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论语十则》的所有问题及知识点

作者&投稿:壬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论语十则的一些问题。~

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在温习就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现实‘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酒后落叶的。” 子贡问到:“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成语:三省吾身 【解释】:〖释义〗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成语:一日三省 【解释】: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成语: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成语: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成语:择善而从 【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成语:任重道远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成语:岁寒知松柏 【解释】: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出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成语:岁寒松柏 【解释】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成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成语:学而时习之 【解释】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出处】《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的<论语》翻译
学而篇第一
和尘
二零零四年十月
首先须明确,孔子是一个思想家!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和尘翻译:
学问,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累积过程,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这不仅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拓宽知识面,同时也要求我们不时地反思已经学过的知识,巩固和加深对它的理解。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和其他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所谓触类旁通、道乃一体是也;而且前人的生活环境,思想之境界各不相同,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明白而懂得他们。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到了五十岁,才有信心可以正确认识《易经》的道理(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难道你们没有感受到这种深化自己学识修养的乐趣么?这样的人,自然会吸引同道、志友,不管远近,前来交流思想,切磋学问。这不正是我们做学问的最高兴的事么?大家应该懂得,朋友间是互相学习,增加学养,是为了理想。每个人的思想、观点不可能要求一致,个人的学识、境界也不可能相同,因此而心生间隙,这就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更背离了最起码的、君子的作为。
一般人的翻译(蔡希勤,汉英对照《论语》):
对学过的知识按时去实习它,不也是很好的是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是么?不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抱怨,不是很有修养的君子风度吗?
朱熹注解:
第一句。学之为言效也。人心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即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程子曰“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悦也。”又曰:“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悦。”谢氏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坐如尸,坐时习也;立如齐,立时习也。”
第二句。朋,同类也。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重,故可乐。”又曰:“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
第三句。愠,含怒意。君子,成德之名。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程子曰:“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已焉耳。程子曰:“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
1、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设法使自己也获得同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反思自己身上是否也具有类似的缺点。”

6、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退�说娜钡悖�床坏阶约旱娜钡愫退�说挠诺悖话�米约旱某ごλ�说亩檀Ρ取T谟肴讼啻χ校�捅硐治�杂庞诩骸⑶坑诩赫卟环��欢杂腥钡愦砦笳弑墒印⑾悠�谎嫌谠鹑硕�碛谠鸺海荒谜�返牡览淼笔值缤玻�徽毡鹑耍�徽兆约骸U庋��榷氯�讼蛩�搜�疤岣咦约旱牡缆罚�材衙庠斐扇思始涞牟缓托常�灾脸逋弧?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论语十则
原文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四书五经指
四书 中庸 大学 孟子 论语
五经 诗经 书经 礼经 义经 春秋

十个成语
学而时习之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岁寒松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差不多了 ,都是我原来的资料,加油

http://baike.baidu.com/view/968060.htm
第一则: 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老师传授过的知识并时常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与你做朋友,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968060.htm
这是百科,里面很全的


关于《论语》十则的问题!急急!!!
和唐太宗的话:“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近的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的句子是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十则中谈谈生活实际中为什吗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本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之于《论语》仲弓问仁一节。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段话的意思是: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道:出门好像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祀典。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就不强加于别人。后见于《论...

随笔(关于初一的论语十则)
1我喜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我觉得的二则有较大的启发。3我觉得应该“温故而知新”,这样才能学好。4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 ——高尔基

关于初一《论语十则》的几个问题
1.答: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2.答:在学习方面一定要能下定决心,持之以恒;要能不断创新,推陈出新;要坚持温习学过的知识;学习还要多思考,用心去领会;学习要能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3.答:不是。因理解为通过复习得到新的见...

关于论语十则的一些问题。
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

《论语十则》中,关于修身做人的语句有哪些?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中有关阐述学习三个层次的句子
1、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

有关论语十则的50字故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

论语十则第十则的 “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不要强加给别人。”这里的恕解释为,体谅别人的处境,宽容的方法对待别人。是讲做人的一个标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具体的做法。孔子不仅指出了应该做什么,而且也说出了如何做。如果要说逻辑关系,其实是一个因果关系,因为心中存仁道,所以才对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论语》十则(初中)1、所选十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编辑本段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 录、释、理、添、删、缩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

呼兰区15689306227: 有关《论语十则》的所有问题及知识点 -
天屠食母: 论语十则 原文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

呼兰区15689306227: 【古文】《论语十则》中的一些问题1.传不习乎 中的 习 意为:____2.见贤思齐焉 中的 齐 意为:____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的 焉 意为:___ --
天屠食母:[答案] 1温习 2看齐 3语气词 不做翻译

呼兰区15689306227: 《论语十则》题!1、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 -
天屠食母:[答案]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呼兰区15689306227: <论语>十则的问题(带答案)急急急!!! -
天屠食母: 一、选择填空 1、文言语句中字注音有误的是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B、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D、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 2、...

呼兰区15689306227: 有关于《论语十则》的问题 很急!!!!!!!!~! -
天屠食母: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呼兰区15689306227: 关于初一《论语十则》的几个问题 -
天屠食母: 1.答: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2.答:在学习方面一定要能下定决心,持之以恒;要能不断创新,推陈出新;要坚持温习学过的知识;学习还要多思考,用心去领会;学习要能向他人请教,做到...

呼兰区15689306227: 论语十则 的有关知识 -
天屠食母: 学习态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呼兰区15689306227: 关于《论语十则》出三个简答题和简答题的答案原文是: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 -
天屠食母:[答案] 1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中,“女”通( )意思是()“是知也”中“知”读音为( )意思是( ) “ 是”意思是(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呼兰区15689306227: 论语十则的一些问题
天屠食母: 孔子教给我们:不论对待什么,都必须重视,首先重视了,才能有所行动,才愿意去善待.所谓“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就是讲的这个理. 如何重视?除了外在的表现,首先还是得内在的认识,认识重视什么、为什么重视、怎样重视.大脑里...

呼兰区15689306227: 论语十则的知识 -
天屠食母: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