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瓷类茶具的诗

作者&投稿:伏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瓷类茶具”的诗有哪些?~

1、《山泉煎茶有怀.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2、《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3、《满庭芳·咏茶》宋代:米芾
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
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频相顾,馀欢未尽,欲去且留连。
4、《满庭芳·茶》宋代:黄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5、《品令·茶词》宋代: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乾隆皇帝《咏汝窑瓶》

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且旧铁余钉。
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
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

从饮茶到咏瓷:唐代诗人笔下的瓷茶具
安徽大学历史系 方成军
绚丽多姿的唐诗中,咏瓷诗的发展一脉相承,大诗人杜甫、白居易以及孟郊、皮日休、陆龟蒙、郑谷等皆有 咏瓷诗篇或诗句传世。从咏瓷诗几乎都是咏吟茶具来看,唐代咏瓷诗的兴盛与唐代盛行饮茶以及对瓷茶具的 需求有关。本文在唐代社会饮茶习俗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唐代诗人笔下的咏瓷诗来考察唐代的瓷茶具。
唐代咏瓷茶具之诗的兴盛,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首先,唐代咏瓷茶具之诗的兴盛与唐代社会饮茶之风盛行有关。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汉代王褒《僮 约》已有"武阻卖荼"、"烹荼尽具"之句,表明汉代已有饮茶之事。两晋以后,茶风渐盛,张载、左思等在诗中均 有所咏及。左思《娇女》诗云:"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心为茶口剧,吹歔对鼎沥……。"茶与舜之不同, 据《尔雅》"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舜。"唐代饮茶真正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对此 记载道:"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唐代饮茶之风兴盛与佛 教的大力提倡和影响有着直接的关联。佛教教规要求僧人不饮酒、非时食"(过年不食)"和戒荤食素。修行时 要专注一境,静坐须跏趺而坐、头正背直,这样容易产生疲倦、打瞌睡。而作为饮料的茶叶具有提神益思、生津 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成为佛教僧徒们最理想的饮料。正如唐代诗憎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赞誉剡 溪茶的那样:"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另外,唐代盛行禅宗,禅寺也非常讲究饮茶,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道:"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 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中唐 开始,茶已成为城乡贵贱"无异米盐"、"难舍须臾"的寻常饮料,"'山林禅寺大兴"茶会"、"茶宴",借此"品茶"便 清谈赋诗,文人也好与僧人品茗,"满添茶鼎候吟僧"(杜苟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这样茶与诗的关系更加 紧密,茶具有的"清"、"新"特质对诗体、诗材、构思、诗味、意境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均 留下了咏茶诗,中唐陆羽著成《茶经》一书,影响深远。随着饮茶之风盛行,饮茶器具便应运而生,尤其是品茶 用的瓷茶具。
其次,瓷器在唐代生活中的重要性较前大为增加,尤其作为民间饮茶主要的瓷茶具更是如此,因而成为乐 于饮茶的诗人争相咏吟的对象。中国早在商代中期已产生了原始瓷器,东汉中晚期趋于成熟。魏晋南北朝时 期瓷器逐步取代了金属器、漆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品种亦大为增加。唐代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 局,即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并存的局面。瓷器的使用范围更为宽广,举凡餐 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装饰器无所不备,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成为向唐廷进贡 的地方特产,"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在唐代瓷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 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时尚和审美观念,而作为当时社会风尚之一的饮茶及茶具自然也不例外。与皇室 贵族饮茶用金银、琉璃以及越窑贡瓷--秘色瓷茶具不同,民间多以陶瓷茶具为主,瓷茶具成为最普通的品茶 用品,自然也是诗人们品茶用具,因而在诗中加以咏吟。
咏瓷之作并不始于唐代,晋代潘岳《笙赋》已有诗句曰:…'披黄包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缥瓷即呈青白 色的器。据考证,缥瓷可能是当时瓯窑(窑址在今浙江温州)生产的胎白中略带灰色,釉色淡青的瓷器。清 蓝浦《景德镇陶录》曰:"瓯,越也,昔属闽地,今为浙江温州府。自晋已陶,其瓷青,当时著尚。"
然而咏瓷诗兴盛是在唐代。咏瓷诗在唐代的发展情况是:出现于盛唐,而以中晚唐最为兴盛,表现出随着 饮茶之风的兴盛咏瓷诗因而得到很大发展的特点,所咏瓷器几乎均为茶具。
盛唐的杜甫、颜真卿均有咏瓷之作。杜甫《进艇》诗有"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田无谢玉为缸"之句,另一首诗 《又于韦处乞大邑磁碗》通篇咏颂大邑磁碗:"大邑烧磁轻且坚,扣如哀(一作"寒")玉锦城传。君家白琬胜霜 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磁"即"瓷",全篇称赞四川大邑白瓷胎质薄("轻且坚"),釉质细致洁白("胜霜 雪"),且胎体烧结很好("扣如哀玉")因而风靡蜀中("锦城传")。唐代文献有乐师以瓷器为打击乐器的记载, 如公元九世纪中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乐师郭道原"用越瓯、邢瓯十二,施加减水,以筋击之,其音妙于方响", 因此杜甫诗中用"扣如哀王"来形容大邑白瓷胎质坚硬便不难理解了。唐诗整篇咏瓷实始于杜甫,而{进艇》 诗明显反映出咏瓷与饮茶从唐咏瓷诗一出现关系就很密切。颜真卿咏瓷诗句是:"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按,素瓷当为白瓷。
居于盛唐与中唐之间的顾况在其《茶赋》中有"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之句,"越泥似玉之瓯"指越 窑温润、似冰类玉的青瓷瓯。从中唐开始,饮茶之风极盛,文人饮茶成为时尚,咏茶和咏瓷诗较前显著增加,作 者有自居易、施肩吾、孟郊等人。自居易"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偶作二首》之二),闲暇时"移榻临平岸, 携茶上小舟"(《屉道新居二十韵》),在《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请中,他写道:"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在另一 首待中,白居易满怀深情地写道:"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匝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萧员外寄新蜀茶》)这里的"瓯"显然是瓷茶具,茶成为文人间联络感情的纽带。"蜀茶"在当时很有名,故施 肩吾也有咏《蜀茗词》七言诗,诗云:"越橇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 嗔。"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咏道:"蒙茗王花尽,越匝荷叶空。"
晚唐咏瓷诗达到极盛,咏瓷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郑谷、韩惺、徐夤等。与此前不同的是通篇咏瓷且篇 名直指瓷茶具的诗作显著增多,如皮日休《茶瓯》五言诗曰:"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 起。枣花似旋眼,萍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邢窑与越窑瓷茶瓯轻巧圆整的形象跃然纸上。陆 龟蒙的《秘色越器》诗描写越窑在秋天烧制"千峰翠色"的秘色瓷,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芒,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越窑秘色瓷器在当时就非常有名,徐黄{贡余秘色茶盏》诗极尽赞美之 辞:"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红 渍。中山竹叶酷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晚唐还有独创性之诗句且多为写越窑瓷茶匝的,如韩握《横塘》L寺 有"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郑谷则有"箧重藏吴画,茶新换越瓯"之诗句。
通过对唐代咏瓷诗的考察,陈极少数无法考证所咏瓷器的窑口以及个别系咏别的瓷窑瓷器(如杜市《又于 韦处乞大邑磁碗》咏四川大邑窑白瓷,皮日休《茶瓯》诗兼咏邢窑白瓷)外,其余咏瓷诗或诗句基本上是咏越窑 青瓷茶具的。
最早咏越窑青瓷茶具是盛唐与中唐之际顾况的《茶赋》。越窑青瓷茶具真正闻名于诗坛,诗人竞相咏吟而 形成高潮的是中唐与晚唐。中唐有孟郊、施肩吾等。晚唐则更多,如陆龟蒙、徐夤、韩握、郑谷、皮日休等。如 此多的诗人争相吟咏越窑青瓷茶具是由于越窑青瓷代表了唐代青瓷的最高水平以及唐代饮茶习俗"尚青"因 而品茶时热衷用越窑青瓷茶具。
唐代越窑主要烧瓷地点在今浙江上虞县窑寺前、帐子山、凌湖,余姚市上林湖,慈溪市上岙湖、白洋湖一 带。这一地区制瓷并不始于唐,其陶瓷业可上溯至商周时期。商周以降,尤其从东汉至北宋千余年间,瓷器生 产从未间断过,产品一脉相承。到了唐代,越窑青瓷在继承六朝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成为唐代青 瓷的代表。其幼洁的瓷质、晶莹似冰如玉的釉色、精美的纹饰,引得唐诗人纷纷咏诗加以赞颂,难怪清乾隆发 出"李唐越器人间无"的感叹。越窑青瓷不仅以釉色"似玉"、"类冰"之美而闻名,而且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适 应了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因而名噪一时,这必然在诗中有所反映。
更重要的是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当时饮茶用"煮"法,即唐诗中所说的"烹茶"、"煎茶"(如陆龟蒙《煎茶 歌》、皮日休《煮茶》诗),非常讲究茶叶的色香味。茶色上,唐代"尚青",这与宋代茶色"尚白"不同,因而茶具选 择上习用青色的瓷茶具,"青则宜茶",在《茶经》一书中,陆羽如是说。通过对各地瓷器釉色特点及其对茶色的 影响的分析,陆羽认为越瓷最适宜饮茶的需要,他说:"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越州瓷岳瓷皆 青,青则益茶。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正因为尚青的饮茶习俗以及 陆羽的大力提倡,越窑青瓷茶具在当时社会上非常流行,视茶事为荣的诗人纷纷作诗赞美越窑青瓷茶具,这也 是唐代咏瓷诗主要是关于越窑青瓷茶具的重要原因。
唐代咏瓷诗提及的越窑青瓷茶具有瓯、盏、碗等,其中又以瓯为主,杜甫《进艇》诗还提到"茗饮"所用的"瓷 甓"。根据咏瓷诗主要是咏瓯来看,瓯是唐代最流行的瓷茶具。越窑生产的青瓷瓯曾经风靡一时。盛唐与中 唐之际顾况《茶赋》就赞美"越泥似玉之瓯"。中晚唐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咏越瓯之诗更多,或描写越瓯造型 之美:"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孟郊);"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皮日休)。或写越瓯之珍贵:"箧重藏吴 画,茶新换越瓯"(郑谷);"蜀纸麝煤添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韩偃)。从盛唐到晚唐赞美越瓯的诗作持续时 间如此之长,可见越瓯在唐人饮茶习俗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陆羽在《茶经》中对越瓯有很高的评价,认为 "瓯,越州上"。他还描述了瓯的器形特征:"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根据这一描述,结合出土实物, "瓯"即为托盏中的盏。盏在唐代的演变是:初唐盏底为圈足,容量小。晚唐式样增多,直口浅腹,有的口沿卷 曲呈荷叶形,圈足外撇,因而才有孟郊"越瓯荷叶空"的描写。晚唐徐夤《贡余秘色茶盏》的盏也即瓯,诗人以 "捩翠融青"、"春水"、"绿云"、"嫩荷涵露"、"中山竹叶"比喻秘色瓷盏青翠欲滴的釉色,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 出土的唐廷供奉秘色瓷的青绿、湖绿的釉色完全一致。
碗,在唐代也是茶具之一种,施肩吾《蜀茗词》曰:"越碗初盛蜀茗新",诗中的"碗"即碗,陆羽《茶经》写作 "怨"。《说文》解释道:"怨,小盂也。"陆羽《茶经》认为"怨,越州上",对越窑生产的青瓷茶碗给予充分的肯定。 与深腹、直口、平底的饭碗相比,唐代茶碗的器形较小、器身较浅、敞口、器壁呈斜直形、玉璧形足、碗身轻巧,因 而适宜饮茶。
从杜甫《进艇》涛中"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甓无谢玉为缸"之句来看,瓷甓也曾被当作茶具使用。甓是中晚 唐时常见的品种,其形制类似于六朝初唐时的习惯上称盘口壶或瓶的器物。浙江曾出土有唐"元和"、"大中" 纪年且自名"罂"的盘口壶,即是证明。"罂"即"甓",盘口,喇叭形颈。

注释:
(1)(唐会要),卷八四《杂税》。 (2)刘学忠:《茶与诗--文人生活对艺术的渗透》,《文学遗产》1996年2期。 (3)李肇:《国史补》。 (4)萧统:《文选》,卷十八。 (5)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142页。 (6)傅振伦:《详注》,卷七,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7)《全唐诗》,卷二二七。 (8)《全唐诗》,卷四九四。 (9)《全唐诗》,卷三八零。 (10)《全唐诗》,卷六二九。 (11)《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卷一九七,盏部。 (12)《全唐诗》,卷六八三。 (13)《全唐诗》,卷六七五,

[1]

绚丽多姿的唐诗中,咏瓷诗的发展一脉相承,大诗人杜甫、白居易以及孟郊、皮日休、陆龟蒙、郑谷等皆有 咏瓷诗篇或诗句传世。从咏瓷诗几乎都是咏吟茶具来看,唐代咏瓷诗的兴盛与唐代盛行饮茶以及对瓷茶具的 需求有关。本文在唐代社会饮茶习俗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唐代诗人笔下的咏瓷诗来考察唐代的瓷茶具。
唐代咏瓷茶具之诗的兴盛,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首先,唐代咏瓷茶具之诗的兴盛与唐代社会饮茶之风盛行有关。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汉代王褒《僮 约》已有"武阻卖荼"、"烹荼尽具"之句,表明汉代已有饮茶之事。两晋以后,茶风渐盛,张载、左思等在诗中均 有所咏及。左思《娇女》诗云:"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心为茶口剧,吹歔对鼎沥……。"茶与舜之不同, 据《尔雅》"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舜。"唐代饮茶真正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对此 记载道:"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唐代饮茶之风兴盛与佛 教的大力提倡和影响有着直接的关联。佛教教规要求僧人不饮酒、非时食"(过年不食)"和戒荤食素。修行时 要专注一境,静坐须跏趺而坐、头正背直,这样容易产生疲倦、打瞌睡。而作为饮料的茶叶具有提神益思、生津 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成为佛教僧徒们最理想的饮料。正如唐代诗憎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赞誉剡 溪茶的那样:"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
另外,唐代盛行禅宗,禅寺也非常讲究饮茶,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道:"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 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中唐 开始,茶已成为城乡贵贱"无异米盐"、"难舍须臾"的寻常饮料,"山林禅寺大兴"茶会"、"茶宴",借此"品茶"便 清谈赋诗,文人也好与僧人品茗,"满添茶鼎候吟僧"(杜苟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这样茶与诗的关系更加 紧密,茶具有的"清"、"新"特质对诗体、诗材、构思、诗味、意境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均 留下了咏茶诗,中唐陆羽著成《茶经》一书,影响深远。随着饮茶之风盛行,饮茶器具便应运而生,尤其是品茶 用的瓷茶具。
其次,瓷器在唐代生活中的重要性较前大为增加,尤其作为民间饮茶主要的瓷茶具更是如此,因而成为乐 于饮茶的诗人争相咏吟的对象。中国早在商代中期已产生了原始瓷器,东汉中晚期趋于成熟。魏晋南北朝时 期瓷器逐步取代了金属器、漆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品种亦大为增加。唐代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 局,即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并存的局面。瓷器的使用范围更为宽广,举凡餐 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装饰器无所不备,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成为向唐廷进贡 的地方特产,"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在唐代瓷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 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时尚和审美观念,而作为当时社会风尚之一的饮茶及茶具自然也不例外。与皇室贵族饮茶用金银、琉璃以及越窑贡瓷--秘色瓷茶具不同,民间多以陶瓷茶具为主,瓷茶具成为最普通的品茶用品,自然也是诗人们品茶用具,因而在诗中加以咏吟。
咏瓷之作并不始于唐代,晋代潘岳《笙赋》已有诗句曰:…披黄包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缥瓷即呈青白 色的器。据考证,缥瓷可能是当时瓯窑(窑址在今浙江温州)生产的胎白中略带灰色,釉色淡青的瓷器。清 蓝浦《景德镇陶录》曰:"瓯,越也,昔属闽地,今为浙江温州府。自晋已陶,其瓷青,当时著尚。"
然而咏瓷诗兴盛是在唐代。咏瓷诗在唐代的发展情况是:出现于盛唐,而以中晚唐最为兴盛,表现出随着 饮茶之风的兴盛咏瓷诗因而得到很大发展的特点,所咏瓷器几乎均为茶具。
盛唐的杜甫、颜真卿均有咏瓷之作。杜甫《进艇》诗有"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田无谢玉为缸"之句,另一首诗 《又于韦处乞大邑磁碗》通篇咏颂大邑磁碗:"大邑烧磁轻且坚,扣如哀(一作"寒")玉锦城传。君家白琬胜霜 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磁"即"瓷",全篇称赞四川大邑白瓷胎质薄("轻且坚"),釉质细致洁白("胜霜 雪"),且胎体烧结很好("扣如哀玉")因而风靡蜀中("锦城传")。唐代文献有乐师以瓷器为打击乐器的记载, 如公元九世纪中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乐师郭道原"用越瓯、邢瓯十二,施加减水,以筋击之,其音妙于方响", 因此杜甫诗中用"扣如哀王"来形容大邑白瓷胎质坚硬便不难理解了。唐诗整篇咏瓷实始于杜甫,而{进艇》 诗明显反映出咏瓷与饮茶从唐咏瓷诗一出现关系就很密切。颜真卿咏瓷诗句是:"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按,素瓷当为白瓷。
居于盛唐与中唐之间的顾况在其《茶赋》中有"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之句,"越泥似玉之瓯"指越 窑温润、似冰类玉的青瓷瓯。从中唐开始,饮茶之风极盛,文人饮茶成为时尚,咏茶和咏瓷诗较前显著增加,作 者有自居易、施肩吾、孟郊等人。自居易"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偶作二首》之二),闲暇时"移榻临平岸, 携茶上小舟"(《屉道新居二十韵》),在《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请中,他写道:"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在另一 首待中,白居易满怀深情地写道:"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匝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萧员外寄新蜀茶》)这里的"瓯"显然是瓷茶具,茶成为文人间联络感情的纽带。"蜀茶"在当时很有名,故施 肩吾也有咏《蜀茗词》七言诗,诗云:"越橇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 嗔。"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咏道:"蒙茗王花尽,越匝荷叶空。"
晚唐咏瓷诗达到极盛,咏瓷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郑谷、韩惺、徐夤等。与此前不同的是通篇咏瓷且篇 名直指瓷茶具的诗作显著增多,如皮日休《茶瓯》五言诗曰:"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 起。枣花似旋眼,萍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邢窑与越窑瓷茶瓯轻巧圆整的形象跃然纸上。陆 龟蒙的《秘色越器》诗描写越窑在秋天烧制"千峰翠色"的秘色瓷,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芒,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越窑秘色瓷器在当时就非常有名,徐黄{贡余秘色茶盏》诗极尽赞美之 辞:"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红 渍。中山竹叶酷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晚唐还有独创性之诗句且多为写越窑瓷茶匝的,如韩握《横塘》L寺 有"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郑谷则有"箧重藏吴画,茶新换越瓯"之诗句。
通过对唐代咏瓷诗的考察,陈极少数无法考证所咏瓷器的窑口以及个别系咏别的瓷窑瓷器(如杜市《又于 韦处乞大邑磁碗》咏四川大邑窑白瓷,皮日休《茶瓯》诗兼咏邢窑白瓷)外,其余咏瓷诗或诗句基本上是咏越窑 青瓷茶具的。
最早咏越窑青瓷茶具是盛唐与中唐之际顾况的《茶赋》。越窑青瓷茶具真正闻名于诗坛,诗人竞相咏吟而 形成高潮的是中唐与晚唐。中唐有孟郊、施肩吾等。晚唐则更多,如陆龟蒙、徐夤、韩握、郑谷、皮日休等。如 此多的诗人争相吟咏越窑青瓷茶具是由于越窑青瓷代表了唐代青瓷的最高水平以及唐代饮茶习俗"尚青"因 而品茶时热衷用越窑青瓷茶具。
唐代越窑主要烧瓷地点在今浙江上虞县窑寺前、帐子山、凌湖,余姚市上林湖,慈溪市上岙湖、白洋湖一 带。这一地区制瓷并不始于唐,其陶瓷业可上溯至商周时期。商周以降,尤其从东汉至北宋千余年间,瓷器生 产从未间断过,产品一脉相承。到了唐代,越窑青瓷在继承六朝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成为唐代青 瓷的代表。其幼洁的瓷质、晶莹似冰如玉的釉色、精美的纹饰,引得唐诗人纷纷咏诗加以赞颂,难怪清乾隆发 出"李唐越器人间无"的感叹。越窑青瓷不仅以釉色"似玉"、"类冰"之美而闻名,而且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适 应了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因而名噪一时,这必然在诗中有所反映。
更重要的是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当时饮茶用"煮"法,即唐诗中所说的"烹茶"、"煎茶"(如陆龟蒙《煎茶 歌》、皮日休《煮茶》诗),非常讲究茶叶的色香味。茶色上,唐代"尚青",这与宋代茶色"尚白"不同,因而茶具选 择上习用青色的瓷茶具,"青则宜茶",在《茶经》一书中,陆羽如是说。通过对各地瓷器釉色特点及其对茶色的 影响的分析,陆羽认为越瓷最适宜饮茶的需要,他说:"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越州瓷岳瓷皆 青,青则益茶。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正因为尚青的饮茶习俗以及 陆羽的大力提倡,越窑青瓷茶具在当时社会上非常流行,视茶事为荣的诗人纷纷作诗赞美越窑青瓷茶具,这也 是唐代咏瓷诗主要是关于越窑青瓷茶具的重要原因。
唐代咏瓷诗提及的越窑青瓷茶具有瓯、盏、碗等,其中又以瓯为主,杜甫《进艇》诗还提到"茗饮"所用的"瓷 甓"。根据咏瓷诗主要是咏瓯来看,瓯是唐代最流行的瓷茶具。越窑生产的青瓷瓯曾经风靡一时。盛唐与中 唐之际顾况《茶赋》就赞美"越泥似玉之瓯"。中晚唐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咏越瓯之诗更多,或描写越瓯造型 之美:"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孟郊);"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皮日休)。或写越瓯之珍贵:"箧重藏吴 画,茶新换越瓯"(郑谷);"蜀纸麝煤添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韩偃)。从盛唐到晚唐赞美越瓯的诗作持续时 间如此之长,可见越瓯在唐人饮茶习俗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陆羽在《茶经》中对越瓯有很高的评价,认为 "瓯,越州上"。他还描述了瓯的器形特征:"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根据这一描述,结合出土实物, "瓯"即为托盏中的盏。盏在唐代的演变是:初唐盏底为圈足,容量小。晚唐式样增多,直口浅腹,有的口沿卷 曲呈荷叶形,圈足外撇,因而才有孟郊"越瓯荷叶空"的描写。晚唐徐夤《贡余秘色茶盏》的盏也即瓯,诗人以 "捩翠融青"、"春水"、"绿云"、"嫩荷涵露"、"中山竹叶"比喻秘色瓷盏青翠欲滴的釉色,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 出土的唐廷供奉秘色瓷的青绿、湖绿的釉色完全一致。
碗,在唐代也是茶具之一种,施肩吾《蜀茗词》曰:"越碗初盛蜀茗新",诗中的"碗"即碗,陆羽《茶经》写作 "怨"。《说文》解释道:"怨,小盂也。"陆羽《茶经》认为"怨,越州上",对越窑生产的青瓷茶碗给予充分的肯定。 与深腹、直口、平底的饭碗相比,唐代茶碗的器形较小、器身较浅、敞口、器壁呈斜直形、玉璧形足、碗身轻巧,因 而适宜饮茶。
从杜甫《进艇》涛中"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甓无谢玉为缸"之句来看,瓷甓也曾被当作茶具使用。甓是中晚 唐时常见的品种,其形制类似于六朝初唐时的习惯上称盘口壶或瓶的器物。浙江曾出土有唐"元和"、"大中" 纪年且自名"罂"的盘口壶,即是证明。"罂"即"甓",盘口,喇叭形颈。
2004-8-22 8:15:24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尝茶和公仪

梅尧臣

都篮携具上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

汤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

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和梅公仪尝建茶

欧阳修

溪山击豉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

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馀清。

http://www.alltea.cn/ShowZx.asp?ID=6270

茶磨二首》 [宋]梅尧臣
之一
楚匠斲山骨,折檀为转脐。
乾坤人力内,日月蚁行迷。
吐雪夸春茗,堆云忆旧溪。
北归唯此急,药臼不须挤。
之二
盆是荷花磨是莲,谁砻麻石洞中天。
欲将雀舌成云末,三尺蛮童一臂旋。

《茶灶》 杨万里
茶灶本笠泽,飞来摘茶国。
堕在武夷山,溪心化为石。
听壶
一沙一世界,一壶一乾坤。来,我们一同听壶,听听音乐里,茶与壶,壶与人间那份愈久愈香的情与味。

《茶磨二首》 [宋]梅尧臣
之一
楚匠斲山骨,折檀为转脐。
乾坤人力内,日月蚁行迷。
吐雪夸春茗,堆云忆旧溪。
北归唯此急,药臼不须挤。
之二
盆是荷花磨是莲,谁砻麻石洞中天。
欲将雀舌成云末,三尺蛮童一臂旋。

《茶灶》 杨万里
茶灶本笠泽,飞来摘茶国。
堕在武夷山,溪心化为石。
听壶
一沙一世界,一壶一乾坤。来,我们一同听壶,听听音乐里,茶与壶,壶与人间那份愈久愈香的情与味。


关于茶具的经典诗句
3.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按照现代观点,不应纳入器具。 8. 描写茶壶的诗句有哪些 1.《玉壶即事》 年代: 宋 作...

关于赞美陶器的诗句
8.赞美宋瓷的名诗句 赠昊十九 明·樊玉衡 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 白玉金边素瓷胎 清·弘历(乾隆皇帝) 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 题宣德宝石红釉碗 清·弘历(乾隆皇帝) 雨过脚云婪屋垂, 夕阳孤婺照飞时;泥澄...

有关于青瓷,瓷器类的诗句!
和梅公仪赏茶宋·欧阳修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醒。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煎茶诗宋·苏轼活水还将活火烹,自临钓合吸深情。大飘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犹作泻时声。本能饱食禁三碗,卧听江城长短更。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明·徐渭虎丘春茗妙烘...

关于茶与茶具的诗句
茶具权行酒,禅床借看诗。 漫天多雪意,预约探梅期。 4.有关茶具的诗词 关于茶具的诗,首推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诗人介绍: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

关于元代瓷器诗句大全
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 青花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3、《以乾隆青花瓷盆种牡丹》 清代:曾习经 朝朝数叶复量枝,不数金盘芍药诗。 特与此花添色相,千山秋翠越窑瓷。 译文: 天天数叶子修剪花枝,不以金盘中的芍药来作诗。 特地...

关于 瓷 的形容词或者诗词?
世间茶具称为首, 玩赏楷模在人手。粉锡型模莫与争, 素瓷斟酌长相偶。义取炎凉无变更, 能使茶汤气永清。动则禁持慎捧执, 久且色泽生光明。近闻复有友泉子, 雅式精工而继美。常教春茗注山泉, 不比瓶儡罄时耻。以兹珍赏向东吴, 胜却方平众玉壶。癖好收藏阮光禄, 割爱举赠冯金吾。金吾...

关于青白宋瓷诗句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译文:把煮好的茶汤和榨好的甘蔗浆,用瓷坛来盛装也不比玉制的缸来得差,放在艇上可以随取随饮。 5.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唐代:杜甫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4.有关瓷器的诗词 送许屯田诗 宋·彭汝砺 浮梁巧烧瓷,...

高分求教,请问茶筒和茶杯上面题什么诗词或者字比较合适呢?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

求有关瓷类茶具的诗
绚丽多姿的唐诗中,咏瓷诗的发展一脉相承,大诗人杜甫、白居易以及孟郊、皮日休、陆龟蒙、郑谷等皆有 咏瓷诗篇或诗句传世。从咏瓷诗几乎都是咏吟茶具来看,唐代咏瓷诗的兴盛与唐代盛行饮茶以及对瓷茶具的 需求有关。本文在唐代社会饮茶习俗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唐代诗人笔下的咏瓷诗来考察唐代的瓷茶具。 唐代咏瓷茶具之...

描写潮汕工夫茶的诗句
潮汕工夫茶讲究选水,古有“山泉为上,井泉次之,自来水最差”的说法。山泉甘冽清澈,冲泡出的茶汤色泽明亮,香气宜人。诗人李凤翔有诗云:“嫩叶香芽玉色新,山泉瀹茗始上品。”这句诗点出了山泉水的珍贵,并赞美了用山泉水冲泡出的工夫茶的绝妙滋味。潮汕工夫茶的茶具也别具一格,有工夫茶壶、工夫...

德阳市18079863128: 赞美白瓷的诗词 -
晏宣洁罗: 一、有,如下: 1、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唐·杜甫) 2、“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秋日三首》(宋·秦观) 意思是: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

德阳市18079863128: 描写青花瓷的著名诗句 -
晏宣洁罗: 1. 关于描写青花瓷的诗句关于描写青花瓷的诗句 1. 关于“青花瓷”的古诗1、《青花瓷》 轻抬素指慢拂弦.曲飘然,夜含烟.郁金堂浅,暗影画帏帘.望断天涯无去处,风不解,雨绵绵.小楼残梦锁经年.楚河寒,冷茶轩.空了胭脂,倦怠碧...

德阳市18079863128: 谁能帮我写首诗吗最好写有关陶瓷方面 -
晏宣洁罗: 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文柏(季青) 荆溪陶器古所无, 问谁作者时与徐. 泥沙入手经抟埴, 光色便与寻常殊. 后来多众工, 摹仿皆雷同.陈生一出发巧思, 远与二子相争雄. 茶具方圆新制作, 石泉槐火尘松风. 我初不识生, 阿髯尺素来相通. 赠我双卮颇殊状, 宛似红梅岭头放. 平生嗜酒兼好奇, 以此饮之神益王. 倾银注玉徒纷纷, 断木岂意青黄文. 厂盒宣炉留款识, 香奁药碗生氤氲. 吁嗟乎人间珠玉安足取, 岂知羡溪头一丸土. 君不见轮扁当年老斫轮, 又不见梓庆削炉如有神. 古者技巧能几人, 陈生陈兮绝伦.

德阳市18079863128: 推荐几首描写“青花瓷”的诗或者散文 -
晏宣洁罗: 1、《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德阳市18079863128: 杜甫曾写过一首关于瓷的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根据此诗写出“大邑”瓷的特点有哪些?根据所... -
晏宣洁罗:[答案] “大邑”瓷的特点 - -质地:轻(重量),坚(坚固) 声色:叩如哀玉(叩之:敲打它~如敲打玉石的声音) 色:白碗胜霜雪 名:锦城传 - -至于第二问……楼主结合自己学的加上面的解释自己看着办吧……

德阳市18079863128: 描写白瓷的诗句 -
晏宣洁罗: 1、白瓷瓯甚洁唐白居易 只查询白居易的结果 《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2、螺卮白瓷罂明杨基 只查询杨基的结果 《赠别龚行义》

德阳市18079863128: 形容白瓷的诗句 -
晏宣洁罗: 1、白瓷瓯甚洁 唐白居易 《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2、螺卮白瓷罂 明杨基 《赠别龚行义》

德阳市18079863128: 有关采茶的古诗词 -
晏宣洁罗: 茶与诗词——元、明、清茶叶诗词 作者:钱时霖 来源:《中国茶经》 元、明、清各个时期,除了有茶诗、茶词之外,还增加一个新品种,即以茶为题材的曲,尤其是元曲,最为盛行. (1)元代 这个朝代时期不是太长,而且崇尚武功,“只...

德阳市18079863128: 谁知道适合写在茶壶上的诗句!一句即可!较淡雅的诗句! -
晏宣洁罗:[答案]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