年早逝的人物
有很多。1.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2.孙策: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有哪些英年早逝的人物
三国有英年早逝的人物有周瑜、孙策、吕布等,下面是简介:周瑜:出生于175年,死于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

为何三国时期的名将、谋士大多都在220年左右大规模去世?究竟有何隐情...
尚书令李严等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总结:公元220年,平定黄巾起义的这一辈人已经步入暮年,于公元220年左右大批去世。而诸葛亮、司马懿等人算下一代,还是年轻人,就没有在公元220年左右去世。部分将军马革裹尸,死于战场,也是命中注定。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三国时期英年早逝的人物,你知道有哪些吗?
[1]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十七岁时随父亲坐禅去钱塘,中途遇见海盗打劫,指挥众人,让海盗错以为有官军。会稽郡人...

三国时期有哪些英年早逝的人物,他们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接待。夷陵之战时,马良遇害身亡,年仅36岁。如果他不早逝的话,蜀国又会多一个股肱之臣,蜀汉或许可以存得久一点。总的来说,这十个早逝的人物对当时影响深远。如果他们不早逝的话,三国的历史或许会更加精彩。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著名人士都会在220左右这个年关大规模去世?
演义里说,被甘宁蜀国蛮将沙摩柯一箭射中额头,逃到一棵大树下坐着死去,这个是虚构,而非事实。终结一下,三国英雄人物,在这个时期纷纷凋零,无非三种原因:命数到了是一种,死于战场厮杀是第二种,死于瘟疫则是第三种。总体而言,三国大戏,到此时也差不多中场休息了,是该换角色了。

金秀瑶族自治县15970468345: 为什么曹丕曹叡等曹魏家族继承人大多短命 -
除厚血脂: 三国时代的条件,五十不称夭,活到五十岁就是赚了;活到六十,刘备说死了都没啥特别遗憾.曹操活了六十多,算高寿,得头风症也未必是遗传.曹丕可能死于风寒,但当时的流行病很厉害,没有特效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这场瘟疫中,建安七子死了五个.两者都推测不出曹家因为遗传因素短命.曹家也有长命的曹宇,活了67;曹植和曹丕一样40病死,但儿子曹志寿命在60以上.明帝曹睿早死可能是巧合吧.

金秀瑶族自治县15970468345: “蜀中无大将”,为什么蜀国大将死的早 -
除厚血脂: 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让一位传奇的大将军,被无限贬低着.为什么“蜀中无大将”,三国时期蜀国人才的凋零,或者说蜀国的大将死的早,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从我们所知道的蜀国有名的文臣武将,文...

金秀瑶族自治县15970468345: 三国曹魏著名名将李典为什么会英年早逝 -
除厚血脂: 汉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二岁,李典三十六去世,算不上早逝. 古代因为战争、疾病,天灾人祸,医学水平低等,人民平均寿命非常低,只有上层社会的人,或者体质特别好的人,寿命才会长一些.不然怎么有人活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呢.直到民国的时候,人均寿命也才只有35岁.所以珍惜现在人均寿命七十以上的生活吧.

金秀瑶族自治县15970468345: 为什么三国东吴的大都督都英年早逝吗??
除厚血脂: 大都督还有个陆逊 堪比周郎 活的比较长 最后是被孙权逼死的 你列举的这几个周公瑾跟吕蒙都是三十六七死的 鲁肃是四十五六

金秀瑶族自治县15970468345: 三国后期,曾经那些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们都已经死尽了,那么三国后期的历史是不是大不如前了? -
除厚血脂: 其实不然 首先 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的理解 受《三国演义》影响太深了 人们觉得一提起三国 那就是刘备曹操孙权 武将 那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但这不是史实 人们之所以觉得东汉末年比三国正式建立后的历史要好看多半是因为罗贯中...

金秀瑶族自治县15970468345: 三国时为什么曹操家族的人都短命 -
除厚血脂: 也许是曹家的遗传基因吧,一切由命中注定! 古人言高人贵不过三代.

金秀瑶族自治县15970468345: 蜀汉后期人才为什么这么少? -
除厚血脂: 说到三国中的人才,感觉前期都是人才众多,到了后期就显得要少一些了,特别是蜀汉,还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因此,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诸葛亮,认为是他不懂得培养人才所致,这可算是欲加之罪了,那么蜀汉后期的人才为什么...

金秀瑶族自治县15970468345: 著名人物中谁死得比较早多大死的因什么病死的 -
除厚血脂: 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郭嘉死的早,英年早逝.他死的时候可以说也是他谋士生涯的巅峰时期,帮助曹操彻底统一了河北.但是由于郭嘉自幼体弱多病,又跟随大军长途跋涉,所以途中染病而亡.曹操非常痛心.同一时期周瑜心脏病发作也是英年早逝.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也死的早,在一次戏水中不慎落水,得了风寒不治而亡.明朝泰昌皇帝朱常洛,自有体弱多病,座上皇位以后病情加重,吃了两粒神秘红丸,在位仅一个多月就死了.

金秀瑶族自治县15970468345: 三国演义人物精神和思想性格 -
除厚血脂: 主要人物:关羽(字云长)讲义气为兄弟可两肋插知刀张飞(字义德)道为人鲁莽好酒贪杯刘备(字专玄德)为人仁义诸葛亮(字孔明)聪明,睿智曹操(字孟德)奸诈,多疑还有个还有个爱抢别人老婆属的怪癖等等等等

金秀瑶族自治县15970468345: 三国人物形象概括, -
除厚血脂: 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那胸怀坦荡的大智慧.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典型代表.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刘备的人物特征: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