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变法改革的人有哪些,他们的下场如何?

作者&投稿:肇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历史上主张变法的人下场都不好?~

其实说起中国古代的变法者首先想到就是商鞅,然后就是王安石、谭嗣同等等,我觉得他们都应该算得是一个英雄,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惜得罪整个国家的保守派,有的甚至还为编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首先就是商鞅了,商鞅到达秦国的时候,秦国还被东方六国认为是边远的野蛮国家,六国有关的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不让他参加。就是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中最强的国家,甚至是到还来还一统六国,可以说商鞅的变法是很成功的。可是在去世后商鞅就被秦国的贵族车裂而死。

王安石相对于商鞅而言虽然变法中途而废了,但是最终的的下场要比商鞅好了很多。谭嗣同被誉为“戊戌六君子”最后不也想用自己的血来换取统治者的觉醒吗!
对比商鞅和王安石我们就能发现,变法其实说到底还是触犯了贵族集团的利益。变法越成功的,最后的下场越惨,因为变法者已经触及到别人的利益了,即便是像商鞅一样有秦孝公的保护,结果秦孝公一死,那些贵族就拿商鞅来开刀了!

王安石变法中途而废,也就没有过多的涉及到贵族的利益,对贵族集团而言只要王安石不计息变法就可以饶他一命,但是最终王安石还是被罢官了。
所以在古代中国变法者的结局基本上都不会很好,即便是身为皇帝的北魏孝文帝自己主持变法,最后的结果也还不是很惨吗?

泱泱中华上下数千年文明,历朝历代进步不止,不乏武将为了百姓沙场征战,不乏文人为了百姓变法图强。
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倡导者为了变法这个理想可谓是抛头洒血,倾尽所有。现在看来的确称得上是民族英雄,他们和那些沙场上的战士们一样,值得后人铭记!

1. 管仲


管仲出身不俗,家世甚好,可以说本对他的坦途很有帮助。父亲是齐国大夫,谁知后来遭遇家道中衰,协助齐桓公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都进行改革,其主要可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对外政策,为开疆扩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个是对内又使齐国百姓经济上升了一个档次。
如此精通经济、外交、政治、军事的人才自然是受到齐桓公的重视,不但自己寿终正寝,其福泽同样庇佑了其后人。
而且管仲还有经商头脑,同好友一起经商,但总是算计私利,赚了钱自己分大头,给朋友蝇头小利,但朋友从来不计较,大家都说管仲自私自利,不讲情分。
即使有这些微词,管仲也堪称是人才,在丞相位40多年,有他辅佐齐桓公,使得齐国强大起来,他的进步思想对当下社会仍然有可借鉴之处。

2. 商鞅




从小学就开始学历史,学商鞅变法。
商君同样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特殊见地,但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做法就是制定出了极为严苛的法律。
耿直的商鞅极力主张变法,这在当时得罪了不少人,这也是商鞅不能善终的一个最主要因素。
商鞅很有头脑,以政治制度变革、鼓励生产,按劳领赏为主,相对于其他各国的改革而言,商鞅做的是最全面,也是最彻底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其首先便要以笼络人心为主,他以一个简单“扛木头”事件,来证明国家说话也是讲诚信的。可以说没有商鞅,就没有秦国的富国强兵。
商君耿直不够圆滑,不能够对皇权贵族的做法睁一眼闭一眼,主张的变法虽说为日后大秦的一统天下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但却最后落得一个车裂的下场,不得善终。

3. 王安石




北宋的王安石是除了管子以外的又一个寿终正寝的变法倡导者,在他变法的过程中,即使使得北宋国力逐渐增强,百姓也能安稳度日,举国上下呈现一片繁荣昌盛景象,百姓没有了过多的负担,本来都应该 感谢他的,但是同样的,他还是遭受到了恶意中伤,那些都是他自己曾经一心帮扶的百姓,不管是百姓也好,国家也罢,可能王安石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踏上前人的老路,其教训如今也降临在了自己的身上,从他的不少诗中便可以看出他壮志难酬的情怀。
为了富强国民王安石倾尽一生所学,每一条变法都思前想后深思熟虑数十年,却被几次罢官,被谣言缠身,实属不易。

4.戊戌六君子



短暂的戊戌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它就像一颗流星,虽有光芒但实在短暂。
几个有着新思想的爱国青年,凭着一腔热血,凭着进步的思想想要为国为民做一些事,奈何封建主义思想的根深蒂固,奈何自身力量终究不够强大。
即使他们年轻有为、勇敢有谋略,最终结局仍旧是杀头的杀头,发配的发配,不禁惋惜。

变法图强的领导者们,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不论是寿终正寝的还是被迫害的,只要是为国为民,倾尽一生的,都值得后人永世敬仰、万世留名

 战国时代有商鞅,最后被处以车裂.
两汉之间有王莽,最后落得国灭身死的下场.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
唐朝后期杨炎推行两税法,途中赐死.
后周武帝改革成功.
北宋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最后遭到排挤.
北宋王安石变法失败,最后被贬官.
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在他死后贯彻不力.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 ,字巨君, 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 、王永之弟。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太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 ,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拓跋宏病逝,谥孝文皇帝,庙号高祖。
  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今陕西凤翔县),中国唐朝中期的政治家,两税法的创造和推行者。
  建中二年,卢杞入朝为相,杨炎与卢杞不合。同十月,遭卢杞诬陷,被贬为崖州司马。途中赐死。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北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1],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位。宇文邕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公元575年,宇文邕大举进攻北齐,并于一年半后灭北齐。公元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英年中逝时年仅36岁,谥号为武皇帝,庙号高祖。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祖籍安徽凤阳 ,出生于明代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1582年(万历十年)7月9日(六月二十)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战国时代有商鞅,最后被处以车裂.
两汉之间有王莽,最后落得国灭身死的下场.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
唐朝后期杨炎推行两税法,结果不清楚.
后周武帝改革成功.
北宋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最后遭到排挤.
北宋王安石变法失败,最后被贬官.
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在他死后贯彻不力.

有很多啦,例如:康有为,商鞅,王安石......最后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

北京地区 北京地区华夏服务有限公司票急送票务中心
010-51662435(多线) 010-86251772


中国古代有哪些变法或改革故事?(是要题目,20个以上) Thank you._百度知...
(1)春秋: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2)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内容、作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①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废除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改革者是谁
第一,商鞅变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也是最有影响的改革。秦国从一个大家看不起的蛮夷之国,一下子变成了唯一拥有统一中国的实力的强国。商鞅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其政策却被继承下来。秦国的文化落后,于是大批引进外国人才。以致于其后一百多年的政府首脑--丞相,基本都是外国人。经济上,开发关西,...

战国时期各国都实行了变法 请举出战国七雄的变法者都有谁
变法内容:1、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2、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 3、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并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 五、赵武灵王在位时的胡服骑射改革 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

历史上的变法都有哪些
变法侵犯了部分统治阶级的利益,推行中也有些缺点,遭到韩琦、司马光等的强烈反对。七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辞去相位。次年二月复相,但已得不到神宗的全力支持;面对改革派内部的分裂,改革也无法进一步开展。九年十月,王安石第二次辞去相位。其后,在神宗主持下,新法基本上继续推行,但王安石所强调的“...

变法的历史人物
商鞅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 ,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 ,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著名的变法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的等等。

大胆改革,历史上著名的几次变法,你都知道吗?
覃恩信,重命令。疏上,大部都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号称"新政"。但因新政限制大官僚大地主特权,实行时遇到强烈反对,不久即罢。6、 戊戌变法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商鞅原名叫什么?
商鞅早年学习法家、兵家、杂家思想,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国国内颁布求贤令后由魏入秦,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户籍、法律、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

我国古代史上两次重要的改革
商鞅变法、王安石改革。PS:古代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革新与变法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王莽改制:公元8年...

中国史上,有哪些变法的人?
其实变法基本等同与改革,有名的变法还是相当多的: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西汉:董仲舒改革 新:王莽改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唐:赋税改革(杨炎的“两税法”)五代:后周,周世宗柴荣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明:张居正改革(以“一条鞭法”为代表的一些列改革)...

砀山县15348158756: 列举从古到今世界上的改革家以及他们的下场商鞅变法社会实行改革的具?
穆炉清开: 国内:商鞅 被杀 吴起 被杀 王安石 变法失败,罢相 康有为等 变法失败,一部分人被杀,一部分出逃 国外的比较繁杂,暂不介绍 改革者是处在风口浪尖的人,尤其是当这个...

砀山县15348158756: 历史上关于改革的有哪些政治家?
穆炉清开: 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唐朝王叔文,北宋的范仲淹,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清朝戊戌变法.

砀山县15348158756: 中国古代有哪些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的人? -
穆炉清开: 雍正皇帝(清世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 (明)张居正:一条鞭法、考成法 (北宋)王安石:嘉佑变法 (唐)韦执谊、王叔文:顺宗新政 (西汉)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立的新的思想体系

砀山县15348158756: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改革?
穆炉清开: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有: 商鞅变法:战国时期. 孝文帝改革:北魏太和八年. 王安石变法:北宋中叶. 戊戌变法:清末时期.

砀山县15348158756: 春秋战国的历史,有哪些人物及哪些国的变法 -
穆炉清开: 春秋时,较出名的就是:齐国管仲改革,路过的土地改革“初税亩”,楚国孙叔敖的政策...战国时,战国七雄都进行了或大或小的改革,最有成效的是秦国商鞅变法.还有魏国李悝改革;楚国吴起改革;齐国齐威王时期邹忌辅助进行的改革;赵国赵烈侯时公仲连进行的改革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韩国申不害改革;燕国在燕昭王时的改革等.

砀山县15348158756: 请谈谈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变法,以及改革者的最终命运
穆炉清开: 纵观中国三千来年的历史,翻阅史书,查看了历史上几次变法.治世从来没有一个划一的办法,变法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要树立广泛的社会基础,更应该符合...

砀山县15348158756: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伟人?并简略说明事例. -
穆炉清开:1.商鞅,卫国人,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的政治家. 商鞅本名公孙鞅,也叫卫鞅,后来在秦国被封为商君,因而又叫商鞅.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贡献,是在秦国实行变法,历...

砀山县15348158756: 历史上哪些变法或者改革是自上而下,哪些又是自下而上?比如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等等 -
穆炉清开:[答案] 自上而下的变法或改革,初具规模的,大概有:1.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2.西汉末年的王莽改革3.唐朝的王叔文改革(仅仅146天就夭亡了)4.北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也叫熙宁变法5.北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主导人是范仲淹5...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