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回答)

作者&投稿:石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问题一 历史问题一 (回答要简练)~

  望您一定要采纳啊~我一定会努力帮您答的~
  1.第一个等我慢慢写,有点小多。。。
  2.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
  4.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封建经济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统一以及形成的华夏民族为主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秦朝地主阶级凭借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秦朝的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5.内容: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属于同一原始血缘的后代被分为大宗和小宗两支系,大宗就是始祖之下的嫡长子及嫡长子系,嫡长子又称宗子,在同一代中,其余的诸子又称庶子,在小宗中也有大宗小宗之分.
  影响: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
  6.军事上出征匈奴,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废藩,经济上收归盐铁经营权,文化上独尊儒术完成大一统。
  评价:汉武帝推动西汉进入全盛时期。
  政上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经济上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思想文化教育上使儒家从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军事上上重创匈奴。
  但他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时巨额的军费,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

  第一题的答案:
  应该算是很全面的了,这个是我找来的,也不妨看看~
  公元前21世纪,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突破“禅让制”的传统,代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
  公元前16世纪,生活于黄河下游的古老部落商,在其首领汤的领导下攻击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公元前12世纪,居住在今陕西渭水以北的一个部族周,为避免西北游牧民族的侵扰,迁至岐山之下的周原,成为商的一个附属国。公元前1027年,商纣王正东征,京师空虚且政治腐败,,周武王联合个部落,亲讨伐。牧野一战,纣王大败,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史称西周。

  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时期,周朝的国都从镐京迁到今河南洛阳,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与孔子编订的鲁国史书《春秋》的起止年代相当而得名春秋。

  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经过个诸侯国接连不断的兼并战争,原来的一百多国,只剩下二十多个,其中最强大的有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史称“战国七雄”。这一阶段被后人称为战国时期。

  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的十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其他六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

  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被颠覆。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以刘邦为首的地主集团建立了新的政权,国号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公元9年,外戚王莽纂夺政权,建国号“新”,但是很快被绿林、赤眉农民起义推翻。公元25年,原汉室支系后裔刘秀称帝,重建汉朝的统治,因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豪强军阀势力迅速发展,最终形成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三个势力较强的武装集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中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改国号魏;刘备据西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吴王,公元229年改成皇帝,建立吴国。至此,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式形成。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三国鼎立,公元253年,魏灭蜀,但此时曹魏政权以旁落于司马氏之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入长安,俘虏了西晋皇帝,西晋灭亡。

  在南方,先后有东晋与南朝政权。公元317年,司马睿魏避战乱而南迁,重建晋朝,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史称东晋。

  公元420年,东晋大臣刘裕废晋帝自立,东晋结束,南朝开始。南朝是指南方相继出现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直到公元589年,隋朝政权灭陈,南朝结束,南北对峙的局面才宣告结束。

  在北方,公元439年,鲜卑族拓跋氏统一了混战于黄河流域的北方各国,建立了北魏王朝。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公元550年,东魏为高欢取代,建立北齐;公元557年,西魏为宇文化及所取代,建立了北周。公元577年,北周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公元581元,北周大将杨坚取代周静帝,建立隋朝,北朝宣告结束。

  公元617年,唐朝取代隋朝。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期直到960年北宋建立。在动荡的54年之间,北方地区军阀混战,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南方各地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分别是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还有北汉势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五代十国”。

  公元960年,后周的大将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以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公元1126年,北宋都城被金攻占,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北宋灭亡后,原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赵宋皇族康王赵构,在金军退走之后,于临安(今杭州)即位,仍沿用大宋国号,史称南宋。

  唐朝末年,公元916年,由于战乱导致边防松弛,契丹族开始不断向外掠夺、扩张,实力不断壮大。公元916年,首领耶律阿保机仿照唐政权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取国号为契丹,947年,正式改名辽,成为一个与北宋政权相对峙的一个封建王朝。1218年,辽被蒙古所灭。

  西夏是我国境内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主要统治区域在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北部、甘肃省西北部、青海省东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史称西夏。

  金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王朝,由于长期受到辽的压榨和欺辱,女真族开始叛乱,首领完颜阿骨打向辽统治者宣战,于公元1115年称帝建国,国号大金。此后金陆续打败了辽和北宋,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公元1234年,金被蒙古所灭。

  公元1206年,蒙古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并率军不断向外征战,先后灭辽、西夏、金政权。公元1271年,忽必烈宣布建国,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北京,1279年灭南宋,正式统一中国。

  元末爆发了红巾军农民起义,元朝统治被推翻。原红巾军首领朱元璋于1368年在南京正式称帝,建立明王朝,1387年统一中国。明成祖(燕王朱棣)于1420年正式迁都北京。

  建立清朝的满族早先活动于今东北地区,称女真族。明万历十年(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国号“金”(史称后金)。其后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民族改号称为满族。1661年,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1912年,清帝逊位。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事件:土尔扈特部东归(清朝)
2.他们冲破沙俄的阻截,历尽艰险回国了(似乎只回来了5万人,剩下的......很悲壮的~~~)
3.体现了我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体现了我国是由多民族共同创建的
体现了我国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精神
......
......
不对啊!是今年的高考题啊!回去看高考题去,应该是文综的40小题的地6-7问...挂不得这么眼熟...

  战役概述
  时间:公元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交战地点: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
  结果:东晋胜利
  淝水之战发生在合肥市肥西县以北的东记河上。它邻近安徽寿县。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东晋时,谢安、谢玄败苻坚于淝水。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编辑本段]战役背景
  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在合肥市肥西县以北的东记河上。它邻近安徽寿县。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同源而异归: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三国时,魏将张辽曾败孙权于淝水。东晋时,谢玄亦败苻坚于淝水。是有名的古战场。特别是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编辑本段]战役内容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名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淝水之战地图10月18日,苻坚之弟苻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
  苻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淝水之战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至洛阳时仅剩10余万。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
  [编辑本段]战役典故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投鞭断流
  东晋时,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与南方东晋王朝南北对峙,分庭抗礼。苻坚欲率百万步骑兵南下,一举灭除东晋。苻坚集群臣商议,众大臣多不苟同。太子左卫偕大臣石越曰:“依星象之见,今年不宜南下。况东晋有长江天险为阻,其君又深获民望。故不可轻举妄动,盲目轻进。不如固守国力,修整军备,俟其内变,乘机攻伐。 ”苻坚不以为然,反大言不惭曰: “星象之事,未可尽信。至于长江,春秋时吴王夫差与三国时吴主孙皓,皆拥长江之险,终不免于亡。朕今有近百万大军,兵多将广,人多势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岂惧天险?”遂罔顾谏言,立意伐晋,亲率大军,兵临淝水,自西而东,列队甚长。东晋遣大将谢玄、谢石领八万精兵抗敌。苻坚轻之,恃兵多急攻,然遭晋军顽抗,淝水一战,竟为东晋所败,自此一蹶不振。
  原指将所有马鞭投入江中,便可截断水流。后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常用词语。
  东山再起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编辑本段]战役分析
  苻坚惨败淝水,原因众多。其中主要有:骄傲自大,主观武断,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地轻率开战;内部不稳,意见不一,降将思乱,人心浮动;战线太长,分散兵力,舍长就短,缺乏协同;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加上不知军情,随意后撤,自乱阵脚,给敌人提供可乘之机;对朱序等人的间谍活动没有察觉,让对手掌握己方情况,使己陷入被动地位。
  东晋军队的胜利,主要的因素归结起来,就是:临危不乱,从容应敌;君臣和睦,将士用命;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得敌情之实,知彼知己;士卒精练,北府兵以一当十;了解天时地利,发挥己军之长;初战破敌,挫其兵锋,励己士气;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编辑本段]战役意义
  淝水之战的结果,是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这场战争对于前秦政权和苻坚本人来说,则是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慕容垂、姚苌等氏族贵族重新崛起,乘机肢解了前秦的统治,苻坚本人也很快遭到了身死国灭的悲惨下场。
  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所谓“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淝水之战之后,又经过参合陂之战,逐渐有了南北分立的南北朝趋势。以后,南朝宋的刘裕于公元417年入长安,但是部队将领在关中发生内讧,得而复失。450年北魏的拓跋焘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推进到长江北岸,但是北人难以适应南方气候,将士染病甚多,不能久驻。侯景反复叛变,先叛北齐而后又投奔南梁,后又叛梁自立为主,也曾于公元548年陷建康,不久即为部下所杀,都去统一全国的目标甚远。直到公元589年才有继承北周的隋文帝杨坚的“天下大同”“区宇一家”。至此已去淝水之战206年。

安徽瓦埠湖。://baike.baidu.com/view/21149.htm

淝水之战发生在合肥市肥西县以北的东记河上。它邻近安徽寿县。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同源而异归: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三国时,魏将张辽曾败孙权于淝水。东晋时,谢玄亦败苻坚于淝水。是有名的古战场。特别是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淝水之战发生在合肥市肥西县以北的东记河上。它邻近安徽寿县。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东晋时,谢安、谢玄败苻坚于淝水。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战役背景
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在合肥市肥西县以北的东记河上。它邻近安徽寿县。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同源而异归: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三国时,魏将张辽曾败孙权于淝水。东晋时,谢玄亦败苻坚于淝水。是有名的古战场。特别是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求回答历史问题
一、填空题1.楚汉争霸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头曼单于 , 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2.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阴山和 河西走廊地区。3.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经过 漠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

你认为在回答历史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原则方面的问题呢?
解答历史问题必须掌握的几点原则 1. 回答历史事件背景、条件、原因时,一般包括经济(科技)、政治(阶级)、思想几方面。2. 回答涉及国际历史事件背景、条件、原因时,一般包括双方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因素。3. 回答具体人物思想出现或形成背景、条件、原因时,一般包括时代特征和社会的需求、他所代表力量...

提几个简单的历史问题(回答的简洁一点)
是从经济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诠释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3.在这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分封制瓦解”,因为在“分封制”稳固时,天下都唯周天子是从,诸侯是不能也不敢争霸的,春秋时期能够起来诸侯争霸,就是“周王室衰微”了,从制度上说就是“分封制瓦解”了,这是...

历史问题(回答)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hxr63 高粉答主 200...

历史问题(初中),30个,回答完整在加分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夏朝的建立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统一六国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繁荣和开放的社会 隋唐 马可波罗 经济中心南移和民族融合 统一多名族国家和社会危机 鸦片战争 ② 好像是分封成各个的诸侯国,各诸侯听从天子的命令,有义务保护天子^ ③ 统一国家的建立,为我国的文明进程...

这些历史问题要怎么回答?急!!!求学霸解答!! 1)资料1,2史事的关系? 2...
1、材料一是起因、材料二是借口。2、加强集权 ,加强皇权专制。3、不充分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因噎废食的做法不可取 。宰相的职能不可代替。废除宰相后,皇帝对于繁重的事物力不从心,不得不设置内阁 。以至于内阁首辅权力日渐强大,位同宰相。这就是最好例证 。

5个中国历史问题,知道的回答,谢谢了
的俗语,可见南宋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阶段 5)古代史(公元前2070年~1840年)开始: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建立,出现国家,中国进入文明时期。结束:1840年鸦片战争 近代史(1840~1919)开始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 其中第4个问题我不太清楚问题的含义,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了,希望能有用吧!

如何回答下面的历史问题...
10、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的事,是中唐至末唐的转变期,唐王朝险些覆灭,李隆基在叛乱初期几乎下落不明,唐肃宗在灵武继位。唐氏王朝在一代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英勇疆场厮杀,力挽狂澜,最终平息叛乱,但至此,唐王朝的国力消耗殆尽,走向衰亡,经济民生千疮百孔,唐朝最为骄傲的诗词文化也通向...

历史问题,请广大历史高手前来回答。
秦与关东六国不同,它的变法比较彻底,政治上已基本建立起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废除了领主制的农奴制度,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促进了生产,奖励军功提高战斗力。秦的疆域不断扩大。到秦昭王时已超过关东六国的疆土的总和。秦社会稳定,政权巩固,经济发达,所以,由秦统一中国消灭六国是...

有关历史的问题(20个)
1、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或称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事件。2、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3、隋朝大运河的各河段名称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4、官渡之战是曹操打胜的。5、唐朝被尊为天可汗的是唐太宗李世民。6、这位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他的父亲是宋...

海勃湾区18976029005: 回答下面的历史问题. 1.北宋重文轻武的表现和特点 2.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趋势和主要阶段 3.元回答下面的历史问题.1.北宋重文轻武的表现和特点2.中国... -
盖转牛黄:[答案] 1、表现:文臣做知州,下设通判,转运使掌握财政.特点: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剥离了统帅对军队的统治权. 2、一、西晋永嘉之乱后,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二、唐代安史之乱后,大量北方人逃往南方,南...

海勃湾区18976029005: 怎么样回答历史题? -
盖转牛黄: 首先,要分析史料题的题型,以便对症下药.史料题的设问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类,问题比较简单,只要求从材料中找准信息点来回答,甚至不必加工. 第二类,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这类题目要求考...

海勃湾区18976029005: 历史问题回答
盖转牛黄: 一,好像是儒家吧 二,1史记2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 3鲁迅说的,史记好呗

海勃湾区18976029005: 回答历史问题, 题目都必须用正确的回答格式回答.(改错题和辨析题,见补充. -
盖转牛黄: 错误:人工取火 改正:使用天然火 错误:启 理由: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不是启.

海勃湾区18976029005: 请回答关于历史问题
盖转牛黄: “长策”指的是唐太宗实行了科举制度. 影响:① 积极地,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大面积普及,提高国人和官员的素质文化水平; ② 消极的,但是同时也把读书人的思想范围缩减到四书五经上,不利于唐朝教育文化的整体水平提高.

海勃湾区18976029005: 解答点历史问题. -
盖转牛黄: 1,海内承平 2,彰显天子威严 3,康熙 4,偶然 5,康熙,洋墨水 6,迅速腐化,没有进取心 7,北京政变

海勃湾区18976029005: 高考历史题如何回答?
盖转牛黄: 题的答题技巧基本要求是:细心审题,答对所问;先列提纲,后写答案;瞻前顾... “瞻前”就是上限,凡是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历史条件和原因时,要做到瞻前...

海勃湾区18976029005: 初中二年级历史题!!!回答!!! -
盖转牛黄: 问题一: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分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问题而: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

海勃湾区18976029005: 历史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盖转牛黄: (1)从过至今,中华儿女祭祀黄帝的活动绵延不绝体现了黄帝作为我们的祖先(中华民族始祖),我们不能忘本!~其中的原因:黄帝统一了中国各部落,是部落联盟首领,是我们华夏族的祖...

海勃湾区18976029005: 谁能帮我回答以下几个历史问题? -
盖转牛黄: (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2)制作农具,教民种植农作物,解决了吃饭问题.(3)反映的是原古时代采集渔猎生活时期向农业的过渡.所以,大致是新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年左右.(1)大禹.(2)疏浚.(3)三过其门而不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